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所属省份、保护对象
长白山简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成立时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
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41°42′~42°25′,东经127°41′~128°16′。
中国吉林省的东南部,横跨延边州的安图县和白山市的抚松、长白两县,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面积190781公顷,森林覆盖率87.7%,木材蓄积量约4400万立方米。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
长白山系为复合式盾形休眠火山,是中国东北和欧亚大陆东部最高山系。
著名的长白16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
主峰白头峰海拔2691米,山颠有一由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湖——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
天池平均水深201米,最深处达373米,为中国最深的高山湖泊。
天池往北约800米处是长白山温泉群,水温多在70℃—80℃之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成份,是饮用、洗浴的佳品。
植物资源概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2277种,分属73目246科。
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种;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种。
高等植物中有36种珍稀濒物种。
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瓶尔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菠萝、胡桃楸、天麻、黄蓍、野大豆、剌五加、草丛蓉、平贝母、松毛翠、牛皮杜鹃、苞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3.08•【字号】吉政发[1996]12号•【施行日期】1996.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吉政发[1996]1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典型的自然综合体和世界自然保留地,这里浓缩了从中温带到北极寒地几千公里的生物景观,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物种贮存、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基地,是我省和整个东北良好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具有极高的保护、科研和旅游价值。
建区30多年来,保护区的综合效益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近几年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正在遭到破坏,如不加以制止,必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深入贯彻《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特作如下通知:一、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保护区的管理机构。
保护区管理局要在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全面履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
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把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积极支持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保护区的各项管理规定,并对破坏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人和事严肃处理。
三、要广泛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国家和省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各项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区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保护好区内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自然保护意识。
各级新闻宣传单位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在自然保护宣传上发挥积极作用。
四、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区域气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受季风影响的大陆山地
气候,气候受地势高低影响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较 短,温暖湿润。
河流 由于环境、地势、气候的影响,在长白山火山锥体
和熔岩高原上发育了很多河流、瀑布和湖泊。长白山 是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
地质地貌 大致的来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可分为三
地理位置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 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 长白县。东南与朝鲜毗邻。地图上大约位于 E127°—W128°,N41°—S42°,总面积为 196465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 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 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
种类型,即:火山熔岩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冰 缘地貌
针阔混交林带 暗针叶林带 岳桦林景观带 高山苔原景观带 长白山天池 长白瀑布 聚龙泉 黑风口
旅 游 发 展 对 长 白 山 生 态 的 影 响
1 2
3
国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阿尔泰山 博格达峰
锡林郭勒
丰林 长白山
九寨沟 神农架
盐城
卧龙 梵净山
茂兰
天目山 武夷山
西双版纳
鼎湖山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简介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 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1960 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 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 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最高峰海拔 2770米,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2540多种,野生动 物364种,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 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该保护区的建 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县,1960年建立,面积19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
本区属北温带湿润气候,植被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动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
主峰白头山海拔2770米,区内高差达1900米,具中国最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从低到高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
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为同纬度带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高待植物1600余种;野生动物35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等;药用植物800余种,名贵药材有人参、天麻等。
1979年中国科学院在此设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1980年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析

保护生物学课程作业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学院:姓名:专业:学号: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长白县,与朝鲜毗邻。
经纬度为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
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
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谱特征,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地理及大气环流相互作用而成。
一、合理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部的吉林省境内,在我国保护区一级区划中属东北大区,是我国最大、建立的最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长白山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与旅游资源,综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图例可以看出,其布局存在相当的合理性。
构建的近似与长圆形的保护区架构图,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地形将其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并在相应周边位置设置管理局,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的。
二、不足处在整体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体现了设计的合理性与人文情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长白山核心区的面积较大,但周边的缓冲区与实验区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自然景观的作用,但不利于长白山保护区实况的监测与发展。
尤其是贴近核心区的外围区过渡带较窄。
随着经济资源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生活舒适度被人们广泛认知,开发与开采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其缓冲带窄,保护作用弱,周边的不定性影响因子可能对内部区域造成未知影响。
同时,管理局建设分布过于分散。
尽管均匀分布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围各处,但是各个机构的职能不尽相同。
高中生物 生物多样性简介 素材1

自然保护区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保护对象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迹等。
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sanctuary〕,自然保护地〔nature protected area〕等。
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我国的典型自然保护区中国之大,X围之广,奇花异草珍稀动物之多令世人刮目相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观念的更新,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出现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现略谈如下:一、我国第一个内陆荒漠自然保护区——博格达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位于某某,由天池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区两部分组成。
自上而下有冰雪带、高山植被带、森林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及荒漠,组成了一个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参加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内陆荒漠地区的自然保护区。
二、我国最大高寒草原及湿地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保护区位于藏北高原。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8.11.30•【字号】•【施行日期】1988.11.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88年11月19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8年11月30日公布施行)第一条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为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发挥其多种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统一由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保护局)负责,其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全面保护好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林地、草地、水域、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环境及自然历史遗迹;(三)保存、拯救、增殖珍贵稀有生物物种,开展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途径,把保护区建设成为生物物种储存基地、科研科普基地和环境监测基地;(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自然保护知识,组织区内外有关单位共同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景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五)会同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区内外有关单位制订森林防火公约,共同搞好森林防火;(六)审核、办理入区手续;(七)对入区人员和驻区内的单位进行自然保护方面的监督管理;(八)定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掌握资源消长规律,建立自然资源档案;(九)按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总体建设规划进行建设,监督和管理区内的各项建设;(十)制止和依法处理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三条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并由保护局设立标志。
重点区域可设立专项保护点。
核心区只供保护局进行巡护、定位观测研究和定期资源调查,禁止进行其他活动。
如因特殊需要,必须进行其他活动,须经保护局同意,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1980年1月,经国务院申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员,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1986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盾状休眠火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具有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丰富完整的生物资源、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奇特的自然风光。
长白山以其雄奇壮美、原始荒古跻身于“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列,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十分完整,在同纬度带上,其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教学的天然实验室,是进行环境保护和绿色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植物2806种,野生动物1558种。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生态司顾问普尔教授到长白山考察后说:“像长白山这样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1992年8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审确认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被国际人与生物圈、人与地理圈、山地研究发起组织等十个国际组织评为全球28个环境监测点之一。
长白山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以下简称“三江”)的发源地。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对于庇护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和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6465公顷。
位于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1960年,建立长白山保护区。
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和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以保存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拯救和扩繁珍稀濒危生物物种,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保障长白山乃至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大水系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保护全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为根本目的,集资源保护、科研教学、绿色教育和生态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①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如紫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人参、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其生存环境。
②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长白山是典型的休眠火山,世界上最突出的四种地貌类型,即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冰川冰缘地貌。
这些地貌的形成,揭示了地质演化的进程,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见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③珍贵的红松阔叶林带:保护区内红松阔叶林带是长白山寒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主要生长于气候较温和、降雨量较大、暗棕色森林土、海拔720~1100m 范围内,是长白山区动植物种类最多、植物生长最繁茂的典型林带,珍贵濒危药用植物野山参就生长在其中。
该植被带中的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等均为珍贵树种,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④独特的植被自然垂直分布景观:长白山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4个植被垂直分布带,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美学价值。
⑤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长白山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种质基因资源丰富。
已知的野生动物有1558种,分属于45目163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
有58种;已知的野生植物有2806种,分属于73目256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3种。
保护好这些野生动植物的优良遗传基因,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⑥重要的“三江”源区: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其中图们江、鸭绿江均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因此,保护好这一重要的水源地,不仅对吉林省“三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生态意义。
植物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植物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不仅保留了第三纪孑遗植物和长白山特有植物种,而且还有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以及极地植物。
区内植被类型主要由红松阔叶林、针叶林、岳桦林、草甸植被、高山苔原植被等组成,从下到上依次形成四个植被分布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红松阔叶林带位于海拔720~1100m之间的玄武岩台地上。
该植物带地势平缓,气候温湿,植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层次不甚清晰。
乔、灌、藤、草、蕨等在这一植物带中都有多种分布。
土壤多为典型暗棕壤,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松、长白落叶松、枫桦、椴树、色树、白桦等,局部潮湿地带生长着成片长白落叶松林,局部地块还生长着小片长白松(美人松)林。
针叶林带位于海拔1100~1700m的倾斜玄武岩高原上。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红松与云、冷杉林,另一种是云、冷杉林。
该植物带气候冷湿,植物层次清晰、整齐高大。
土壤为针叶林土,土层较薄。
主要乔木有红松、云杉、臭松、落叶松等,除针叶树之外,伴生有槭树、花楸等阔叶树,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生长细弱,而苔藓较多,被称为苔藓世界。
岳桦林带位于海拔1700~2000m之间,位于火山锥体下部,坡度陡,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强,树木矮小弯曲。
土壤为疏林草甸土、土层很薄。
植被以岳桦矮曲林为主,并有少量耐寒的长白落叶松、云杉、冷杉、东北赤杨、花楸等。
灌木主要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桔等。
高山苔原带位于海拔2000m以上的长白山火山锥体中、上部,本带气候严酷,土层瘠薄,湿度很大,土壤为山地苔原土,植物种类稀少,高大乔灌木已绝迹,只有生长期短、开花集中、适应强冷风吹袭和高山日照的矮小匍匐灌木及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苔原,主要植物有杜香、牛皮杜鹃、笃斯越桔、高山罂粟、松毛翠等。
动物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已知有1578种,分属于52目258科。
脊椎动物32目86科333种,其中哺乳类6目18科48种,鸟类18目50科240种,鱼类5目10科24种,两栖类2目5科9种,爬行类1目3科12种。
此外,森林昆虫13目77科1225种。
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58种。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白肩雕和中华秋沙鸭等10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棕熊、黑熊、猞猁、马鹿、鹗、苍鹰、雀鹰、花尾榛鸡等4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