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 食品罐藏工艺
精选第一章食品罐藏工艺

引起食物中毒的产毒菌
可在罐头食品中生长的产毒菌种类不多,主要为: 肉毒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肉毒杆菌较耐热,其余菌均不耐热。 罐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产毒菌
在罐头食品中绝对不能有产毒菌等危害人体健康的致 病微生物存在,且应避免污染了产毒菌的原料用于罐 头食品的加工;
平盖酸坏是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已在
细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 细菌在罐头中生长,代谢产酸但不产气,导致食 品pH下降(可下降至0.1~0.3),却不出现胀罐。
平盖酸坏(Flat sours)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产生平盖酸坏变质的微生 物,被称为平酸菌;
平酸菌大多数为兼性厌氧的嗜热性腐败菌; 平酸菌能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乳酸、甲酸、乙
H2S气味 黑变/硫臭腐败
嗜热菌 平酸 低酸性食品
pH↓
霉菌 一般为裂漏
嗜温菌
嗜温菌
平酸菌 酸性、中性食品
腐败味 厌氧腐败菌 (低酸性食品)
酸味
酪酸发酵 解糖厌氧菌 (酸性食品)
混合发酵 混合菌 (裂漏)
需氧 杆菌
乳杆菌 (水果)
混合菌 (裂漏)
造成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杀菌不足 罐头裂漏 杀菌前污染严重
罐头食品种类、性质、加工和贮藏条件的不同,罐内 腐败菌群是不相同的,可以是细菌、酵母或霉菌,也可 以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物。
1.1.1 食品pH值与腐败菌的关系
不同种类食品的酸度或pH值是不同的,而 各种腐败菌对酸性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所 以在各食品中出现的腐败菌也不同。
食品中生长的微生物种类 与食品的pH值有密切关系。
酸性食品胀罐:
腐败菌:专性厌氧嗜温芽孢杆菌,e.g.巴氏固 氮梭状芽孢杆菌等。
罐藏食品工艺学

绪论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加工、保藏、包装、运输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影响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罐藏工艺将加工的食品经密封包装、灭菌并获得在室温下一定期限贮藏而不变质的工艺罐藏食品:广义讲,凡是经能阻隔微生物、O2、H2O等成分入侵密封容器,并具有有效的保存期的食品。
狭义上讲主要指经热力方法加工的罐藏食品,即俗指“罐头”罐藏食品工艺学食品罐藏容器材料的性能要求:(一)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赋予容器的缓冲防;可塑性---易于容器的成型;强度---赋予容器的抗压、抗拉、抗弯曲、抗撕裂、抗戳穿、抗剪切和抗磨等特性。
(二)材料的物理性能:密度---要求密度尽可能小、质轻的材料;阻隔性---对气体、水分和微生物的阻隔能力。
导热性---导热性要求好。
耐热性和耐寒性--承受剧烈温差的能力。
(三)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外界条件作用下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能:防老化;防锈蚀(四)材料的成型加工性能:冲压性、焊接性;粘合性、热封性(五)安全性(卫生性):无菌, 无毒, 无放射性(六)环保性(绿色包装):分类回收性, 自然降解性罐藏容器种类与特点:1.金属罐分类 A、三片罐(焊接罐):a.圆型罐 b 异型罐:B、二片罐(冲拔罐):一般为圆柱型、缩颈(圆)型罐型数字意义:第一个数字为≥5时,则第一个数字表示罐头公称直径,后面的数字为外高(mm)如8113型罐,直径83mm,外高113mm; 第一个数字为1时,则前二个数字表示罐头公称直径,后面的数字为外高(mm)如1068型罐,直径105mm, 外高68mm2.玻璃罐分类:玻璃容器在食品生产中应用最早,目前属于最安全、最高档的包装材料。
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

食品的灌装和预封
装罐的工艺要求 装罐的方法 预封
装罐的工艺要求
工艺要求: 1 装罐迅速,不要积压。
装罐注意事项: 1 装罐量准确——净重偏差 不超过正负3%;含量包括净
2 保证净重和固形物含 量。
含量和固形物含量。 2 按大小、成熟度分级装
罐——所有装罐食品都必须
3 原料需合理搭配。
食品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
4保证操作过程的卫生条件。
通常是采用热处理或其他物理措施如辐射、加压、微波、阻抗等方法杀死食品中所污染的致病菌、产毒菌及腐败菌。
畜产品原料需进行兽医检查。
2 按大小、成熟度分级装罐——所有装罐食品都必须合理搭配,并注意大小、色泽、成熟度等基本一致,分布排列整齐,特别是用玻
璃罐时更应注意。
密封 分空气在真空条件下立即被抽走,随即封罐。
目的:预防因固体食品膨胀而出现汁液外溢;
3 流体和半流体状食品大多采用流体定量装罐机。
一、罐藏容器应具备的条件
2 午餐肉自动充填机、蚕豆自动装罐机、果汁自动装罐机、自动加汁机等
3 有的食品原料装量过多,挤压过稠,降低热的穿透速率,可能引起杀菌不足。
三 、罐藏容器的清洗与消毒
二 常用的罐藏容器
薄锡薄板罐(马口铁罐) 铝合金薄板罐(铝罐) 玻璃罐 软罐头:由聚酯、铝箔、聚烯烃等组成的复合薄膜为材 料制成。
罐藏容器
三 、罐藏容器的清洗与消毒
为什么要对空罐进行清洗与消毒?
在空罐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序较多,容器内外壁 上往往粘附着许多灰尘、微生物、以及残留的焊接药 水、锡珠、油脂及其他污染物;在空罐的贮藏、运输 过程中也必然会有微生物、灰尘的污染。因此,装罐 前必须对空罐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以保证食品的质 量、卫生,提高杀菌的效率。
食品罐藏工艺介绍

• 1、预封。
将罐盖与罐筒边缘稍稍弯曲钩连,罐盖能自由转动 但不能脱落。
预封的目的:使罐盖在排气或抽气过程中不致脱落。 ①留有排气通道, ②防止表面层被蒸汽烫伤, ③防止蒸汽冷凝水落入罐内, ④保持顶隙处较高的温度, ⑤便于使用高速封罐机。 预封一般用于需要热力排气的产品,并非所有产品 所必需。如生产玻璃罐装食品时,不必进行预封。
P2蒸:封罐后冷却下来(温度为t2)时,其顶 隙内水蒸气压。
一般t2为室温,则P2蒸为一定值。 故PW1与PW、P1蒸有关。 而P1蒸与t1相关,所以PW1与PW、t1有关。 操作时,只有当P1蒸<真空室的实际压力时才能封 口,否则会产生暴溢现象。
真空室的实际压力=P(大气压)-PW 水蒸气分压是随食品温度而变的,因此封罐时食 品的温度与真空室的真空度是两个关键因素。
热处理(Thermal processing) •是采用加热的方式来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 贮藏期的食品处理方法(技术)。
• 是食品加工与保藏中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
商业杀菌( Commercial Sterilization )
將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杀 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溫无 冷藏狀況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 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食品罐藏工艺介绍
第一节 食品罐藏的基本过程
一:概述 食品的罐藏就是把食品置于罐(can,tin)、 瓶(bottle)或袋(sac,sachet)中,密封后 加热杀菌,借助容器防止外界微生物的入侵, 达到在自然温度下长期存放的一种保藏方法。
食品工艺学课程课件-果蔬罐藏

罐头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原料选择:选择新鲜、无污染 的果蔬
加工工艺:采用高温杀菌、真 空包装等先进技术
储存条件:保持低温、避光、 干燥等适宜条件
食品安全标准:符合国家食品 安全标准,通过相关认证
罐头食品的卫生管理
原料选择:选择新鲜、无污染的果蔬
清洗消毒:对果蔬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加工过程:确保加工过程无污染,符合卫生 标准
现代罐藏技术:采 用真空密封、高温 杀菌等技术,提高 食品保存效果
罐藏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金属罐开始出现,提 高了罐藏的密封性和耐久性
古代:使用陶罐、木桶等容 器进行果蔬罐藏
20世纪初:玻璃罐和塑料罐逐 渐普及,罐藏技术更加多样化
现代:真空罐藏、无菌罐藏等 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果蔬罐
藏的品质和保存期
胡萝卜:口感脆嫩,富含胡萝卜素,适 合制作胡萝卜酱、胡萝卜汁等
苹果:口感脆甜,富含膳食纤维,适合 制作苹果酱、苹果汁等
南瓜:口感绵软,富含膳食纤维,适合 制作南瓜酱、南瓜汁等
梨:口感细腻,富含水分,适合制作梨 酱、梨汁等
柑橘:口感酸甜,富含维生素C,适合 制作柑橘酱、柑橘汁等
罐藏品种的选择原则
考虑果蔬的耐贮性:选择耐贮性强 的品种,如苹果、梨、柑橘等
密封:将罐头密封,防止空 气进入
冷却:将罐头冷却至室温, 便于运输和储存
罐头的包装与存
包装方式:真空包装、充气 包装、无菌包装等
包装材料:金属、玻璃、塑 料等
储存条件:阴凉、干燥、通 风良好的地方
储存时间:根据罐头种类和储 存条件不同,储存时间也不同
果蔬罐藏的质量 与安全
罐头食品的质量标准
原料选择:新鲜、无腐烂、无病虫害的果蔬 加工工艺:采用高温杀菌、真空密封等先进技术 包装材料:使用无毒、无害、耐高温、耐腐蚀的包装材料 保质期:根据不同食品种类和加工工艺,设定合理的保质期 食品安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通过相关食品安全认证
食品罐藏加工工艺技术

食品罐藏加工工艺技术食品罐藏是指将食品在一段时间内保存并保持其质量和营养成分的技术。
食品罐藏加工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产业中,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口感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一、食品罐藏加工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食品罐藏加工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低温、高温、真空、湿热等条件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减缓食品的腐败。
关键的工艺控制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调和包装材料。
二、常见的食品罐藏加工工艺技术1. 冷藏与冷冻:通过低温保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冷藏一般用于法规要求保持在0-4℃的食品,而冷冻则常用于将食品降至-18℃以下。
2. 脱水:脱水是将食品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常见的脱水方法包括晒干、烘干和冷冻干燥等。
3. 烟熏:烟熏是通过将食品暴露在烟熏炉中,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来抑制微生物生长。
烟熏还能够赋予食品特殊的风味。
4. 盐渍:盐渍是将食品浸泡在高盐浓度的水溶液中,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及延缓食品腐败。
常见的盐渍食品包括腌制肉类和鱼类等。
5. 高压处理:高压处理是将食品置于高压环境下,以抵抗微生物的生长。
高压处理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影响较小。
6. 乳酸发酵:乳酸发酵是通过添加乳酸菌使食品发生乳酸发酵反应,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7. 气调包装:气调包装是用于高附加值食品的保鲜,通过调节包装内部气氛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含量,延缓食品的腐败。
三、食品罐藏加工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优势:1. 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食品浪费。
2.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3. 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量,增加食品的美味性。
4. 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
不足:1. 部分工艺技术可能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质量。
2. 部分工艺技术的操作复杂,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设备。
3. 部分工艺技术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
4. 部分工艺技术可能会影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
食品工艺学精品课程---果蔬罐藏

第一节 果蔬罐藏基本原理
一、杀菌原理
1.罐头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 导致罐头食品败坏的微生物最重要的是细菌 杀菌理论和计算标准都是以某类细菌的致死
为依据
精品课件
2.罐头食品杀菌的理论依据 在罐藏条件下杀死造成食品败坏的微生物,
即达到“商业无菌”状态,并不要求达到绝对无菌 要尽量做到在保存食品原有色泽、风味、组
织质地及营养价值等条件下,消灭罐内能使食品败 坏的微生物及可能存在的致病菌,以确保罐头食品 的保藏效果
精品课件
(1)杀菌对象菌的选择 选择最常见的、耐热性最强、并有代表性的腐败 菌或引起食品中毒的微生物作为主要的杀菌对象菌 罐头食品的酸度(或pH)是选定杀菌对象菌的重 要因素 在pH4.5以下的酸性或高酸性食品中:酶类、霉 菌和酵母菌作为主要杀菌对象 pH4.5以上的低酸性食品:罐头食品工业上采用 能产生毒素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孢子作为杀菌对 象,后又选用P.A.3679和FS1518
T——要求达到的杀菌温度(℃)
t1——升温到杀菌温度所需要时间(min) t2——保持恒定杀菌温度所需要的时间(min) t3——降温冷却所需要的时间(min) p——反压冷却时杀菌锅内应采用的反压力(Pa)
精品课件
二、影响杀菌的因素
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 (1)原料的酸度(pH) (2)食品的化学成分。罐头内容物中的糖、盐、淀 粉、蛋白质、脂肪及植物杀菌素等对微生物的耐热 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精品课件
第三节 罐藏原料
一、罐藏对果蔬原料的要求
1.对水果原料的要求 包括品种栽培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 品种栽培上要求树势强健,结果习性良好,
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 工艺上的要求依当前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成品
罐藏食品生产工艺

有的材料因装罐量过多,挤压过稠,降低热的穿透速率,可能引起杀菌不足。 此外,内容物装得过多会提高成本。
B、顶隙过大的影响
引起装罐量的不足,不合规格,造成伪装。
顶隙大,保留在罐内的空气增加,O2含量相应增多,O2易与铁皮产生铁锈蚀,并引起表面层上食品的变色,变质。
罐藏容器的清洗与消毒 罐藏容器是用来装盛食品的,与食品直接接触,应保证卫生。 金属罐的清洗 分为人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玻璃瓶的清洗和消毒 对于回收的旧瓶子,应先用温度为40~50℃,浓度为2~3%的NaOH溶液浸泡5~10min,以便使附着物润温而易于洗净。 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工厂多用洗瓶机清洗,常用的有喷洗式洗瓶机,浸喷组合式洗瓶机等。
影响杀菌的因素 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抗热力与耐酸能力对杀菌的效力有不同的影响,但杀菌的效果涉及到细菌方面,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 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数量 食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数量,特别是孢子存在的数量越多,抗热的能力越强,在同温度下所需的致死时间就越长。 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 食品原料 食品原料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是复杂的,在杀菌及以后的贮存期间有不同的影响。 1.原料的酸度(pH值) 是影响抗热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原料的pH值,对细菌芽孢的耐热性影响最显著。 2.含糖量的影响 3. 无机盐的影响 4. 其它成分 淀粉、蛋白质、油脂对孢子的抗热力有保护作用。 果胶也使传热显著减缓。 5. 酶的作用 在较高的温度下,蛋白质结构崩解,键断裂而失去活性。
第一节 罐藏原理
罐头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 细菌学杀菌是指绝对无菌,而罐头食品杀菌是指商业无菌。其含义是杀死致病菌、腐败菌,并不是杀灭一切微生物。严格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就成为保证罐头食品质量极为重要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罐头食品的一般工艺过程 预备原料和包装材料 获得可食用部分
洗涤
分级 检验 热烫 排气
密封
杀菌和冷却 检验
第二节装罐、排气与密封
一 装罐
1、容器的准备。主要是对选定容器的清洁处理。 2、装罐的工艺要求。
(1)装罐迅速,不要积压。
(2)保证净重和固形物含量。
(3)原料需合理搭配。
(4)保留适当顶隙。
例1:在标准大气压下真空封罐时,真空度为 79.99KPa ,问食品温度最高应为多少才不会产生 瞬间沸腾现象?(书P134)
解:①算出真空室的实际压力P P=大气压-PW=101.32 - 79.99=21 .33(Kpa) ②查表找出与21 .33Kpa相应的食品温度,定出食 品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例2:当真空封口的真空度为67KPa时,食品的密封 温度应: a:低于72℃ b:高于72℃ c:等于72℃
一般t2为室温,则P2蒸为一定值。
故PW1与PW、P1蒸有关。
而P1蒸与t1相关,所以PW1与PW、t1有关。
操作时,只有当P1蒸<真空室的实际压力时才能封 口,否则会产生暴溢现象。 真空室的实际压力=P(大气压)-PW 水蒸气分压是随食品温度而变的,因此封罐时食 品的温度与真空室的真空度是两个关键因素。 所以,真空封口的工艺计算可根据PW和t1两个参 数计算。
•二重卷边结构为:三层盖铁;两层身铁;内嵌密 封胶。
二重卷边各部位的名称:(书P141-142)
•埋头度
卷边宽度
卷边厚度(书P141-142)
•二重卷边检验:
叠接率≥50% 紧密度≥50% 接缝盖沟(完整率) ≥50%
(2)、玻璃罐密封 卷封:将罐盖紧压在玻璃罐口凸缘上,配合密 封胶圈和罐内真空起到密封作用。 旋封:有三、四、六旋盖。目前最常见的是 四旋盖。封口时,每个盖的凸缘紧扣瓶口螺纹 线,再配合密封胶圈和罐内真空,达到密封效 果。 套封:是卷封和旋封的结合形式。 (3)、软包装袋密封 主要采用热封合,有热冲击式封合,热压式封 合等。
一:概述
食品的罐藏就是把食品置于罐(can,tin)、 瓶(bottle)或袋(sac,sachet)中,密封后 加热杀菌,借助容器防止外界微生物的入侵, 达到在自然温度下长期存放的一种保藏方法。
罐藏食品俗称罐头,相应的容器称为空罐、罐头盒。 罐藏食品的生产过程由预处理(包括拣选、清洗、 去皮核、修整、预煮、漂洗、分级、切割、调味、 抽空等工序)、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和 后处理(包括保温、擦罐、贴标、装箱、仓储、运 输)等工序组成。预处理的工序组合可根据产品和 原料而有不同,但排气、密封和杀菌为罐藏食品必 需的和特有的工序,因此也就是罐藏食品生产的基 本工序。
二 排气
1、排气的目的。
(1)降低杀菌时罐内压力,防止变形、裂罐、胀袋 等现象。
(2)防止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 (3)减轻罐内壁的氧化腐蚀。 (4)防止和减轻营养素的破坏及色、香、味成分的 不良变化。
2、排气方法
(1)热灌装法: 工艺参数:排汽温度 A;排汽时间 B;密封温度 C。 (2)加热排气法: (3)蒸汽喷射排气法:
第三节 杀菌
食品的热加工与杀菌 热加工方法
1. 杀菌(sterilization) —— 將所有微生物及孢子, 完全杀灭的加热处理方法,称为杀菌或绝对无菌法。 要由于有些罐头食品内容物传热速度相当慢,可能需 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完全无菌,这时食 品品质可能以劣变到无法食用。 2. 热烫(Blanching)—— 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 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称为热烫。其目的主要为抑 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三)热杀菌原理
按照微生物的一般致死原理,微生物在高 于其生长温度区域最大值的热环境中,必 然受到致命的损害,且随着受热时间的延 长而加剧,直至死亡。实验证明:微生物 的热致死率是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函数。
(四)热杀菌的主要类型
杀菌的方法通常以压力、温时间、加热介质和设备以 及杀菌和装罐密封的关系等来划分,以压力来划分可 分为常压杀菌和加压杀菌;杀菌的加热介质可以是热 水、水蒸气、水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火焰等。
第四章 食品罐藏工艺 (Canning Technology)
罐藏食品发展史 •罐藏技术并非自然启发,乃是前人不断探索之结果 • 阿培尔的发明 •黑暗中的进展 •巴斯德的证明
• 理性的进步
与干藏和冻藏不同,罐藏方法并不是人们直接受到自 然现象的启示而加以利用,而是人们不断地探索和总 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经验而发明创造的。据一些 古书的记载,早在千年以前,就有用密封和加热法保 存食物的例子,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还只是零星的局 部经验,并未很快地推广开来和形成规模生产。
3、装罐的方法
( 1 )人工装罐法:适用于①需要合理搭配,②有排 列要求,③经不起机械性摩擦和冲击的原料。简便易 行,适应性广;但效率低,偏差大,操作面积大,卫 生状况控制难。
( 2 )机械装罐法:适用于较均匀的原料(颗粒态、 半固态、液态)。效率高,装量准确,连续性好,易 于控制卫生条件,占地面积小;但适应性小。
③确定商业杀菌的工艺需从两个因素考虑 •高温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达到预想的高温时,热量向食品中的传递(罐头
传热)
(二)高温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1:罐头食品中的微生物
• 事实表明,罐头食品种类不同,罐头内出现腐败菌也各有 差异。
• 各种腐败菌的生活习性不同,故应该不同的杀菌工艺要求。
• 因此,弄清罐头腐败原因及其菌类是正确选择合理加热和 杀菌工艺,避免贮运中罐头腐败变质的首要条件。
• 罐头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但杀灭的对象是以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为标准菌(对象菌)。 原因:
•腐败菌:种类很多
微生物的耐热性 •酵母和霉菌较不耐热,细菌较耐热。 •有些细菌可以在不适宜生长的条件下形成非常耐热 的芽孢。 •低酸性食品以耐热菌的芽孢为杀菌对象。
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 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 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 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巴氏杀菌也称为低温长时杀菌法。相对于商 业杀菌而言,巴氏杀菌是一种较温和的热 杀菌形式。
(二)热杀菌的主要目的
热杀菌的主要目的是杀灭在食品正常的保质 期内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一般 认为,达到杀菌要求的热处理强度足以钝 化食品中的酶活性。同时,热处理当然也 造成食品的色香味、质构及营养成分等质 量因素的不良变化。因此,热杀菌处理的 最高境界是既达到杀菌及钝化酶活性的要 求,又尽可能使食品的质量因素少发生变 化。
现代意义上的罐藏食品,出现于18世纪末的法国。 糖食业主尼古拉阿培尔(Nicolas Appert)为获得拿 破仑政府征求军队食品保存方法的赏金,经过十年 的努力,发明了用玻璃瓶密封并加热来长期保存食 物的方法,西文“(罐头)杀菌”一词即源于此 (appertization)。
第一节 食品罐藏的基本过程
3、影响罐内真空度的因素
(1)密封温度 (2)顶隙大小 (3)杀菌温度 (4)食品原料 (5)环境温度 (6)环境气压
三 密封
为保持高度密封状态,必须使罐身和 罐盖的边缘紧密卷合,称为密封或封 罐
1、预封。
将罐盖与罐筒边缘稍稍弯曲钩连,罐盖能自由转动 但不能脱落。
预封的目的:使罐盖在排气或抽气过程中不致脱落。
杀菌后食品的无菌程度通常也并非达到完全无菌,只是杀 菌后食品中不含致病菌,残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非致病菌 在正常的食品贮藏条件下不能生长繁殖,这种无菌程度被 称为“商业无菌(Commercially sterilization)”,也就是 说它是一种部分无菌(Partically sterile)。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
①留有排气通道, ②防止表面层被蒸汽烫伤, ③防止蒸汽冷凝水落入罐内, ④保持顶隙处较高的温度, ⑤便于使用高速封罐机。 预封一般用于需要热力排气的产品,并非所有产品 所必需。如生产玻璃罐装食品时,不必进行预封。
2、封罐
为保持高度密封状态,必须使罐身和罐盖的 边缘紧密卷合,称为密封或封罐。 ⑴金属罐密封 金属罐的密封由二重卷边构成。罐身与罐盖或 罐底由封口机进行卷封就形成二重卷边 二 重 卷 边 示 意 图
热处理(Thermal processing)
•是采用加热的方式来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
贮藏期的食品处理方法(技术)。
• 是食品加工与保藏中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
一、概述
(一)热杀菌的概念
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 是最常用的延长食品保存期的加工保藏方法。 根据要杀灭微生物的种类的不同可分为:
食品的杀菌方法有多种,物理的如热处理、 微波、辐射、过滤等,化学的如各种防腐剂 和抑菌剂,生物的如各种微生物或能产生抗 生素的微生物。虽然杀菌方法有多种多样, 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但热处理杀菌是食品 工业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因而也是使 用最广泛的杀菌方法,同时也成为用其它杀 菌方法时评价杀菌效果的基本参照。
1. 湿热杀菌 是热杀菌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是以蒸 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 的杀菌法。
2. 干热杀菌 采用火焰灼烧或干热空气进行灭 菌的方法。 3. 电热杀菌 亦称"欧姆杀菌",它利用电极将电 流通过物体,由于阻抗损失、介质损耗等 的存在,最终使电能转化为热能,使食品 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 细菌的营养细胞和芽孢之间的耐热性差异:蛋白质 不同(热凝固温度不同);水分含量及水分状态不 同。 要制定出既达到杀菌的要求,又可以使食品的质 量因素变化最少的合理的杀菌工艺参数(温度和 时间),就必须研究微生物的耐热性,以及热量 在食品中的传递情况
2:微生物耐热性的表示值(参数)
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与探索,现在常用下列一 些数学曲线与数值来表示微生物与热杀菌有关的 耐热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