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形象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之一,他的剧作中常常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性格复杂,承载着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曹禺的剧作中常常出现被压抑、被剥削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雷雨》中,作者通过描写王利发妻子麦里悲惨的人生遭遇,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苦。
麦里一生都生活在男人的控制和压迫下,她被迫嫁给不爱的人,被迫做出违心的选择,最终走向了死亡。
在《家》中,曹禺通过描写姑娘的命运,展现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无助和困境。
姑娘被逼嫁给替身丈夫,她虽然知道真相,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形象使读者对女性的处境产生深切的同情和思考。
曹禺的剧作中也出现了既有压抑又有反抗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日出》中,曹禺塑造了一位意志坚定、勇敢反抗的女性形象。
蓝姐是一个被丈夫虐待、被迫成为妓女的女人,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学习和奋斗,最终摆脱了阶级的桎梏,走向了自由和解放。
在《原野》中,曹禺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勇敢的农村妇女形象。
玉麒麟在丈夫的死后,一手抚育孩子、一手经营农田,过着艰辛而充实的生活。
她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反抗精神,在激发读者勇敢面对命运的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的赞美和肯定。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也存在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比如在《玩偶之家》中,曹禺通过诺拉这一形象,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困惑和精神挣扎。
诺拉一直被作为玩偶般对待,她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她在面临婚姻危机时,却选择了离家出走,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这一决定既是对家庭的背叛,也是对女性地位的反叛。
这一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矛盾与困惑,也提出了女性解放的重要议题。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个性鲜明,情感复杂,既有遭受压迫者,也有反抗者,还有心理矛盾的人物。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经常被描绘得丰富多彩,有时温柔婉约,有时坚强独立。
这些女性形象呈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观察和理解。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作品传达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手法。
一、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柔弱、顺从的代表。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着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如贾母、王熙凤、林黛玉等。
贾母被塑造成一个充满慈爱和智慧的家族长者,她对家族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传统家族中妇女的地位。
王熙凤则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女性,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家族摆脱困境。
林黛玉则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她因为自己的敏感脆弱而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代表。
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在文学作品中也发生了转变。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多样化。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描绘了一个被世俗伦理束缚,渴望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
这个女性角色通过疯狂行为来反抗社会压力,表达了对束缚和压迫的反抗。
三、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一方面,女性被描绘成强大而独立的个体,追求事业和自我实现。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林达是一个既聪明又坚强的女性角色,她通过各种方式挑战传统的婚姻观念,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一方面,一些文学作品也呈现了女性的脆弱和无助的一面。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小福子是一个身处困境中的贫困妇女,她展现出无尽的母爱和坚韧精神。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反映了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展现了作者对女性角色的理解和表达。
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关于性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主题,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角色和意义。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1、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
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
2、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
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
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
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
3、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
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
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巨变的妇女角色现代女性形象剖析

巨变的妇女角色现代女性形象剖析现代女性形象的巨变与妇女角色的进步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女性,从被动接受命运到积极争取权益,现代女性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对妇女角色的现代形象进行剖析,探讨这一巨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在过去,妇女角色往往被局限在家庭中,扮演着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现代女性逐渐获得了经济独立的权利。
她们接受教育,拥有职业,可以为自己和家庭创造财富。
经济自主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也让她们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权益和平等的争取者现代女性形象的巨变还体现在她们对权益和平等的争取。
历史上,女性常常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没有参与决策和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
然而,现代女性意识到她们的权益受到侵犯,开始坚决争取平等权益。
她们走上街头示威,倡导性别平等,争取同工同酬。
这些努力帮助女性赢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颠覆传统的家庭角色传统观念中,妇女角色主要是家庭中的侍奉者和照顾者。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不再满足于这个被动角色,她们渴望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结婚生子,追求事业发展。
家庭中的角色也发生了颠覆,男性开始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
这种颠覆传统的趋势,改变了妇女角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自我意识的觉醒现代女性形象的巨变还表现在她们对自我意识的觉醒。
传统上,女性常常被社会和家庭压抑,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然而,现代女性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开始追求个人的理想和目标。
她们学习、工作、旅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框架中。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女性的潜能,让她们在各个领域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和能力。
五、对妇女角色的重新定义随着现代女性形象的巨变,对妇女角色的定义也在不断发展和重塑。
过去,妇女角色主要以婚姻和家庭为中心。
然而,现代女性不再把婚姻和家庭视为唯一的人生目标,她们追求事业、追求独立、追求自由。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妇女地位提升,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这些形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背景,展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本文旨在研究当代文学中呈现的女性形象,并探讨其中的发展趋势和相关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对研究主题进行背景介绍和概述。
第二部分将探讨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所处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并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
第三部分将详细分析几个典型女性形象,包括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家庭角色下承受社会压力的女性以及追求心灵成长与自我发现的女性等。
第四部分将讨论在创作女性形象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与反思,包括如何打破刻板印象与固化观念、强调人物独立个体特质的必要性以及种族、阶级、地域差异等因素带来的多样化表达方式。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提出对未来女性形象塑造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现状和特点,探讨这些形象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并思考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
同时,通过对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反思进行讨论,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来推动女性形象塑造领域更为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2.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2.1 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在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受到了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的重要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社会对于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了文学创作中。
传统上,女性常被刻画为弱势和依赖他人决策的对象。
然而,在当代社会,女性逐渐取得了更多的独立和自主权利,这使得女性形象得以展现出更多元、复杂且真实的特征。
2.2 多样性与复杂性: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多样且复杂的特点。
不同作者通过各种手法塑造着具有各种身份、经历和个性特征的女性角色。
一些作品描绘了独立自主且聪明才智出众的职业女性,她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并追求自己事业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平衡。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一、《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深明大义捍卫国家,义无反顾奔赴敌营。
胸有成竹、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步步深入。
二、《勾践灭吴》1、勾践:忍辱负重,善于总结经验,礼贤下士,能够团结国内各种力量。
深谋善政,在战略上英明决策,善待百姓,明耻教理。
2、夫差:亲小人,远贤臣,骄傲轻敌,刚愎自用。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娴于辞令、足智多谋、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2、齐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的明君。
四、《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知难而上的勇气,纵横捭阖的游说技巧,赤诚的爱国之心。
五、《边城》1、翠翠:单纯的怀春少女。
情窦初开,逐步走向成熟。
渴望爱情。
内心纷乱躁动而孤单,从而依恋爷爷。
对未来有所憧憬和向往。
在懵懂中体验朦胧的爱情,同时保存着自己那一份矜持。
2、祖父:在湘西拉船渡河的老船夫。
对待自己的职务一丝不苟,恪尽职守,方便过渡人。
时常为自己的孙女着想。
希望她能有个好归宿,过幸福的生活。
也教导翠翠要坚强、独立、成熟。
是十分爱护孙女的祖父。
3、天保:船总的大儿子。
理解、正视爱情,不苛求。
真实、心胸宽广、重兄弟情,成全真爱。
4、傩送:对爱情执着追求。
以歌求爱,真诚真挚。
向往爱情。
六、《荷花淀》水生嫂:朴实、勤奋、深明大义、爽朗明快、平凡而伟大的劳动妇女。
七、《装在套子里的人》1、别里科夫:慑于专制政府的恐怖统治,竭力维护旧秩序的知识分子。
自觉成为沙皇政府的卫道士,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反对社会变革。
2、柯瓦连科姐弟:敢于冲破“套子”束缚的人。
不循规蹈矩,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活力。
给令人窒息的沉闷生活带来了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给人以冲破黑暗的希望。
八、《鸿门宴》1、项羽:任人唯亲、刚愎自用、脾气暴躁。
2、刘邦:委曲求全、虚伪狡诈、有心计有野心。
3、张良: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办事得体。
4、樊哙:智勇双全、直率粗犷。
5、项伯:知恩图报、贪图私利、轻信他人。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妻子、母亲或情敌的角色。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展现出了女性在家庭、职场甚至社会中的各种面貌。
本文将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变迁进行分析,以深入探讨女性在文学中的角色和意义。
首先,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辛勤付出和不同角色的转变。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反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不甘于成为纯粹的家庭妇女,而是追求着自我认同和独立性。
然而,她的自由和独立意识面临着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压迫,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这一形象让人们反思传统家庭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和压力。
相比之下,在叶嘉莹的小说《孽债》中,女性形象由弱到强。
主人公张莉莉从婚姻中的受虐状态中崛起,最终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
这种形象展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坚韧不拔和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同。
其次,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展现了她们在职场和社会中的挣扎和成长。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女主角女魔头同样展示了女性在权力斗争中不甘示弱的一面。
她以独特的手段,夺取了权力,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一形象表达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职场和社会中争取权力和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到的困境和挑战。
相对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不仅仅展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她还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和独立性的追求。
这样的女性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出她们在性别认同和社会地位上的挑战。
比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不仅体现出个人的独立性,也抨击了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的限制和对婚姻的功利化。
这种女性形象引发了读者对女性地位和婚姻观念的深入思考。
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分析

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分析1. 引言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戏曲是表达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形式。
《长生殿》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话剧,通过对妇女的形象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妇女地位、情感等方面的思考与反思。
2. 妇女形象概述在《长生殿》这一古典戏曲中,妇女形象多种多样,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主要女性角色主要女性角色包括杜十娘、王丙诚、幽兰等。
她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独立思想,在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2 社会地位与束缚明代封建社会对于妇女地位有所限制,在剧中也体现了被家庭束缚、归于男性主导和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
2.3 婚姻与情感婚姻是明代社会中妇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与情感问题也贯穿整个剧情,通过对于婚姻制度和爱情观的描绘,展示了当时妇女在婚姻中面临的困境。
3. 妇女形象的塑造3.1 描述与言行剧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述和言行举止的刻画,使读者或观众对她们的性格、气质等方面产生直观印象。
3.2 对比与矛盾不同女性角色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和矛盾。
这些对比和矛盾体现了作者对于妇女形象多样性的思考,并集中展现在戏曲情节之中。
4. 妇女形象对社会影响《长生殿》中丰富真实的妇女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下妇女地位的局限,在文化艺术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剧推动了明代戏曲艺术向更加真实生活和人物形象刻画发展,引领了后来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新风貌。
5. 结论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多样性,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妇女地位、情感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形象不仅在文化艺术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社会对于妇女地位与权益的关注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以上就是关于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分析的内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考籍号 专业年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14 年 月 日
目录
摘 要.......................................................................................... 1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窦娥人物形象分析 ......................................................... 3 第三章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 ..................................................... 3 第四章窦娥与赵五娘人物形象异同点: .................................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而窦娥的人物形象这在整个篇幅当中给人一种无形的震撼,对待自己的丈夫 忠贞不渝,坚守节操,对待公婆善良,孝顺,明事理,识大体,面对恶霸张驴儿, 柔弱的窦娥则是表现与其外表相反的色彩,不屈不挠,刚烈至极,让人在佩服当 中油然而生一种同情和怜悯,而整个高潮则是出现在窦娥在不忍看到婆婆受到刑 罚,含冤承认,在法场上伴随着六月飞雪,道出那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 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那种对世间不公的愤懑以及黑暗官场的控诉!同 时心感绝望的痛楚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通过窦娥个赵五娘的人物刻画来看,中国民间妇女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矛盾 体, 即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封建观念的服从。同时也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 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 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 格 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 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 赵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义的。但是,尽管有那么多 的辛酸让人扼 腕叹息,有那么好的品格让人击节感慨, 可赵五娘的面目仍然是模 糊的,把她混之于古典文学中那些吃苦耐劳、无悔的妇女形象中,她们只不过是程 的不同而己,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守到丈夫功成名就, 青 丝染成秋霜,她得到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辛酸?孟姜女哭倒长城,然而一生的泪水,浇 铸的除了一块贞洁牌坊之外,还 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吗?赵五娘比起 她的这些 姐妹来,结局还算是“幸福”的, 又怎么样呢?还不是个丈夫的附庸吗? 作为一个女 人,她首先应该是个人,然后才是女人,她可以成为女儿、朋友、妻子、情人、母亲 等等。但赵五娘根本不是一个人,她只是一个附属物,只是封 建男权制度下的一个 符号化概念。她 在作品中实际上是个对象性的存在,她 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利 他”、“无己”的 ——主体性意识尚未觉醒或竟从未有 过。从美学角度看,她的悲 惨遭遇连黑 格尔意义上的悲剧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个人际遇的不幸。定的或者 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取向,她的 一切行为也就变得失去了更深的意
《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赵五娘是全剧中 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 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 留给公婆,自己却 在背后偷偷吃糠。 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
她麻裙包土,全筑坟墓。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 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悄悄地作出自我牺牲,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重担, 既尽了心,又尽了力。 在赵五娘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德,得与伯喈团圆。
《琵琶记》非常成功的塑造了赵五娘这个人物的形象,在丈夫进京赶考,最 后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赵五娘独自一人负担了奉养公婆,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 她朴素善良、刻苦而劳、忍 受痛苦、辛勤操劳、甚至自食糟糠, 忍受了常人无 法忍受的磨难,将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温良贤淑,善良孝顺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 漓尽致。从而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受压迫欺凌而任劳任怨的妇女形象的突出表现。 正因如此,赵五娘的形象才长期活跃于舞台,流传于人间。在文学戏剧中,有着 深远影响。
第四章窦娥与赵五娘人物形象异同点:
窦娥与赵五娘作为形象突出的两个任务,有着很多的相同点,首先两个人物 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是有相同的地方,都是高度封建集权的制度之下的劳苦大众, 在社会的压迫之下,依旧任劳任怨,被动的接受着社会给自己带来的残害与不公。 为人本性善良朴实,但是面对不公的待遇时,她们也敢据理抗争,她们既接受生 活带来的不公,同时对人格过分侮辱和残害的同时,又拼尽全力反抗。这种矛盾 存在两个人的身上,并且表现的非常鲜明。而两个人的不同点就在于窦娥的人物 形象更加的刚烈在面对黑暗官场,强权之下的屈辱,她敢于直言抗争,即使遭受 酷刑折磨,她依然有着自己的坚守,在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他敢于咒骂天地不公,
4
她诅咒世间!上天都为之震撼,六月飞雪,凄惨忧伤。而赵五娘的角色塑造的却 是更为软弱,逆来顺受,悲而不愤,虽然遭受了太多的不公平,但是为人的想法 更加的消极,为人处事更加的趋于被动化,并且没有什么主见。这是两人非常大 的不同点。
总结
通过对窦娥与赵五娘两个古代伦理型妇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的表现,对 其人物形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一个比较之后,全面客观的对两个人物的人物 形象做了一个评价,他们都是封建统治下,穷苦大众的缩影,他们有着古代女性 的贤良淑德,温文尔雅,在三纲五常中,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对待老人孝顺有佳, 对待丈夫忠贞不渝,善良朴实,并且不向恶势力 1 低头,在面对不公的对待时敢 于斗争,即使自己在黑暗的统治之下,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可歌可 泣,可敬可佩!
第三章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
《琵琶记》是元代剧作家高明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悲剧。 其主要内容是写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 娘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以蔡伯
喈为依托,描写一个性格软弱,没有任何主见的的酸秀才,在父母的威逼之下, 被迫上京应试,没想到得中状元,还被皇帝与丞相强令重婚,留京 做官,而家 中赵五娘却一个人挑起重担,在拮据的生活中任劳任怨,悉心照料老人,自己食 糠糟充饥,着实让人心痛,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侵袭之下,五娘虽竭尽全力亦无法 养活年逾八十的公婆。二老去世后,五娘祝发埋葬, 孝心感动天地,后来携琵
同时通过对窦娥个和赵五娘这两个人的人物分析,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在这 些劳苦大众的群体中,同时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主义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女性的地 位是相当的卑微的,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更多的女性的人物形象则是那种在社会 大环境的压迫下,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对待公婆, 孝顺有佳,侍奉丈夫,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一丝不苟。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 什么太大的野心,也没有奢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生活过的安心,家人能够在一 起就已经让她们相当的满足。但是往往这么一点点的奢望也都成为了失望!因为 他们永远是受到歧视的群体,也是被压迫剥削的群体,在面对强权与不公的时候, 所有的挣扎都变成了无用得反抗,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来古代人物女性群体在这样 一个封建迂腐黑暗的时代下的悲哀。而作者最后也用一种具有神话色彩的情节对 这些女性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同时对当今社会的美好理想。同时对古代妇女的一种 同情与怜悯。
在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逼迫的时候,窦娥也试图反抗,但是无奈,贫苦的劳 苦大众有的只是压迫,虽然心有不甘,奋力抵抗,但是自己一介柔弱女子,怎么 可能对抗整个社会,但是即使知道这样,窦娥依旧反抗着!在公堂受审的时候, 她遭受了无数的酷刑,昏死过去多次,面对强权,面对不公,窦娥有着自己的坚 守,这就是窦娥心怀正义,公平的强烈体现,虽然自己是一个贫苦百姓中一个微 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依然可对黑暗官场不屈不挠,但是看到对年迈的婆婆动刑 的时候,善良的窦娥不忍心看到婆婆受苦,为了保护自己的婆婆,于是不得不含 冤饮恨,承认了自己毒死了所谓的“公公”在窦娥被押上罚场的路上,她为了不 让自己的婆婆伤心,央求刽子手从后街走,通过环境和其他人物的烘托,尤其是 蔡婆婆的自私,懦弱,贪婪的小市民老妇人的形象,很好的将窦娥的善良,孝顺, 刚烈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论文主要框架是围绕着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作为分析的中心论点。 通过对两个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特色的窦娥和赵五娘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全面客 观的分析两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不同的人物行为和人物形象,找出 两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管中窥豹,从突出的两个人物总结出古代文学中伦理型 妇女的形象,其意义是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感受古代戏曲文学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操陶冶。
本论文以戏曲中经典之作《窦娥冤》《琵琶记》中所刻画的人物窦娥和赵五 娘为例,通过两个人物形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遭遇找出其不同点和相同点,一 次总结出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其意义就在于更好的把握戏曲文学中的精 髓,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戏曲给 我们带来不同的文学世界,领略不同的文学情怀。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窦娥与赵五娘在经历贫穷,困苦,那种逆来顺受的性 格,同时在面对不公正的对待后那种刚烈坚韧!也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伦理型妇 女的那种双重性格,既对不公强权的反抗,也对暗黑强权的控诉与愤懑,同时又 对被压迫的境遇的无奈与认命,这两个格格不入的矛盾存在她们身体中,不断的 折磨着他们,这种反反复复的痛苦也让读者们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有着心灵的 震撼!
摘要
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更是整个文章中作为穿针引线的基石。而在戏剧文 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尤为重要,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突出社会时代的 特征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的,一个形神兼备,鲜明生动的人 物,能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情境,其作品的思想意义也更能被众人所理解, 在戏曲教学中,曾经存在着“说主题”“说性格”的分析方式,而这种方式却不 被太多的人接受,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因此分析人物形象 是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时候非常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