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今有嘉宾,德音孔昭。道德这股暖流已在华夏历史大潮中流动千年;正是它,织就了华夏儿女的温情之网。今天,就让我为大家诉说华夏道德的成长之路。

众所周知,道德属于文化,而文化又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所以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上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类型,与此相适应也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整个道德发展是呈上升趋势的,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道德发展的顶峰,也有过停滞,甚至倒退,但是整个发展历程是曲折上升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道德的后裔小组以中国古代道德发展历史为例给大家讲述一下封建社会的道德。总的来说,古代传统的伦理道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大都是为了统治社会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先秦第一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孔子对春秋以前的中国文化成果进行了总结,构建起第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道德一词,源自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道是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道理,德是指人世的品行、王道。道德二字始连用于荀子的《劝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为道德之极。”从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道德观念来自于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与远古的传统和宗教没有关系。出于政治原因,传统道德基本上被儒家学说占据。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等级制度不复存在,引起“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混乱现象。孔子认为要想改善动荡的社会局面,就必要推行仁义礼智信敏忠孝的道德观。并且他提出仁是礼的内在依据,守礼是道德的外在体现。此后孔子周游卫、曹、宋、郑、秦、蔡、楚各国宣扬仁爱教义。当然,道德思想这一复杂体系,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虽屡屡碰壁,但孔子儒学道德之言仍对历史后期道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自春秋道德雏形的出现历经秦汉三国礼法冲突的曲折发展,盛唐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当时道德进步奠下坚实基础。

汉唐第二个阶段,汉武唐皇是中国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了“三纲五常”的制度。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到鼎盛,佛教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提倡苦渡今生修成正果,还规定了许多戒律,如五戒、十诫,不许杀生,不许偷盗等,估计说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大家就能领会一番了。大家了解“八戒”是哪八戒吗?(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佛教伦理道德对于维护大唐的繁荣稳定,维护社会的和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体现繁荣景象的图片)

宋元明清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融合了儒学道学佛学,社会思潮又分为几个派别,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最为主要,朱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主张妇女要遵从三从四德,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道德的最高要求,当然,那个时代的贞节牌坊也是最多的。在宋元明清时代,随着三纲上升为“天理”,君权、父权、夫权更加绝对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愚忠、愚孝、愚贞、愚节的行为。道德停滞倒退,各种愚德的出现,也反映了在宋元明清时代封建道德日趋严酷。

在元朝人编写的《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爱看一下。(视频)

元代郭居敬竟然把这个故事列入二十四孝,并极为推崇,我们可以看到在元代道德观出现了问题,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

那么再看明清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大搞文字狱,朝臣因为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便惹来杀身之祸,愚忠使得人人自危。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中也反映了不少表现

社会压迫、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道德对抗的问题。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三剧,写了贪官污吏,强权豪势对人民的压迫,这些剧作通过公案故事;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黑暗的政治势力和邪恶的社会势力对弱小者的残酷压迫;元末明初的《水浒传》通过英雄好汉反抗压迫,逼上梁山的故事体现了农民阶级的不屈抗争。再如《儒林外史》中秀才支持女儿殉夫,体现出愚德对人性的戕害。《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通过叛逆者的悲剧揭示封建末世的危机。那么大家可以看出,在宋元明清时期的阶级矛盾深化,程朱理学封建思想禁锢了人性,道德走向历史的低潮。

(最后写写开头的人来个结尾,一句诗一句话概括,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