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传染病管理制度
学校校内传染病防控八项制度(3篇)

学校校内传染病防控八项制度(3篇)学校校内传染病防控八项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传染病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传染病防治,配备专用的计算机、电话、等通讯工具。
第五条校医室承担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接受上级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校医室由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对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建立传染病登记册和预防接种登记册。
第七条校医室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教,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第三章疫情报告制度第八条校医室为责任报告单位,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及电话直报。
校医室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负责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上报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第十一条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4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促进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制定本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本制度是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全校师生。
二、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注重科学防范,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宣传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科学防控意识。
2. 综合协调。
由校领导牵头,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3. 规范有序。
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和管理办法。
4. 公开透明。
及时向教职员工和学生公布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相关信息,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
三、传染病防控管理措施1. 预防接管措施:(1)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
(2)疫情告知和应急预案。
及时向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发布传染病发生和防控重要信息,并制定相应的疫情应急预案。
2. 学校内部传染病防控措施:(1)学校统一管理。
学校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加强组织管理。
(2)师生健康教育。
加强对师生的健康知识教育,提升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卫生清洁,保持学校的通风干净和卫生状况良好。
(4)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食堂、食品供应商等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5)加强住宿管理。
学生宿舍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检查和清洁卫生设施,宿舍楼要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
四、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理1. 活动暂停。
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学校要及时通知和组织相关活动的紧急停止,包括教学、考试、体育活动等。
2. 采取隔离措施。
对于出现传染病疫情的师生,应及时隔离,并进行相关医疗救治,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
3. 加强清洁消毒。
对疫情区域及时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学校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4. 公众宣传。
加强对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大家的防控意识,减少传播风险。
2024年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六篇)

2024年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传染病作为一类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传播风险尤为突出。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与蔓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如下:一、强化领导机制,完善组织架构,明确校长作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首要责任人。
同时,组建由主管校长、保健医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专责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及疫情报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监控与疫情报告体系,确保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三、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对疑似传染病病例做到及时发现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同时做好学生因病缺勤病因的追踪与登记工作。
四、疫情发生后,迅速对学校环境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疫情涉及的班级或全校范围,以切断传播途径。
五、学生患传染病康复后,需凭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及相关化验单,经学校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返校上课。
六、保持教室等室内环境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并采用湿式清扫方式维护环境卫生。
七、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的卫生健康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正常开展,并与社区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老鼠、蚊蝇等传播媒介对人类的威胁。
八、制定学校公共卫生设施改造计划,并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确保师生饮水安全。
九、根据季节变化,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以预防疫苗相关疾病在学校的流行。
在疫情发生时,根据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对易感人群及密切接触者实施应急接种。
2024年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二)传染病乃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病原体,经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多样途径侵入人体,进而引发疾病。
鉴于其传染性特征,若未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极易导致疫情蔓延。
因此,妥善管理传染病不仅关乎学生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及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更是遏制社会传染病流行的关键环节。
学校领导层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已构建预防保健协调机制,并明确校长作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同时设立专职人员负责预防保健工作,并指定疫情报告人。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5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区教委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启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防控工作预案。
三、严格执行学校门卫管理制度。
坚持凭教师证或学生证出入校门和做好来访登记工作,凡患传染病或疑似者,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四、严格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
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并做好晨检、午检记录。
一旦发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与此同时要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送学生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学生治疗阶段,不得到校,必须痊愈后持县级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才能返校就学。
学生治疗期间,班主任必须每天跟踪疗情,详细掌握学生的治疗进展并记录在晨检记录本上。
五、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师生加强传染病知识和日常保健意识的宣传教育。
做好对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业务培训。
六、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学校保证各个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相对独立、采光通风良好,完善洗手区的建设,同时为每个班配发体温表、口罩、药品及消毒用具和用品,设置专人每天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七、按照要求,上报疫情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了解基本情况并迅速报告。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目标是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第三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治理、重预防、防治结合。
第四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范围涵盖全校师生,包括各个年级、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区域。
第五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各级管理人员、班主任、保卫干部、保健医生等。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3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学校旨在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制定本《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意识,降低传染病的风险和传播。
通过全面、严格、科学的防控措施,为学校打造一个安全、卫生、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组织和管理(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成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组,由医务人员、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负责具体的防控工作的实施与监督。
三、健康宣传与教育(一)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师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防病知识的普及。
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广播等活动。
(二)设立健康宣传栏,用于张贴健康宣传海报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醒师生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安全等问题。
四、预防措施(一)加强学校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和通风。
(二)开展学生健康体检,筛查传染病患者,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防止疾病的蔓延。
(三)组织常规的消毒工作,对公共场所、餐厅和用具进行定期消毒,保证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五、应急措施(一)制定应急预案,建立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机制。
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二)随时掌握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传染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阻断传播链,避免疫情扩散。
六、学生管理(一)强化学生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并记录相关传染病相关检查结果。
(二)学生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进行跟进和协调,确保患病学生及时就医。
七、教师和职工管理(一)加强教师和职工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并记录相关传染病相关检查结果。
(二)教师和职工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校医报告,校医进行跟进和协调,确保患病教师和职工及时就医。
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23篇)

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23篇)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精选23篇)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篇1为了预防传染病在我校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此制度。
一、学校领导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传染病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做到物力财力投入,责任落实,检查到位。
二、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德育处平时组织各班打扫好教室/寝室/公共区的清洁,做到全校无卫生死角。
三、德育处、保卫科坚持定时不定时对师生食堂等饮食部门和学生寝室、教室、公共场所进行食品卫生和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隐患。
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进行销毁处理。
四、班主任平时坚持对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在传染病易发期,学校统一主持预防传染病专题广播讲座,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五、总务处坚持在传染病易发期给师生熬预防药,并定期对师生食堂、小卖部周围、教室、寝室、楼道、厕所、阴沟等处进行药液喷洒杀菌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
六、饮食从业人员必须坚持健康检查,持证上岗,服装规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具按时用无害消毒液浸泡或高温消毒处理。
七、师生必须坚持饮用学校自来水,不得擅自食用不卫生的河水、井水等。
八、师生寝室必须坚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被絮衣物勤洗勤晒,如遇长期停水,必须报告学校处理。
九、师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自觉遵守《石塘小学个人卫生制度》,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勤洗、勤浴、勤漱,不共用毛巾、餐具等,不乱窜传染病房和触摸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点乱吃乱饮,防止传染病菌侵入。
十、师生要坚持室外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
若有异常症状,立即到医院就诊。
十一、校内若发现传染病例和疑肆病例,及时上报,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同时,启动我校《处置传染病预情应急预案》发病期内,实行零报告制度。
十二、各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接受县防疫部门关于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所发生的费用由被接种人承担。
学校传染病工作制度(5篇)

学校传染病工作制度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传染病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尤其对于学校来说,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校制定了学校传染病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管理和应对措施,有效遏制传染病的传播。
二、制度内容1. 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我校设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副校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医务人员等组成,负责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
2. 传染病防控措施(1) 健康教育学校定期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和教职工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防控措施和个人保健方法,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健康档案管理学校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个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体检和健康状况的记录,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复查,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校园卫生管理学校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 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堂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进行食品加工和管理,保证学生和教职工的食品安全,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3.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处理(1) 疫情报告学校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机制,要求学生和教职工在发现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部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报告校领导。
(2) 感染者隔离对于确诊或确认感染传染病的学生和教职工,学校要进行及时隔离和治疗,确保不会继续传播病毒,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和关怀。
(3) 疫情应急预案学校制定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响应和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做到心中有数,有序应对。
4. 传染病防控宣传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传染病防控的宣传,包括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和培训等,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相关推荐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精选22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篇1为了能够及时有序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长陈运占为组长,业务主任陈德伟为付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
2、各班班主任为本班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本班有传染病疫情,应在1小时内向校长及主任报告。
各班班主任应定期对各班卫生委员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及疫情报告程序进行培训。
3、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各班班主任坚持每天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和午检,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为预防各种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各班应把本班的公共区、教室、寝室彻底打扫干净,不留卫生死角。
并加强教室、寝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篇21、幼儿园成立创安领导小组,未保领导小组及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护校队。
安全工作层层负责、落实到人。
2、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上级领导有关安全文件,提高老师的安全教育及管理意识。
3、定期对全园教职工进行消防讲座等培训。
4、建立和执行房屋、设备、消防、防盗交通等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执行食品、药物的管理制度。
并落实安全工作每日巡查制度。
5、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卡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平时要关好门,对来访者进行询问登记,严防幼儿走失。
6、食堂定点采购,并实行查证制度,四十八小时留样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预防传染病管理制度
为了减少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加强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制度如下:
一、加强管理
1.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与具体的防治措施,专人进行管理,明确职责,认真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监督与管理。
2.对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
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
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3.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并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教育学生尽可能在校内用餐,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以流行病学为基础,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
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1.对广大师生、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
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利用
3、利用科普报刊、讲演、报告、座谈、建议等方式进行健康咨询活动,校医具体进行咨询服务。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传染病防治人员定期(每月1 次)深入到学校教室、宿舍、食堂、检查食堂卫生、环境卫生、宿舍卫生。
定期对校内饮食、饮水、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保护易感人群。
2.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和其他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
指导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传染病患者及时的处理。
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登记
3.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登记,学生中发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疼、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诊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卫生室应随时掌握校区的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及时处理疫源地,指导病人消毒,进行跟
踪观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5.保护易感人群。
在校区内开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
圣水泉小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