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B第1-9次作业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B》第1-8次作业

《中医妇科学B》第1-8次作业

《中医妇科学B》第1次作业1. 胞宫的别称是: [1分]A.子门B.血脏C.子处D.胞络E.胞门2. 妇女一生的生理特点主要有: [1分]A.经、带、孕、产、乳B.经、带、乳、杂、孕C.经、带、胎、产、杂D.经、孕、胎、产、杂E.经、孕、产、育、带3. 妊娠恶阻患者,其口腔有烂苹果味,其辨证多属: [1分]A.气虚证B.阴虚证C.阳虚证D.阴阳两虚证E.气阴两虚证4. 下列对于女性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分]A.月经周期在21~35天之间B.带经期为3~7天C.妊娠时间为300天左右D.月经初潮年龄不超过16岁E.分娩后30分钟内即可令新生儿吸吮乳头5. 子门是指: [1分]A.处女膜B.阴道口C.宫颈口D.阴道壁E.子宫6.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1分]A.补益肾气B.温肾调冲C.温肾助阳D.滋肾益阴E.温阳健脾7. 关于妊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A.月经停止来潮B.常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早孕反应C.脉象滑疾流利D.孕四五月后,孕妇可自觉胎动E.孕早期乳房开始增大、发胀8. 《列女传》中记载了最早的什么理论? [1分]A.冲任B.胞宫C.妇女生理D.妇科病理E.胎教9. 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 [1分]A.正产B.试胎C.弄胎D.临盆E.转胞10. 《内经》记载第一个治疗妇科疾病的药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的主治是: [1分]A.月经后期B.月经先期C.安胎D.血枯闭经E.崩漏11. 朱丹溪提出的安胎妙药是: [1分]A.黄芩、白术B.黄芩、苍术C.山药、白术D.川断、白术E.黄芩、山药12. 关于胞宫的功能,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A.主行月经B.排泻恶露C.种子育胎D.产生天癸E.分泌带液13. 健脾和胃法最常用于哪项疾病? [1分]A.阻病B.经间期出血D.月经先后无定期E.癥瘕14. 生活失度导致妇科病不包括: [1分]A.饮食不节B.劳逸失常C.内伤七情D.房劳多产E.跌扑损伤15.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指出近亲结婚不利于后代,这一优生学观点出自于何书? [1分]A.《史记》B.《诗经》C.《山海经》D.《烈女传》E.《曲礼》16. 望妇人月经量多,色淡红,质稀,其辨证多属: [1分]A.血虚证B.肾虚证C.肝郁证E.血热证17. 最早记载妇产科药物的书籍: [1分]A.《史记》B.《诗经》C.《曲礼》D.《内经》E.《神农本草经》18. 常用健脾法不包括下列哪项? [1分]A.健脾养血B.健脾理气C.健脾除湿D.补气摄血E.健脾升阳19. 下列哪项不是补益肾气的常用方? [1分]A.肾气丸B.寿胎丸C.归肾丸D.加减苁蓉菟丝子丸E.六味地黄丸20. 下列的妇科专著哪个不属于明代? [1分]A.《万氏妇人科》B.《广嗣纪要》C.《女科撮要》D.《傅青主女科》E.《景岳全书•妇人规》21. 常用阴道纳药法所治疾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A.阴道炎B.宫颈糜烂C.阴疮D.子宫脱垂E.阴痒22. 关于冲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A.冲为十二经之海B.冲为血海C.是气血运行的要冲D.是人体妊养之本E.冲脉为月经之本23. 望妇人形神,若肢冷汗出,面色苍白,神志淡漠,甚至昏不知人,多见于: [1分]A.妇科血证B.妇科热证C.妇科寒证D.妇科痛证E.妇科痫证24. 关于早孕的诊断依据,不应包括下列哪项? [1分]A.带下量多色黄B.有停经史C.有早孕反应D.胞宫增大E.乳房胀大25. 胞宫在行经期、分娩时,其功能特点是: [1分]A.既藏又泻B.泻而不藏C.藏而不泻D.似脏非脏E.似腑非腑26. 产褥期是指: [1分]A.产后5~6周B.产后3~5周C.产后4~5周D.产后6~8周E.产后8~10周27.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1分]A.《内经》B.《金匮要略》C.《胎产书》D.《经效产宝》E.《千金要方》28. 通过胞脉、胞络直接与胞宫相联系的脏腑是? [1分]A.肝、肾B.心、脾C.心、肺D.脾、肾E.心、肾29. 七情内伤所导致的妇科病,以……为害尤甚? [1分]A.喜、怒、忧B.怒、思、恐C.悲、恐、惊D.怒、忧、恐E.喜、忧、思30. 古人所称“大满月”是指: [1分]A.产后7日B.产后1月C.产后2月D.产后100日E.产后90日31. 下列哪项不属调血法的常用治法? [1分]A.补血养血B.调经止血C.清热凉血D.清热解毒E.活血化瘀32. 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1分]A.肝B.脾C.肾D.冲任E.胞宫33. 我国现存最早医书中对女子生理、病理有较系统论述的是: [1分]A.《经效产宝》B.《内经》C.《胎产书》D.《金匮要略》E.《诸病源候论》34. 下列关于月经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1分]A.月经初潮约14岁B.月经周期约28天C.带经期为3~7天D.经血总量为50~80毫升E.经血无臭味,夹较多大血块35. 关于新产后和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A.有恶露的排出,1月左右干净B.有轻度发热、自汗等症状C.小腹轻微阵痛D.有乳汁分泌E.生理性闭经36. 首先将妇产一门列入全书首卷的医书是: [1分]A.《金匮要略》B.《外台秘要》C.《千金要方》D.《经效产宝》E.《诸病源候论》37. 在生理状态下,滑利脉象除见于妊娠期外,还见于: [1分]A.月经间期B.月经期C.月经后期D.产褥期E.哺乳期38. 关于天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A.天癸就是月经B.先有天癸后有月经C.先肾气盛而后天癸至D.天癸男女都有E.天癸是一种物质39. 调补冲任的代表方是: [1分]A.大补元煎B.温经汤C.保阴煎D.二仙汤E.补中益气汤40. 妇科外治法不常用于: [1分]A.带下病B.阴痒C.回乳D.痛经E.月经失调41. 身体无病,月经1年来潮1次,称为: [1分]A.居经B.并月C.季经D.避年E.激经42. 女子生理缺陷的螺、纹、鼓、角、脉,即“五不女”的论述出自于: [1分]A.《万氏妇人科》B.《广嗣纪要》C.《景岳全书》D.《经效产宝》E.《达生篇》43. 肝气郁结所导致的疾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A.月经先后无定期B.妊娠腹痛C.经行乳胀D.缺乳E.月经过多44. 中医提出的临产调护六字真言是: [1分]A.休息、忍痛、临盆B.睡、忍痛、慢临盆C.忍、休息、慢临盆D.睡觉、忍耐、临盆E.睡、勿慌、慢临盆45. 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 [1分]A.季经B.居经C.漏胎D.垢胎E.暗经46. 妇人形体肥胖,皮肤粗糙,毛发浓密,多为: [1分]A.肾阳不足,痰湿阻滞B.气滞血瘀,痰湿阻滞C.肾气虚衰,冲任失养D.脾气虚弱,痰湿阻滞E.脾气虚弱,水湿泛溢47. 妇女产后阴道排出的余血浊液称: [1分]A.经血B.经漏C.恶露D.胎漏E.胞漏48. 月经产生的中心环节是: [1分]A.脏腑、气血、冲任、胞宫B.肾、天癸、气血、带脉C.肾、天癸、冲任、胞宫D.脏腑、气血、冲任、天癸E.肾、天癸、气血、胞宫49. 肝经湿热下注,导致带下、阴痒等病,代表方为: [1分]A.丹栀逍遥散B.清肝止淋汤C.龙胆泻肝汤D.调肝汤E.柴胡疏肝散50. 以下哪项与寒邪无关: [1分]A.月经后期B.痛经C.闭经D.崩漏E.不孕症51. 问月经史主要问月经的: [1分]A.期、量、色、质B.期、量、色、味C.量、色、质、味D.期、量、伴随症状E.期、色、味、质52. 下列哪项不是妇科常用治法: [1分]A.活血化瘀B.补益气血C.解毒杀虫D.峻下逐水E.理气行滞53. 预产期的计算是从: [1分]A.末次月经结束那天算起B.受孕前月排卵期算起C.基础体温升高那天算起D.末次性生活日期算起E.末次月经来潮第一天算起54. 妊娠全程应为: [1分]A.32周B.34周C.38周D.40周E.42周55. 身体无病,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1次,称为: [1分]A.居经B.并月C.季经D.暗经E.激经《中医妇科学B》第2次作业1. 月经周期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XXX《内经B》平时作业2

XXX《内经B》平时作业2

XXX《内经B》平时作业2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生脾”的含义是(。

)A、血化为气B、血助脾运C、心生脾D、血化精E、以上均非答案: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的病机是(。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脾阳衰不能运化水湿C、清阳衰于下不能升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非答案:C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性是(。

)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答案:C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志所伤的规律,过忧则(。

)A、伤心B、伤脾C、伤肺D、伤肝E、伤肾答案:C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的规律,过食咸味可(。

)A、伤肾B、伤阳气C、伤血D、伤骨E、胜燥谜底:C6:除以下哪项外,均表现了《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寄义(。

)A、魄门的启闭,依赖心神的主宰B、魄门的启闭,依赖肝气的条达C、魄门的启闭,依赖胃气的降落D、魄门的启闭,依赖肺气的宣降E、魄门的启闭,依赖肾气的固摄谜底:C7:魄门是指(。

)A、汗孔B、咽喉C、肛门D、气门E、胃之下口答案:C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魄门应属于(。

)A、五脏B、六腑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E、以上均非谜底:C9:《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相通(。

)A、春B、夏C、长夏D、秋E、冬谜底:C10:《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

)A、心肺肝脾B、心肺肝肾C、心肝脾肾D、心肺脾肾E、肺肝脾肾谜底:C11:《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

)A、六腑B、神明之府C、经脉D、膻中E、以上都不是答案:C1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

)A、脾主长夏B、脾主至阴C、脾不主时D、脾主季夏E、以上都不是谜底:C1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导致“首如裹”的原因是(。

)A、风B、暑C、湿D、燥E、寒谜底:C14:《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间疾病逆传,是传于(。

《内经B》第9次作业

《内经B》第9次作业

A.温之以气B.补之以味C.益之以精D.养之以血E.助之以阳A.阴精之本B.阳气之本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E.水火之宅A.心痹的症状B.肺痹的症状C.肾痹的症状D.脾痹的症状E.肝痹的症状A.其气象天B.地气所生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满E.泻而不藏A.思虑太过B.愁忧过度C.悲哀动中D.盛怒不止E.恐惧过度A.五色是五脏精气的外在表现B.五色含蓄不露,五脏精气充盛C.五色变化精细微妙,反映疾病变化多端D.五色显明暴露,五脏精气枯竭E.脏腑精气上注于目,而能视五色变化A.脏腑的生理功能B.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C.内脏机能活动反映于外的征象D.脏腑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E.以上都不是A.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生他病者C.先寒而后生他病者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E.先中满而后生烦心者A.酸B.苦C.甘D.辛E.咸A.重复感受寒邪B.外感寒邪,内伤冷饮C.表里两经俱受邪D.手足太阳两经俱受寒E.以上均不是A.心肺B.肺肾C.肺脾D.肺胃E.肺大肠A.五脏阳气虚弱B.五脏阳气乏竭C.五脏阳气阻遏D.五脏阳气失调E.以上均不是A.由形弊血尽而致B.包括精神不能振奋C.病因为嗜欲无穷,忧患不止D.神指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作用E.指病人的精神不能为治疗所驱使A.元气B.精气C.阳气D.卫气E.正气A.节制房事,勿使太过B.节制房事,调和情志C.适应四时阴阳变化D.各种养生活动阴阳协调刚柔相济E.以上都不是A.荣卫不行,五脏不通B.胃气乃尽C.经气不能自复D.邪气入里化热E.少阳厥阴受邪太甚A.肾不纳气B.肾虚下泄C.水火不济D.肾阳不足E.气虚身重A.热B.痰C.心D.火E.以上都不是A.宣散B.通泄C.呕吐D.发泄E.发热A.邪却而精胜B.精衰而邪胜C.伤津而正衰D.热邪鸱张E.津气两伤A.《素中.阴阳应象大论》B.《素问.汤液醪醴论》C.《素问.调经论》D.《素问.热论》E.《素问.四气调神大论》A.饮食水谷B.食物残渣C.水谷之悍气D.宗气E.谷食之气中稠浊部分A.六腑B.五脏C.冲脉D.膜原E.厥阴之脉A.病机B.症状C.体征D.病因E.阴阳A.马莳B.吴昆C.高士宗D.张志聪E.张琦A.胆咳B.大肠咳C.膀胱咳D.胃咳E.三焦咳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津液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物质E.痰饮等病理产物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E.以上均非A.骨将惫矣B.肾将惫矣C.府将惫矣D.筋将惫矣E.精神将夺矣A.瞳子B.黑眼C.约束D.眼E.白眼A.生我之脏B.我生之脏C.克我之脏D.我克之脏E.侮我之脏A.邪去正复之象B.邪正交争之象C.阳脉之极D.阴脉之极E.以上都不是A.《史记.扁鹊传》B.扬上善《黄帝内经太素》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汉书.艺文志》A.独取阳明B.补其荥C.通其俞D.补益五脏E.因时制宜A.利小便B.通大便C.发汗D.刺络放血E.催吐法A.阴邪入于阳分交结不解B.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C.阴精与阳气交结不清D.正胜邪却,阴阳交争E.以上都不是A.攻下B.泄热C.泄汗D.漏泄E.以上都不是A.体质不同B.地势环境不同C.时辰不同D.季节不同E.男女不同A.外感寒邪B.起居失调C.饮食不节D.忧思太过E.房室不节A.治痿补阳明即可B.仅理论上强调阳明C.主要用于后天化生不足之痿D.除治受病之脏腑外,还应顾及阳明E.以上都不是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基 B、本C、楯D、根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内经B第1次作业

内经B第1次作业

内经B第1次作业及答案A型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热胜”的病变是:肿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的病机是:清阳衰于下不能升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脾气内绝4.《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春夏善病鼽衄”其病机是:春气主升,阳气上升故鼽衄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所胜的理论,苦味的药理特性是:苦伤气6.《内经》汇焦成书的年代最可能在:西汉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的规律,过食咸味可:伤血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生脾”的含义是:心生脾9.《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马莳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的清阳是指: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此段主要说明了:阴阳互根和升降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药食之气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味伤形”主要指的是药食:偏嗜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chen胀”是指:胸腹胀满1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之气是指:真元之气16.《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17.《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述长夏的多发病是:洞泄寒中1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的理论,“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气病及形1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所胜的论述,辛味对人的损伤是:伤皮毛2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之气是指:真元之气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志所伤的规律,过忧则:伤肺22.《黄帝内经》书名中“黄帝”实指:伪托之词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的规律,过食甘味可:伤肉24.现存最完整的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类经25.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的阴阳发病学的理论,春病在:阴2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协调的关键是:阳气固密于外27.壮火散气,其气指的是什么?元气2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地之湿气”侵入人体最容易引起的病变是:皮肉筋脉2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性是:阴静阳躁30.《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将五畜,五谷归属于五时五行,说明了:生克制约关系31.阳胜病耐冬不耐夏的原因是:不能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32.明代马莳的《内经》注本是:灵枢注证发微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征兆”是:水火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阴阳3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化生的精血津液36.现存最早的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黄帝内经太素3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hen胀”的病机是: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3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下利完谷不化B型题:1.《灵枢》的书名,张机称之为:.《九卷》2.皇甫谧称之为:.《针经》3.选择最简研究《内经》的注本是:医经读4.选择分类研究《内经》最早的注本是:黄帝内经太素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发腠理的清阳是指:卫阳之气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实四肢的清阳是指:饮食物化生的精气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出上窍的清阳是指:饮食物化生的精气8.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食气9.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少火:生气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是指:糟粕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精血津液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归六腑”的浊阴是指:水谷13.现存最完整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类经14.现存最早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黄帝内经太素。

《内经B》第5次作业(20200814131743)

《内经B》第5次作业(20200814131743)

您本学期选择了“内经B”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6,总分为46分,您的得分为45分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确答案A.泄热B.逐瘀C.发汗D.止汗E.刺络放血1.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伤寒病在三阳,针刺治疗当[1分]£L A B C D E2.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伤寒病在三阴,针刺治疗当[1分]二A B C D 丛Er c r D厂L E8. 根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痹邪则发为[1分]匚A厂B厂C©O D*[EA.胃咳B.大肠咳C.小肠咳D.胆咳E.三焦咳9.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者属于[1分]B厂—C QL D Q E10.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者属于[1分]◎A爰B込c QL D'Z E11.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者属于[1分]'■ A0B 釦C^D D Q E12.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遗失者属于[1分][A ® B HI C QC D 「E13. 根据《素问.痹证》痹邪聚于皮则[1分]A 幻B C* D ^E14.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筋则[1分]B 「LC 爼D J E15.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肉则[1分]C A 月B a C 丙D 可EA.心与背相引而痛B.疼痛按之无益C.宿而成积 痛后泄16.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背俞之脉则症见[1分] A.血凝而不流 B.屈伸不利 C.麻木不仁 D.寒E.重 D 腹痛大便燥结21. 根据《素问.咳论》三焦咳的症状是[1L A「D厂L EC.咳则两胁下痛D.咳则心A.咳则右胁下痛 B.咳则腰背相引而痛闭 E.咳而遗尿22. 根据《素问.咳论》肾咳的症状应为[1厂[A P B厂C广D^L E23. 根据《素问.咳论》心咳的症状应为[1GL A EL B^—C* D A_E24. 根据《素问.咳论》肝咳的症状应为[1A B, C D EA.头项痛,腰脊强B.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C.胸胁痛而耳聋DE. 口燥舌干而渴r A d B网C「D厂L EA.忧思B.乏竭C.遗尿D.肌绝E.喘30. 根据《素问.痹论》痹聚在肝则会出现[1分]H A F B J—C OL D Q E31. 根据《素问.症证》痹在于心则会出现[1分]@A£B J C CU D G EA.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气上则恐C.尻以代踵,脊以代关D.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而呕32. 根据《素问.痹论》肝痹的症状是[1分]A「B GL C QL D O_E33. 根据《素问.痹论》脾痹的症状是[1分]匚人灯2包C「D Q EA.心B.肝C.脾D.肺E.肾38.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至阴之脏是[1分]A B C E39.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太阴之脏是[1分]& B厂C匸D「[E40.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水肿的病机“其本在肾,其末在[1C A 月C"D 可EE.痛而按A.疼久B.卒然而痛 C.卒然痛不知人 D.痛不可按、人益41.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脉外,脉绌急,外引小络则会出现[1A C D E。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B》平时作业3-答案-满分100-2020年秋季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B》平时作业3-答案-满分100-2020年秋季

D 神指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作用
E 指病人的精神不能为治疗所驱使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E
解析: 暂无内容
42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经文出自( )
1分
A 《素中.阴阳应象大论》
B 《素问.汤液醪醴论》
C 《素问.调经论》
D 《素问.热论》
E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E
E 谷食之中的稠浊部分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E
解析: 暂无内容
10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指( )
1分
A 心有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
B 心有意念,准备去做
C 生命活动总的体现
D 随人的神气君主往来的精神活动
E 心具有接受外界事物并进行分析应答的能力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E
解析: 暂无内容
15 16 17 18 19
22 23 24 25 26
29 30 31 32 33
36 37 38 39 40
43 44 45 46 47
50 51 52 正确 错误
53 54 半对
暂无内容
北4京中《医素药问.大阴阳学应《象大内论经》五B味》所平伤的时规作律,业过食3甘味可( )
共100道题 1分
1分
A 骨将惫矣
B 肾将惫矣
C 府将惫矣
D 筋将惫矣
E 精神将夺矣
我的得分:1分 我的答案:E
解析: 暂无内容
22 《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 )
1分
A 五脏内守五气
100分
B 五脏内藏五志
C 五脏内藏气血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B》平时作业3

北京中医大《内经B》平时作业3

北京中医大《内经B》平时作业3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B》平时作业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
A:腹泻如水
B:肠鸣腹泻
C:暴泻如注
D:下利不爽
E:下利完谷不化
答案:E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
A:病机
B:症状
C:体征
D:病因
E:阴阳
答案:E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所胜的理论,苦味的药理特性是( )
A:苦坚阴
B:苦燥湿
C:苦伤心
D:苦降
E:苦伤气
答案:E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的规律,过食甘味可( )
A:伤脾
B:腻膈
C:生胀满
D:生湿热
E:伤肉
答案:E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实而不满
B:泻而不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B》第1次作业A型题: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志所伤的规律,过忧则C.伤肺2. 现存最早的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D.黄帝内经太素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E.下利完谷不化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chen胀”是指A.胸腹胀满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的规律,过食甘味可E.伤肉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的病机是C.清阳衰于下不能升7. 现存最完整的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A.类经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热胜”的病变是B.肿9. 阳胜病耐冬不耐夏的原因是B.不能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性是C.阴静阳躁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味伤形”主要指的是药食A.偏嗜12.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所胜的论述,辛味对人的损伤是D.伤皮毛13.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协调的关键是D.阳气固密于外14. 《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15. 壮火散气,其气指的是什么? A.元气16. 《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述长夏的多发病是B.洞泄寒中1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征兆”是D.水火1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的清阳是指D.水火B.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B.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1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此段主要说明了: A.阴阳互根和升降20. 明代马莳的《内经》注本是C.灵枢注证发微2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的规律,过食咸味可C.伤血22. 《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E.《汉书.艺文志》2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E.阴阳24.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之气是指D.真元之气25. 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的阴阳发病学的理论,春病在A.阴26.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的理论,“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A.气病及形27. 《黄帝内经》书名中“黄帝”实指B.伪托之词2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A.药食之气29.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所胜的理论,苦味的药理特性是E.苦伤气30.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春夏善病鼽衄”其病机是A.春气主升,阳气上升故鼽衄3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C.化生的精血津液3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hen胀”的病机是D.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33.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将五畜,五谷归属于五时五行,说明了C.生克制约关系34. 《内经》汇焦成书的年代最可能在B.西汉3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生脾”的含义是C.心生脾3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D.脾气内绝3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地之湿气”侵入人体最容易引起的病变是D.皮肉筋脉B型题:A.食气B.生气C.耗津D.耗血E.化精1.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少火B2.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AA.医经原旨B.类经C.内经类解D.医经读E.黄帝内经太素3. 现存最早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E4. 现存最完整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BA.内经知要B.医经原旨C.医经读D.读素问纱E.黄帝内经太素5. 选择最简研究《内经》的注本是C6. 选择分类研究《内经》最早的注本是EA.精血津液B.营气C.肾阴D.水谷E.糟粕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是指E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归六腑”的浊阴是指D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AA.饮食物化生的精气B.呼吸之气C.卫阳之气D.阳气E.宗气10.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出上窍的清阳是指A11.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实四肢的清阳是指A12.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发腠理的清阳是指CA.《甲乙经》B.《针经》C.《九灵》D.《脉经》E.《九卷》13. 《灵枢》的书名,张机称之为E14. 皇甫谧称之为B第2次作业A型题:1. 《灵兰秘典论》称为“受盛之官”的脏腑是B.小肠2.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列哪项除外均属传化之府D.胆3.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应属于D.奇恒之府4. 据《灵枢.本神》原文,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错误的B.所以任物者谓之心5. 魄门是指C.肛门6. 据《灵枢.邪客》,除哪一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B.营养四肢百骸7. 《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是指E.脏腑相使之道8.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指E.心具有接受外界事物并进行分析应答的能力9. 《灵兰秘典论》称为“传导之官”的是E.大肠10. 除下列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含义C.魄门的启闭,依赖胃气的下降11. 《灵兰秘典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内脏是A.脾胃12.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C.脾不主时13.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脉应属于D.奇恒之府14.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A.阳中之太阳15.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E.藏精气而不泻16. 《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C.心肝脾肾17. 《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是肾为D.封藏之本18. 《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的主要功能是A.气之本19. 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传化之府的特性B.地气所生20.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满而不实”的“满”是指B.精气充满21.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A.生命的根本22.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关于肝的生理功能,下列哪项是“罢极”的最佳含义E.勇猛耐劳23.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的阴阳属性当是D.阴中之少阳24.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魄门应属于C.传化之府25.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D.奇恒之府26. 据《灵枢..营卫生会篇》人体营卫之气相会的时间是D.夜半27.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E.谷食之中的稠浊部分28. 《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C.经脉29.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相通C.长夏B型题:A.心B.肺C.肾D.肝E.脾1. 《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气之本”的脏是B2. 《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罢极之本”的脏是DA.脑B.骨C.胆D.髓E.女子胞3. 即属于奇恒之府又属于五体的是B4. 即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CA.浊气归心,上归于脾B.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C.上归于肺,肺朝百脉D.通调水道,下输膀胱E.经气归于肺,通调水道5. 《素问.经脉别论》谷食的生化过程中,原文所述环节包括A6. 《素问.经脉别论》水饮的生化过程包括的环节是DA.五脏B.六腑C.太阴脾经D.阳明胃经E.阳明大肠经7. 《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身热不时卧”的病位在B8. 《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chen满闭塞,下为飧泄”的病位在AA.实而不能满B.满而不能实C.水谷不得久藏D.藏而不泻E.泻而不藏9.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奇恒之府的总的功能D10.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五脏的功能特征B第3次作业A型题:1.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病症无记载的是E.口干欲饮2. 与《素问.举痛论》精神因素所致气无关的是A.气耗3. 《素问.生气通天论》“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可导致的病变是A.洞泄4.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导致“首如裹”的原因是C.湿5.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导致“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原因是E.外壅肌肉6.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理是A.阴虚阳亢7. 《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间疾病逆传,是传于C.克我之脏8. 《素中.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间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C.我生之脏9.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藏于精者,春不病E.温10.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指出,疾病“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规律变化的原因是D.四时之气使然11. 《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间疾病逆传变,若不传于我克之脏,病气就会留舍于A.生我之脏12.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诸躁狂越,皆属于”D.火B型题:A.气上B.气缓C.气消D.气下E.气耗1.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悲则导致C2. 《素问.举痛论》认为大恐则导致D3. 《素问.举痛论》认为过劳则导致E4. 《素问.举痛论》认为大怒则导致AA.诸湿肿满B.诸痉项强C.诸厥固泄D.诸禁鼓栗,如丧神守E.诸转反戾,水液混浊5.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与湿有关的病症是B6.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与火有关的病症是DA.火B.热C.湿D.寒E.燥7.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痉项强”者属于C8.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逆冲上”者属于A9.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胀腹大”者属于BA.煎厥B.大厥C.薄厥D.气厥E.寒厥10.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烦劳则张,精绝”即由烦劳致阳亢伤阴则引起AA.寒热B.温病C.洞泄D.痎疟E.寒厥11.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秋伤于湿发生的病症是E12.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形成的病症是C13.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感受风邪形成的病症是A14.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夏伤于暑,秋天发生的病症是DA.肝传肾B.心传肾C.肺传肝D.肺传肾E.脾传肺15.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属于五脏疾病顺传的是C16.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属于五脏间疾病逆传的是AA.肝B.心C.脾D.肺E.肾17.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者属于A18.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湿肿满”者属于CA.过食酸B.过食咸C.过食甘D.过食苦E.过食辛19.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因E20.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因B21.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是因CA.因于寒B.因于火C.因于暑D.因于湿E.因于气22.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肿的病因是E23.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首如裹”“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病因是DA.慧B.安C.加D.甚E.恶24.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有些疾病的病情,随阳气的盛衰而有规律性地变化,其规律为“夜”则D25.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有些疾病的病情,随阳气的盛衰而有规律性地变化,其规律为“旦”则A 第4次作业A型题:1.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至阴”是指E.肾2. 根据《素问.咳论》针刺治疗取穴原则,浮肿应取D.经穴3. 根据《素问.举痛论》“猝然痛死不知人”是寒邪客于B.五脏4. 根据《素问.咳论》咳嗽的发生与哪两脏关系最为密切B.肺胃5. 根据《素问.咳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是指C.三焦咳6. 《素问.热论》少阴病的症状是A.口燥舌干而渴7. 《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寒邪侵犯D.经脉8. 根据《素问.咳论》“咳则腰痛相引而痛”,是指E.肾咳9. 根据《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发生的主要病因是B.寒邪10. 根据《素问.痹证》痹证疼久是痹邪D.在筋骨11. 根据《素问.咳论》针刺治疗取穴原则,脏咳应取C.俞穴12. 根据《素问.咳论》“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是哪脏咳的症状C.脾咳13.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輒复热”说明B.邪胜精虚14. 根据《素问.痹论》出现乏竭的痹证是痹邪侵入B.肝15. 根据《素问.痹证》以湿邪为主的痹邪引起的痹证是E.着痹16. 《素问.举痛论》“痛而喘动应手”是寒邪侵犯A.冲脉17. 根据《素问.热论》“巨阳伤寒”,其症状是C.头项痛,腰脊强18. 根据《素问.;痹证》痹在于骨的症状特点是C.重19. 《素问.汤液醪醴》中“四极急”是指C.四肢极度浮肿20.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共同症状是C.发热21. 根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是指.E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寒邪22. 《素问.热论》所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A.热甚而强食之23. 《素问.汤液醪醴》中“开鬼门”是指C.发汗24. 根据《素问.痹证》病邪留于皮肤间者,其预后是C.易已25. 根据《素问.痹证》“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是C.脾痹26. 根据《素问.痹证》“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是指A.心痹27. 根据《素问.;痹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是指E.肾痹28. 《素问.热论》中的“热病”D.外感邪气引起的发热性疾病29. 根据《素问.热论》“阳明伤寒”,其症状是A.目疼而鼻干30. 根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后泻是寒邪客于D.小肠31. 根据《素问.;痹证》“上为引如怀,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是指B.肝痹32. 根据《素问.举痛论》“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是寒邪客于E.背俞之脉33. 根据《素问.汤液醪醴》水肿病的治则是A.平治于权衡34.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针刺治疗“巨阳引”,是指A.取太阳经穴35. 根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呕是寒邪客于C.肠胃36.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根据伤寒的含义,下列哪一种病不属于伤寒的范围: A.中风37. 根据《素问.举痛论》“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是寒邪客于D.厥阴之脉38.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C.阳热邪盛,阴精劫夺39. 以《素问.热论》的内容为依据,暑病汗出在治疗上应该注意: D.不可止汗40. 《素问.痹证》中“胞痹”是指A.膀胱痹41.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胃之关”是指C.肾42. 《素问.汤液醪醴》中“巨气乃平”的“巨气”是B.正气《内经B》第5次作业B型题:A.忧思B.乏竭C.遗尿D.肌绝E.喘1. 根据《素问.症证》痹在于心则会出现A2. 根据《素问.痹论》痹聚在肝则会出现BA.疼久B.卒然而痛C.卒然痛不知人D.痛不可按E.痛而按之无益3.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于五脏则出现C4.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经脉与炅气相搏,脉满就会出现D5.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客脉外,脉绌急,外引小络则会出现BA.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C.尻以代踵,脊以代关D.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E.烦满喘而呕6. 根据《素问.痹论》脾痹的症状是D7. 根据《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B8. 根据《素问.痹论》肝痹的症状是AA.心B.肝C.脾D.肺E.肾9.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太阴之脏是D10.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至阴之脏是E11. 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水肿的病机“其本在肾,其末在DA.心与背相引而痛B.疼痛按之无益C.宿而成积D.腹痛大便燥结E.腹痛后泄12.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侠脊之脉则症见B13.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背俞之脉则症见A14.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膜原则症见cA.血凝而不流B.屈伸不利C.麻木不仁D.寒E.重15.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筋则B16. 根据《素问.痹论》痹邪聚于肉则C17. 根据《素问.痹证》痹邪聚于皮则DA.筋痹B.骨痹C.脉痹D.肌痹E.皮痹18. 根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痹邪则发为C19. 根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痹邪则发为E20. 根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痹邪则发为BA.泄热B.逐瘀C.发汗D.止汗E.刺络放血21.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伤寒病在三阴,针刺治疗当A22. 根据《素问.热论》六经伤寒病在三阳,针刺治疗当CA.胃咳B.大肠咳C.小肠咳D.胆咳E.三焦咳23.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遗失者属于B24.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者属于25.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者属于26. 《素问.咳论》认为,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者属于A.喘动应手B.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C.腹满而呕吐D.腰背相引而痛E.腹痛后泄27. 根28.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冲脉则症见E28.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冲脉则症见A29.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厥阴之脉则症见BA.脉躁疾B.狂言C.不能食D.汗出E.汗出辄复热30.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失志应出现的症状是B31.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精无俾应出现的症状是C32.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邪热亢盛,阴精损耗应出现的症状是EA.头项痛,腰脊强B.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C.胸胁痛而耳聋D.腹满而嗌干E.口燥舌干而渴33. 《素问.热论》指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的临床见症为A34. 《素问.热论》伤寒三日,少阳受之的临床见证为CA.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B.腹满而嗌干C.烦满而囊缩D.胸胁痛而耳聋E.口燥舌干而渴35. 根据《素问.热论》少阳伤寒的主证是D36. 根据《素问.热论》阳明伤寒的主证是A37. 根据《素问.热论》厥阴伤寒的主证是CA.咳而呕吐B.咳而失气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D.咳而遗尿E.咳而遗失38. 根据《素问.咳论》小肠咳的症状是B39. 根据《素问.咳论》大肠咳的症状是E40. 根据《素问.咳论》三焦咳的症状是CA.脉绌急B.血少C.小络引急D.气不通E.稽迟,泣而不行41.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脉中则D42.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入于经则E43. 根据《素问.举痛论》寒邪客于脉外则BA.咳则右胁下痛B.咳则腰背相引而痛C.咳则两胁下痛D.咳则心痛,咽肿喉闭E.咳而遗尿44. 根据《素问.咳论》心咳的症状应为D45. 根据《素问.咳论》肝咳的症状应为C46. 根据《素问.咳论》肾咳的症状应为B《内经B》第6次作业A型题1.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涩脉主D.痹2. 下列哪项不是《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五色诊的内容D.带有黄色3. 据《素问.疏过五论》病人“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中生”病名为B.脱营4. 《素问.平人气象》认为,一呼一吸脉两动为E.少气5.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哪些症状不属于“五虚”B.色夭不泽6.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以下不属于“诊法常以平旦”原理的是D.气血调和7. 《素问.平人气象论》反四时的脉象是A.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8.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实者活”的依据是B.身汗得后利9.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筋将惫”的症状是C.曲伸不能,行则偻附10. 《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E.五脏内藏精气11. “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此经文出于E.《素问.经脉别论》12. 《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的变化规律是B.春规,夏矩,秋衡,冬权13.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属于久病的症状是B.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14. 据《灵枢.五色》的内容,色见“黄而膏润”者为D.化脓15. 《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色精微象见”是指D.五色显明暴露,五脏精气枯竭16.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属于新病的症状是A.征其脉小色不夺者17. 下列哪项不是《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五色诊的内容B.青,不欲如苍壁1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痛之脉是E.涩19.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春冬无胃气的脉象是B.肝不弦,肾不石20.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头倾视深”标志着E.精神将夺矣21. 《素问.疏过五论》认为,病人“尝富后贫”而病,病名为A.失精22. 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哪项不是“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D.肺为相傅之官,出治节23.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左乳下其动应衣”的原因是C.宗气泄出24.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虚者活”的依据是A.浆粥入胃泄注止25.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的病机是C.夺气26.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四难”C.脉证不符27.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平,病,死脉的鉴别有关键在于A.胃气的有无多少28.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四易”C.脉证相符29.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哪些症状不属于“五实”E .饮食不入B型题:A.声如从室中言B.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C.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D.水泉不止1.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脾脏失强的症状是A2.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肝脏失强的症状是EA.平人B.少气C.病温D.病风E.死3.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尺热”者为C4.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者为A5.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者为BA.喝喝而喘,鼻塞脓涕B.脉盛,皮热,腹胀C.皮寒,气少,泄利前后D.高热, 昏迷,抽风6.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属于“五实”的是B7.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属于“五虚”的是CA.病处B.新久C.浅深D.远近E.成败8.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浮沉测知的是C9.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泽夭测知的是E10. 《灵枢.五色》认为,观察色之散抟测知的是DA.风B.痛C.寒D.脓E.挛11. 《灵枢.五色》认为黄赤为A12. 《灵枢.五色》认为痛甚为E13. 《灵枢.五色》认为白为DA.风B.痛C.寒D.脓E.挛11. 《灵枢.五色》认为黄赤为A12. 《灵枢.五色》认为痛甚为E13. 《灵枢.五色》认为白为CA.形气相失,色夭不泽B.头倾视深,背曲肩随C.屈伸不能,行则偻附D.脉从四时,脉弱以滑E.以上均非14.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四易”的症状是D15. 《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属于诊法“四难”是AA.头倾视深B.背曲肩随C.屈伸不能, ,行则偻附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以上均非16.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肾脏失强的症状是D17.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肺脏失强的症状是BA.气高B.气衰C.气病D.气少E.气胀18.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短则C19.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细则DA.热退脉静B.身汗得后利C.能食不复热D.浆粥入胃泄注止E.以上均非20.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实者活”的依据是B21. 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判断“虚者活”的依据是D《内经B》第7次作业A型题:1. 据《素中.异法方宜论》,治疗方法与地势有关,以下除哪项外均符合B.药熨者,从西北来2. 根据《素问.异法方宜》内容,南方之域,多发C.挛痹3.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A.先病而后逆者4.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情深重,病情复杂,有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B.从之5.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精不足”的治则是E.补之以味6.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A.逆之7.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当B.十去其七8.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当治宜D.苦热9. 《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10.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后治其本”C.大小不利者11.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先治其本”的治疗原则C.先热而后生中满者12. 下列哪一种治法属反治C.甚者从之13.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阴病治阳”的治疗法则即是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14. 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内容,北方之域,多发B.脏寒之满病15.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阴虚火旺的治疗,下列哪项会引起“寒之而热,新病复起”? B.苦寒泻火16.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当治宜C.苦温17.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形不足”的治则是A.温之以气18.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实者,散而收之”此“实”系指E.表里之实19.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虚”的治法宜D.掣引之20. 《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其中“阴阳”是指C.补阴法,补阳法21.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留者”应采取何法D.攻之22.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何项不属于反治法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23.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内容,痈疡病多生于D.东方之民24.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当B.十去其七B型题:A.热病用附子,干姜B.真寒假热用附子,干姜C.虚寒证用石膏,知母D.阴虚内寒用麻,桂枝E.真热假寒用石膏,知母1.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是B2.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EA.气虚便秘B.阳明腑实之便秘C.热结旁流D.脾虚泄泻E.五更泄泻3.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可用于A4.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因通用”可用于CA.咸寒B.辛凉C.苦温D.咸凉E.甘热5.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当治宜B6.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当治宜E7.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当治宜AA.用温远热B.用热远温C.用凉远凉D.用寒远凉E.以上均非8.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同病异治是E9.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应与时令结合宜CA.大方B.小方C.缓方D.急方E.奇方10.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何种剂型C11.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厚者为何种剂型D12.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薄者为何种剂型C13.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何种剂型DA.温之B.散之C.濡之D.行之E.平之14.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损者”的治法是A15.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惊者”的治法是EA.先中满而后烦心者B.病发而有余者C.阳虚外感者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E.病发而不足者16.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应“先治其本”者为A17.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应“先治其标”者为D《内经B》第8次作业1.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的发育标志为C.月事以时下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逆夏三月养长之道,则秋为D.痎疟3.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的生理特点是B.肾气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