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技术最新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隔离技术PPT优秀课件

(1)严格执行探视和陪伴制度
(2)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3)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
性
后,
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三)隔离原则
6、终末消毒
患者的终末处理 (1)出院或转科患者: 洗澡 —— 换清洁衣裤 个人用物消毒后才能带出 (2)死亡患者: 消毒液擦拭——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堵塞孔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三)隔离原则
4、对传染病室的要求:分类消毒处理 (1)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床、床旁桌椅 (3)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及医疗用品按规定消毒 (4)需要带出病室处理的污染物,要装入污物 袋,袋外应标有明显标志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三)隔离原则
5、对病区管理的要求
(三)隔离原则
2、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域必须戴口罩、帽 子、穿隔离衣 (2)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物品,有计 划集中操作,以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
数 (3)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4)一切操作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患者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三)隔离原则
3、对患者的隔离要求: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 内,任何污染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再处理。 (1)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 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 (2)患者的衣物、稿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 才能带出病室 (3)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 处理后方可排放
保护性隔离
类型
对象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目的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一、隔离病区的管理
隔离技术PPT

脱隔离衣
解腰带
解开腰带 在前面打 一活结。
解袖口 消毒双手
翻起袖口, 将衣袖上拉。
解衣领
脱衣袖
整理
解开 领带。
一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 双手持领, 拉下衣袖过手,用衣袖 将隔离衣两 遮住的手在外面握住另 边对齐,挂 一衣袖外面并拉下袖子, 在衣钩上。 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 双臂逐渐退出。
(三)穿、脱隔离衣
(一)区域划分
清洁区
进行传染病诊治的 病区中不易受到患 者血液、体液和病 原微生物等物质污 染及传染病患者不 应进入的区域。
潜在污染区
进行传染病诊治 的病区中位于清 洁区与污染区之 间,有可能被患 者血液、体液和 病原微生物等物 质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
两通道
进行传染病诊治
的病区中传染病 进行传染病诊治
注意事项
1.隔离衣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检查有无潮湿、破损,长短须能够全部 遮盖工作服。 2.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接触不同病种患者时更 换隔离衣。 3.穿脱隔离衣过程中避免污染衣领、面部、帽子和清洁面,始终保持衣领 清洁。 4.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避免接触清洁物品。 5.脱下的隔离衣还需使用时,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 区则污染面向外。
导入案例
患者,女,68岁。1d前出现乏力不适,伴肌肉酸痛、恶心,无呕吐,偶有胸痛、鼻塞、 流涕,发热,体温最高37.6℃,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斑片影伴周围斑片影,右肺尖胸膜下 斑 片 影 伴 钙 化 。 入 院 后 , 患 者 体 温 最 高 38.6 ℃ , 新 型 冠 状 病 毒 核 酸 检 测 阳 性 , 白 细 胞 5.28×109/L,中性粒细胞64.5%,淋巴细胞24.6%。发病前有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 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住集中隔离病区治疗。
2023年最新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ppt课件

特殊情况的报告与处理
疫情暴发
• 当医院出现疫情暴发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 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重大疫情
• 当医院出现重大疫情时,如新发传染病、国际关注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同 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05
培训与考核
培训对象与内容
总结词
• 全面、分层、重点突
隔离设施与装备
隔离病房
• 根据传染病疫情的种类和特点,医院需设立相应的隔离病房,病房内需配 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紫外线消毒灯等。
防护用品
• 医护人员在进行隔离治疗时需穿戴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 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操作流程
接诊流程
•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接诊流程,包括接诊医生对患者的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等,以尽快明确病情和传染性。
• 注重隔离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监测,及 时调整和完善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02
隔离技术要求
隔离种类与级别
隔离种类
• 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和病情严重程度,隔 离可分为多种类型,如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 隔离等。
隔离级别
• 隔离级别根据传染病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 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不同级别对应不 同的隔离要求和措施。
2023年最新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隔离技术要求 • 隔离制度及管理 • 特殊情况处理 • 培训与考核
01
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是指医疗机构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 和疾病传播而采取的一系列隔离措施和技术的规范性文件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课件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术语和定义
17 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 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 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18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 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 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 后一次消毒。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二、隔离的管理要求
项 3.医用防护口罩应密合性检
查。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常见防护用品的使用
隔离衣
防护服
选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
用
时。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
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原 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等患者的诊疗、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
3.急诊观察室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床 间距应不小于1.2m。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四、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常见防护用品的使用
口罩
护目镜、防护面罩
选 1.一般诊疗,戴纱布口罩或 1.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
用 外科口罩;
分泌物等喷溅时。
原 2.手术室\免疫功能低下、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 则 体腔穿刺等操作戴外科口罩 染病患者。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呼吸道传染病区和负压病室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适用 患者 建筑 布局
隔离 要求
经呼吸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1.相对独立,
1.有缓冲间,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
2.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 污染区,两通道
隔离技术 ppt课件

3
隔离概念
采取传染源 隔离
保护性隔离
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 在指定的地方和特殊的环境中,暂时 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的方法。
第一节 隔离的概念及原4
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5
隔离区域的设置
选址
隔离区
普通病区
14
隔离技术
⒈口罩、帽子的使用 2.手的清洗与消毒 3.穿脱隔离衣 补充:避污纸的使用
第二节 常用的隔离技术15
1.1帽子的使用
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发、头屑散落
目的
或被污染。
实施
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
16
1.2.口罩的使用 目的 保护患者和自己,避免互相传染
实施
一般外科口罩
注意
保持清洁
及时更换
17
毒
的毒物后品带集出中。完成各种护 理治疗操作。接触患者
或污染物品后
必须消毒双手
13
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 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处理 病室的终末处理
患关被如者闭服死出门类亡院窗,:或、须先转打用科消消开前毒毒床液应旁后做尸 沐桌清体浴、洗护摊理开棉被、竖起 换 个 后床 用 线 开 拭床:用单放袋间上 方人消 门 家照垫垫可入浸口包。清 可用毒 窗 具射,用、不透系裹洁 带物液 , 、消渗消紧尸日棉衣 出须熏用地毒透毒 ,体光被消服 。;蒸消面的液 送,毒暴和的 传尸或毒。然处一 染袋晒枕紫液后中次 科理打外擦。芯,性 太尸 平将
实施
1.卫生洗手法
2.刷手法
隔离概念
采取传染源 隔离
保护性隔离
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 在指定的地方和特殊的环境中,暂时 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的方法。
第一节 隔离的概念及原4
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5
隔离区域的设置
选址
隔离区
普通病区
14
隔离技术
⒈口罩、帽子的使用 2.手的清洗与消毒 3.穿脱隔离衣 补充:避污纸的使用
第二节 常用的隔离技术15
1.1帽子的使用
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发、头屑散落
目的
或被污染。
实施
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
16
1.2.口罩的使用 目的 保护患者和自己,避免互相传染
实施
一般外科口罩
注意
保持清洁
及时更换
17
毒
的毒物后品带集出中。完成各种护 理治疗操作。接触患者
或污染物品后
必须消毒双手
13
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 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处理 病室的终末处理
患关被如者闭服死出门类亡院窗,:或、须先转打用科消消开前毒毒床液应旁后做尸 沐桌清体浴、洗护摊理开棉被、竖起 换 个 后床 用 线 开 拭床:用单放袋间上 方人消 门 家照垫垫可入浸口包。清 可用毒 窗 具射,用、不透系裹洁 带物液 , 、消渗消紧尸日棉衣 出须熏用地毒透毒 ,体光被消服 。;蒸消面的液 送,毒暴和的 传尸或毒。然处一 染袋晒枕紫液后中次 科理打外擦。芯,性 太尸 平将
实施
1.卫生洗手法
2.刷手法
《手术隔离技术》课件

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手术隔离技术的原则
高效的洗手消毒
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按正确的手部清洁步骤进行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选择合适规格的手术衣和口罩 正确穿戴手套和帽子
保持手术环境洁净
定期消毒手术器械和工作台 控制手术室内空气流通
01 洗手消毒
使用含消毒成分的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
02 穿戴防护用品
包括手术衣、帽子、口罩和手套
01 减少感染风险
通过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02 保护医护人员
隔离技术不仅能保护患者,也能保护医护人员免受 感染
03
手术隔离技术的实践意 义
手术隔离技术在特殊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 仅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风险,还可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正确的隔离措施对手术过程的顺利进 行至关重要。
儿童抵抗力相对较 弱,容易感染病原
体
正确穿戴防护 用品,保护儿 童手术的安全
医护人员需严格按 照防护要求,确保 手术过程中孩子的
安全
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隔离技术
老年患者抵抗力较 弱
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抵抗力较年轻人差
特殊手术环境的要 求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需
要严格控制手术环境,确保手
术安全顺利进行
● 03
第3章 手术隔离技术中的常 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手术室内感染的 原因
手术室内感染常见原因包括操作不规范、环境不洁净以及 人员不合格。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影响患者康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预防手术室内感染的措施
定期培训医护 人员
持续教育提高专业 水平
加强手术环境 的清洁消毒
清理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器械和消毒手术环境
手术隔离技术的原则
高效的洗手消毒
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按正确的手部清洁步骤进行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选择合适规格的手术衣和口罩 正确穿戴手套和帽子
保持手术环境洁净
定期消毒手术器械和工作台 控制手术室内空气流通
01 洗手消毒
使用含消毒成分的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
02 穿戴防护用品
包括手术衣、帽子、口罩和手套
01 减少感染风险
通过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02 保护医护人员
隔离技术不仅能保护患者,也能保护医护人员免受 感染
03
手术隔离技术的实践意 义
手术隔离技术在特殊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 仅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风险,还可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正确的隔离措施对手术过程的顺利进 行至关重要。
儿童抵抗力相对较 弱,容易感染病原
体
正确穿戴防护 用品,保护儿 童手术的安全
医护人员需严格按 照防护要求,确保 手术过程中孩子的
安全
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隔离技术
老年患者抵抗力较 弱
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抵抗力较年轻人差
特殊手术环境的要 求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需
要严格控制手术环境,确保手
术安全顺利进行
● 03
第3章 手术隔离技术中的常 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手术室内感染的 原因
手术室内感染常见原因包括操作不规范、环境不洁净以及 人员不合格。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影响患者康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预防手术室内感染的措施
定期培训医护 人员
持续教育提高专业 水平
加强手术环境 的清洁消毒
清理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器械和消毒手术环境
《隔离技术》课件

在国内某化工企业中,运用物理隔离技术对有害 物质进行分离和抽离处理,降低了对环境和人员 的潜在风险。
运用化学隔离技术,为某市公安局办公楼组织处 理危险化学品相关装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隔离技术是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其将物质和能量进行有效隔离保护,可有效 保证环境和人员安全。
2 展望
机器人技术
利用自主移动机器人对影响环境 安全的病原体进行隔离和去除。
智能家居设备
运用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对家庭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与隔离 保护。
量子计算机
应用于隔离技术中,有望对实验 室工作环境进行细微而高效的调 整和管理。
隔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运用防化工程技术构建“核生化恐怖事件应急装备 库”,为我国恐怖袭击应急响应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隔离技术》PPT课件
隔离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可以在安全、高效地进行相关工作时有效 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隔离技术的背景
流行病爆发
流行病的爆发使得人们认识到了 卫生隔离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
在生物实验室中,隔离技术可以 有效降低生物危中防 止某些物质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根据物理、生物、化学、电磁等原理对环境进行有效分离。
隔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 有效降低生产和实验中的风险; • 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显著的控制效果。
局限性
• 需要较高的投资和隔离设备的费用; • 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 • 可能会对环境带来些量的负面影响。
隔离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
隔离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物理隔离
运用物理隔离技术,如电隔离、介质隔离、空 气隔离等,可有效对环境和人员进行隔离保护。
运用化学隔离技术,为某市公安局办公楼组织处 理危险化学品相关装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隔离技术是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其将物质和能量进行有效隔离保护,可有效 保证环境和人员安全。
2 展望
机器人技术
利用自主移动机器人对影响环境 安全的病原体进行隔离和去除。
智能家居设备
运用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对家庭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与隔离 保护。
量子计算机
应用于隔离技术中,有望对实验 室工作环境进行细微而高效的调 整和管理。
隔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运用防化工程技术构建“核生化恐怖事件应急装备 库”,为我国恐怖袭击应急响应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隔离技术》PPT课件
隔离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可以在安全、高效地进行相关工作时有效 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隔离技术的背景
流行病爆发
流行病的爆发使得人们认识到了 卫生隔离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
在生物实验室中,隔离技术可以 有效降低生物危中防 止某些物质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根据物理、生物、化学、电磁等原理对环境进行有效分离。
隔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 有效降低生产和实验中的风险; • 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显著的控制效果。
局限性
• 需要较高的投资和隔离设备的费用; • 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 • 可能会对环境带来些量的负面影响。
隔离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
隔离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物理隔离
运用物理隔离技术,如电隔离、介质隔离、空 气隔离等,可有效对环境和人员进行隔离保护。
隔离防护技术—隔离技术(护理技能课件)

病区
17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4.两通道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 人员出、入口通道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出入口通道设在污染区一端
5.缓冲间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 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6.负压病区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 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3.病区管理 • 制定隔离制度并实施 • 建筑布局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 • 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严格探视制度 • 遵循“标准预防”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 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经医生下达医
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 心理护理
目的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适用于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粪便而传
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肝、戊肝、脑膜炎、心包炎、 脊髓灰质炎
27
接触隔离
设专用隔离室:单间病室,不接触他人;减少转运 进出隔离室要求:接触病人时,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手有破损,
不宜护理此种患者,或戴双层手套 污物处理:凡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均应
先灭菌处理,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敷料应焚烧 探视要求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狂犬病等
28
血液体液隔离
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必要时单人隔离,隔离室内有防蚊、虱设备。 为防止血溅,应戴口罩及护目镜。 若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衣服时,需穿隔离衣。 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 注意洗手,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护理另一
17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4.两通道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 人员出、入口通道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出入口通道设在污染区一端
5.缓冲间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 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6.负压病区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 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3.病区管理 • 制定隔离制度并实施 • 建筑布局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 • 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严格探视制度 • 遵循“标准预防”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 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经医生下达医
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 心理护理
目的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适用于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粪便而传
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肝、戊肝、脑膜炎、心包炎、 脊髓灰质炎
27
接触隔离
设专用隔离室:单间病室,不接触他人;减少转运 进出隔离室要求:接触病人时,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手有破损,
不宜护理此种患者,或戴双层手套 污物处理:凡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均应
先灭菌处理,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敷料应焚烧 探视要求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狂犬病等
28
血液体液隔离
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必要时单人隔离,隔离室内有防蚊、虱设备。 为防止血溅,应戴口罩及护目镜。 若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衣服时,需穿隔离衣。 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 注意洗手,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护理另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洗手手卫生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护目镜、面
罩 3)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污染的物品 5)预防针刺伤和锐器伤 6)保持环境清洁和正确处理溢出物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7
8
(三)环境、物体表面、衣物与餐 饮具的消毒
• 1.医院普通病区的环境、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 期清洁,遇污染是随时消毒
传播途径
13
(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
并排除的宿主或场所。包括外源性感 染和内源性感染。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
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媒 介传播。
(3)易感人群
14
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小于1米以内)
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大于 5um),空气中短距离移动到易感口、粘膜 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隔离技术
XXXX
1
2
学习内容
1.标准预防:概念、方法及措施 2. 隔离的原理: 3. 三种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3
隔离技术
•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 员及媒介物中播散,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 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 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4
标准预防
• 概念: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用 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 或可疑感染性传染,都采用标准预防,这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10
2019/9/22
11
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 概念:是针对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或有重 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感染的预防,它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 方法来预防感染。
• 隔离技术是针对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2
(一)疾病传播的三要素
易感 宿主
感染源
• 2.在处理被污染的衣物时,应防止医务人员皮肤 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9
(四)污物袋的应用
• 1)隔离患者用过的物品:黄色污物袋,隔 离标记
• 2)具有传染性的一次性物品:防渗漏医疗 垃圾袋,3/4满时封扎
• 3)污染的布类物品:医疗垃圾袋,先消毒 后清洗
播应严格空气消毒 • 5)隔离标记:蓝色(接触)、黄色(空气
)、粉色(飞沫)
17
医务人员的防护
• 1)戴手套 • 2)洗手和手消毒 • 3)戴帽子、口罩 • 4)穿隔离衣、防护服 • 5)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8
19
20
2019/9/22
21
• 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 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5
(一)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
•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 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 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 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
6(二)标准预防的措施源自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
小于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传播。
15
(二)隔离方式
• 1接触传播(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 肤感染)的隔离预防
• 2空气传播(肺结核、水痘)的隔离预防
• 3.飞沫传播(百日咳、病毒性腮腺炎、SARS) 的隔离预防
16
病人的隔离
• 1)单间隔离或同种病源置于一室 • 2)限制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运转 • 3)病人戴口罩(空气、飞沫传播) • 4)通风、空气消毒(飞沫传播),空气传
罩 3)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污染的物品 5)预防针刺伤和锐器伤 6)保持环境清洁和正确处理溢出物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7
8
(三)环境、物体表面、衣物与餐 饮具的消毒
• 1.医院普通病区的环境、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 期清洁,遇污染是随时消毒
传播途径
13
(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
并排除的宿主或场所。包括外源性感 染和内源性感染。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
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媒 介传播。
(3)易感人群
14
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小于1米以内)
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大于 5um),空气中短距离移动到易感口、粘膜 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隔离技术
XXXX
1
2
学习内容
1.标准预防:概念、方法及措施 2. 隔离的原理: 3. 三种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3
隔离技术
•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 员及媒介物中播散,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 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 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4
标准预防
• 概念: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用 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 或可疑感染性传染,都采用标准预防,这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10
2019/9/22
11
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 概念:是针对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或有重 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感染的预防,它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 方法来预防感染。
• 隔离技术是针对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2
(一)疾病传播的三要素
易感 宿主
感染源
• 2.在处理被污染的衣物时,应防止医务人员皮肤 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9
(四)污物袋的应用
• 1)隔离患者用过的物品:黄色污物袋,隔 离标记
• 2)具有传染性的一次性物品:防渗漏医疗 垃圾袋,3/4满时封扎
• 3)污染的布类物品:医疗垃圾袋,先消毒 后清洗
播应严格空气消毒 • 5)隔离标记:蓝色(接触)、黄色(空气
)、粉色(飞沫)
17
医务人员的防护
• 1)戴手套 • 2)洗手和手消毒 • 3)戴帽子、口罩 • 4)穿隔离衣、防护服 • 5)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8
19
20
2019/9/22
21
• 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 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5
(一)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
•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 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 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 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
6(二)标准预防的措施源自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
小于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传播。
15
(二)隔离方式
• 1接触传播(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 肤感染)的隔离预防
• 2空气传播(肺结核、水痘)的隔离预防
• 3.飞沫传播(百日咳、病毒性腮腺炎、SARS) 的隔离预防
16
病人的隔离
• 1)单间隔离或同种病源置于一室 • 2)限制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运转 • 3)病人戴口罩(空气、飞沫传播) • 4)通风、空气消毒(飞沫传播),空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