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专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语言特点:韵律、节奏、修辞等。

2. 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比较、归纳等。

3. 经典诗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经典诗歌案例分析。

2. 难点: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3. 分析:分析经典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经典诗歌,体会其语言特点。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出其语言特色。

3. 搜集有关诗歌的资料,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评估他们的诗歌语言运用能力。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3.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 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 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 操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
动作细节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
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
的感情变化也可。
正衬
用次要内容(有相同性质或特点的
事物)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
5.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 之情。
古诗精讲
3.如何读懂诗歌: 1).读懂第一步:理解诗句内容: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 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文化传承和理解:建继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诵理
解古代诗歌,掌握古代诗歌写
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考点分析: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就该考点而言,实际上是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为了什么”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高中语文(2024年高考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组
理 三想二提一
解 、内、高、
情 学涵阅文培
感 习,读学养
, 鉴 领 古 修 鉴课
掌 握
赏 古
悟 作
代 诗
养 ;
赏 诗


手 代品歌
歌标
法 诗的,
。 歌魅理
作 品

的力解

基;诗

本作人

方品的






贰 1.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诗歌中
学 科
思想感情,通过审美、评价等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 品味,加以理解诗歌主题。
8.(分析事物形象)两首诗中鹭鸶的形象和诗人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①形象:杜诗描写的为群体形象,写鹭鸶聚群捕鱼、惊散远飞,突出其洁白美丽、轻灵 自由的特点;欧诗描写的为个体形象,写鹭鸶在巨浪风雨中悠然挺立,突出其独立不倚、 气定神闲的特点。②情感:杜诗咏物抒情,表达对鹭鸶的迷恋,流露出诗人闲适自在的 情感;欧诗托物言志,表达对鹭鸶的赞誉,寄托诗人虽遭贬谪而高洁不群的志向。
4.(分析人物形象)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 括分析。(6分)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 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 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爱好饮酒,可见出其性情中的洒脱;“亭角 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答案: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 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 《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都 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风景,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 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 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掩映于 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书法技艺高深,兴趣一来,书法自成一绝;酒醉后言语狂放不羁;性情淡泊,自在闲适, 白发垂垂,和蔼可亲,一派隐者风范;嗜好饮酒,床前放一壶酒,显得率真可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 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 触怒唐肃宗而被疏远。
3.要分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还是“概括”。如果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则考生只需从诗 歌中提炼出要点。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则考生第一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5、厌恶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陇西行四首》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 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 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 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读懂一首诗,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 读标题:诗歌题材
读作者 代 读注释
思想情感

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意境)、事物 志向哲理

读诗文 关键字(诗眼)词句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典故
8
7
6
5
4
3
2
1



羁托咏





旅物史




怀
思言怀



怀

乡志古





诗诗诗


诗 歌 题

1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 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 、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抒情方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式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一:读懂诗家语,寻找解诗法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一:读懂诗家语,寻找解诗法

02读注释
读注释。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 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 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 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注释,往 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 品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 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义。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 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 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 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诗歌语言的变形
01 词类活用
02 词语省略
03 语序颠倒
04 互文见义
(一)词类活用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锦帽貂裘:戴锦帽、穿貂裘,名作动。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雨:下雨,名作动。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使……绿,形使动。 4.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府:在府郡;朝:在朝廷。名作状。 5.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灰、烟:像灰、烟一样,名作状。曹操的水军像灰烟一样飞散消失了。
参考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 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 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 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三、寻找解诗法
01 读标题
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 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 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 息可以从以下方面“读”:①“读” 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 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 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 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体裁;⑤“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 达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语言篇铜仁一中高三备课组审核人一、考纲分析: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以前学习过诗词作品,对诗词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诗词方面也有一定的积累。

(2)大多数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往往过多的重视老师们讲的方法、技巧等,形而上学地学习古诗文,而真正对诗词最根本的文本内容感知感悟力比较弱,往往只依靠拆字的原始办法。

(3)现在学生少经苦难,往往感情淡薄,情商比较低,不加引导,很难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4)对古诗词,尤其是古诗文的答案语言组织,缺乏系统的模板和标准的答题语言作为支撑。

三、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如何解答语言风格型试题1、素材积累:语言风格类型类型: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⑥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⑦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⑧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要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自由组合四字短语: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凉、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2、备考锦囊:■语言风格类试题提问方式: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语言风格类试题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风格类试题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平实自然,口语化。

(第一步)“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第二步)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三步)(解析:快赶走树上的黄莺,别让它在枝头长啼;啼声会惊破我好梦……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4、迁移练习: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4分)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第一步)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第二步)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第三步)5、能力提升练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

(第一步)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

(第二步)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

(第三步)(二)如何解答古诗的炼字型试题1、素材积累: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炼意。

炼字的一般规律:◆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①炼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②炼形容词:炼形容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3、炼数词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人的好友郑谷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你认为将“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试简要分析。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思想感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④炼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表颜色的词:这些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如:“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注意:①五言一般炼第三或第五字。

②七言一般炼第五或第七字。

2、备考锦囊:■炼字类试题提问方式: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这个字或者有没有用什么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释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这个词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描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点情境。

■炼字类试题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有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试分析“看”的妙处。

释词:看,在诗中指回望。

(第一步)描述: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第二步)意境或情感: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第三步)解析: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南浦”,南面的水滨。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

”故“南浦”象“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

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

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离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

“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多么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从这个“看”字,我们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

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好去莫回头。

”——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

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4、迁移练习: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第一步)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

(第二步)“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第三步)(解析: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5、能力提升练习: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题:试分析“忽”字的表达效果。

答:“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倒好处之意。

(第一步)登翠楼时兴冲冲,而闯入眼帘的柳色却使她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