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环境、热、功、内能、焓、熵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量不变。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熵的增加是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在绝对零度下熵接近零。

此定律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说明了热力学的某些现象在低温下会呈现出独特的特性。

5. 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和性质的函数,包括内能、焓、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等。

二、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宏观可观察的能量传输,热力学过程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函数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热力学函数则是描述系统各种状态和性质的函数。

3. 热力学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热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通过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来描述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4. 热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是描述系统热力学性质和行为的方程,包括焓-熵图、温度-熵图、压力-体积图等。

5. 反应焓和反应熵反应焓和反应熵是化学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三、物质平衡和相平衡1. 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的转化和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

2. 相平衡相平衡是研究不同相之间的平衡状态和转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固相、液相、气相以及其之间的平衡状态。

3. 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包括热力学分析、相平衡曲线的绘制和分析、相平衡图的绘制等。

四、电化学1. 电解质和电解电解质是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反之的过程。

2. 电化学反应和电势电化学反应是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电势是描述电化学系统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高三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2) 动量和冲量:动量定理、冲击力(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定律(4) 静力学:平衡条件、弹力、浮力2. 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计、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相变和热力学循环:相变概念、相变热、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3. 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2)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干涉、衍射、光的波长和频率、光电效应(3) 光的成像:薄透镜成像公式、眼睛的调节、光学仪器4. 电学(1) 静电学: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电势、静电场与导电体(2) 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率、电功率、电路中的串并联、电流计和电压计的使用(3) 磁学:磁场、安培定律、负载线圈、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互感、变压器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元素的周期律、化学键2. 化学反应(1) 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级数、活化能(2)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反应的移动方向、浓度对平衡的影响、温度与平衡(3) 酸碱中和:酸碱指示剂、中和滴定、pH值与酸碱度3. 化学能量(1) 反应热:焓变、焓变的计算、化学能量的利用(2)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催化剂4. 物质变化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电位、电解、电池、电解质溶液、农药与抗菌药5. 有机化学(1) 烃类:烷烃、烯烃、炔烃(2) 醇、醚和酚:醇的性质、酸碱性、脂肪醇、醚的制备(3) 醛和酮:醛酮的分类、性质、氧化还原、酮醇互变(4) 脂肪酸和脂类:酯的制备、皂化反应、脂肪酸的鉴别、脂类的性质结语高三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仅对常见的知识点进行了概述,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化学是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入手,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一些关键内容的总结。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系统从环境吸收的热与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功之和,即ΔU = Q + W 。

这里的热力学能 U 是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的动能、势能、化学键能等。

热 Q 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功 W 则是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能量交换。

例如,在一个绝热容器中,对气体进行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热力学能增加,此时 Q = 0 ,ΔU = W 。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任何自发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熵是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

常见的表述有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比如,热机在工作时,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一部分转化为有用功,一部分传递给低温热源,导致整个系统的熵增加。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纯物质完美晶体在 0 K 时的熵值为零。

这为计算物质在其他温度下的熵值提供了基准。

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 K 可以用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

对于一个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 cC + dD ,平衡常数 K = C^cD^d / A^aB^b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力,平衡会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改变浓度会直接影响平衡的位置。

五、相平衡相平衡研究的是多相系统中各相的存在状态和相互转化规律。

相律是描述相平衡系统中自由度、组分数和相数之间关系的定律,即 F = C P + 2 。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可逆过程:1221ln ln p p nRT V V nRT W ==2、热效应、焓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1d p T T T C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2、相变化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3、热化学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298(B H H m f B m r θθν∆=∆∑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p B C T H m p BB m r ∑=∂∆∂ν。

物理化学学习总结

物理化学学习总结

物理化学学习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名人名言、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famous quot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物理化学学习总结物理化学学习总结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物理化学知识总结

物理化学知识总结

物理化学知识总结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性。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平衡和热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和能量等的变化关系。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量传递的方向性。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质的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实验方法和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反应的速率方程、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速率常数等。

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工业生产和化学反应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的微观结构、能量和电子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基于量子力学理论,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解释分子的光谱性质、电子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量子化学在催化、材料科学和药物设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 物理化学测量:物理化学测量是研究物质性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它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测量(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化学反应的测量(如电位、电导率、pH值等)以及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等。

5. 界面化学:界面化学是研究物质界面和表面的性质和现象的学科。

它探究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扩散和反应行为,研究界面张力、表面活性物质和胶体等。

界面化学在润湿、涂料、表面改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此外,物理化学还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了许多研究领域,如光化学、电化学、量子统计力学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物理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价值。

通过物理化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本质,探索新材料、新药物和新能源等的合成和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总结

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1、体系和环境(1)、体系和环境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及其所在的空间称为体系;环境:体系以外且与体系密切相关的物质及其所在空间称为环境;界面:体系和环境之间存在有界面,界面可以是容器的器壁,也可以是假想的界面,本质上,界面是认为设想的几何面,其中不包含物质,不具备物理和化学性质。

(2)、体系的分类体系和环境之间可以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依据此,可将体系分为敞开体系、封闭体系、隔离体系。

①、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②、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③、隔离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交换。

2、状态和状态函数(1)、状态和状态函数的定义状态:状态是指体系所有性质的总体表现;状态函数: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称为状态函数。

(2)、状态函数的性质:①、体系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有定值。

②、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始、末状态,与变化的经历无关。

③、状态函数的微分为全微分。

(3)、状态函数的分类。

①、广度性质:体系的广度量与物质的数量成正比,如V,U等,它具有加和性②、强度性质:体系的强度量与物质的数量无关,如T,p等,它不具有加和性。

(4)、热力学平衡态一定条件下,体系中各个相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将体系与环境隔离体系的性质仍不改变的状态。

热力学平衡态应满足如下条件:①、热平衡:体系中的各个部分温度相等,即体系内部处于热平衡,有单一的温度;②、力学平衡:体系内部处于力平衡,有单一的压力;③、相平衡:体系内部各相之间的分布达到平衡,宏观上没有任何一种物质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④、化学平衡:体系内部处于化学平衡,宏观上表现为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

(5)、状态函数的数学性质若状态函数①、单值性:环形积分等于零,,或可写作全微分性质:③、归一化关系④、复合函数的偏微分,则⑤、偏微商的分离⑥、完全微分3、过程与途径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体系发生由始态到终态的变化,则称体系发生了一个热力学过程,(1)、变化过程①、等温过程:体系始态与终态温度相同,且变化过程中温度始终等于环境温度、等于;②、等压过程:体系始态与终态压力相同,且变化过程中压力始终等于环境压力、等于;④、体系由变化到,程,计算其热力学函数,如热力学能、熵变等要设计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总结
基本解释
Q:代表热,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存在温差而产生能量交换称为热。

这定义可证明绝热可逆过程中,Q=0.在物质相变时,温度虽然恒定,但系统还吸收或放出热量,这种热称为潜热。

显热是没有化学变化和相变的单纯升温降温过程系统吸收放出的热,由此可知在计算相变时会有过程I到II虽然温度不变
W:功是系统和环境之间能量交换的另一种形式。

物理化学中功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其中体积功专指系统反抗外压力导致△V而做的功,这时,系统消耗自身的能量,W=-P△V
恒压过程:W=-P△V
恒温过程:恒温自由膨胀中W=-nRTlnV2/V1
自由膨胀:W=0
U内能:一个系统内部的能量总和。

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不变可为其它量的计算建立联系。

物理化学中,△U=Q-W。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系统的始,终态确定后,经过不同的途径完成,Q和W会有不同,但是△U不变,即Q-W的值不变。

△U=nC v,m(T2-T1)
H焓: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H=U+PV(流动的内能+推动功),焓的变化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终态。

焓的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恒压和只做体积功的特殊条件下,Q=ΔH,即反应的热量变化。

定义式:H=U+PV
恒压下△U=Q
其它情况包括恒压下,△H=nC p,m(T2-T1)
热容
针对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 C p,m-C v,m=R 单原子C v,m =3/2*R C p,m=5/2*R
双原子C v,m =5/2*R C p,m=7/2*R
相变:气体的相是气相,液体的相是液相,相变又称物态变化。

特征:恒压恒温
可逆相变:Q=△H=M(相对分子质量)*△H(蒸发焓,融化焓,升华焓)
若告诉蒸发热,融化热,升华热则不用上述公式,直接用△H=Q
不可逆相变:过冷水结冰,不可以用△S=△H/T
热温商:Q/T
熵:△S状态函数,是反应体系的混乱程度,但是熵变只等于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不可逆循环热温商代数和小于零。

恒温过程:△S=Q/T;Q=W=nRTlnV2/V1=nRTlnP1/P2 △S=nRlnV2/V1=nRlnP1/P2
恒压变温过程:△H=Q△S=Q/T=△H/T=nC p,m ln(T2/T1)
恒容变温过程:体积功为零,Q=U △S=nC v,m ln(T2/T)
PVT均改变设计分解为上述几个过程,熵是状态函数,只与始末状态有关
A:亥姆霍兹函数A=U-TS,A也为状态函数
恒温过程△A=△U-T△S=△G=-nRTlnV2/V1=-nRTlnP1/P2
G:吉布斯函数G=H-TS=U+PV-TS=A+PV
△G=△U+△(PV)-TS 恒温过程△G=△H-T△S
作用:判断恒温恒压且非体积功为零条件下,若系统发生不可逆过程则△G<0,且此时是自发的过程(不可逆);若过程可逆则△G=0,且系统处于平衡态
恒温过程,ΔH=△U=0;
《求解Q,H,U,A,G,W》
1.明确所研究的系统和相应的环境
2.问题的类型:
理想气体PVT变化
相变化
化学变化
3.过程的特征:
恒温可逆过程
△U=△H;Q=-W=nRTlnV2/V1
恒温
△H=△U=0,Q=W
非恒温过程
△U=nC v,m(T2-T1)
△H=nC p,m(T2-T1)
绝热可逆
Q=0
绝热
恒压
恒容
4.确定始终态
5.寻找合适的公式(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