山西的“大院文化”

合集下载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景点的介绍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景点的介绍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景点的介绍1.引言1.1 概述山西太原王家大院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城西的晋阳湖畔,占地面积广阔,历经多代王氏家族的兴衰沧桑,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大型封建家族庄园之一。

王家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王家大院是在明代末年建造的,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它原本是王氏家族的宅第,作为名门望族的代表,王氏家族在国家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大院内的建筑群受到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北方宅院格局,包括前院、正院和后院共三个部分。

在大院的设计中,不仅有着精心布局的庭院、楼阁和回廊,还有大量的花草树木和传统园林景观,使得整个大院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并加入了一些西方建筑元素,展现了明清时期封建大户的富丽堂皇。

大院内的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檐角飞翘,色彩鲜艳,雕梁画栋,雕刻精美,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大院中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如古代字画、陶瓷器具等,展示了王家族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王家大院作为山西太原的旅游景点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还是了解中国封建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此外,王家大院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王氏家族的艺术修养和家风家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山西太原王家大院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胜,以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王家大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和安排。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大院文化

大院文化

✧ 概况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这几处晋商宅院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山西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

晋中一带集中了十几个大院,如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构成了独特的大院文化现象。

山西大院的特点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坚固、楼高院深,墙厚基宽,防御性极强,有人归纳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外墙高,四五层楼高,很强的防御性。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四是规模大,渠家当年的宅院就占据了祁县的半个县城。

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

院与院之间均有牌楼相隔,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透露出些许书香之气。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

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doc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doc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以下是国学频道我为您整理的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供您参考,()查看。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一】山西的“大院文化”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山西大院文化

山西大院文化
山西大院文化
目录









商Leabharlann 筑在文简









大院
大 院



山西大院是汉族民居建筑的典范。古代建筑有“北在
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徽派建筑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
山西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
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
中一带的晋商大院。


筑 艺

乔家大院 空间布局:




筑 艺

晋中宅院型四合院。中间有一条巷
道,两头分别是大门和祠堂,巷道
的两侧则是左右平均分布的三个大
院,共十九个小院,三百一十三间
房间。
乔家大院
现为 花园
祠堂

明楼
统楼



筑 艺

乔家大院
院落布局




筑 艺

晋中四合院特点:东西窄,南北长
正房规制:三间或五间 少有七间

建筑的封建等级制度

筑 艺

公、侯、亲王正堂为七间;五品官以上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
平民为三间。
在屋顶材料和色彩上,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
以下官民只能用灰瓦。
由于封建社会民居建筑不可僭越的等级限制,各家族光耀门庭的意
识只能通过庞大恢宏的规模和雅致丰富的装饰来实现。
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之山西大院文化论文

王家大院之山西大院文化论文

王家大院之山西大院文化论文摘要: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东北部的静升村。

王家大院由东宅院高家崖,西宅院红门堡以及宜安院、孝义祠、当铺院、王氏宗祠、戏台院、佣工院等共同组成。

总共大小院落123座,总面积大约25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

关键词:艺术理论发表,发表艺术理论论文,艺术理论论文投稿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东北部的静升村。

王家大院由东宅院高家崖,西宅院红门堡以及宜安院、孝义祠、当铺院、王氏宗祠、戏台院、佣工院等共同组成。

总共大小院落123座,总面积大约25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

现已将西宅院内的红门堡作为中华王氏博物馆之用;东宅院内的高家崖已经成为了中国民居艺术馆。

东西宅院中间有一条河沟,用桥联系起了东西宅院。

东西宅院左右对称,相辅相成,气势宏大、壮观。

院内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品,不但数量惊人,而且工艺水平更是精湛。

所以更是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紫禁城”的盛誉。

王家大院由堡门、堡墙、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四道防御圈。

四道防御圈是按古代已有的四合院的方式和规格建造的,形成前后高低各不同的中轴对称。

这样既能满足待客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隐私性。

使建筑有主有次,有高有低,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一种主体空间的节奏感,犹如一幅写意水墨画卷,更是有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气息。

王家大院的建筑群落是中轴对称格局,是因为王家人经商富裕之后,有不少人参加科举考试并做了官。

但王家大院也不是像北京故宫建筑群那样绝对对称。

是由于王家是经商致富以后才有王氏子孙做了官。

刚开始建的院落还是农民阶级的自由、安逸和不违背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

总体来讲,王家大院既有中国儒家的礼教思想,又有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王家大院的建筑各有各的用途。

等级不同的人住的房屋也有明确规定,像管家、管账先生与家丁、家兵居住在不同房屋。

长辈和晚辈的住房也不一样,上房是长辈的卧室,东西厢楼是晚辈居住楼。

山西的“大院文化”

山西的“大院文化”

山西的“大院文化”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

光是看屋顶的形制就极丰富,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各不相同。

说不尽的山西大院文化

说不尽的山西大院文化

说不尽的山西大院文化大院就是大院,可一旦成为文化的载体,他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神秘老人,孩子从他身上寻找慈祥,学者从他身上寻找历史,诗人从他身上寻找灵感,商人从他身上寻找智慧。

英国人有句俗语“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我们可不可以说“说不尽的大院文化”呢?张艺谋看到的和余秋雨想到的在晋商大院中,出名最早的是乔家大院。

有人说,乔家大院是因为《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出的名。

确实,1991年张艺谋携巩俐等,在乔家大院一住便是好几个月,拍出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名噪中外的获奖影片,乔家大院也开始名扬天下。

1987年是乔家大院开放的第一个年头,接待游客3万余人;从1991年开始,乔家大院的游客猛增。

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中,乔家大院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

不错,乔家大院沾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光”。

但在张导眼里,乔家大院绝对是一口资源丰富的文化“老井”。

试想,张导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惟独进了乔家大院他停住了脚步。

吸引他的不只是那深宅大院,也不只是那古朴的建筑和精细的雕刻,而是弥漫在大院上空浓重的封建庄园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从深暗的走廊、华丽的房檐、宽厚的门洞、高跷屋脊渗透出来,挥之不去,用之不竭。

这不正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所追求的意境吗?他是在用百年豪宅演绎大红的灯笼,也是在用大红灯笼照亮这百年的豪门。

由此看来,与其说《大红灯笼高高挂》唱红了乔家大院,莫若说乔家大院成就了《大红灯笼高高挂》。

继乔家大院之后,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相继露脸,唱响了晋中晋商大院文化,并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学者。

与张艺谋不同,著名学者余秋雨走进晋商大院的时候,感情是复杂的,思想是跳跃的。

他在《抱愧山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山西晋中大院文化及影响

山西晋中大院文化及影响

浅谈山西晋中大院文化及影响摘要: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这里指出山西,便是本文要讲的山西晋中大院文化。

本文从山西大院的开发情况、将山西大院打造成为专题博物馆和大院传统建筑对当代建筑装饰的启思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院文化;专题博物馆;建筑影响;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山西大院的开发情况山西的特色民居,一为黄土窑洞“地窨院”,一为青砖灰瓦的大院建筑,山西现存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尚有近 1300 处,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

大部分山西大院同时符合“晋商家园”和“古建瑰宝”两个文化品牌的特点。

现在山西开发较好、比较知名的大院有榆次常家庄园、太谷曹家大院、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阳城皇城相府、灵石王家大院、万荣李家大院等等。

这些大院以不同的姿态屹立于山西各地,各具特色。

但是在普通群众看来,这些大院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大院”,都是大同小异的普通民居。

为了突出各自的特色,增加游客的旅游点,各个大院也颇费心思。

表现之一,就是打造不同的专题博物馆。

这些专题博物馆契合了大院自身的特色,符合大院发展的要求,在设立之初,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专题博物馆内容雷同、没有新意、形式陈旧,不能突出山西地方特色等等问题越来越凸显。

另一方面,其他数量众多的大院也需要注入新的内容和血液,以便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

所以,寻找新的文化内容,与山西大院结合起来。

二、将山西大院打造成为专题博物馆打造山西大院专题博物馆最关键的问题,同时难点所在,是特色文化与山西大院的结合方法。

如何在保护大院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现代声光电手段来打造专题博物馆,使之成为“活的”、充满先进技术的博物馆,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另一比较重要的问题,在于山西大院的选择标准。

1300 多处山西大院,哪些适合打造成为具备山西特色的非遗专题博物馆,哪些不适合,必须在实践中制定一个有效的选择标准,必须统一规划,避免“千篇一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的“大院文化”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
象征意蕴。

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
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
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
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
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

光是看屋顶的形制就极丰富,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各不相同。

院与院之间均有牌楼相隔,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透露出些许书香之气。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

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
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
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

院内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刻异常精美,建筑构建无不精雕细刻,每个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

尚在修整中的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气势宏伟,不日即可向游人开放。

这些宅院被称赞“汇宋元明清之法式,集江南河北之大成”,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妙。

伦理学、民俗学的缩影在建筑中无处不在。

大院封闭的整体结构,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的房舍布局,都能在封建意识形态的礼制、等级、纲常中找到对应。

大院里也有民俗风情的尽情展示:寓意富贵吉祥的装饰图案花样层出不穷,包涵儒家教化内容的传说故事场景无处不在。

晋商文化交织其中从地图上不难发现,这些精美恢弘的大院都密集于晋中盆地。

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加之晋中南地狭人稠,外出经商谋生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勤俭、诚信、团结的作风,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
一步步将晋商的事业推向高峰。

晋商极少举家迁移至他乡,往往一人在外苦心经营,留家眷在原籍,讲究的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于是便有了那么多奇迹一般的大院,它们的豪华气派是晋商实力最好的证明。

也有人从大院高墙深宅的建筑形制中看出了晋商的保守自闭、墨守成规。

实际上,营造豪宅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处致命伤:晋商资本大量流向土地,不利于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发展。

尽管有着让今人也赞叹不已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但明清晋商终究是封建商人,遭遇纷乱的时代,衰落不可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