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最全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

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

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建议教师从当时社会背景切入,请同学们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意义,最后教师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充分说明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统一、结束分裂的唯一可行之路。

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可利用的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非常多,同学们也都从电视台的节目中目睹过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教学设计中回旋余地大,教师可准备节目录相片段给大家重看。

1.教师可向学生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运用并获得成功的则是对香港问题,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

2.教师在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条件时,应先请同学回顾,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割占中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又在1898年强租新界,说明香港问题的由来;其次,应从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切入,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了解中英谈判的艰难,然后提出问题: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有哪些?可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发言。最后教师总结:香港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由于邓小平外交才能的杰出,及党和中央“一国两制”方针的切实可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又增强了学生对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感。

3.香港回归的意义,建议教师从香港回归对香港、中国、世界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对香港而言,回归祖国怀抱,实现平稳、保证繁荣;对中国的意义,百年雪耻,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对世界影响,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分裂局面的形成,教师简单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形成分裂。教师可利用课文后学习延伸部分的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余光中先生的诗,使学生感受到诗中表达的两岸分裂、骨肉分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痛,然后向学生

提出问题:“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两岸关系和缓,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教师只需点出党和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下采取了具体政策和措施。促进两岸关系缓和,迫使台湾当局回应,为“汪辜会谈”准备了条件,为下面问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两会成立和“汪辜会谈”,教师简单介绍两会成立,得到两岸政府分别授权,“汪辜会谈”为两岸加强交流建立了正常化渠道,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4.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建议教师利用[资料回放]由学生分析八项主张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关系,然后教师指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说明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具有一贯性、连续性,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细化,是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文件。

5.台湾政局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时事,明确党和政府现时期对台工作的基本政策,了解两岸人民阻止任何分裂图谋,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非常强烈,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为祖国复兴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海南省海口市海师附中左燕)课改沙龙

该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教师通过补充相关的社会背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如对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目,教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切入,使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到“一国两制”是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纲领;对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一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本课,新课标要求“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鉴于有关祖国统一的史实与材料丰富,建议教师将此内容设计为一节活动课。

活动目的:1.以香港、澳门回归和回归后的繁荣与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纲领;回归促进了香港、澳门地区的发展,回归也促进了祖国的繁荣;以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大一统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于世界的史实,认识统一是促进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结合时政点评,使学生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统一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举措。2.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协作学习。

课前准备:学生按照兴趣分为“时事组”“历史组”“大陆组”“香港组”“澳门

组”“台湾组”,分别收集时事政治资料、祖国统一历史以及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发展状况资料,做成演示文稿。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历史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问题。

活动课流程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实况,切入活动课的主题“统一祖国,复兴中华民族”。

2.“历史组”展示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大一统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的状况,说明本组的观点“统一是促进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3.“香港组”展示香港回归前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回归促繁荣”。

4.“澳门组”用多媒体展示澳门回归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回归促发展”。

5.“大陆组”则主要展示回归后大陆与香港、澳门的经济文化往来以及对于大陆发展的促进,得出结论“回归促交流,回归促发展,回归促国力的增强,回归促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