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的优先级,以及管理距离AD和metric的区别
路由优先级对比

路由优先级对⽐路由协议的优先级对于相同的⽬的地,不同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路由,但这些路由并不都是最优的。
事实上,在某⼀时刻,到某⼀⽬的地的当前路由仅能由唯⼀的路由协议来决定。
为了判断最优路由,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都被赋予了⼀个优先级,当存在多个路由信息源时,具有较⾼优先级(取值较⼩)的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将成为最优路由,并将最优路由放⼊本地路由表中。
路由器分别定义了外部优先级和内部优先级。
外部优先级是指⽤户可以⼿⼯为各路由协议配置的优先级,缺省情况下如表1所⽰。
表1 路由协议缺省时的外部优先级路由协议的外部优先级路由协议的类型Direct0OSPF10IS-IS15Static60RIP100OSPF ASE150OSPF NSSA150IBGP255EBGP255说明:其中,0表⽰直接连接的路由,255表⽰任何来⾃不可信源端的路由;数值越⼩表明优先级越⾼。
除直连路由(DIRECT)外,各种路由协议的优先级都可由⽤户⼿⼯进⾏配置。
另外,每条静态路由的优先级都可以不相同。
路由协议的内部优先级则不能被⽤户⼿⼯修改,如表2所⽰。
表2 路由协议内部优先级路由协议的类路由协议的内部优先级型Direct0OSPF10IS-IS Level-115IS-IS Level-218Static60RIP100OSPF ASE150OSPF NSSA150IBGP200EBGP20选择路由时先⽐较路由的外部优先级,当不同的路由协议配置了相同的优先级后,系统会通过内部优先级决定哪个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将成为最优路由。
例如,到达同⼀⽬的地10.1.1.0/24有两条路由可供选择,⼀条静态路由,另⼀条是OSPF路由,且这两条路由的外部优先级都被配置成5。
这时路由器系统将根据表2所⽰的内部优先级进⾏判断。
因为OSPF协议的内部优先级是10,⾼于静态路由的内部优先级60。
所以系统选择OSPF协议发现的路由作为最优路由。
计算机网络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网线制作1、简述自制网线的情况,并分析原因;2、6类双绞线的制作相对于5类(超5类)线,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扩展);下面是100M和1000M网线的常见制作方法、千兆网线的施工注意事项。
5类线(100M)的制作:a: 绿白(3)、绿(6)、橙白(1)、蓝(4)、蓝白(5)、橙(2)、棕白(7)、棕(8)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常见普通线为:b-b 常见对拷线:a-b(1-3、2-6交叉)6类线的制作(千兆线):a: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b: 绿白(3)、绿(6)、橙白(1)、棕白(7)、棕(8)、橙(2)、蓝(4)、蓝白(5)常见普通线为:b-b 常见对拷线:a-b(1-3、2-6、4-7、5-8交叉)-(与100m的不同)两种网线的线序不同3、为什么夹线钳剥掉外层护套要让裸漏的网线稍长一点,整好线序后又剪短;方便整理、排列线序4、步骤5中保护套为何也要伸入水晶头中;增强网线的抗拉伸能力,加强网线与水晶头之间的连接实验二路由器的配置1、路由器的几种配置方式分别在什么场合使用比较合适?1.控制台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对路由器进行初始化配置时采用,它是将PC机的串口直接通过专用的配置连线与路由器控制台端口"Console"相连,在PC计算机上运行终端仿真软件(如Windows 系统下的超有终端),与路由器进行通信,完成路由器的配置。
在物理连接上也可将PC的串口通过专用配置连线与路由器辅助端口AUX直接相连,进行路由器的配置。
2.远程登录(Telnet)方式这是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TELNET程序进行配置的(如Windows\Unix\Linux等系统都自带有这样一个远程访问程序)。
如果路由器已有一些基本配置,至少要有一个有效的普通端口,就可通过运行远程登录(Telnet)程序的计算机作为路由器的虚拟终端与路由器建立通信,完成路由器的配置。
3.1.2 管理距离和度量值

2
度量值( Metric )
度量值是路由协议用来表示到达远程网络的路由开销的值。
度量值越小,路径就越好。 常见度量因素包括: 带宽(Bandwidth) 延迟(Delay) 负载(Load) 可靠性(Reliability) 跳数(Hop Count)
3
用度量值选择最佳路径
A 56
EIGRP
Bandwidth
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教育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3.1.2 管理距离和度量值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梁广民(CCIE#14496)
管理距离
如果路由器上配置有多条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安装在路由表中的路 径则是具有最佳管理距离 (AD) 的路径。
管理距离是“可信度” AD 越低,路由的可信度越高。
RIP
Hop count 跳数 T1 56
Delay
Load Reliability
T1 B
4
谢谢!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以及管理距离AD和metric的区别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以及管理距离AD和metric的区别发布时间:2013-07-20 09:02:06 浏览次数:737路由协议的优先级(Preference,即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一般为一个0到255之间的数字,数字越大则优先级越低。
∙直连路由具有最高优先级。
∙人工设置的路由条目优先级高于动态学习到的路由条目。
∙度量值算法复杂的路由协议优先级高于度量值算法简单的路由协议路由的优先级的概念是优先级高的新路由协议可替代优先级低的同信宿路由,反之,则不然。
需要区别的是路由开销(metric)和路由优先级(preference)这两个概念。
metr ic是针对同一种路由协议而言,对不同的路由协议,由于代表的含义不同,比较不同协议的metric是无意义的,所以要在两条不同协议的同信宿路由中作出选择,只能比较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相反,preference是针对不同路由协议而言,同协议的路由的preference 优先级是一般情况下一样的,这时metric是在两条同信宿路由中作出选择的标准。
总结:路由优先级在不同协议时候,比较preference的大小,而在路由协议相同时候由于preference相同,则再比较metric的大小,进而确定最终选择的路由。
一般在ip route命令中静态路由中的参数“Distance metric for this route“都是指metric参数,而Administrative Distance在使用不同路由协议间比较时候,都使用默认值,。
一般Administrative Distance值不单独写出来,除非要更改其默认值。
PS:对于小规模的网络,使用静态路由方式很合适,以下为cisco的静态路由配置命令:Static Routing静态路由:手动填加路由线路到路由表中,优点是:1.没有额外的router的CPU负担2.节约带宽3.增加安全性缺点是:1.网络管理员必须了解网络的整个拓扑结构2.如果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管理员要在所有的routers上手动修改路由表3.不适合在大型网络中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ip route [dest-network] [mask] [next-hop address或exit interface][administrative distance] [permanent]ip route:创建静态路由dest-network:决定放入路由表的路由表mask:掩码next-hop address:下1跳的router地址exit interface: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拿这个来替换next-hop address,但是这<p> [NextPage][/NextPage]</p>个是用于点对点(point-to-point)连接上,比如广域网(W AN)连接,这个命令不会工作在LAN上administrative distance:默认情况下,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是1,如果你用exit int erface代替next-hop address,那么管理距离是0(不同协议是AD,但是对于相同路由协议时候,是指metric)permanent:如果接口被shutdown了或者router不能和下1跳router通信,这条路由线路将自动从路由表中被删除.使用这个参数保证即使出现上述情况,这条路线仍然保持在路由表中。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模式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模式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模式大致可分为:⏹1、用户模式:权限最低,通常只能使用少量查看性质的命令。
⏹2、特权模式:可以使用更多查看性质的命令和一些少量修改路由器参数的命令。
⏹3、全局配置模式:有些版本不能使用查看性质的命令,有些可以使用,不过要在show命令前加“do”。
可做全局性修改和设置的模式,它还可以向下分为一些子模式,比如接口配置模式,线路配置模式,路由进程配置模式等等。
终端软件的设置Windows的超级终端的位置: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终端软件的设置通常路由器出厂时,波特率为9600bps,因此点击【还原为默认值】按钮设置超级终端的通信参数;再点击【确定】按钮。
按【回车】键,看看超级终端窗口上是否出现路由器提示符或其他字符,如果出现提示符或者其他字符则说明计算机已经连接到路由器了,我们可以开始配置路由器了。
第一步:起名字第二步:选择COM 口第三步:设置通信参数Switch和Router基本配置Lab 1.1目的:熟练掌握如何进入路由器各种模式并设置主机名语法:1、从路由器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Switch>enable2、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模式:Switch#configure terminal3、为路由器设置主机名:Switch(config)#hostname (要改的名字)4、退出到特权模式:Switch(config)#end5、退出到用户模式:Switch#disable6、退出控制台线路:Switch>quitLab 1.2目标:熟练掌握如何为路由器设置时间语法:在特权模式下设置路由器时间:switch#clock set hh:mm:ss day month yearLab 1.3目标:熟练掌握如何设置空闲超时时间语法:1、从全局配置模式进入线路配置模式,进入控制台口线路: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number2、启用光标跟随:switch(config-line)#logging synchronous3、设置当键盘多少时间内动作自动被路由器弹出到用户模式以外,即退出。
网络学习笔记之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控制层面就是各种协议工作的层面。
它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和管理各种网络协议的运行,使得路由器/交换机能够对整个网络的设备、链路和运行的协议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在网络发生变化时也能及时感知并调整。
控制层面为数据层面转发数据提供了各种必要的信息。
控制层面占用的主要是软件资源,它消耗CPU。
控制层面有两个重要的参数。
一个是管理距离AD(Administrative Distance),它的作用是当通过不同的路由协议学习到同一条路由(网络号和掩码都一致)时,选择AD小的放进路由表。
常见路由协议的AD分别是:C 0 S 1 D 90 O 110 I 115 R 120。
另一个就是Metric 值,它用来衡量一条路径的好坏。
对于同一种路由协议学习到的路由,转发数据时选择Metric 值小的。
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路由协议有不同的Metric值算法,RIP是用跳数,EIGRP默认是用带宽和延迟来计算。
数据层面是针对数据发送来说的。
控制层面构建了路由表等数据发送的必要信息,数据层面根据这些信息来发送数据。
网络设备中,对数据的各种具体的处理、转发过程都属于数据层面的范畴。
数据层面主要占用的是硬件资源。
数据层面如何匹配路由?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包时,将其目的IP地址和掩码做与操作,如果得到的结果和网络号一致则表示路由匹配。
最长匹配原则:有多条路由匹配时,选择掩码最长的那个。
metric值

metric值由于问题比较专业,不知道我的解释你能否听懂!其实我理解,说白了,就是类似于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metric值--跳数。
这个跳数的定义就是,到达目的网络中途需要经过几个网段,也就是需要通过多少个路由器。
(超过16个视作不可达)路由器有两个接口都可以到达你想要访问的网络,那么它就会把路由表中metric值大的那条忽略,数据流转发到metric值比较小的接口,因为他认为这条路径的速度最快。
pc同理,pc其实也是有路由表的。
例如如果你有两块网卡同时可以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址,一个带宽是10M另一个是100M。
那么如果你把10M网卡的接口跃点数设置成2,100M的设置成1,那么数据将会优先从100M这个网卡转发出去,因为这个网卡的metric较小。
(前提是你是win2000或者winxp 系统)当这个网卡连接down掉时候,才会从10M的网卡转发数据。
起到浮动路由的作用。
怎么弄出个新问题来?算了,浮动路由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理解吧。
如果两个网卡的跃点数相同,那么我估计将会负载均衡。
建议设置成自动,让系统帮你选择。
不知道我的解释你能不能听懂什么是接口跃点数路由,一个路由为一个跃点。
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网络,每个被经过的网络设备点(有能力路由的)叫做一个跃点,地址就是它的ip,跃点数是经过了多少个跃点的累加器,为了防止无用的数据包在网上流散。
metric Metric为路由指定所需跃点数的整数值(范围是1 ~ 9999),它用来在路由表里的多个路由中选择与转发包中的目标地址最为匹配的路由。
所选的路由具有最少的跃点数。
跃点数能够反映跃点的数量、路径的速度、路径可靠性、路径吞吐量以及管理属性。
rip协议metric是什么意思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ip协议metric是什么意思篇一:Rip、eigRp、ospF计算各自metric时的接口方向Rip、eigRp、ospF计算各自metric时的接口方向对Rip、eigRp、ospF计算metric时到底是出接口还是入接口的问题,一直迷迷糊糊的,老是不记得或者搞混淆!今天特地总结了一下,当做笔记:Rip先说明一下这个图的含义,在这3台路由器上分别运行Rip、eigRp、ospF,在R1上观察记录这3个协议计算关于网络3.3.3.0/24的metric时的现象!(3.3.3.0/24在R3的环回口上)Rip以跳计数作为metric值,出一个接口算一跳,那么这个出接口是指的哪个方向的哪个接口?准确的答案和描述应该是:目标网络到当前路由器方向的出接口。
如图中,R3将网络3.3.3.0/24通告给R2,出了接口s1/0时给3.3.3.0/24的metric加1,R2收到后,将其从s1/0通告给R1,metric 又加1,所以R1收到3.3.3.0/24的metric为2,即2跳。
eigRpeigRp计算metric看k值,k1=1,k2=0,k3=1,k4=0,k5=0,k1代表带宽,k3代表延迟;计算公式(10^7/最小带宽+出接口延迟累积/10)*256这里的带宽和延迟均指的是图中R1去3.3.3.0/24方向的出接口的带宽和延迟,即R1的s1/1、R2的s1/1、R3的loopback0最小带宽是这3个接口中的最小带宽,延迟是这3个接口的延迟累加;ospFospF与eigRp类似,计算metric的方向是一样的。
ospF以接口cost为metric值,该接口指的是出接口,是当前路由器到目标网络方向的出接口;在图中,即R1去3.3.3.0/24的红色箭头表示的方向上的出接口,R1的s1/1、R2的s1/1、R3的loopback0;cost计算公式:10^8/接口带宽这里注意ospF的参考带宽,如果有链路的带宽>100m,需要修改参考带宽!篇二:Rip协议的原理和配置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xx年5月29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以及管理距离AD和metric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3-07-20 09:02:06 浏览次数:737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Preference,即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一般为一个0到255之间的数字,数字越大则优先级越低。
∙直连路由具有最高优先级。
∙人工设置的路由条目优先级高于动态学习到的路由条目。
∙度量值算法复杂的路由协议优先级高于度量值算法简单的路由协议
路由的优先级的概念是优先级高的新路由协议可替代优先级低的同信宿路由,反之,则不然。
需要区别的是路由开销(metric)和路由优先级(preference)这两个概念。
metr ic是针对同一种路由协议而言,对不同的路由协议,由于代表的含义不同,比较不同协议的metric是无意义的,所以要在两条不同协议的同信宿路由中作出选择,只能比较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相反,preference是针对不同路由协议而言,同协议的路由的preference 优先级是一般情况下一样的,这时metric是在两条同信宿路由中作出选择的标准。
总结:路由优先级在不同协议时候,比较preference的大小,而在路由协议相同时候由于preference相同,则再比较metric的大小,进而确定最终选择的路由。
一般在ip route命令中静态路由中的参数“Distance metric for this route“都是指metric参数,而Administrative Distance在使用不同路由协议间比较时候,都使用默认值,。
一般Administrative Distance值不单独写出来,除非要更改其默认值。
PS:对于小规模的网络,使用静态路由方式很合适,以下为cisco的静态路由配置命令:
Static Routing
静态路由:手动填加路由线路到路由表中,优点是:
1.没有额外的router的CPU负担
2.节约带宽
3.增加安全性
缺点是:
1.网络管理员必须了解网络的整个拓扑结构
2.如果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管理员要在所有的routers上手动修改路由表
3.不适合在大型网络中
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ip route [dest-network] [mask] [next-hop address或exit interface][administrative distance] [permanent]
ip route:创建静态路由
dest-network:决定放入路由表的路由表
mask:掩码
next-hop address:下1跳的router地址
exit interface: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拿这个来替换next-hop address,但是这<p> [NextPage][/NextPage]</p>个是用于点对点(point-to-point)连接上,比如广域网(W AN)连接,这个命令不会工作在LAN上
administrative distance:默认情况下,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是1,如果你用exit int erface代替next-hop address,那么管理距离是0(不同协议是AD,但是对于相同路由协议时候,是指metric)
permanent:如果接口被shutdown了或者router不能和下1跳router通信,这条路由线路将自动从路由表中被删除.使用这个参数保证即使出现上述情况,这条路线仍然保持在路由表中。
路由表中的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和度量值(Metric)
R1#show ip route
...省略
R 10.2.0.0[120/1] via 10.1.1.2,00:00:21,Serial0/0
C 10.3.0.0 is directly connected,Serial0/1
############################################# ########################
在输出中,首先显示路由条目各种类型的简写,如“C”为直连网络,“S”为静态路由。
以上面粗体的路由为例:
“R”-------------------------表示这条路由是“RIP”协议学习得到的;
“10.2.0.0”-----------------是目的网络;
“[120/1]”-------------------是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AD)/度量值(Metric);
“via 10.1.1.2”-------------是指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IP地址;
“00:00:21”-----------------是指路由器最近一次得知路由到现在的时间;
“Serial 0/0”----------------是指到达下一跳应从哪个端口出去。
技术要点:
管理距离(AD,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用来表示路由器可能从多种途径获得同一路由,例如,一个路由器要获得“10.2.0.0/ 24”网络的路由,可以来自RIP,也可以是静态路由。
不同途径获得的路由可能采取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网络,为了区分不同路由协议的可信度,用管理距离加以表示。
管理距离越小,说明路由的可信度越高;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为1,说明手工输入的路由优先级高于其他的路由。
度量值(Metric):
某一个路由协议(相同路由协议)判别到达目的的网络的最佳的方法。
当一路由器有多条路径到达某一目的网络时,路由协议必须判断其中哪一条是最佳的并把它放到路由表
中,路由协议会给每一条路径计算出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度量值,通常这个值是没有单位的。
度量值越小,这条路径越佳。
然而不同的路由协议定义度量值的方法不是一样的,所以不同的路由协议选择出的最佳距离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重分发进rip或eigrp的其他协议若不指定metric的话,默认为无穷大。
重分发进ospf的其他协议若不指定metric的话,除了BGP为1外,默认为20.
重分发进BGP的其他协议的metric值为其本身的metric值不变
---------------------------------------------------------------------------------------------------------------------------
度量值(Metric)指明了路径的优先权,而管理距离(AD)指明了发现路由方式的优先权。
同一种路由协议比较度量值,而不同路由协议比较管理距离,OSPF还有E1 2之分cost也不同
外部协议路由重分布进OSPF默认是E2 默认是20 bgp除外E1的话要把经过cos t都计算在内。
同种协议管理距离一样,所以比较metric,不同协议比较管理距离越小越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