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六年级

合集下载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室实验使用登记记录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室实验使用登记记录
3
4月25日
自制“安全雨伞”电路
ˇ
小雨伞、电池、电池盒、开关、烙铁
4
5月16日
自制“反光防风雨披”
ˇ
旧雨披、即时贴、反光漆、废光碟、荧光粉、胶片。
5
5月30日
自制“改进的菜刀”
ˇ
菜刀、白豆腐、白菜、洋芋
6
ˇ
7
ˇ
8
ˇ
9
ˇ
10
ˇ
11
ˇ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上实验室实验使用登记记录
2012年9月
年级:六年级 学期:上学期 教师:陈先思
序号
时间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 验 器 材
备注
演示
分组
1
9月7日
植物的向光性(P5)
ˇ
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
2
9月18日
根的吸水性(P8)
ˇ
烧瓶、盘子、植物油、脱脂棉、菊花
3
10月21日
探寻光的路线(P18)
ˇ
平面镜、手电筒、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粗糙度不同的材料板
4
10月28日
把光请进来(P21)
ˇ
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充电手电筒、平面镜
5
11月18日
我的阳光小屋(P26)ˇຫໍສະໝຸດ 三棱镜、手电筒、不同颜色的纸屏
6
11月25日
制作乐器(P37)
ˇ
木板铁钉琴弦
7
ˇ
8
ˇ
9
ˇ
10
ˇ
11
ˇ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下实验室实验使用登记记录
2013年2月
年级:六年级 学期:下学期 教师:陈先思
序号
时间

小学科技活动记录三篇

小学科技活动记录三篇
活动效果
学生们体验到了捏泥的乐趣
备注
小学科技活动室活动记录
周次
日期
11.28
辅导教师
活动地点
科技活动室
参加人数
17
记录人
活动内容
自制教师节卡片






1.优秀作品展示。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
5.教师总结。
活动效果
不仅表达了自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活动
小结
哇!能看到外面的东西哪!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一般的万花筒只能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神奇的万花筒还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色呢!
篇三:科技活动记录
科技活动记录
科技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技教室
参加成员
社团成员
活动内容
食品卫生知识




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记录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并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实验材料•强酸(盐酸)•强碱(氢氧化钠)•酸碱指示剂(酚酞)•瓶装水•试管•实验台实验步骤1.首先将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到盐酸试管中。

3.逐滴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盐酸溶液中,同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盐酸溶液逐渐从红色变为无色。

当溶液完全变为无色时,酸碱中和反应达到平衡。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在化学反应中相互中和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当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反应就是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结束标志是颜色变化,当溶液变为无色时,说明酸碱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实验记录二:水的沸腾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实验材料•水•电磁炉•烧杯•温度计•实验台实验步骤1.首先将水倒入烧杯中,保证水的深度不超过烧杯的3/4。

2.将烧杯放置在电磁炉上,调节电磁炉的功率,使其逐渐加热。

3.同时使用温度计监测水的温度变化。

4.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开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实验结果随着水的加热,温度逐渐上升。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剧烈地沸腾,产生大量气泡,并伴随着蒸汽的释放。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水在受热的过程中会发生沸腾现象。

沸腾是由于水中的液体分子受到加热而转化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在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足够高,能够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形成气泡并释放蒸汽。

水的沸腾温度是固定的,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会快速蒸发而不再沸腾。

实验记录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了解其中的光学原理。

实验材料•粗棱镜•手电筒•白纸•实验台实验步骤1.将白纸固定在实验台上,作为屏幕。

2.将手电筒打开,使其光线照射到白纸上,形成一束光线。

3.将粗棱镜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并观察光线经过粗棱镜后的折射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日期:2024年9月1日实验室使用者:1班学生实验名称:探究水的沸点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沸点是什么。

2.探究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

实验材料:1.水2.烧杯3.温度计4.火源(酒精灯)5.试管架实验步骤:1.将烧杯装满水。

2.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确保水的温度正常显示。

3.点燃酒精灯,将烧杯加热。

4.注意观察温度计上的水温变化。

5.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实验结果: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记录到了水的沸点温度。

我们发现,水在100摄氏度时开始沸腾。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如海拔高度的不同、水的纯度、加热方式等都会影响水的沸点。

日期:2024年9月5日实验室使用者:2班学生实验名称:探索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1.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2.观察材料对声音的传播的影响。

实验材料:1.两个空硬纸筒2.铃铛实验步骤:1.将一个纸筒对准同学的耳朵,让同学听到铃铛的声音。

2.让同学将另一个纸筒对准自己的耳朵,听到的声音。

实验结果: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同学将纸筒对准耳朵时,能够更清楚地听到铃铛的声音。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并且空气中的颗粒越少,声音传播得越远。

我们也发现,使用纸筒可以使声音更加集中,听起来更清晰。

日期:2024年9月10日实验室使用者:3班学生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观察光合作用对植物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1.绿色植物(小白菜或者绿豆等)2.透明塑料袋3.水4.太阳光实验步骤:1.将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2.将透明塑料袋封闭,确保不漏气。

3.将封闭好的透明塑料袋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等待数天后,观察植物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植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学校的重要设施,它是孩子们开展创意实践活动的良好场所,对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发挥自己实际作用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妥善安排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使用。

下面是我校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第一,小学科学实验室应当每周开放一次,每次最多开放6个小时,至少停止使用4个小时,并应指定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及耗材的使用,必须由教师或老师负责介绍,介绍结束后,才能允许学生使用。

第三,小学生在小学科学实验室开展活动时,严格遵守秩序,严禁大声喧哗,不得有任何危险行为。

第四,小学科学实验室内容品的使用,必须由指定的老师或管理人员操作,并在使用时尤其注意安全性。

第五,小学科学实验室必须保持实验室内物资和设备的清洁和完好。

实验室内不得放置任何危险物品和学习用品,否则将受到严格处分。

第六,小学科学实验室只准学校内学生进入,外来人员、记者和摄影师等只准在学校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可进入,必须由校方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小学科学实验室记录的物品消耗,特别是涉及实验仪器、设备等内容物正确记录,装箱,以便于随时查找来源及维修保养等记录,以避免损坏实验室设备等问题。

以上就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希望大家能够遵守以上规定,共同维护学校的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冀教版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冀教版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冀教版近年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科学实验室成为小学生们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以下是我对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的一次记录和总结。

本次实验课的主题是“水蒸气的凝结”。

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将水转化为水蒸气,并观察水蒸气在实验室内的凝结现象。

实验前,我提前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包括饭盒、水瓶、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等。

在实验开始前,我将实验目的和步骤向学生进行了简要的讲解。

首先,我向学生解释了水蒸气和水的不同,并让他们想一想水蒸气在哪些情况下会凝结成水。

然后,我介绍了本次实验的步骤:首先,将水倒入水瓶中,并加热至水开始沸腾;然后,将冷凝器与水瓶连接,冷凝器中的冷却管放入饭盒中;最后,观察冷凝器中的水滴。

实验开始后,我引导学生们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将水倒入水瓶中,并用加热器加热。

我鼓励他们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当水开始沸腾时,我提醒他们观察瓶口和冷凝器中的变化。

温度计显示水开始沸腾时,红色的温度计水银柱迅速上升,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冷凝器中开始出现一些水滴。

在冷凝器中的水滴不断增多的同时,我向学生们解释了凝结的原理。

我告诉他们,当水蒸气接触到冷凝器中的冷却管时,由于温度的降低,水蒸气会失去能量并重新变为液体水。

这样,学生们通过实验亲眼见到了水蒸气的凝结过程。

实验结束后,我与学生们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实验,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水的凝结现象。

他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我鼓励他们多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提醒他们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通过观察、实验,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我相信,在科学实验教学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培养出科学探索的兴趣,并且学会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使用记录1. 实验室仪器名称:显微镜1.1 日期:2022年10月20日•仪器使用者:小明•使用时间:14:00-15:00•实验目的:观察蚕丝纤维的细节结构使用过程1.确保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连接电源。

2.将待观察的蚕丝纤维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小心地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4.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开始观察蚕丝纤维的细节结构。

5.通过聚焦旋钮调节样本的清晰度,确保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6.观察完毕后,将载玻片取出,并将显微镜关闭。

1.2 日期:2022年10月22日•仪器使用者:小红•使用时间:10:00-11:00•实验目的: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使用过程1.确保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连接电源。

2.将待观察的酵母菌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小心地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4.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开始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5.通过聚焦旋钮调节样本的清晰度,确保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6.观察完毕后,将载玻片取出,并将显微镜关闭。

2. 实验室仪器名称:热水浴2.1 日期:2022年10月25日•仪器使用者:小明•使用时间:14:00-15:00•实验目的:加热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使用过程1.将热水浴仪放置在稳固的工作台上,并插入电源,待水温升至设定温度。

2.将待加热的溶液倒入热水浴槽中,并确保液面高度不超过热水浴槽的容量限制。

3.调节热水浴仪的温度设定,使其达到所需的温度。

4.将试管或烧杯等含有待反应物质的容器放入热水浴中。

5.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根据需要调节热水浴仪的温度。

6.反应结束后,先关闭热水浴仪的电源,待温度降至安全范围后,再取出容器。

2.2 日期:2022年10月28日•仪器使用者:小红•使用时间:10:00-11:00•实验目的:加热溶解固体样品使用过程1.将热水浴仪放置在稳固的工作台上,并插入电源,待水温升至设定温度。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所用仪器
备注
六(3)
制作印迹模型化石
黏土、树叶、骨头、贝壳、滚筒
六(1)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3张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六(2)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下册 ( 六 )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
六(3)
制作印迹模型化石
黏土、树叶、骨头、贝壳、滚筒
六(1)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3张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六(2)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下册 ( 六 )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六(1)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
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六(2)
解释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上册 ( 六 )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
六(3)
解释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六(3)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神学校(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上册(六)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
9.13
六(1)
学会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9.23
六(1)
解释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10.14
六(1)
解释物质的变化
蜡烛、火柴、垃圾盒
10.20
六(2)
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
汪神学校(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上册(六)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9.13六(来自)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9.24
六(1)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汪神学校(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下册(六)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
3.27
六(1)
制作印迹模型化石
黏土、树叶、骨头、贝壳、滚筒
4.3
六(1)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3张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4.17
10.11
六(1)
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
10.18
六(1)
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11.29
六(1)
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
12.3
六(1)
汪神学校(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上册(六)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
9.13
六(3)
解释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9.14
六(3)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9.20
六(3)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
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9.21
六(2)
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
10.11
六(2)
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10.22
六(1)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汪神学校(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下册(六)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
3.28
六(1)
制作印迹模型化石
黏土、树叶、骨头、贝壳、滚筒
4.4
六(1)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3张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六(1)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11.26
六(1)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
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9.23
六(1)
解释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4.18
六(1)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汪神学校(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下册(六)年级
时间
班级
教师
实验类别或名称
所用仪器
备注
3.28
六(1)
制作印迹模型化石
黏土、树叶、骨头、贝壳、滚筒
4.1
六(1)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3张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4.11
六(1)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