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资料报告方法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点评结果分析谢婷婷;薛丽丽;苏艳;任浩洋【摘要】目的: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依据处方点评指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2013年1月至7月的处方进行等距离抽样提取,共抽取1371张处方,对处方的各项基本指标进行审查并逐一登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合理处方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最初的9.20%下降至1.00%。
1371张处方中,重点对抗菌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激素、注射剂处方进行审查。
平均用药品种数1.9~2.2种,抗感染药物使用率维持在9.4%~17.1%,注射剂的平均使用率最高为3.8%。
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14.81%,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85.91%。
结论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不合理处方问题应值得重视,药师应积极发挥审核和干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Objective To conduct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criptions in the drug servic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and to evaluate the medication rationality of these prescrip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escription comments guidance and by adopting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1 371 pieces of the prescription from January to July 2013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the equidistance sample eXtraction. The various basic indeXes of pre-scription were checked and registered one by one. The obtained data were carried ou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trend from January to July, which was decreased frominitial 9. 20% to 1. 00% . Among 1 371 pieces of prescription, the prescriptions with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od produc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hor-mones and injections were checked as emphasis. The average variety number of drugs was 1. 9 - 2. 2, the use rate of anti - infective drugs maintained in 9. 40% - 17. 1% , the average use rate of injections was highest at 3. 8% . The non - standardized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14. 81% of total number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and the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85. 9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Conclusion The drug use situation in the drug servic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is basically rational,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hich deserve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Pharmacists should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checking and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4(000)023【总页数】3页(P79-80,81)【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作者】谢婷婷;薛丽丽;苏艳;任浩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北京 10085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院药剂科,山东青岛 266500;国防大学第二干休所门诊部,北京10014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52;R451为规范处方管理、加强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解放军总医院于2011年成立了处方点评小组,由门诊药房的责任药师负责对门诊处方进行不合理用药评价项目的点评、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与点评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与点评邓彩霞【摘要】目的监测和评价我院门诊用药的现状,为我院持续改进、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所用的处方来源于我院2009年9~12月份,每个月随机抽查一日的处方(正常工作日),统计基本药物的处方数、药品通用名、处方金额、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百分率等,从中抽查不合格处方进行点评.结果本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3.14种.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99.31%,处方的平均金额为98.22元,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23%,其中成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88%,儿科使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11%.使用一联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总处方85.34%.使用二联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14.29%.使用三联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0.31%.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7.82%.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4.08%,不合理处方为5.92%.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0(014)012【总页数】3页(P1496-1498)【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作者】邓彩霞【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阳江,529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与干预[1]。
按照此规定,我院进一步完善了处方点评制度,对提高我院用药合理性和规范用药行为起到促进作用[2]。
现对本文对我院2009年9~12月份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抽样处方来源于我院2009年9~12月份每个月随机抽查1日处方共计3 871张。
依据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规定,以及第16版《新编药物学》、临床药理学等参考资料,临床药师对处方逐一进行审查。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医院处方点评

医院处方点评一、引言处方点评是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监管的重要手段。
通过处方点评,能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处方点评的目的与意义提高处方质量: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不规范的处方行为,从而提高医生开具处方的技能和水平。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及时发现和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从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点评,能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医疗监管:通过对处方的点评,能发现医疗行为中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从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三、处方点评的内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包括医生的签名、处方日期、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是否填写完整、规范。
药物选择是否合理:包括是否适应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禁忌症、是否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物等。
药物用量的合理性:包括单次剂量、每日剂量、用药天数等是否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
给药途径的合理性: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给药途径的选择是否合理。
处方中是否存在重复用药的情况:包括同种药物不同剂型、同种或不同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四、处方点评的方法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处方进行点评,从而推断整体的情况。
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处方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处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自动化点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处方进行自动化点评,提高点评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处方点评的结果与处理结果公示:将处方点评的结果进行公示,以便医生和患者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反馈整改:将处方点评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医生和科室,要求其进行整改。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组织评查和点评医生开具的处方并给予反馈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规定。
以下是处方点评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
1. 设立点评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处方点评机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评查和点评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点评标准:确定合理的点评标准,包括药物合理性、用药适应症、剂量选择、药物搭配等方面的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方法和标准,以便对处方进行评分和综合评估。
3. 抽样点评:每月从医疗机构的处方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处方进行点评。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可以保障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点评结果反馈: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帮助其了解处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将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并上报医疗机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为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5. 教育培训:根据点评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医生提高开具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共同查房等方式进行培训。
6. 跟踪和整改:每次点评后,医疗机构应跟踪了解医生针对点评结果进行的改进情况,并督促整改。
对于多次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医生,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教育、培训、考核等。
7. 绩效考核:将处方点评与医生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使医生对处方点评重视起来,并将合理的用药纳入考核指标。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实施细则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用药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规定,通过点评和反馈,帮助医生改进处方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同时,处方点评实施细则也可以为医疗机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我院处方点评制度。
一.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组领导下,由医务科、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具体进行。
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咨询。
处方点评点评周期每月一次。
具体会议时间为每月第一个星期。
二 .处方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各门诊科室、急诊科处方每月各抽取不少于50张,各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每月各抽取出院病历不少于5份,进行处方点评。
三 .处方点评小组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病历)》对病房(区)用药医嘱进行点评。
四 .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按规定统计处理点评数据。
五 .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1.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1.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清楚日、月龄的;1.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1.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1.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1.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医院处方点评报告的撰写

医院处方点评报告的撰写
点评结果应形成点评报告,内容应包含点评概述、点评方法、点评标准、点评结果、典型病例、结果分析及改进计划等。
1.点评概述介绍点评项目选择的背景、药物的基本特点、目前使用概述及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等。
2.点评方法具体阐明本项目点评范围、抽样方法、点评方式等。
3.点评标准按所制定点评标准,尽量形成点评标准表,重点突出、条目清晰、言简意赅,专业性及实用性并重。
4.点评结果阐述本点评项目的总体用药分布,以及不合理使用情况分布,包括不合理病例、药物用量、金额数量、不合理原因、处方医生等,也可整理不合理病例病区分布表及处方医师分布等,以获得该药物在本医疗机构不合理使用的规律。
点评结果建议采用图表形式展示,直观简洁。
5.典型病例部分不合理病例,特别是同一病区不合理病例往往存在相似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有必要呈现典型的不合理病例,以展现不引起临床的重视,也便于后期的结果分析病区宣教及合理性理之共性。
6.结果分析及改进计划按照改进能力、行政需要、临床支持等制定合理的改进目标,比如可到重点病房进行合理用药宣教,可将一些不合理使用信息在电子病历系统或合理用药系统中设置警示信息等,以促进点评的成效。
关于处方点评的专题报告

关于处方点评的专题报告
处方点评是指医生对患者的处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审核的过程,旨在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处方点评是医院和药店药师的重要职责,对于减少药物滥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题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处方点评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处方点评的意义:介绍处方点评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减少药物滥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
2. 处方点评的流程:详细描述处方点评的流程,包括接收处方、查看病人病史、审核药物选择和剂量、检查处方有无错误等。
3. 处方点评的标准:介绍处方点评的标准,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选择、药物相互作用等。
4. 处方点评的技巧和方法:介绍处方点评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病情、查阅药物参考资料等。
5. 处方点评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分析处方点评的挑战,如处方的复杂性、不合理的药物组合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强化药师培训、建立处方点评专家团队等。
6. 处方点评的效果评估:介绍如何评估处方点评的效果,包括减少药物滥用的情况、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等。
7. 处方点评的展望:展望处方点评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合作等。
通过对处方点评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专题报告旨在提供给医院和药店的药师以及相关人员参考,促进处方点评的规范化和优化,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4、总体率的大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一某地区医疗机构一般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50%,现对某单位处方进行抽查点评,估计该单位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与该地区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相差<10%,检验水平以95%的把握 ,检验效能 为90%的信度。
样本含量计算方法二现况调查样本含量估计常用以下公式: N = P Q K N 为抽查人数,P 为不合理率,Q=1-P 。
K 值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允许误差大小而确定,当允许误差为10%(0.1P)时,K=400;当允许误差为15%(0.15)时,K=178; 当允许误差为20%(0.2P)时,K=100。
某地区医疗机构一般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50%,现对某单位处方进行抽查点评,估计该单位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与该地区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相差<10%,K=400,估计样本含量。
N = 0.50 ×(1-0.50) ×400 = 100四、抽样方法要正确选择抽样方法,首先必须了解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使被抽查到的处方具有代表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抽样,被抽查的单位其处方点评结果才具01.0)1(4)1(22/2P P n D P P Z n -⨯=-=αP :预抽查不合理处方发生率。
D :正式抽查时发生率与预抽查发生率误差不超过10%。
10001.0)50.01(50.0401.0)1(4)1(22/2=-⨯⨯=-⨯=-=P P DP P Z n α有可比性。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来自患者、处方医生、工作地点、药品供应系统的因素、法规的因素、药物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因素。
其中来自处方医生的影响因素最大。
与医疗机构有关的因素有:1、医生/药师的技术水平(职称)2、医生/药师的素质(教育与培训)3、医生/药师的上岗时间(周排班)4、医生/药师的服务质量(责任心)5、科室水平差异(发展不平衡)6、药物种类(采购与供应)7、院方管理制度(激励机制)8、院方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一)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将总体的单位编号排序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1.制定抽样框2.计算抽样间隔:K=N/n3.在抽样框中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4.将N个个体合起来构成样本.(二)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处方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或层次,在每类或层次中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共同构成研究的样本.优点:1.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增大代表性2.便于了解总体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的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三)单纯随机抽样就是从要抽查的所有对象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采用完全随机地抽取样本的方法。
特点是:某单位中每处方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每个处方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通常只是在单位中处方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在处方点评工作适用于对被抽查的单位进行抽样。
(四)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首先将单位中各处方归并成若干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优点:1、简化抽样过程2、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3、扩大抽样围缺点:代表性比较差(五)处方点评工作抽样方法1、抽取单位样本抽查单位样本宜采用分层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
将乡镇按经济发展水平、医院规模不同,先分成若干个群,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被查的单位。
2、抽取处方样本抽查处方样本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
第一步进行分层(分类):按医生职称、科室(病种)、时间(周)第二步进行系统抽样:计算抽样间隔数(K)=总处方数/需抽处方数在各层(类)中每间隔K处方抽一个处方,汇总成单位处方样本。
五、统计分析(一)资料的类型可纳入统计分析的数据资料可分为两大类:1、计量资料:可用小数表示或有度量衡单位的定量资料,在处方点评中“每处方金额,药物品种数”均属计量资料。
2、计数资料:不能用小数表示或没有度量衡单位的定性资料,在处方点评中“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等”属计数资料。
(二)常用统计指标1、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此现象的总例数之比。
属频率指标,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在某单位被抽查的100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为c=36 抗菌药使用百分率= C/处方总数=36/100=36%2、构成比(百分比%):是事物部某一构成部分与事物部各构成部分的总和之比。
是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部各构成部分所占比重。
在某单位被抽查的100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为c=36,其中科12、外科20、其它科4,问各科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所占例?3、平均数:某单位平均每处方金额(元)例:100处方的金额相加合计金额为2543.65元4某单位被抽查的处方中,每处方金额数之间的差异程度大小(离散度)。
可下载、安装以下软件到手机上进行计算。
(三)计算总的百分率1、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XX 县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抽查处方数不合理处方数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甲医院100 36 36.00乙医院120 48 40.00合计320 84 26.25各县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抽查处方数不合理处方数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甲县320 84 26.25乙县400 100 25.00合计2、不规处方发生率XX 县不规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抽查处方数不规处方数不规处方发生率(%)甲医院乙医院合计各县不规处方发生率1)(2-∑-=nxxs3、不同职别医师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4、不同职别医师不规处方发生率(四)不合理性用药处方严重程度分析(五)不适宜性用药处方分类分析各单位处方不适宜性适应证分析各单位处方不适宜性药物选择分析(六)专项分析(七)动态变化(数列)分析1、相对数动态数列:每项指标数值用相对数表示动态变化的数列。
XX县近4年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变化XX 县近4年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变化如2012年:2XX 县近4年平均每处方金额数变化XX 县近4年平均每处方金额数变化如2012年六、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1、同期两个率差异的分析20.35.273.24)(=-=-=上年金额本年金额元逐年变化金额80.71.323.24)(=-=-=首年金额本年金额元累计变化金额当u <1.96 P >0.05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 当u ≥1.96 P ≤0.05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当u ≥2.58 P ≤0.01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 2、同一单位干预前后两个率差别的分析2.772>2.58, P<0.01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
3、两个均数差别的检验方法被抽查的两个不同单位间平均每处方金额(元)差别在统计学有无显著性意义?当u > 1.96 ,P<0.05两均数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