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试题(2)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9d1f5c850ad02de8041dd.png)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试卷考卷】统计学计算题及答案篇(一):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 )相同。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 )相对指标。
4.在+A的公式中,A称为( )。
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 ),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 )平均数。
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 )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 )和( )有关。
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表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5.基尼系数的基本公式可转化为2(S1+S2+S3)。
6.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7.分段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Σ(Y-YC)2=最小值。
8.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9.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n个10.根据每对x和y的等级计算结果ΣD2=0,说明x与y 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2.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A.复合分组B.层叠分组C.平行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体系3.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A.1B.0.5C.0.25D.04.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5.可变权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A.同度量因素是变动的B.基期是变动的C.指数化因数是变动的D.时期是变动的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反映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指标总体系包括A.社会统计指标体系B.专题统计指标体系C.基层统计指标体系D.经济统计指标体系E.科技统计指标体系2.典型调查A.是一次性调查B.是专门组织的调查C.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D.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取的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4.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5.下列关系中,相关系数小于0的现象有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的关系B.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关系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D.纳税额与收入的关系E.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的关系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要求:(1)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酌情扣分。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答案: A解析: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答案: B解析:3、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值本身,这一标准称为( )。
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准确性答案: A解析: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 (102%×105%×l08%×107%)—100%B、 102%×105%×l08%×107%C、 2%×5%×8%×7%D、 (2%×5%×8%×7%)—100%答案: A解析:5、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上时,则z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A、 r=OB、=1C、—1<r<1D、 0<r<1答案: B解析:6、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答案: B解析:7、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总体是(A、 IT业的全部从业者B、 IT业的500个从业者C、 IT从业者的总收入D、 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答案: A8、从两个正态总体中分别抽取两个样本,则两个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A、正态分布B、 t分布C、 F分布D、 2分布答案: C9、税务管理官员认为,大多数企业都有偷税漏税行为。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华东理工专升本)

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2017年(下)半年《统计学》课程练习(二)一.单选题: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C )A.所有工业企业 B.每一个工业企业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D.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2.一组数据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B ) A.50 B.8 C.0.02 D.4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
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 )A.520 B. 510 C.530 D.540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C )A.5%×7%×9% B. 105%×107%×109%C.(105%×107%×109%)-1 D. (105%×107%×109%)+1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B )A. –5%B. –4.76%C. –33.3%D. 3.85%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B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A. 520公斤B. 530公斤C. 540公斤D. 550公斤8. 甲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70件, 标准差=5.6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90件, 标准差=6.3件;哪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A. 甲车间B. 乙车间C. 两个车间相同D. 无法作比较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C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10. 如果相关系数r=0 ,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A. 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二. 多选题: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ABDE)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D. 固定资产300万元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BC)A. 均值B. 众数C. 中位数D. 几何平均数E. 调和平均数3.普查是(ACD )A .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一次性调查D . 专门调查 E. 经常性调查4.根据分组整理后的数据计算加权均值(ABCD )A. 受各组变量值和权数两个因素影响B. 假定各组数据在各组中均匀分布C. 结果不如根据原始数据计算的简单均值精确D. 实际数据呈均匀对称分布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E. 结果不受极大值和极小值影响5.平均差与方差或标准差相比其主要缺点是(CD )A. 没有充分利用全部数据的信息 B. 易受极端值的影响C. 数学处理上采用绝对值,不便于计算D. 在数学性质上不是最优的E. 计算结果不够准确6.对居民收入(x )与消费支出(y)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为哪个回归方程可能是正确的?( CD )A. y=1251-10x B. y=1050+8x C. y=1508-20x D. y=1574+6x 7.若变量x与y完全线性相关,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BD )A.相关系数r=1 B.相关系数|r| =1 C.判定系数r =1 D.估计标准误差Sy=0 E.估计标准误差Sy=1三. 填空题:1. 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
A、统计活动B、统计方法C、统计学D、统计资料2、一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3、下列变量中,(D )属于离散变量。
A、一个笔筒的直径B、一袋米的重量C、一个同学的身高D、一个县的人数4、全班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6分、76分和86分,这三个数字是(B )。
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
A、工人工资B、工人身高C、工人体重D、工人性别6、要了解某汽车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是(C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生产率是(C )。
A、流量指标B、动态指标C、质量指标D、强度指标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马克思B、威廉·配第C、凯特勒D、恩格尔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所以(C )。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B、指标和标志之间没关系C、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10、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B )。
A、抽象的量B、具体的量C、连续不断的量D、可直接相加的量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D )。
A、差异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同质性二、多项选择题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BCE )。
A、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B、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C、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D、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E、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BCDE )。
A、所有制B、职工人数C、职工月平均工资D、年工资总额E、产品合格率3、下列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CDE)。
A、新产品数量B、高级职称人数C、考试及格率D、工人劳动生产率E、平均亩产量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E)。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原理试题附答案2

学院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答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试试卷2015 ——2016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 统计学原理 使用班级: 信管、会计15级、ACCA13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 1.某人的民族是汉族,这里“汉族”是( )A .数量标志B .品质标志C .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D .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2.复合分组是( ) A .按一个标志分组 B .按两个标志分组C .按两个以上标志分组D .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进行分组3.某班有50名学生,求该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 ) A .对50个变量求平均 B .对50个标志求平均 C .对50个指标求平均 D .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4.我国人均收入属于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D .平均指标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 A .每一个有工作的人 B .每一个16岁以上的人 C .每一个人D .每一个有户口的人6.以下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是( ) A .商品流通企业普查 B .商品流通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 C .商品流通企业设施调查D .商品流通企业未使用设备调查7.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 ) A .在总体单位数中占很大比重 B .某一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很大比重 C .能够推断总体数量特征D .它们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 A .组中值 B .组距C .组数D .分组标志与分组界限9.两数对比,若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小得多,则常用的相对数形式为( ) A .系数或倍数 B .成数 C .百分数D .千分数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的结构包括( ) A .总标题 B .横行标题 C .纵栏标题D .主词与宾词11.从表现形式看,( ) A .数量指标用平均数表式 B .数量指标用相对数表式 C .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式D .质量指标用绝对数表式 12.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7%,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 A .97.9% B .98.2% C .101.9%D .140%1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标志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经济统计学原理》考试题库及带答案(二)

《经济统计学原理》考试题库及带答案统计学原理试题(A)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标志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________。
2.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________。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________。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标志总量和________。
5.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________。
6.测定循环变动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
7.如果用的是各年份季度资料,应采取________移动平均。
8.三个或三个以上在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指数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________。
9.就方法来说,参数估计的基础是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和________。
10.估计标准误差愈小,根据回归直线方程式计算的估计值就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的()A.实验论和理论性的学科B.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C.系统论和全面性的学科D.信息论和社会性的学科12.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职工的工龄B.职工的性别C.职工的政治面貌D.职工的籍贯13.某人的民族是汉族,则汉族是()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统计总体D.总体单位14.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A.确定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B确定统计分析的方法 C.确定统计分析的内容D明确统计研究的目的15.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A.调查对象B.调查项目C.调查单位D.填报单位16.对连续型组距数列,凡是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D.另立一组17.某校2001年在校学生人数6000人,毕业生人数1400人,上述两个指标是()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1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A.8年B.7.55年C.32.5年D.7.8年19.某企业有三个流水连续作业车间,某月份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5%,90%,85,全厂平均合格率要采用的算式是()A.B.C.D.20.如果某商店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量每年都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A.年年增长B.年年下降C.年年不变D.无法确定21.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二次差或二次增长量接近于一个常数,则该现象应拟合()A.直线B.二次抛物线C.指数曲线D.双曲线22.某企业2001年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则该厂年产品成本()A.减少了0.62%B.增加了0.62%C.减少了0.7%D.增加了0.7%23.有效性是指优良估计量的方差与其它估计量的方差相比()A.优良估计量方差小B.优良估计量方差大C.两者相等D.两者不等24.在同样的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A.两者相等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两者大小无法确定25.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的B.一个是随着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C.随机和不随机都可以D.都不是随机的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统计学的基本任务是:a. 收集数据b. 描述数据c. 分析数据d. 预测数据2. 下列哪项不是统计学的应用领域:a. 经济学b. 医学c. 历史学d. 市场调研3. 下列哪项不是统计学的两个分支之一:a. 描述统计学b. 推论统计学c. 实证统计学d. 数理统计学4. 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a. 对象的全部集合b. 样本的全部集合c. 研究者的个人意见d. 历史数据的全部记录5. 抽样是指:a. 全部个体都参与调查b. 随机选择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c. 无计划地选择个体进行调查d. 按照特定要求选择个体进行调查6. 下列哪个不是对定量数据的描述:a. 平均数b. 中位数c. 频数分布d. 相关系数7. 抗体的浓度是定量数据,其测量结果是:a. 身高b. 体重c. 吸收值d. 学历8.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统计学的主要方法:a. 统计图表b. 极差c. 方差d. 标准差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1. 统计学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2. 分组频数分布中,横轴表示______________。
3. 极差等于最大值减去_____________。
4. 通过分析样本得出总体特征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5. 描述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______________。
6. 样本容量为20,抽样误差为0.02,总体标准差为10,则抽样比例为____________。
7.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__________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占比约为68%。
8.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由一系列______________构成的。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是指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
2. 谈谈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并举例说明。
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
例如,对于一项市场调研,统计学可以用来收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数据,描述这些数据的特征,分析不同市场细分群体的购买偏好,并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统计学原理考试题

统计学原理考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A. 总体。
B. 样本。
C. 参数。
D. 统计量。
2. 在统计学中,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字指标称为什么?A. 参数。
B. 样本。
C. 统计量。
D. 方差。
3.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数据集中心位置的统计量?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标准差。
4. 如果一个数据集的标准差很大,表示什么?A. 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大。
B. 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小。
C. 数据集的中心位置偏移。
D. 数据集的分布形状不规则。
5. 在统计学中,概率分布的形状是由哪个参数控制的?A. 均值。
B. 标准差。
C. 方差。
D. 自由度。
二、填空题。
1. 样本容量为100,样本均值为30,总体标准差为5,样本标准误差为?答,0.5。
2.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5,下四分位数为30,上四分位数为40,该组数据的四分位差为?答,10。
3. 某随机变量X的期望为20,方差为16,标准差为?答,4。
4.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距离均值两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答,95.44%。
5. 在t分布中,自由度为10时,t分布的峰度为?答,3。
三、简答题。
1. 请解释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答,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字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字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等。
参数是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依据,而统计量是对样本进行推断的依据。
2. 请解释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
答,正态分布曲线是一个钟形曲线,以均值为中心对称,曲线两侧尾部逐渐下降。
正态分布曲线的均值、中位数、众数重合,曲线的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宽窄。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距离均值一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68%,距离均值两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95.44%,距离均值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比约为99.73%。
3. 请解释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
答,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在于t分布是以样本容量为自由度的分布,而正态分布是以总体为基础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分×25=25分)
1、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情况,总体是()。
(1)每一个企业(2)所有60家企业
(3)每一双皮鞋(4)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2、某班4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8分、85分、91分,这4个数字是()。
(1)数量指标(2)质量指标(3)变量(4)变量值
3、根据较大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与较小总体范围计算的质量指标相比,前者()。
(1)一定大于后者(2)一定等于后者
(3)一定小于后者(4)可能大于后者也可能小于后者
4、最先叫出统计学之名的是()。
(1)政治算术学派(2)凯特勒(3)国势学派(4)恩格尔
5、以下哪种调查的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一致的()。
(1)工业普查(2)工业设备普查(3)职工调查(4)未安装设备调查
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1)组中值(2)组距
(3)组数(4)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1)各组的次数均相等(2)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3)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4)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
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1)520 (2)510 (3)530 (4)540
9、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5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式是()。
(1)典型调查(2)重点调查(3)抽样调查(4)普查
10、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
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1)66.97%(2)105.03%
(3)93.14%(4)92.78%
11、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1)简单算术平均法(2)加权算术平均法
(3)加权调和平均法(4)几何平均法
12、对于同一变量分布,其标准差永远()。
(1)小于平均差(2)大于平均差
(3)等于平均差(4)不会小于平均差
13、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1)人口出生率(2)产值利润率
(3)恩格尔系数(4)工农业产值比
14、某造纸厂1999年产量比1998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999年产品单位成本()。
(1)减少062%(2)减少5.15%
(3)增加12.9%(4)增加1.75%
15、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1993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
120.5%,这说明()。
(1)产量增长了20.5%(2)价格增长了20.5%(3)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20.5%(4)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120.5%
16、综合指数是一种()。
(1)简单指数(2)加权指数
(3)个体指数(4)平均指数
17、依据报告期销售额和个体价格指数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
(1)综合指数(2)算术平均数指数
(3)可变指数(4)调和平均数指数
18、某市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1)17.6% (2)85% (3)115% (4)117.6%
19、若要观察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展现出来的总态势,需要测定现象的()。
(1)季节变动(2)循环变动
(3)长期趋势(4)不规则变动
20、平均发展速度是()。
(1)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2)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3)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4)增长速度加上100%
21、时间数列的项数是9,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个。
(1)8 (2)9 (3)10 (4)7
22、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头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1)简单平均法(2)几何平均法
(3)加权序时平均法(4)首尾折半法
23、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1)越小(2)越接近于0
(3)越接近于-1(4)越接近于1
24、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1)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2)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3)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4)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25、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1)у=6000+24х(2)у=6+0.24х
(3)у=24+6000х(4)у=24000+6х
二、判断题(1分×10=10分,正确的在题后()记“ν”,错误的记“×”。
1、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 x )
2、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x )3、报告单位和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v )
4、统计报表属于全面调查方式。
( x )
5、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 v )
6、最后一个时期以前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最后一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 v )
7、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x )8、数据组中各个数值大小相当接近时,它们的离差就相对小,数据组的标准差就相对小。
(x )
9、某类商品的销售量上升10%,价格下降10%,则该类商品的销售额不变。
(x )
10、一种回归直线只能作一种推算,不能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推算。
( v )
三、简答题(5分×4=20分)
1、标志与指标的关系如何?
区别: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2分);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2分)
联系:许多指标数值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来(1分)
2、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1)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原则;(2分)
(2)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运用的原则;(2分)
(3)多种相对数结合运用的原则。
(1分
3、简述卡尔·皮尔逊法则。
在适度偏斜的情况下,中位数到算术平均数的距离大约为中位数到众数的距离的一半。
4、什么是正相关和负相关?并举例说明。
正相关:两个变量间,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变量的数值也增加。
如,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
(3分)
负相关:两个变量间,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变量的数值反而减少。
如,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
(2分)
四、计算分析题(共45分)
1、某产品收购情况的资料如下:(8分)
要求:按以下三种方法计算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1)不加权的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加权调和平均数。
2、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地区第四季度就业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数的
平均比重。
(6分)
(2)计算1997——2001年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
(3)以1997年为固定基期,计算1998——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4、某市2004年第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额为36200万元,第二季度35650万元,零售物价下跌0.5%,试计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指数、零售价格指数和零售量指数,以及由于零售价格下跌居民少支出的金额。
9分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3)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