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系统

合集下载

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又称为嵌入式操作平台,是针对特定应用领域和硬件平台所设计和优化的操作系统。

它主要用于控制、管理和运行嵌入式设备,如智能手机、家用电器、汽车控制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嵌入式Linux嵌入式Linux是指将Linux操作系统适配嵌入式设备的一种形式,它保留了Linux操作系统的优点,如开源、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等。

嵌入式Linux具有丰富的设备驱动、多任务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在各种硬件平台上运行。

在嵌入式Linux中,通常使用的是裁剪版的Linux内核,该内核只保留了必要的功能和驱动程序,以节省存储空间和资源,并提高嵌入式设备的运行效率。

嵌入式Linux还提供了适用于嵌入式设备的工具链和库文件,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

二、嵌入式Windows嵌入式Windows是指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适配嵌入式设备的一种形式。

与桌面版的Windows相比,嵌入式Windows通常经过了裁剪和优化,以适应嵌入式设备的资源限制和实时性要求。

嵌入式Windows具有直观易用的界面和丰富的应用生态系统,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熟悉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嵌入式Windows还提供了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和网络连接功能,适用于需要图形界面和复杂功能的嵌入式设备。

三、嵌入式Android嵌入式Android是指将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适配嵌入式设备的一种形式。

嵌入式Android基于Linux内核,具有开源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应用生态系统和用户界面设计。

嵌入式Android支持多任务管理、开放式应用程序架构和丰富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方便开发人员进行自定义应用的开发。

嵌入式Android还支持网络连接和云服务,适用于需要与互联网进行交互的嵌入式设备。

四、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实时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针对嵌入式设备设计和优化的Linux操作系统。

它在嵌入式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嵌入式设备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灵活性。

以下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方面的概述: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原理:内核: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是Linux内核,它提供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和网络协议栈等。

裁剪:为了适应嵌入式设备的资源限制,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通常经过裁剪和优化,只选择必要的功能和驱动程序,以减小内存占用和存储空间,并提高性能和响应速度。

交叉编译:由于嵌入式设备通常具有不同的硬件架构和处理器,所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需要通过交叉编译来生成适用于目标设备的可执行文件和库。

设备驱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需要适配各种硬件设备,因此需要编写和集成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以使操作系统能够正确地与硬件进行通信和交互。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应用:嵌入式设备: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系统、车载设备等。

物联网(IoT):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连接的嵌入式设备,用于数据采集、通信、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嵌入式开发板: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开发板上提供了丰富的开发环境和工具链,用于嵌入式软件开发和调试。

自定义嵌入式系统:开发者可以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构建自定义的嵌入式系统,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和开发,实现各种功能和应用。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非常广泛,它为嵌入式设备提供了灵活性、可定制性和强大的功能支持,使得开发者能够构建高度定制化和功能丰富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linux开发课程设计

嵌入式linux开发课程设计

嵌入式linux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架构。

2. 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与使用。

3. 学习嵌入式Linux内核配置、编译与移植方法。

4. 掌握常见的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编程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2. 熟练运用Makefile、交叉编译工具链进行代码编译。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

4. 学会分析并解决嵌入式Linux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面对挑战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和计算机硬件知识。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目标设定了明确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的基本方法,为后续项目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阐述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架构。

2. 学生能够自主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译与运行。

3.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并实现相应的功能。

4. 学生能够针对嵌入式Linux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内容1.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 嵌入式Linux的发展历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特点与优势2.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与配置- 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制作- 常用开发工具的使用(如Makefile、GDB)3. 嵌入式Linux内核与驱动- 内核配置与编译- 内核移植方法- 常见设备驱动编程(如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4.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简单嵌入式Linux程序编写与运行- 设备驱动程序编写与调试- 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系统性能优化、故障排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2课时)2.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4课时)3. 嵌入式Linux内核与驱动(6课时)4.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8课时)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考试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考试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搭建A. 安装Linux操作系统B. 配置开发环境C. 编写、编译、调试程序D. 连接目标板2. 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基础A. C语言基础B. 汇编语言基础C. 嵌入式系统编程规范D. 嵌入式系统函数库3.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A.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设计原则B.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流程C.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调试技巧D.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性能优化4.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设计与实现A. 内核硬件抽象层(HAL)B. 微内核架构C. 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开发D. 嵌入式系统实时性研究5.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与存储管理A. 文件系统基本概念B. 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实现C. 存储管理技术D. 嵌入式系统数据安全6. 嵌入式Linux网络通信技术A.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B. 嵌入式Linux网络驱动程序开发C. 嵌入式Linux套接字编程D. 网络安全研究7. 嵌入式Linux系统跨平台开发技术A. 嵌入式Linux系统与Windows平台的互操作性技术B. 嵌入式Linux系统与macOS平台的互操作性技术C. 嵌入式Linux系统与Linux其他发行版的互操作性技术D. 嵌入式Linux系统全球化与本地化技术8. 嵌入式Linux系统项目实战A. 嵌入式Linux系统产品策划与设计B. 嵌入式Linux系统软件开发与测试C. 嵌入式Linux系统项目实施与运维D. 嵌入式Linux系统项目总结与反思9.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A.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规范B. 嵌入式Linux系统测试标准C. 嵌入式Linux系统文档编写规范D. 嵌入式Linux系统知识产权保护规范10.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搭建A. 安装Linux操作系统B. 配置开发环境C. 编写、编译和调试C/C++程序D. 使用集成开发环境(IDE)11. 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基础A.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B. 控制结构与函数C. 指针与内存管理D. 文件操作与进程管理12.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A. 创建和控制线程B. 实现多任务处理C. 数据结构与算法D. 设计用户界面13. 嵌入式Linux系统启动与引导A. 启动过程B. 加载内核与根文件系统C. 系统初始化与配置D. 启动设备驱动程序14. 嵌入式Linux系统调试与诊断A. 使用调试工具B. 分析系统性能C. 调试程序错误D. 系统故障排除15.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A. 网络协议与数据结构B. 建立网络连接C. 数据传输与通信D.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设置16. 嵌入式Linux系统资源管理A. 内存管理B. 文件系统C. 设备分配与管理D. 系统性能监控17. 嵌入式Linux项目实战A. 嵌入式Linux产品设计与实现B. 嵌入式Linux项目开发流程与方法C. 嵌入式Linux项目测试与评估D. 嵌入式Linux项目经验分享与交流18. 嵌入式Linux系统未来发展趋势A.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应用B. 5G与低功耗技术发展C.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系统D.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9.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搭建A. 安装Linux操作系统B. 配置开发环境C. 编写、编译、调试程序D. 连接目标板20. 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基础A. C语言基础B. 汇编语言基础C. 嵌入式系统编程概念D. 嵌入式系统编程实例21.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程序开发A. 驱动程序基本概念B. 驱动程序开发流程C. 驱动程序编写实例D. 驱动程序调试与测试22. 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程序开发A.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设计原则B.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流程C.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实例D.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优化23.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与内存管理A. 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基本概念B. 嵌入式Linux内存管理机制C. 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实现D. 嵌入式Linux内存管理优化24. 嵌入式Linux系统网络编程A.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基础B. 嵌入式Linux套接字编程C. 嵌入式Linux网络应用开发D. 嵌入式Linux网络协议栈实现25. 嵌入式Linux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开发A. 设备驱动程序基本概念B.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流程C.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编写实例D.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调试与测试26.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裁减与移植A. 嵌入式Linux内核裁减原理B.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方法C. 嵌入式Linux内核配置D. 嵌入式Linux内核集成27. 嵌入式Linux系统项目实战A.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项目需求分析B.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团队组建与分工C.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进度管理与质量控制D.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成果展示与评估28. 嵌入式Linux系统交叉平台开发环境建立A. 搭建交叉开发环境所需硬件设备B. 安装交叉开发工具软件C. 编写交叉平台软件开发框架D. 调试和优化交叉平台程序29. 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程序开发技术A. 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基础B. 嵌入式Linux系统进程与线程管理C. 嵌入式Linux系统内存管理D.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30. 嵌入式Linux系统网络编程A. 嵌入式Linux系统网络通信协议B. 嵌入式Linux系统套接字编程C. 嵌入式Linux系统网络驱动程序开发D. 嵌入式Linux系统网络安全31. 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性技术A. 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性概念及重要性B. 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调度算法C. 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任务设计D. 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性能优化32. 嵌入式Linux系统低功耗技术A. 嵌入式Linux系统功耗概念及评估方法B. 嵌入式Linux系统低功耗硬件设计C. 嵌入式Linux系统低功耗软件优化D. 嵌入式Linux系统低功耗系统级设计33.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优化A.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概述B.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性能优化C.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安全性优化D.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可扩展性优化34.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定制与裁减A.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功能分析B.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配置与编译C.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裁减与移植D.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优化与升级35.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程序开发A.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程序基本概念B.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程序开发流程C.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程序编写规范D.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程序测试与调试36. 嵌入式Linux系统项目实战案例分析A. 嵌入式Linux系统智能家居项目实战B. 嵌入式Linux系统物联网项目实战C. 嵌入式Linux系统汽车电子项目实战D. 嵌入式Linux系统航空航天项目实战37. 嵌入式Linux系统交叉开发技术A. 嵌入式Java技术B. 嵌入式Python技术C. 嵌入式C/C++技术D. 嵌入式汇编语言技术38. 嵌入式Linux系统驱动程序开发A. 驱动程序基本概念及分类B. 嵌入式Linux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流程C. 嵌入式Linux系统中断服务程序开发D. 嵌入式Linux系统硬件设备驱动程序调试与测试39.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开发A. 文件系统基本概念及分类B. 嵌入式Linux系统常用文件系统解析C. 嵌入式Linux系统文件系统优化与管理D. 嵌入式Linux系统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40. 嵌入式Linux系统进程与线程管理A. 进程与线程基本概念及区别B. 嵌入式Linux系统进程调度与进程通信C. 嵌入式Linux系统线程同步与互斥D. 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性与并发性处理41. 嵌入式Linux系统网络编程A. 网络编程基础概念及协议分析B. 嵌入式Linux系统套接字编程C. 嵌入式Linux系统TCP/IP协议栈实现D. 嵌入式Linux系统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开发42. 嵌入式Linux系统图形用户界面(GUI)开发A. 嵌入式Linux系统GUI组件开发B. 嵌入式Linux系统事件处理与消息循环C. 嵌入式Linux系统多线程与同步D. 嵌入式Linux系统GUI性能优化43. 嵌入式Linux系统安全性设计A. 嵌入式Linux系统安全性概述B. 嵌入式Linux系统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C. 嵌入式Linux系统安全审计与监控D. 嵌入式Linux系统加密与解密技术44. 嵌入式Linux系统项目实战A. 嵌入式Linux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B. 嵌入式Linux系统车载电子系统设计C. 嵌入式Linux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D. 嵌入式Linux系统医疗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设计45. 嵌入式Linux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A. 嵌入式Linux系统与云计算、物联网融合B. 嵌入式Linux系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C. 嵌入式Linux系统边缘计算技术发展D. 嵌入式Linux系统绿色环保与节能技术二、问答题1. 什么是嵌入式Linux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流程通常包括哪些步骤?3. 嵌入式Linux系统中常用的开发工具有哪些?4. 嵌入式Linux系统中如何进行性能优化?5. 嵌入式Linux系统中如何进行故障排查与调试?6. 嵌入式Linux系统中如何保护知识产权?7. 嵌入式Linux系统中如何进行跨平台开发?8. 嵌入式Linux系统中如何进行可持续性与环保设计?参考答案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D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21. ABCD 22. ABCD 23. ABCD 24. ABCD 25. ABCD 26. ABCD 27. ABCD 28. ABCD 29. ABCD 30. ABCD31. ABCD 32. ABCD 33. ABCD 34. ABCD 35. ABCD 36. ABCD 37. ABCD 38. ABCD 39. ABCD 40. ABCD41. ABCD 42. ABCD 43. ABCD 44. ABCD 45. ABCD问答题:1. 什么是嵌入式Linux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嵌入式Linux系统是一种特殊的Linux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嵌入到各种硬件设备中。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硬件初始化:首先会对硬件进行初始化,例如设置时钟、中
断控制等。

这一步骤通常是由硬件自身进行初始化,也受到系统的BIOS或Bootloader的控制。

2.Bootloader引导:接下来,系统会从存储介质(如闪存、SD
卡等)的Bootloader区域读取引导程序。

Bootloader是一段程序,可以从存储介质中加载内核镜像和根文件系统,它负责进行硬件初始化、进行引导选项的选择,以及加载内核到内存中。

3.Linux内核加载:Bootloader会将内核镜像从存储介质中加载到系统内存中。

内核镜像是包含操作系统核心的一个二进制文件,它由开发者编译并与设备硬件特定的驱动程序进行连接。

4.内核初始化:一旦内核被加载到内存中,系统会进入内核初
始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核会初始化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等系统核心。

5.启动用户空间:在内核初始化完毕后,系统将启动第一个用
户空间进程(init进程)。

init进程会读取并解析配置文件(如
/etc/inittab)来决定如何启动其他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

6.启动其他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在用户空间启动后,init进
程会根据配置文件启动其他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

这些服务和应用程序通常运行在用户空间,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以上是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启动流程,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同时,一些特定的系统也可以添加其他的启动流程步骤,如初始化设备树、加载设备固件文件等。

linux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作用

linux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作用

linux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家电产品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从智能家居到医疗设备等领域,都需要使用嵌入式系统来实现各种功能。

而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Linux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我们来分析其原因。

首先,Linux具有开放源代码的特点。

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者来说,开放源代码意味着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代码,从而使得开发过程更为自由和灵活。

开放源代码的特点使得嵌入式Linux可以轻松地定制和适应各种硬件和应用场景。

嵌入式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和整合各种软件和库,以构建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定制化嵌入式系统。

其次,Linux是一种轻量级的操作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中,往往需要占用较少的内存和存储空间,而Linux的轻量级操作系统设计使得其能够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中高效工作。

相比传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更好的设备支持和更丰富的软件库,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第三,Linux拥有强大的群体支持。

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Linux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拥有众多的开发者和用户群体。

嵌入式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各种社区和论坛来共享经验和交流技术,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和完善开发。

此外,各大厂商也在不断推出针对嵌入式系统的Linux产品,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支持和服务,使得嵌入式Linux 的开发和部署变得更加可靠和简单。

第四,Linux拥有丰富的工具和生态系统。

随着各种开发工具和平台的不断完善,嵌入式开发变得越来越高效和简洁。

Linux的生态系统同样非常丰富,例如工具链、交叉编译器等,可以让嵌入式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开发和调试。

同时,Linux还支持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和测试框架,可以更好地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使得Linux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综上所述,Linux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作用非常重要。

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Linux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需求。

《嵌入式Linux开发》课件

《嵌入式Linux开发》课件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
指导如何安装适用于目标板的交叉编译工具 链。
测试交叉编译环境
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测试交叉编译环境是 否设置成功。
目标板与宿主机的连接方式
串口通信
介绍如何通过串口连接目标板和宿主机 ,以及串口通信的配置和常用命令。
USB连接
介绍如何通过USB连接目标板和宿主 机,以及USB通信的配置和常用命令
02
03
嵌入式系统
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 ,主要用于控制、监视或 帮助操作机器与设备。
特点
具有实时性、硬件可裁剪 、软件可定制、低功耗、 高可靠性等特点。
应用
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医 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 域。
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势
开源
Linux是开源的,可以免费使用和定制,降 低了开发成本。
路由与交换
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及在网 络中的作用。
03
02
IP地址
解释IP地址的分类、寻址方式以及子 网掩码的作用。
网络安全
简述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措 施。
04
TCP/IP协议栈简介
TCP/IP协议栈结构
详细描述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包括应 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
IP协议
解释IP协议的核心功能,如地址解析、路由 选择等。
调试工具
介绍常用的调试工具,如gdbserver和gdb等,并说明如何使用这些 工具进行远程调试。
调试过程
详细描述调试过程,包括启动调试会话、设置断点、单步执行代码等 操作。
调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提供调试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提高调试效率和准确性。
03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基础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标准教程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标准教程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标准教程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嵌入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标准教程,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开发工具。

一、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是指将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嵌入式设备中,并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进行定制开发。

它与传统的桌面Linux系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平台的选择:嵌入式设备通常采用ARM架构或者其他低功耗的处理器架构,而不是传统的x86架构。

因此,在进行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处理器架构进行相应的移植和优化。

2. 精简的内核:由于嵌入式设备的资源有限,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和节省资源,嵌入式Linux系统通常会精简内核。

这需要对Linux内核的源代码进行裁剪和优化,以去除不必要的模块和功能,并保留对应用需求的必要功能。

3. 定制化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嵌入式设备通常需要与各种外设进行交互,因此需要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

此外,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还需要定制相关的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

二、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工具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需要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具和其功能的介绍:1. 交叉编译工具链:由于嵌入式设备和开发主机的处理器架构不同,无法直接在开发主机上编译和运行目标代码。

因此,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在开发主机上生成适用于目标设备的可执行文件。

2. 调试工具: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过程中,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调试工具包括GDB(GNU调试器)和strace(系统调用跟踪工具),它们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追踪程序的执行过程和定位错误。

3. 文件系统工具:嵌入式设备的存储资源有限,需要使用文件系统来组织和管理存储的数据。

常用的文件系统工具包括mkfs(创建文件系统)、mount(挂载文件系统)以及文件传输工具(如scp和rsync)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Linux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中,Linux 是一个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

所谓嵌入式Linux,是指Linux 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而不是什么嵌入式功能。

实际上,嵌入式Linux 和Linux 是同一件事。

10-2 Linux启动过程综述一. Bootloader二.Kernel引导入口三.核心数据结构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一部分四.外设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二部分五.init进程和inittab引导指令六.rc启动脚本七.getty和login八.bash附:XDM方式登录Bootloader简单地说,Boot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

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BIOS那样的固件程序(注,有的嵌入式CPU也会内嵌一段短小的启动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BootLoader来完成。

在Alpha/AXP平台上引导Linux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MILO及其他类似的引导程序引导,另一种是由Firmware直接引导。

MILO功能与i386平台的LILO相近,但内置有基本的磁盘驱动程序(如IDE、SCSI等),以及常见的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如ext2,iso9660等),firmware有ARC、SRM两种形式,ARC具有类BIOS界面,甚至还有多重引导的设置;而SRM则具有功能强大的命令行界面,用户可以在控制台上使用boot等命令引导系统。

ARC有分区(Partition)的概念,因此可以访问到分区的首扇区;而SRM只能将控制转给磁盘的首扇区。

两种firmware都可以通过引导MILO来引导Linux,也可以直接引导Linux的引导代码。

“arch/alpha/boot”下就是制作Linux Bootloader的文件。

“head.S”文件提供了对OSF PAL/1的调用入口,它将被编译后置于引导扇区(ARC的分区首扇区或SRM的磁盘0扇区),得到控制后初始化一些数据结构,再将控制转给“main.c”中的start_kernel(),start_kernel()向控制台输出一些提示,调用pal_init()初始化PAL代码,调用openboot() 打开引导设备(通过读取Firmware环境),调用load()将核心代码加载到START_ADDR(见“include/asm-alpha/system.h”),再将Firmware中的核心引导参数加载到ZERO_PAGE(0) 中,最后调用runkernel()将控制转给0x100000的kernel,bootloader部分结束。

Bootloader中使用的所有“srm_”函数在“arch/alpha/lib/”中定义。

对于I386平台i386系统中一般都有BIOS做最初的引导工作,那就是将四个主分区表中的第一个可引导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加载到实模式地址0x7c00上,然后将控制转交给它。

在“arch/i386/boot”目录下,bootsect.S是生成引导扇区的汇编源码,它首先将自己拷贝到0x90000上,然后将紧接其后的setup部分(第二扇区)拷贝到0x90200,将真正的内核代码拷贝到0x100000。

以上这些拷贝动作都是以bootsect.S、setup.S以及vmlinux 在磁盘上连续存放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bzImage文件或者zImage文件是按照bootsect,setup, vmlinux这样的顺序组织,并存放于始于引导分区的首扇区的连续磁盘扇区之中。

bootsect.S完成加载动作后,就直接跳转到0x90200,这里正是setup.S的程序入口。

setup.S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系统参数(包括内存、磁盘等,由BIOS返回)拷贝到0x90000-0x901FF内存中,这个地方正是bootsect.S存放的地方,这时它将被系统参数覆盖。

以后这些参数将由保护模式下的代码来读取。

除此之外,setup.S还将video.S中的代码包含进来,检测和设置显示器和显示模式。

最后,setup.S将系统转换到保护模式,并跳转到0x100000(对于bzImage格式的大内核是0x100000,对于zImage格式的是0x1000)的内核引导代码,Bootloader过程结束。

对于2.4.x版内核没有什么变化。

Kernel引导入口Kernel 操作系统内核操作系统内核是指大多数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由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存储器、文件、外设和系统资源的那些部分组成。

操作系统内核通常运行进程,并提供进程间的通信。

核心功能:1.事件的调度和同步。

2.进程间的通信(消息传递)。

3.存储器管理。

4.进程管理。

目前比较常用的Linux内核版本有2.4和2.6&3.0(为最新版本)。

Linux2.4 内核源码目录:arch 包括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

include 包括编译内核所需要的大部分头文件init 包含内核的初始化代码(不是系统的引导代码),有main.c和Version.c两个文件mm 包含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drivers 包含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ipc 包含核心进程间的通信代码fs 存放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代码kernel 包含内核管理的核心代码net 内核的网络部分代码,其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lib 包含核心的库代码scripts 包含用于配置核心的脚本文件Documentation 一些文档,是对每个目录作用的具体说明查看Linux内核版本命令:uname -a 或者 cat /proc/version内核编译命令:make menuconfig 配置编译选项make dep 提供变量依赖关系信息make clean 删除生成的模块和目标文件make zImage 编译内核生成压缩的映像make modules 编译模块make modules_install 安装编译完成的模块对于I386平台在i386体系结构中,因为i386本身的问题,在"arch/alpha/kernel/head.S"中需要更多的设置,但最终也是通过call SYMBOL_NAME(start_kernel)转到start_kernel()这个体系结构无关的函数中去执行了。

所不同的是,在i386系统中,当内核以bzImage的形式压缩,即大内核方式(__BIG_KERNEL__)压缩时就需要预先处理bootsect.S和setup.S,按照大核模式使用$(CPP) 处理生成bbootsect.S和bsetup.S,然后再编译生成相应的.o文件,并使用"arch/i386/boot/compressed/build.c"生成的build工具,将实际的内核(未压缩的,含kernel中的head.S代码)与"arch/i386/boot/compressed"下的head.S和misc.c合成到一起,其中的head.S代替了"arch/i386/kernel/head.S"的位置,由Bootloader引导执行(startup_32入口),然后它调用misc.c中定义的decompress_kernel()函数,使用"lib/inflate.c"中定义的gunzip()将内核解压到0x100000,再转到其上执行"arch/i386/kernel/head.S"中的startup_32代码。

对于2.4.x版内核没有变化。

核心数据结构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一部分start_kernel()中调用了一系列初始化函数,以完成kernel本身的设置。

这些动作有的是公共的,有的则是需要配置的才会执行的。

在start_kernel()函数中,输出Linux版本信息(printk(linux_banner))设置与体系结构相关的环境(setup_arch())页表结构初始化(paging_init())使用"arch/alpha/kernel/entry.S"中的入口点设置系统自陷入口(trap_init())使用alpha_mv结构和entry.S入口初始化系统IRQ(init_IRQ())核心进程调度器初始化(包括初始化几个缺省的Bottom-half,sched_init())时间、定时器初始化(包括读取CMOS时钟、估测主频、初始化定时器中断等,time_init())提取并分析核心启动参数(从环境变量中读取参数,设置相应标志位等待处理,(parse_options())控制台初始化(为输出信息而先于PCI初始化,console_init())剖析器数据结构初始化(prof_buffer和prof_len变量)核心Cache初始化(描述Cache信息的Cache,kmem_cache_init())延迟校准(获得时钟jiffies与CPU主频ticks的延迟,calibrate_delay())内存初始化(设置内存上下界和页表项初始值,mem_init())创建和设置内部及通用cache("slab_cache",kmem_cache_sizes_init())创建uid taskcount SLAB cache("uid_cache",uidcache_init())创建文件cache("files_cache",filescache_init())创建目录cache("dentry_cache",dcache_init())创建与虚存相关的cache("vm_area_struct","mm_struct",vma_init())块设备读写缓冲区初始化(同时创建"buffer_head"cache用户加速访问,buffer_init())创建页cache(内存页hash表初始化,page_cache_init())创建信号队列cache("signal_queue",signals_init())初始化内存inode表(inode_init())创建内存文件描述符表("filp_cache",file_table_init())检查体系结构漏洞(对于alpha,此函数为空,check_bugs())SMP机器其余CPU(除当前引导CPU)初始化(对于没有配置SMP的内核,此函数为空,smp_init())启动init过程(创建第一个核心线程,调用init()函数,原执行序列调用cpu_idle() 等待调度,init())至此start_kernel()结束,基本的核心环境已经建立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