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宏观经济学6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教案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教案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教案:宏观经济政策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问题的学科,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指通过调控经济总体的各种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本教案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展开讲解,重点探讨其定义、类型、工具以及实施过程和效果等。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宏观经济政策是指由国家政府通过调整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对整个经济系统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就业稳定和外汇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类型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分为宽松型货币政策和紧缩型货币政策两种。
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通过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1.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共债务等。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政府可以遏制通货膨胀。
2.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
通过调整这些工具,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3. 产业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等。
政府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引导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1. 决策制定:政府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和目标。
2. 工具选择:根据制定的政策目标,选择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如增加政府支出、调整货币政策等。
3. 实施措施:政府根据选择的政策工具,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政策细则,并逐步实施。
4. 监测和调整: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反馈和评估结果,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监测和调整,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宏观经济学第五讲-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与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 一、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理论的演变 ▪ 20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占据经
济学统治地位,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 预。 ▪ 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标志着西方宏观经济 政策理论的形成,此后,西方国家政府对 经济的宏观调控才成为经常的事情。
4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 IS-LM模型的提出,成为研究财政政策效果的 重要分析工具;(需求管理政策)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滞胀”的出现对凯恩斯 主义需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政策多样化 时期;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强调政府干预。
230
1998 293
-63
1999 157
76
2000 205
19
2001 174
348
2002 354
323
2003. 111
444
1-6
错误与遗漏 外汇储备
-178
736
-156
1050
-170
1399
-166
1450
-148
1547
-119
1656
-49
2122
78
2864
47
3465
29
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某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稳定货币与物价是货币政策 的主要目标,也是货币当局唯一能做的事。 ▪ 案例: ▪ 德国的中央银行恪守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在百姓中赢得信 誉。 这就是为什么德意志联邦银行战后40多年来一贯坚持 坚定不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原因。德国的中央银行真正懂 得,费尽气力建立起来的信誉是珍贵的,不能为一时权宜而 葬送掉。
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经济繁 荣时期,政府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以抑制总需求,并求得繁荣与萧条时期的相 互补偿。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控和稳定整体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它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收入分配等。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调节利率,以影响市场的信贷条件和投资决策。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和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可以影响国内总需求和资源分配。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有直接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需要考虑当前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和投资。
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此外,与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比,一些国家也开始使用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如结构性改革、汇率政策和监管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全面、多维度的经济调控效果。
总之,宏观经济政策解读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如经济状
况、政府目标和可行性等,以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而政府收入则包含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公债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自动调节
自动调节也叫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 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 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银行可以把绝大部分存款用来从事贷款或购买短期债券等 营利活动,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存款作为应付提款需要的准 备金就可以了。这种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 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 在存款中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 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是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 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 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 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 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 得以创造货币。
(二)货币政策工具
表6.3 西方国家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 策工 具
再贴现政 策
公开市场 业务
法定准备 金
选择性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主要包括信 用分配、直接干预、
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额 、特种存款)
间接信用控制(主要包括道 义劝说、窗口指导)
1. 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其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MBA宏观经济学6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的情况
• 2008年“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 热和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中国的情况
•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 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 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有 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按照国务 院有关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经济 发展的支持力度。以高于GDP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约3-4 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
•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 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 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 性、针对性、协同性,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 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和优化融资结 构和信贷结构。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重视 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消费者主权的角度继续深化改革, 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 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 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FOMC通常每年固定召开八次会议,日期为 2/2~3、3/30、5/18、6/29~30、8/24、10/5、11/16、 12/21。会议后宣布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在每次 会议14天之前,FOMC会先发表一份景气褐皮书。 从中可以推断FOMC的利率決r rule
宏观经济学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Macroeconomics
7
二、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 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 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 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 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 定。
Macroeconomics
8
物价稳定也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因为这 种通货膨胀率为零要付出较高失业的代价 ,也是不现实的。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 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 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 影响。一般而言,当经济中存在轻微的通 货膨胀时,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也就 实现了物价稳定。
Macroeconomics
11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 ,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 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 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Macroeconomics
12
需要注意: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重点不是固定 的
(2)各项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 说,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目 标。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 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 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 出。
Macroeconomics
20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 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 面的支出。
Macroeconomics
13
四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奥肯定律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之间:中国流动性 过剩问题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1993年~ 今:第四阶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依据: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 典型:克林顿经济学(克林顿1993——2001执政):基 本内容:大幅度减少财政赤字,使衰退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 和发展。增税、减少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但却不乏增加 有效需求的切实举措。
总结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要解释经济事实,为经济 社会出现的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原因解释和政策 建议。 当一个经济问题取代另一个经济问题成为主要 的经济问题时,相应地一种新的理论就会产生, 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就会取代原有的经济学流 派。 所以,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大体上 都要经过这样的三部曲:新的经济问题——新 的政策建议——新的经济理论(新的流派形成)
四个目标很难完全统一,应据经济形势确定不 同时期的各个目标次序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 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 逆差也无顺差。
(二)政策工具:三个方面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总需求不足 2、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
21
相关链接: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历程 1949年以后:统收统支。 20世纪80年代三步走: 第一步利改税。所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改税收。 第二步拔改贷。国企拔款改银行贷款。 第三步统改包。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制,中央 定基数,余下由地方支配,多收多支,少收少 支。 1994年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分开征税,一个中央税,一个地方 税,还有一个共享税。
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目标:抑制“滞胀”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 存 典型:里根经济学(里根1981——1989执政):基本内容 是四大支柱:减税、压缩非国防财政支出、紧缩货币供给以 便降低通货膨胀、放松管制。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 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 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购买水平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影响 Y=C+I+G C=a+b(1-t)Y AD=a+b(1-t)Y+I+G Y0=a+b(1-t)Y0+I+G Y0=(a+I+G)/(1- b(1-t))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实现目标的手段
• 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 (1)从“收”的角度影响经济——税收 (2)从“支”的角度影响经济——财政支出
实现目标的手段
(1)财政支出政策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2)税收政策 改变税收制度
(3)平衡预算 支出、收入同幅度同向变动
(1)财政支出政策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购买更多或更少的货物与服务,包括消费品也包括投资品
货币政策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相机抉择( Discretion ) • 货币规则(monetary policy rules)
货币政策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目标规则 确定目标,货币政策力图保证目标的实现 inflation targeting
• 工具规则 规定中间性的传递变量的目标 Friedman constant money growth rate rule Taylor rule McCallum rule
• 经典规则: leaning against the wind
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促进投资以刺激经济
总需求过剩,通货膨胀,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抑制投资以抑制经济
货币政策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逆风行事规则太过含糊,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没有任何帮助。
• 政府购买乘数为:
KG
Y G
dY dG
1
1
b1
t
• 税率与乘数成反比
•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成正比
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 支付更多或更少的补贴、救济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反映转移支付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倍增影响
Y
1
Gb
b1
t
K TR
1
b
b1
t
• 转移支付形成收入而非直接购买,所以乘数较小
利率的类型与基准利率
• Shibor ✓Shibor报价银行团现由18家商业银行组成。报价 银行是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或外汇市场做市商, 在中国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交易相对活跃、信息披 露比较充分的银行。 ✓每个交易日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 最低各4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 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并于11:00对外 发布
总结
• 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 增加转移支出 减少所得税
•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购买 减少转移支出 增加所得税
三、货币政策
• 经典教材中的定义: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具体执行,以改变货 币供给或利率水平为目标,以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再贴现率和改 变法定存款准备率为手段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
• 要了解如下问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依据什么作出? 3、达到目标的具体实施手段有哪些? 4、效果如何?
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五、宏观经济政策评价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四大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2)税收政策
• 降低或提高税率 降低税率等于增加可支配收入,会增加其消费,扩大需求,所以 在总需求不足时采用; 提高税率等于减少可支配收入,会减少其消费,控制需求,所以 在总需求过剩时采用;
(2)税收政策
• 税收乘数
Kt
dY dt
1Y0bbFra bibliotek t• 税收总额变化的乘数
Y0 KTR
KT
1
b
b1
Shibor报价行名单
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 汇丰中国 广东发展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浦发银行 上海银行 华夏银行
Y KGG KT T 1 G b T
1 b(1 t) 1 b(1 t) Y 1 b G 1 b(1 t)
(3)平衡预算乘数
• 平衡预算乘数在0和1之间,如果不考虑税率,则平衡预算乘数为 1。
• 在平衡预算下,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收入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多 少,国民收入就增加多少
货币政策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某基准利率 某货币供给量
利率的类型与基准利率
• 利率的种类非常多,如银行间利率、各种年限的存款利率和贷款 利率、国债利率、贴现率、各种票据的利率等等。
• 各种利率往往同向变动 • 银行间短期利率往往是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的焦点
利率的类型与基准利率
• 联邦基金利率 • 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t
政府购买乘数:1/(1- b(1-t)) 转移支付乘数: b/(1- b(1-t)) 税收总额乘数: -b/(1- b(1-t))
• 所以,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b<1)
(3)平衡预算乘数
• 政府收支同时以同等数量增加或减少叫平衡预算。
假定政府支出全是政府购买,没有转移支付,且 增加的支出等于增加的税收,则收入变化:
物价整体水平稳定,不是每种商品的价格不变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需求来影响经济,但它势必会波及利率、 汇率、物价等关键宏观经济变量。
财政政策选择的依据
• 使用的原则是“逆风行事”(leaning against the wind)
• 总需求不足,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过旺,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Rate) • 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利率的类型与基准利率
• 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美国商业 银行之间隔夜拆借的利率(今天借明天还,所标 示的利率水平为年利),在银行一天的营业结束 以后,各银行的准备金有的多余,有的不足,故 互相拆借,所使用的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 该 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