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诗词赏析分类总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 一、直接提问型 • 1、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 答题方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文义+主旨情感) 2、“……”(诗,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 说它的妙用。
• 答题要点:
• 1.从表现手法入手 •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容
•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 容)+表达作用(情感) •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 • 2、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 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 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 3、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描写 • 直接抒情又叫做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 抒情等。
•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设问、反 问、借代、双关等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或烘托、动静结合、 侧面描写、象征、抑扬、用典、联想、想 象、多感官运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欢迎进入
观美景,猜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 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巨野高级中学 奚柳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全国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国II(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全国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赏析

温馨提示:
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炼字,因此答这类题, 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 能够体现诗歌意蕴的诗句,尤其是名句。一般而 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四 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对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等
四、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古体诗 乐府诗 古风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宋词、元曲
内容 / 情感
题目
作者 朝代
送别诗,表达 《白雪歌送武判官 岑参
唐
依依不舍之情, 归京》
或劝勉友人乐 观开朗的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王勃
唐
离别之诗,抒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发对家乡的思
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游山西村》
陆游
《西江月》
辛弃疾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已亥杂诗》
龚自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辛弃疾 壮词以寄之》
东晋
宋 宋 宋 清 唐 宋 宋 唐 宋
即景抒情 / 言志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考点分析]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考查点主要是: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解题思路与技巧]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二、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卷1.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XXX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订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厚实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襟怀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怀。
[赏析]:(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XXX涌起(3)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XXX涌起(5)、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初中语文 必背古诗赏析总复习

必背古诗词赏析总复习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①清新秀逸俊美清秀清幽淡远高雅委婉含蓄而有韵味雄放壮阔慷慨悲壮雄健遒劲豪爽苍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晓畅朴实无华通俗传神生动活泼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声有色栩栩如生气势磅礴亲切感人情景交融言简意赅细致入微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想象大胆神奇叙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解题思路与技巧]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唐诗宋词里有人生旅途的羁苦,有怀乡思亲的愁绪,有志存高远的信念,有引人深思的哲理,有满腔热忱的爱国之心,有令人景仰的人格风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人将妻子的深情浓缩为三个字“_____”,将自己 的惆怅和无奈也浓缩为三个字“_____”;借描写_ ___之景,寄托自己的愁绪。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注秋池的夜雨。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中考考点:
1、正确诵读古代诗歌,读出节奏和 停顿。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 析诗歌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能,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乐趣。
古 代 诗 歌 常 识
古代诗歌分类
古体诗 又称古风,写法自由, 句数、字数没有严格规定,押 韵,不受平仄、对偶限制。有 五言、七言。 近体诗 指律诗和绝句。律诗 八句,押韵,中间两联对偶, 有五律、七律。绝句有五绝、 七绝。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领会语言特色
阅读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回答问 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可怜白产生!
分析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种题型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可表
昔盛今衰的感慨: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借古讽今的情怀:杜牧《赤壁》《泊秦淮》 青春易逝的情愫: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解读(高三总复习)

古代诗歌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 知一类诗”的效果。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 诗等几种类型。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 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眼前衰败荒凉与过去繁华兴盛对比。 (3)运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课内导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⑴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⑵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⑶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⑷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⑸?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注】⑴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建都京口,曾在赤壁打 败北方曹操。⑵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 地。⑶元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被北魏 太武帝拓跋焘击败,趁机大举南侵。⑷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兵锋南下,五路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到长江北 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⑸廉颇:赵国名将,免职 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使者回报:“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已老,遂不用。
【思想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 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 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 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 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 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一)样题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题至第11题。
(8分)折杨柳①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0.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E )(4分)A. 在古代诗词中,“杨柳”经常用来借表离别伤感之情,例如本文就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B.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表达的也是离别之伤感。
C. “春风”在古诗词中经常用来表欢快的场景,所以,本诗中也有欢快愉悦的情感存在。
D. 在古代,“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
E.“惟有春风最相惜”中的“惜”是“哀伤”的意思,与“落叶而惜秋”中的“惜”意境一致。
11.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现了春风对杨柳的依依不舍。
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诗人与送行者惜别的情谊。
A.考评内容理解——概括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赏析——初步欣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B.古诗词速读技巧①看标题,抓题眼。
——题目一般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是解读诗歌主旨的重要切入点。
(《钱塘湖春行》、《送灵澈上人》、《使至塞上》、《天净沙·秋思》等)②看作者,知人论世。
——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诗歌主旨的表达与诗人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杜甫:忧国忧民;辛弃疾:壮志难酬)③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为阅读提供暗示。
一般有如下几种: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内容或情感基调);②介绍相关诗句(暗示诗歌的用典或寓意);③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时代背景);④解释生僻字词(降低阅读难度)。
(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④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
——即诗歌中的情感词,如喜、愁、恨、孤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⑤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特定意象代表特定含义,寄托特定情感。
(“柳”表离愁别绪、思亲怀人;“月”表思亲怀远;“蓬草”表身世飘零)⑥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即诗歌中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或引用的古代故事,使诗歌内容丰富,表达生动含蓄,言简义丰。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二人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死去的好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C.考点解读①理解意境(选择)题型: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意象即诗中的主要景物,意境常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画面的描绘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加入自己的联想,语言要有诗意;情感的表述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只答“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②分析形象题型: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何特点?塑造这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找出并描摹诗歌的形象;概括形象的特点;揭示诗人的情感。
③赏析表现手法(问答)题型:诗歌的某一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什么效果?解答:准确指明用了何种手法(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使用此手法的原因;指出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④赏析字词题型:品味诗歌中字词的妙处。
解答:角度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将字放回原句还原情景;说明该字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指明该字用到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说明该字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⑤传统文化(选择)F.课本中的典故烂柯人——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亲射虎,看孙郎——《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
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
经冯唐代为其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
射天狼——天狼星,《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牛名。
境的辽国与西夏。
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的卢——良马名。
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一、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8分)湖①口送友人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E )(4分)A. 诗的首联写诗人“湖口”所见,暮霭茫茫笼罩着空阔的江心,芦苇无穷与田野相接,营造了空旷广袤的意境。
B. 颔联中的“去雁”与《商山早行》中“凫雁”都寄寓了诗人的伤别之情。
C. 颈联并非实写,而是由“洞庭船”引发的想象,流露出诗人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
D. 诗中的“腊”是指农历的十二月,它是由古人祭祀百神的“腊日”演变而来的。
E. 尾联描写腊月末凋零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分)“独”字既写出了友人独自乘船远去的情景,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
二、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8分)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①。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荡桨向临圻(qí):“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临圻”,在今山东省峰县。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 )(4分)A.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开篇的杨柳既是现成之景,又包含不忍离别之情。
B. “行客稀”写渡头的冷清,营造了送别时凄清的情境。
C. 第二句写客船已发,诗人伫立目送,远眺孤舟,情思悠远。
D. 望着大江两岸芳草萋萋,春色漫漫,诗人内心送别的怅惘与哀伤也随之消散。
E. 这首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感情真挚,语言明快,风格清丽。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句。
(4分)第三、四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无边无际的春光,从江南到江北,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这两句诗写离别情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生动、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三、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8分)秋浦①途中(唐)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②。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③无?【注释】①秋浦:县名,今安徽省贵池县。
②蒲:香蒲,蒲草。
③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牡牧的家乡樊川在杜陵境内。
【写作背景】会昌二年(842年),杜牧受人排挤,由礼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
两年后,又移任池州刺史,赴任时正是凉秋九月,诗人途经秋浦县,写成此诗。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E )(4分)A. “穷秋”是“初秋”的意思,与下文的“寒沙”相照应,点明了写诗的时令。
B. 诗的一二句对仗工整,生动地勾勒出风雨凄迷的行旅图。
C. “雁”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洛阳边”,借“雁”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 诗人问及禽鸟,寄情归雁,展现出旅程的孤寂,更衬托出有家不得归的流离之苦。
E. 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牵挂。
2.本诗中“萧萧”“淅淅”两个词用得精妙,请作简要分析。
(4分)“萧萧”“淅淅”两个象声叠音词,摹写了秋雨、溪风的声音,渲染了凄冷之感;既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沧桑、悲凉。
四、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8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释】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E )(4分)A. “迁客”指被贬谪的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也是指被贬。
B. 李白用贾谊的不幸暗指自身的遭遇,流露出无辜受害的愤懑。
C. 诗中的“望”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中的“望”字情感一致。
D. 诗的第二句表现了诗人想念家人,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E. 在古诗中“笛”是常见的意象,“谁家玉笛暗飞声”的“玉笛”表达了征人思归之情。
2.诗歌的三、四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想象(虚实相生),听到玉笛吹奏《梅花落》,想象五月的江城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无辜受害、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四)专题训练——山水田园五、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8分)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雨断桥②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D )(4分)A. 由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游湖是在暮春时节。
B. 全诗抓住燕子、桃花、春雨、断桥、小舟等意象,描绘出描春日的湖光美景。
C. 古诗词中“燕子”意蕴非常丰富,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借“燕子”,表达出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