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与零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AD
4、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 是( ) D A、16 B、26 C、36 D、46
5、某周期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 III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D A、只能是x+2 B、可能是x+8或x+18 C、只能是x+1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6、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
主族序数=最 外层电子数
零 族 ( 1 个) 稀有气体 元素 (最右边一个纵行)
归纳: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Ⅷ族
元素的种类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元素种类 稀有气体 原子序数 1 2 2 8 3 8 18 4 18 36 5 18 54 6 32 86 7 (32) (118)
2 10
须 加 热
光照或 点燃爆 炸化合
最高价氧化 NaOH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物对应水化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中强 强酸 最强 物的酸碱性 氧化物 酸 酸
稀 有 气 体 元 素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
34号:
第三周期第ⅢA 族。
第四周期第ⅥA 族。
53号:
第五周期第ⅦA 族。
2、 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 决于该元素的 (A)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量 (B)原子量和核外电子数 (C)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
3、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X为35的是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结论1: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元素知识

s区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晶体;p区元素的中间部分,其单质的晶体结构较为复杂,有的为原子晶体,有的是过渡型(链状或层状)晶体,有的为分子晶体。
周期系最右方的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则全部为分子晶体。
总的来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一般由典型的金属晶体经过原子晶体、层状晶体或链状晶体等,最后过渡到分子晶体。
同一族元素单质由上而下,常由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过渡到金属晶体。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表9-5 主族及零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零一H2分子晶体He分子晶体二Li金属晶体Be金属晶体B原子晶体C金刚石原子晶体石墨片状结构晶体富勒烯碳原子簇分子晶体N2分子晶体O2分子晶体F2分子晶体Ne分子晶体三Na金属晶体Mg金属晶体Al金属晶体Si原子晶体P白磷为分子晶体黑磷为层状结构晶体S斜方硫、单斜硫为分子晶体弹性硫为链状结构晶体Cl2分子晶体Ar分子晶体四K金属晶体Ca金属晶体Ga金属晶体Ge原子晶体As黑砷为分子晶体灰砷为层状结构晶体Se红硒为分子晶体灰硒为链状结构晶体Br2分子晶体Kr分子晶体五Rb金属晶体Sr金属晶体In金属晶体Sn灰锡为原子晶体白锡为金属结构晶体Sb黑锑为分子晶体灰锑为层状结构晶体Te灰碲链状结构晶体I2分子晶体Xe分子晶体六Cs金属晶体Ba金属晶体Tl金属晶体Pb金属晶体Bi层状结构晶体(近于金属晶体)Po金属晶体At金属晶体(具有某些金属性)Rn分子晶体单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表9-5列出了主族及零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
可以看出:s区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晶体;p区元素的中间部分,其单质的晶体结构较为复杂,有的为原子晶体,有的是过渡型(链状或层状)晶体,有的为分子晶体。
周期系最右方的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则全部为分子晶体。
总的来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一般由典型的金属晶体经过原子晶体、层状晶体或链状晶体等,最后过渡到分子晶体。
同一族元素单质由上而下,常由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过渡到金属晶体。
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有序的方式展示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而原子结构则是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基础,它涉及到原子的内部构造,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排列方式。
元素周期表发展历史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中期。
最初,元素是按照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
然而,随着更多元素的发现,这种分类方法变得混乱不堪。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初步版本,他按照原子量将元素排列成一行,并注意到一些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结构特点现代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称为周期,和18个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每个周期代表了一个主能级的电子,而每个族则代表了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的元素。
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都反映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
第一周期有2个元素,因为它们只具有一个电子层;第二周期有8个元素,因为它们具有两个电子层,依此类推。
第7周期是目前周期表中的最后一个周期,它包含了超过100个元素。
族,也称为族群或列,代表了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的元素。
价电子是原子中最外层电子,它们参与化学反应。
族可以分为主要族、过渡族和镧系元素。
主要族元素包括1A到8A族,它们分别有1到8个价电子。
过渡族元素位于d区,它们具有不完整的d轨道。
镧系元素位于f区,它们具有不完整的f轨道。
周期表中的元素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电子排布分为s块、p块、d块和f块。
s块元素包括第1A和2A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属于s轨道。
p块元素包括第13A到18A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属于p轨道。
d块元素包括第3B到12B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属于d轨道。
f块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属于f轨道。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它们带有负电。
电子是原子的最小带电粒子,它们具有负电。
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锂 锂 Na 11 K 19 Rb 37 Cs 55
主菜单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小结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非 金
H Li K Rb Cs Be Ca Sr Ba B Ga In Tl C Si Ge Sn Pb N P As Sb Bi O S Se Te Po F Cl Br I At Na Mg Al
Se Cs Ar B
主菜单
元素位、 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举例) 性三者关系(举例)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不包括放射性元素)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不包括放射性元素) 是 Cs ; F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 是 Cl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元素 Cs 不包括放射性元素) (不包括放射性元素)是 。
主菜单
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 寻找特定性质的物质
根据周期表预言新元素的存在
主菜单
在周期表中一定的 区域内寻找特定性质的物质
寻找用于制取农药的元素 寻找半导体材料 寻找催化剂、耐高温、 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返回子菜单
主菜单
根据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的存在
类铝( 类铝(镓)的发现: 的发现: 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在分析比里牛 年 斯山的闪锌矿时发现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 斯山的闪锌矿时发现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 测得镓的比重为4.7,不久收到门捷列夫的来 测得镓的比重为 , 信指出镓的比重不应是4 ,而是5.9~6.0, 信指出镓的比重不应是 .7,而是 , 布瓦博德朗是唯一手里掌握金属镓的人, 布瓦博德朗是唯一手里掌握金属镓的人,门捷 列夫是怎样知道镓的比重的呢? 列夫是怎样知道镓的比重的呢?经重新测定镓 的比重确实是5.94,这结果使他大为惊奇,认 的比重确实是 ,这结果使他大为惊奇, 真阅读门捷列夫的周期论文后,感慨地说“ 真阅读门捷列夫的周期论文后,感慨地说“我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事实证明了门捷列夫理论 的巨大意义” 的巨大意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
A Z
X)
原子核
质子(Z)个 中子(A-Z)个
核外电子 (Z)个
例如:氢原子 H 或 1H,氧原子 O 或 O16
1
8
3.1.2 元素、同位素、核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 称同位素。例如:
H1
1
21H(或 D)
31H(或 T) 互为氢的同位素
2e2Na+Cl2 2NaCl(Na+Cl-)
3.2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原子序数:按照核电荷数(所含质子数)由
小到大的顺序对元素编号,这种序号称为元 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 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第1电子层:电子数由1至2个(原子序数为1~2) 第2电子层:电子数由1至8个(原子序数为3~10) 第3电子层:电子数由1至8个(原子序数为11~18) …………
(2)最外层电子数少(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容易失 去,变为8电子稳定结构。
所谓“金属性强 →2Na+
失去
Na +11 2 8 1
Na+ +11 2 8
(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获 得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呈显负价。 非金属性强弱指获电子能力的大小。 Cl2+2e- → 2Cl-
(4)元素的氢氧化物酸碱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 由左到右,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而酸性逐渐增强。
Li(OH) Be(OH)2 H2BO3 H2CO3 HNO3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性规律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周期的周期性 规律
02
元素周期表的 结构
05
族和周期的相 互关系
03
族的周期性规 律
06
元素周期表的 应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05 族和周期的相互关系
族和周期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族和周期决定了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族和周期对元素的物理性质也有影响,如熔点、沸点等 族和周期对元素的化学活性有影响,如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等 族和周期对元素的生物活性有影响,如毒性、生物利用度等
族和周期在元素分类中的作用
族和周期是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族和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族和周期可以预测新元素的性质和位置 族和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机制
主族元素: 位于周期 表左侧,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小于或等 于3
副族元素: 位于周期 表右侧,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大于3
过渡元素: 位于周期 表中部,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大于或等 于4
稀有气体 元素:位 于周期表 最右侧,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等于8
镧系元素: 位于周期 表下方, 原子序数 大于57
04 周期的周期性规律
周期的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逐渐增大,金 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离能逐渐减小,金属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周期性规律在元素性质中的应用: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解释元素性质的差异,指导 元素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课堂练习:
练习册P3页:课内巩固
基础训练
思考:
我们把几种元素排成同一个主族的依据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近。 结论: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结构 (层数和最外 层电子数) 元素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第ⅠA族)——Li Na K Rb Cs(Fr)
递变性:从Li→Cs(随着碱金属核电荷数的增加), 相似性:碱金属都是银白色金属(除铯外),柔软,密度 碱金属的密度逐渐↑(钾例外), 较小,熔点较低,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 熔、沸点 变 性
Li
Na
电子层数 ↑
原子半径 ↑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
失电子能力 ↑ 金属性(还原性) ↑
X、Y 、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 质子数之和为31,则X、Y、Z分别是?
答案:N、 O、 S 思路:★先把三者的相对位置表示出来;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则可设最外 层电子数为a来求解。 ★再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这一规律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6
55
56
57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元素周期表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第8页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表,归纳 卤素的物理性质:
相似性
有颜色,密度小,熔沸点 都较低。
颜色:逐渐加深
递变性
状态:气
液
固
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依次增高
保存溴时,常往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一些水。请观 察盛溴的试剂瓶,根据现象,描述溴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 可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2.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 变规律(P9核素上边那一段一定得背下 IA 来 ⅦA
F Li 原因:同一主族的元素中, 非 金 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l 金 Na 属 由于从上到下电子层数 增多, 属 Br K 性 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外 性 增 层电子的引力减弱,失电子 I Rb 减 强 能力逐渐增强,得 电子能力 弱 At Cs 逐渐减弱
熟记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
复习回顾
1.背诵: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及零族元素名称
2.默写: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3.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等主族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
第二周期,第IVA族
第三周期,第IIA族
第四周期,第VIIA族
它们分别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总结:
Li
1.相似性: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Na K Rb Cs
溴水呈橙色,溴的CCl4溶液 呈橙红色
易挥发 溴蒸气为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保存:密闭保存,加水液封
碘是一种紫黑色固体 具升华性质
用于分离、提纯碘晶体 碘的蒸气呈紫色
注意:碘微溶于水,碘水呈深黄色 碘易溶于CCl4,碘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 碘(I2)遇淀粉变蓝色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