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戏剧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外国戏剧史三 中世纪戏剧讲义

外国戏剧史三 中世纪戏剧讲义
圣乔治剧:圣乔治是传说中罗马帝国时代的殉教徒,是基督教信众的守护人,他与邪恶势力作战牺牲,最终却奇迹般复活并取得胜利。
罗宾汉剧:以英国草莽英雄罗宾汉的传奇故事为题材,通常在五月庆典活动中演出。
英国的世俗戏剧都在室外上演,具有强烈民俗色彩。
(四)中世纪世俗戏剧的舞台艺术
1、世俗戏剧表演主要源于早期的民间异教节庆仪式和流浪职业艺人,英国的霍克节剧、圣乔治剧、罗宾汉剧均属前者,其特点是以歌舞为主,“话剧”色彩不浓。通常由业余演员露天演出,演出后由观众自愿付钱。
③彩车巡游。每辆彩车在指定站点(景观站)表演自己承担的剧情段落,十余辆彩车连续表演可构成一整部戏剧。
3、道德剧:
发展:14世纪后期,从神秘剧中分化出道德剧。道德剧比神秘剧结构简单,世俗色彩更浓厚。道德剧对于宗教教义的宣扬多通过象征性的角色来暗示,不像神秘剧那样直接,是传统宗教戏剧和世俗戏剧之间的过渡形式。
题材:宗教历史,小说故事,史诗等,既有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宗教道德的宣传。
作品:博德尔《圣尼古拉剧》、罗特波夫《德奥菲勒的奇迹》
演出:奇迹剧和道德剧都是单独成篇,且篇幅短小,适合在固定场合上演。
2、神秘剧:
(1)题材:耶稣的生死与复活以及圣徒的传奇故事,往往以天神、圣徒的事迹为线索。
(2)发展: 神秘剧最初仍以宣传封建道德为主,但在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成分和反教会的思想增强了,并逐渐成为群众性艺术,独立活动于教堂之外,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是中世纪最具特色的宗教戏剧,在15世纪的西欧戏剧界取得统治地位。
神秘剧最初仍以宣传封建道德为主但在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成分和反教会的思想增强了并逐渐成为群众性艺术独立活动于教堂之外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是中世纪最具特色的宗教戏剧在15世纪的西欧戏剧界取得统治地位

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目录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2)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4)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6)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8)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10)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一、简答题1.试分析《樱桃园》的多层内涵【答案】理解《樱桃园》的丰富内涵,必须认识到“樱桃园”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

戏剧的基本情节围绕“樱桃园”而展开。

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从巴黎回到家乡处理自己的庄园樱桃园,她不想采纳商人罗巴辛的建议将之改成别墅出租,但其拍卖后买下樱桃园的正是罗巴辛,可想而知它最后的命运。

戏剧结束的时候,远处隐约传来的,正是砍伐樱桃树的斧头声。

“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成为这一戏剧仁富内涵生成的核心。

首先,酝酿于19世纪末期问世于20世纪初期的《樱桃园》,以“樱桃园”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失落与忧伤。

其次,在平民知识分子特罗菲莫夫和安尼雅看来,从伐树的斧头声中传达出新生活的脚步。

再次,在普遍的意义上,主人公童年生活的“樱桃园”具有精神家园的意义,它的消失象征着一个熟悉、温馨的世界的失去,在人们心中勾起的是面对新时代那种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

2.简述戏剧的剧场性。

【答案】剧场性是戏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规定性。

剧场性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席组成的观演空间,构成了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交流关系,这种交流关系对戏剧的审美表现形成了一种制约,这在戏剧的叙事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西欧戏剧史考研笔记

西欧戏剧史考研笔记

西欧戏剧史考研笔记西欧戏剧史是戏剧研究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西方文化中戏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

下面是关于西欧戏剧史的一些考研笔记。

西欧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戏剧主要包括悲剧和喜剧两大类。

悲剧以揭示人类命运的悲惨和无奈为主题,代表作品有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欧里庇得斯的《俄狄浦斯王》等。

喜剧则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社会中的荒诞和笑料,代表作品有亚里士多德的《云雀》和阿里斯托芬的《蝇王》等。

中世纪时期,宗教戏剧成为主导。

宗教戏剧主要是为了宣扬基督教信仰和教育信徒,包括神剧、圣经剧和圣骑士剧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的《查尔斯五世》和《约翰·巴普蒂斯特》等。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开始复兴并发展。

意大利的喜剧作家戈尔迪尼和马基亚维利等人对戏剧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开创了现代喜剧的先河。

此外,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成为西方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兴起。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和柯林尼等人提出了三一律和戏剧五法,强调戏剧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莫里哀的《吝啬鬼》和柯林尼的《克里斯提娜》等。

18世纪,英国的启蒙戏剧兴盛。

启蒙戏剧主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代表作品有舒贝特的《麦克白》和高尔德斯密斯的《丈夫的敌人》等。

19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

浪漫主义戏剧强调情感和个性的表达,代表作品有德国剧作家舒伯特的《威廉·泰尔》和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

20世纪,戏剧经历了多个流派的兴起和演变。

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戏剧实验等流派的出现,使得戏剧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代表作品有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威鲁尔·布莱希特》和美国剧作家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

总结起来,西欧戏剧史经历了古希腊戏剧、中世纪宗教戏剧、文艺复兴戏剧、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启蒙戏剧、浪漫主义戏剧以及20世纪的多个戏剧流派的发展。

外国戏剧史

外国戏剧史

外国戏剧史一、课程的类型:史二、知识要点:熟悉外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掌握著名的作家作品,初步理解戏剧基本理论。

三、学习方法:1、史的梳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建立宏观的历史视野,把握外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

2、文本阅读:大量阅读经典戏剧文本,直观感受戏剧艺术魅力,并初步掌握剧作分析能力。

四、基本教材:廖可兑《西欧戏剧史》五、参考书目:吴光耀《西欧演剧史论稿》郑传寅《欧洲戏剧史》廖奔刘彦君《中外戏剧史》等第一章外国戏剧史概述戏剧艺术起源于原始歌舞。

原始戏剧因素和原始宗教仪式密不可分。

在重大节日里,如庆祝狩猎成功、庆祝战争胜利、祈祷丰收等,原始人常常举行演出活动,以祭祀神灵,这其中就有许多戏剧因素。

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祭祀。

一、古希腊戏剧和古罗马戏剧古代欧洲戏剧,主要是古希腊戏剧,无论是戏剧创作还是理论上,都取得重大成就,对后世欧洲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恩格斯《反杜林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戏剧成就的最高代表: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戏剧:喜剧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悲剧作家:塞内加二、中世纪时期公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由封建教会掌握国家机器,对反映社会现实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古代戏剧进行打击,代之而起的是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戏剧。

但随着社会发展,宗教戏剧中反封建的思想内容逐渐增多。

中世纪戏剧可大致分为两类:宗教戏剧和非宗教戏剧(世俗戏剧)宗教戏剧有很多变种,包括: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等。

世俗戏剧包括:中世纪法国笑剧、愚人剧、英国世俗戏剧等。

总体来说,中世纪戏剧发展相对缓慢,艺术水平相对较低,但仍对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有一定影响。

三、文艺复兴时期(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期)“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西方戏剧史-复习资料 新 全

西方戏剧史-复习资料 新 全

西方戏剧史-复习资料一、举例题(每题1分,共10分)根据戏剧时代来●根据所给提示,分别举例一位剧作家的姓名及其代表作;●根据所给国家名称,分别举例一位剧作家的姓名及其代表作;剧作家国家派系代表作作者简介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悲剧英雄普罗米修斯从宙斯那里里把火传送给人类,教导人类,得罪了宙斯,遭到其残酷的报复。

真正悲剧的创始人,给戏剧对话以首要地位,使剧中人物之间直接产生戏剧要素——冲突,开始运用第二个演员,被称为“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猜中了狮身妖怪的谜语,替忒拜人消除了灾难,最后亲手刺瞎自己的双眼,实行自我流放。

写单一剧本,情节复杂,登场人物多,语言质朴。

欧里庇得斯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美狄亚为了爱情背叛家庭杀死兄弟和伊阿宋结婚,后遭到遗弃,仇恨地杀死他和他的新妇还有自己与他的两个孩子。

接受了诡辩学说的影响,对于神话表示异义。

维迦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人文主义现实主义戏剧《羊泉村》取材于西班牙一次农民暴动的历史事件,封建领主抢夺妇女伤害农民。

农民们忍无可忍打死封建领主,遭受国王派来的法官拷问时异口同声地回答凶手是羊泉的全体农民,最终免于审讯。

曾入狱,经常受迫害,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自然的奇迹”。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充满了争权夺利的罪恶活动,阴谋诡计层出不穷,篡夺和反篡夺王权斗争构成最主要内容。

高乃依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熙德》青年骑士爱上了伯爵的女儿,而伯爵与自己的父亲有仇,要么替父亲报仇要么失去爱情,骑士必须选择,他最后杀死了爱人的父亲牺牲了爱情。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善于表现赞美英雄主义和唯理主义的悲剧题材。

拉辛17世纪法《昂得洛玛刻》昂得洛玛刻是高乃伊的劲敌。

国古典主义悲剧为了保全自己儿子的生命,答应嫁给公主的爱人皮洛斯,后皮洛斯被公主所杀。

昂的洛玛刻得救了。

《西欧戏剧史》上

《西欧戏剧史》上

《西欧戏剧史》上古希腊戏剧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2世纪末(BP421)一.悲剧:1.埃斯库罗斯(BC525—BC456)BP13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P14)B.《波斯人》C.《七将攻忒拜》D.三部曲《俄瑞斯忒亚》(阿瑞斯忒亚):《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信命运、因果报应2.索福克勒斯(BC496?—BC406)BP359A.《俄狄普斯王》(P19)注:参看法国作家伏尔泰作品B.《安提戈涅》C.《埃阿斯》F.《厄勒克特拉》(埃勒克特拉)G.《忒拉克斯的妇女》(特拉基斯的少女)H.《菲洛克忒忒斯》☆信神(正义)、命运(抽象)3.欧里庇得斯(BC485?—BC406)BP291A.《美狄亚》(P23)B.《希波吕托斯》C.《特洛亚妇女》(特洛伊妇女)☆不信神、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二.喜剧1.阿里斯托芬(BC445?—BC385?)BP9A.《骑士》P28B.《云》C.《马蜂》D.《鸟》E.《公民大会妇女》F.《阿卡奈人》(阿哈奈人)G.《财神》2.米南达(米南德)(BC342—BC292)BP272 A.《恨世者》P30B.《公断》◆亚里斯多德(BC384—BC322)★《诗学》罗马戏剧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下半叶(BP146)一.喜剧1.普劳图斯(BC254—BC184)BP305A.《撒谎者》P46B.《俘虏》P47C.《一罐金子》D.《孪生兄弟》2.泰伦斯(BC190—BC159)BP368A.《婆母》P49B.《佛尔缪》(福尔弥昂)P50C.《两兄弟》二.悲剧1.塞内加(BC4?—BC65)BP325A.《美狄亚》P52B.《费德尔》(菲德拉)◆贺拉修斯(BC65—BC8)★《诗艺》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十五世纪下半叶—十七世纪初一.意大利戏剧(十六世纪)BP4771.马基阿维里(马基雅维利)(1469—1527)A.《曼陀罗花》(曼德拉草根)2.阿莱廷诺(阿雷蒂诺)(1492—1556)A.《贺拉西亚》(奥拉齐娅)3.塔索(1544—1595)A.《阿明塔》4.特里西诺(1478—1550)A.《索福尼斯巴》二.西班牙戏剧(十六、十七世纪)BP4151.塞万提斯(1547—1619)A.《奴曼西亚》(奴曼西亚之围)P1002.维迦(维加)(1562—1635)BP389A.《羊泉村》P104B.《国王,最伟大的法官》(最好的法官是国王)C.《狗占马槽》D.《马德里的矿泉水》(马德里之钢)3.科尔德隆(卡尔德隆)(1600—1681)BP205 A.《扎拉美亚的长老》P109B.《人生若梦》P108C.《十字架的信仰》D.《创造奇迹的魔术师》E.《隐居的夫人》F.《他的荣誉的医生》三.英国戏剧(十五世纪末—十七世纪中)BP4861.马娄(马洛)(1564—1593)A.《帖木耳大帝》P122B.《浮士德博士的悲剧》P123C.《马耳他的犹太人》(马耳他岛的犹太人)2.莎士比亚(1564—1616)BP329*第一阶段(开始—1600)喜剧:A.《错误的喜剧》B.《第十二夜》C.《威尼斯商人》D.《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悲剧:A.《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剧:A.《亨利五世》B.《约翰王》C.《理查三世》D.《亨利六世》*第二阶段(1601—1607)悲剧:A.《哈姆莱特》(哈姆雷特)(1601)P130 B.《奥瑟罗》(奥塞罗)(1604)C.《李尔王》(1605)BP331D.《麦克白》(1606)喜剧:A.《量罪记》*第三阶段(1608—末)A.《辛伯林》(辛白林)B.《冬天的故事》C.《暴风雨》BP332★人文主义思想3.本·琼生(琼森·B)(1572—1637)BP312 A.《个性互异》(人人高兴)BP312 B.《人各有其癖》(人人扫兴)C.《福尔蓬奈》(福尔蓬涅)P138 D.《炼金者》(炼金术士)E.《巴索洛缪市场》(巴扎罗缪集市)★气质论十七世纪戏剧(古典主义)一.法国戏剧BP116 1.高乃依(1606—1684)BP133悲剧:A.《熙德》P153B.《贺拉斯》C.《西拿》D.《波利厄克特》(波利耶克特)E.《雷多居娜》喜剧:A.《骗子》2.拉辛(1639—1699)BP226A.《昂得洛玛刻》(安德罗玛克)P157 B.《布里塔尼居斯》C.《费德尔》(费德拉)D.《阿达莉》3.莫里哀(1622—1673)BP276喜剧:①(1655—1673)A.《可笑的女才子》P162B.《丈夫学堂》C.《太太学堂》D.《太太学堂的批评》E.《凡尔赛即兴》(凡尔赛宫即兴)②*(1664—1668)A.《伪君子》注:(达尔杜弗)(1664—1667)B.《唐·璜》(1665)C.《恨世者》(愤世嫉俗)(1666)注:参看古希腊作家米南达作品D.《昂菲特里翁》(昂分垂永)(1668)E.《乔治党丹》(乔治当丹)(1668)F.《悭吝人》(吝啬鬼)(1668)③(1670—1673)A.《贵人迷》(1670)B.《女博士》(1672)C.《没病找病》(1673)D.《司卡班的诡计》(司卡潘的诡计)(1671)◆波洛瓦(1636—1711)★《诗的艺术》十八世纪戏剧(启蒙运动)一.英国戏剧BP4891.菲尔丁(1707—1754)A.《巴斯昆》(1736)B.《1736年的历史记事》C.《堂吉诃德在英国》D.《咖啡店政客》E.《悲剧的悲剧》2.哥尔斯密(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A.《委曲求全》P191☆理论:《论剧院,或快乐喜剧和感伤喜剧的比较》3.谢立丹(1751—1816)BP454A.《情敌》P192B.《造谣学校》P193C.《批评家》二.法国戏剧BP1171.伏尔泰(1694—1778)BP127A.《扎伊尔》P205B.《穆罕默德》C.《俄狄浦斯》注:参看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作品D.《布鲁图斯》E.《凯撒之死》喜剧:A.《浪子》B.《拉宁娜》2.狄德罗(1713—1784)BP97A.《私生子》P211B.《家长》(一家之长)☆理论:①《关于〈私生子〉的谈话》②《论戏剧诗》③《关于演员的是非谈》3.博马舍(1732—1799)BP58A.《欧也妮》B.三部曲:①《塞维勒的理发师》(防不胜防)P214②《费加罗的婚礼(姻)》P214③《有罪的母亲》三.意大利戏剧BP4771.哥尔多尼(1707—1793)BP135A.《女店主》P229B.《一仆二主》C.《封建主》D.《咖啡店》2.哥戚(戈齐)(1720—1806)BP134 A.《三个橙子的爱情》P232B.《图兰多特》(杜朗多)、(图兰朵)3.阿尔菲爱里(阿尔菲耶里)(1749—1803)BP4 A.《克里奥佩特拉》(克莉奥佩特拉)B.《索尔》(扫罗)C.《菲力普》(腓力)四.德国戏剧BP891.莱辛(1729—1781)P227A.《明娜·封·巴尔赫姆》P243B.《爱密丽雅·迦绿蒂》C.《萨拉·萨姆逊小姐》D.《智者纳旦》☆理论:《汉堡剧评》《有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新文学通信)2.哥德(1749—1832)P137A.《浮士德》B.《铁手葛兹》(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C.《爱格蒙特》P248D.《伊菲姬尼亚》3.席勒(1759—1805)BP424A.《强盗》B.《阴谋与爱情》P251C.《斐哀斯柯》(斐哀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判)D.《堂·卡罗斯》E.《威廉·退尔》P253F.《华伦斯坦》G.《玛利亚·斯图亚特》H.《奥里昂的姑娘》(奥尔良的姑娘)十九世纪前期戏剧(浪漫主义)一.法国戏剧BP1161.雨果(1802—1885)BP498A.《克伦威尔》B.《欧那尼》(爱尔那尼)P273C.《逍遥王》P275D.《吕依·布拉斯》P275☆泛神论(1827—1843)2.维尼(1797—1863)A.《却特顿》(夏特东)3.大仲马(1802—1870)A.《亨利三世及其宫廷》B.《安东尼》4.奥吉耶(1820—1889)A.《奥林匹的结婚》B.《普阿里埃先生的女婿》5.萨都(萨尔杜)(1831—1908)A.《一张信纸》(字条)6.小仲马(1824—1895)BP453 A.《茶花女》(1852)P278B.《半上流社会》C.《金钱问题》P279D.《私生子》E.《放荡的父亲》3.*缪塞(1810—1857)A.《罗朗萨丘》B.《勿以爱情为戏》C.《荒唐》D.《姑娘们想些什么》二.德国戏剧BP891.克莱斯特(1777—1811)BP219A.《希罗芬斯坦的家庭》(施罗芬施泰因一家)B.《赫尔曼战役》P289C.《洪堡王子》D.《破罐》P289E.《彭西里亚》(彭忒西勒亚)2.赫勃尔(1813—1863)A.《玛利亚·马格达勒娜》P291B.《尼勃龙根》C.《赫洛德与玛利安》D.《阿格勒斯·柏劳尔》E.《吉格斯和他的戒指》三.英国戏剧BP4891.拜伦(1788—1824)A.《曼弗雷德》P299B.《该隐》C.《马里诺·法利埃洛》2.雪莱(1792—1822)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钱起》(沈西)P304C.《希腊》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一.法国戏剧BP1161.左拉(1841—1902)BP533A.《特雷斯·拉甘》(黛莱丝·拉甘)B.《拉布尔登的继承人》(拉布丹家的继承人)☆自然主义2.贝克(1837—1899)BP44A.《群鸦》(乌鸦)P320B.《巴黎的妇女》☆自然主义3.罗斯丹(1868—1918)BP250A.《西哈诺》P321B.《远方公主》☆新浪漫主义4.梅特林克(1862—1949)BP262A.《青鸟》P324B.《马兰拉公主》(马兰纳公主)C.《闯入者》(不速之客)D.《盲人》E.《蓓蕾亚与梅丽桑德》(普莱雅斯与梅丽桑德)☆象征主义5.罗曼·罗兰(1866—1944)BP247A.《圣路易》B.《七月十四日》P326C.《阿耶尔》D.《理性的胜利》E.《群狼》F.《丹东》*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多夫)*理论《人民戏剧》☆现实主义。

西欧戏剧史

西欧戏剧史

西欧戏剧史第一篇:西欧戏剧史西欧戏剧史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

在古希腊世界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一种有合唱歌队伴奏,有演员表演并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环境的艺术样式,这就是西方戏剧的雏形。

古希腊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

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

一、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开始创作时,希腊悲剧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诗人对戏剧艺术有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的悲剧风格崇高,语言优美,富于抒情气氛,使悲剧具有完备的形式。

他首先注意形象的塑造,他笔下所创造的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他们的性格是刚毅的。

埃斯库罗斯赞扬雅典民主,反对暴政,在新旧思想斗争中略带保守。

他的悲剧大部分取材于神话,喜欢用三联剧形式创作,衔接严谨。

剧本情节不复杂,但矛盾冲突激烈,抒情色彩浓厚,风格庄严、崇高,人物形象雄伟、高大。

其次,剧中的抒情气氛十分浓厚。

他创作悲剧差不多都是三部曲。

三部曲采用神话中连续发展的三个故事为题材。

埃斯库罗斯的创作尚属希腊悲剧早期发展阶段,他使剧中演员由一个增加到两个,从而开始了真正的戏剧对话,因而被誉为希腊悲剧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风格和使用的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他的人物都不是普通人,他们的感情、特性以及他们有力、简短、高雅和生动的语言都超于一般人之上。

据说演员穿高底靴和色彩艳丽的服装也是由他而始。

他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

二、索福克勒斯和《俄狄浦斯王》:1、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利斯最初以埃斯库罗斯为样板,但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首先引进了第三个演员,便于更充分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冲突。

中戏 戏文系 西欧(外国)戏剧期末复习整理

中戏 戏文系 西欧(外国)戏剧期末复习整理

一、作家作品(一)古希腊: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唯一现实题材的剧本——《波斯人》两部三联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者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者》、《报仇神》(这三部可能考)2.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鸟》(最著名的喜剧)、《云》、《骑士》3.米南达:《恨世者》、《公断》(二)古罗马:1.普劳图斯:《孪生兄弟》、《一罐金子》、《撒谎者》严肃喜剧:《俘虏》(三)文艺复兴:1.塞万提斯[西班牙]:《奴曼西亚》2.维迦[西班牙]:《羊泉村》、《狗占马槽》又名《园丁之犬》、《马德里的矿泉水》、《今日新的编剧艺术》3.科尔德隆[西班牙]:《人生若梦》、《扎拉美亚的长老》、宗教戏剧:《创造奇迹的魔术师》、《十字架的信仰》《隐居的夫人》4.克里斯托弗·马娄[英]:《马耳他的犹太人》5.莎士比亚[英]:《雅典的泰门》(痛斥金子、讽刺拜金主义)传奇剧:《辛伯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科利奥兰纳斯》…6.基德[英]:《西班牙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受影响的剧本)9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哈姆雷特》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10、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高乃依《熙德》拉辛《昂得罗玛刻》莫里哀《伪君子》二、《诗学》《诗艺》《诗的艺术》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诗学》(1)艺术的本质问题:《诗学》首先企图说明的是艺术的本质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摹仿”。

实物世界乃是真实世界,因而摹仿这种世界的艺术也具有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摹仿不是单纯的临摹,而是创作。

艺术应该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结果,而不是现实事物的消极的复制品。

(2)悲剧的定义问题:“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戏剧史古代戏剧希腊戏剧一、起源、形成、发展1.起源:酒神祭祀;悲剧——“酒神赞美歌”序曲;喜剧——“下等表演”的序曲。

二、作家与作品1.埃斯库罗斯——希腊悲剧创始人A.名词解释: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

他的作品强调个人的责任心和道德感,相信命运和因果报应。

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善好者》(或称《复仇女神》) 等。

B.作品:《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a.人物:普罗米修斯——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是人类的挚友和导师,为人类盗火种而得罪宙斯,虽然遭到了残酷的报复,但他反抗暴力和伸张正义的意志却十分坚定。

b.结构:三联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者普罗米修斯》。

C.创作特征:通过神话题材展示自己时代的历史趋势,即从氏族社会到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新旧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斗争,其中进步力量获得胜利。

2.索福克勒斯A.名词解释: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406)索福克勒斯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

他根据他的理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处在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

和埃斯库罗斯不同,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代表作品《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B.作品:a.《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是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

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戏剧艺术的荷马”、“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丰富了其命运悲剧的形象。

b.《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认为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该剧在剧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但是最早写就的。

剧中描写了俄狄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不顾国王克瑞翁的禁令,将自己的兄长,反叛城邦的波吕尼刻斯安葬,而被处死,而一意孤行的国王也遭致妻离子散的命运。

剧中人物性格饱满,剧情发展丝丝相扣。

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维护神权/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权势低头的伟大女英雄形象。

C.贡献:善于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不是简单一律的,而是丰富多彩的;戏剧冲突;戏剧语言。

3.欧里庇德斯A.名词解释:前485或480年——前406年)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十八部。

他注重当时存在于雅典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神话的基础上,将它们展示在自己的创作中。

代表作品《美狄亚》、《希波吕托斯》、《赫卡柏》等。

B.作品:A.《美狄亚》:写于公元前413年。

剧作着重刻画的是美狄亚的复仇心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是古希腊悲剧代表作品之一。

其剧作语言接近口语,尤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充满浪漫情调和闹剧气氛,对后代剧作家有很大的影响。

b.《希波吕托斯》:描写的是智慧的希波吕托斯,他是雅典王忒修斯与阿玛宗女王的儿子,他崇拜贞洁的狩猎神阿耳忒弥斯,厌恶女人和爱情。

这样以来,他便招徕了爱神阿佛洛狄忒的愤怒。

爱神使希波吕托斯的后母淮德拉对他产生了强烈的爱情。

淮德拉向希波吕托斯求爱,被愤怒的希波吕托斯坚决拒绝后,便羞愧自杀,她临死前对丈夫诬告希波吕托斯企图玷污她。

忒修斯王听了大为震怒,便请求海神波塞冬派一头大公牛撞倒希波吕托斯的马车。

受惊了的马狂奔起来,希波吕托斯在岩石上撞死。

最后,阿耳忒弥斯出现了,她把全部真情告诉了忒修斯,并且安慰了垂死的希波吕托斯。

在这个悲剧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欧里庇得斯对宗教的怀疑及神的所谓的英明和仁慈的不信任。

4.阿里斯托芬A.名词解释:(Aristophanes, 约前446年—前385年)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相传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

有“喜剧之父”之称。

阿里斯托芬及在他之前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后起的则被称为中喜剧和新喜剧。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尖锐、深刻,属政治讽刺剧,触及了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

B.作品:《阿卡奈人》:a.作品内容:(公元前425)是阿里斯托芬第一部成功的喜剧。

在“开场”中,农民狄开俄波利斯看见雅典公民大会不让一个提倡议和的人讲话,他给了那人八块钱币,派他替他自己一家人同斯巴达人议和。

在“进场”中,雅典附近受战祸最深的阿卡奈人(合唱队)用石头追打狄开俄波利斯,指责他叛国。

他在“对驳场”中争辩说,他并不想投靠斯巴达人,他本人也受到他们的蹂躏,但雅典人也要对引起战争负责。

有一些阿卡奈人不服,请主战派将领拉马科斯来帮忙,狄开俄波利斯当场和他扭打,把他打败,并去和伯罗奔尼撒人通商。

接着的“插曲”表现了作交易的场面,显示和平的好处。

拉马科斯再度出征,在“退场”中,他跛着脚上场,他在战争中负伤,痛苦万分。

狄开俄波利斯却由两个吹双管的女子伴着,饱食大醉,得意洋洋。

b.写作手法:《阿卡奈人》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很像闹剧。

例如,狄开俄波利斯和拉马科斯的争辩本来是件正经事,但两人却在台上撒野,通过扭打来解决问题;又如,有一场写一个农民在战乱中丢掉耕牛,几乎把眼睛哭瞎,他来到狄开俄波利斯的市场上买“和平眼药”,谐谑地表现了农民的和平愿望。

这些场面都很滑稽。

但是,在“退场”中,堂皇的雅典将军在台上哇哇大叫的场面就很丑。

在这些滑稽和丑陋的事件中,寄寓着非常严肃的思想。

c.意义:《阿卡奈人》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雅典公民中的主战心理,号召订立和约。

诗人在剧中指出,战争对政治煽动家和军官有利,对人民有害;他认为战争双方都有过错,主张各城邦团结友好,发扬马拉松精神,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威胁。

阿里斯托芬正是从这个思想高度去俯视脚下的现实,才把生活中丑陋的本质挖掘出来,尽情地加以嘲笑。

亚里士多德和《诗学》A.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B.《诗学》:a.涉及的问题: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摹仿”;主张艺术应该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理想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结果,而不是现实事物的消极的复制品。

b.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声,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c.悲剧艺术六个成分:形象、性格、情节(最重要)、言词、歌曲、思想。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

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琴提奥约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

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罗马戏剧一、戏剧的发展1.戏剧类型:阿特拉笑剧;拟剧2.代表人物:安德罗尼喀斯、尼维厄斯、普劳图斯、泰伦斯、塞内加二、作家与作品1.普劳图斯:普劳图斯(公元前254?-184)是罗马第一个有完整作品传世的喜剧作家,出身于意大利中北部平民阶层,早年到罗马,在剧场工作。

后来他经商失败,在磨坊作工,并写作剧本。

他也是罗马最重要的一位戏剧作家。

代表作《孪生兄弟》、《一坛黄金》、《吹牛军人》、《撒谎者》等。

2.泰伦斯:罗马共和国的著名戏剧家,约公元前195或前185年到前159年,生于迦太基。

先是被带到罗马为奴,后获释。

他一生共写过六部喜剧(全部留传至今),包括《婆母》(《岳母》[Hecyra])、《两兄弟》(《兄弟》[Adelphi])、《安德罗斯妇人》(Andria)、《宦官》(Eunuchus)、《自虐者》(Heautontimorumrnus)和《福尔米欧》(Phormio)等代表作品都是从古希腊新喜剧(批衫剧)改编或翻译过来,并以诗歌形式写成。

其喜剧结构严谨、语言文雅但欠生动,所遭非议颇多,人物内心矛盾刻画细腻,人物形象自然。

3.塞内加:古罗马悲剧家。

生于罗马帝国行省西班牙,早年到罗马,受过很好的修词学训练,擅长演说,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和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和著作,是古罗马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疯狂的赫拉克勒斯》、《特洛伊妇女》、《腓尼基少女》、《美狄亚》、《菲德拉》、《俄狄浦斯》、《阿伽门农》、《提埃斯忒斯》和《奥塔山上的赫拉克勒斯》,均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

4.贺拉修斯与《诗艺》:A.主张:艺术摹仿自然并具有教育作用,即“寓教于乐”。

B.要求:作家先有生活经验、真实的生活感受、真实的情感;重视艺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内容简洁明了,有条不紊。

中世纪的戏剧戏剧的形成、发展与创作(宗教戏剧、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笑剧与愚人剧)宗教戏剧:从教会仪式中的唱诗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容几乎包括全部《圣经》,代表作《亚当》。

奇迹剧:宗教戏剧的变种,基本上为城市中产阶级服务,多被用于暴露社会矛盾和道德教育问题,反映出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和人民群众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

神秘剧:题材主要是关于耶稣的生死与复活以及圣徒的传奇故事,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现实主义成分和反对封建教会的思想意识逐渐加强。

代表作《奥尔良之围》。

道德剧:旨在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点,借以反对封建统治和争取资产阶级的生活权利。

主要特征在于它描写的人物是一些寓意性质的人物,将抽象的人的性格拟人化。

代表作《忍耐的堡垒》、《四原素》。

笑剧:特点是运用多方面有趣的题材,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赋有各种民间戏剧的基本因素,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戏剧,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展现来完成的。

代表作《巴特林的笑剧》、《洗衣桶》。

愚人剧:是一种讽刺戏剧,从民间戏剧发展而来。

充满着狂欢的游戏和尖酸刻薄的嘲讽,登场人物全是傻子,具有隐喻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