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第5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复习 岳麓版
辽宋夏并立课件(九年级岳麓)要点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渭水会盟后,唐太宗为彻底解除 突厥威胁,采取一系列政治、经 济措施以增强国力,在军事上积 极备战。 最终俘虏颉利可汗 , 平定东突厥。
• 南 园①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 若个书生万户侯?
• 二、重要的经济重地和兵源地
谁结束了五代十 国的局面?
陈 桥 兵 变
宋太祖赵匡胤
赵普
赵光义
石守信
北东京
宋
北 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东京
民族: 汉
北宋统一中原和南 方,有什么意义?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 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 安定和发展。 北宋统一中国了吗?
烛影斧声
宋真宗
寇准
为什么北宋能取得 澶州之战的胜利?
①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 ②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北宋军民多达 几十万人。(说明双方对比,实力相当。士气上和数量上宋军有 优③势。辽)军初战失利,加上孤军深入, 于是提出求和。 (辽无胜算)
澶州之战后,宋真 宗不是乘胜进军, 而是乘胜求和,北 宋为什么要与辽签 订澶渊之盟?
岁币:给辽、赐给西夏、贡送金
宋辽第三次大战
宋军军事上占优。
①宋军守城,避免野战,打退辽军多次进攻,并击杀辽 军主帅,辽军士气降低。 ②辽军孤军深入,杨延昭军也从其山西向辽军背后出击, 二十万契丹军几乎被陷入合围死境。 (绕过重军之地, 直攻澶州,快速突破至开封),前行受阻、背后受堵, 宋军两面夹击,辽军面临危险。 ③不可预测:骑兵对步兵-模拟辽宋平原大战(没有绝对 把握,前两次决战都是宋惨败。此次议和派势力大于主战 派,没有必胜的信念。具有冒险性。要是换成宋太宗胜率会 更大) 在军事上已掌握暂时(不是绝对)主动权的宋真宗综合诸多 因素,接受议和。所以最后两家都见好就收了。
初中中考历史总复习第5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朝……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战斗力较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表明宋朝军人地位低下,这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
2.(2022·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答案:C3.(2021·河南)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
这主要是由于()A.草市的出现B.商业的发展C.纸币的使用D.商帮的形成答案:B4.〔2021·福建(改编)〕《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
”这体现了宋元时期()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答案:A5.(2021·海南)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
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
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答案:D6.(2021·湖南怀化)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5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课件(30ppt)

历史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 2008 年
A.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
B.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C.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6.(2021·广州模拟)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C )
──摘编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1.(2021·广东)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 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反映出( B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1.中国古代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
公元前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实现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221 年
大一统。
280 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
589 年 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西晋以来的分裂局面。
1279 年 元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五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解读
纵横学史
史料研析
五年广东中考
巩固训练
课程标准一: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识点: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北宋的建立
建立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 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3)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最新】2020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第5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

4.元朝的统治 _元__朝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 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 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直属中央的中书省,除吐蕃、畏兀 儿地区外的其他地区设置岭北、湖广等10个行省,下设路、府、州、 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_行__省__制__度__”,在历史上 影响深远。
11
商 兴起了很多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
业 百万。城市中店铺增加,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还出现许
商 都 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
业 市 演出的圈子——勾栏。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贸 易
海 外 贸 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的商船近至朝鲜、 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 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市__舶__司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26
6.[2019·泰州]《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 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 经济现象出现在( D )
A.三国时期蜀国 B.三国时期吴国 C.唐朝四川地区 D.北宋四川地区
第5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观念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课时作业 课时答案
1
时空观念
2
考点梳理
一、北宋的政治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__匡__胤__(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 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 制对军队的调动。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_相__权__。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置 __通__判___,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020年四川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人教版):第05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理
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
课
对边疆 元朝的
建立的行政机构
时
地区的 措施
提
统治
(2)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
分
管辖
训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
练
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核 心
易错分析
考 点
【易错对比】
梳 理
统一
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核
心
考
主题
点
梳
理
具体内容 灭夏 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续表)
课
蒙古族 蒙古灭西 灭金 1234年,蒙古灭金
时 提
的兴起 夏与金 攻宋
金灭亡后,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
分
前后持续了40多年
训
练
建立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于大都
课 时 提 分
(1)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元朝
统一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训
意义 (2)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
练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点
具体内容
梳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
理
地位
元朝的
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课
代手 业 织品种类较多
时
经工
提
制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
分
备战中考—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05: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精品课件)

中考总复习
4.重文轻武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重现):_文__臣__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文臣统兵的格局 形成;改革发展_科__举__制__,提高_进__士__地位;有利于政权的 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中考总复习
考点2 宋、辽、西夏、金的并立 ※课标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 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1.辽与北宋的和战: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双方订立 盟约,史称为“_澶__渊__之__盟__”,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 的_和__平__局__面__。
中考总复习
考点5 宋元商贸和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课标要求: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 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1.繁华的都市:北宋时的_开__封__、南宋时的_临__安__、元朝 时的_大__都__。
中考总复习
历人教部编版
史总 复 习
第五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中国古代史
中考总复习
【单元概述】 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
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 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中考总复习
2.社会变化: (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 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代的海外贸易 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 交通发达。
中考总复习
【时空坐标】
中考总复习
中考总复习
考点1 北宋建立;重文轻武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 点。 1.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_民__族__关__系__的__发__展__和__社__会__ _变__化__(经济重心南移)。
初中历史知识点(考点)复习专题五辽宋夏金元时期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 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苏湖熟, 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两宋商业城市兴 起。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 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考点)汇总专题五
专题五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 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 转移到长江流域。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 ,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 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地方 建立行省。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是历史上中 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核心考点】
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 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 祥抗元。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 北宋的负担。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 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中考中国古代史(五)辽宋夏金元时期考点1

’。”据此可知,在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西
()
真
题
演
【解析】根据说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练
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南宋的时候。故是错误的。
江西主真题题五演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返回目录
[2017江西18(1)题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瓷都美名扬天下】 材料一 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因 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 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 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 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演
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练
A. 宋、辽
B. 宋、夏
C. 宋、金
D. 辽、夏
【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 下妥协议和”“称兄道弟”等,回归教材可知是澶渊之盟。故 选A。
解题延伸
如何区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 和议》内容的不同之处。
《澶渊之盟》: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万两、绢20万匹。
1. (2015 江西2题)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
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
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
江
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
西 真 题
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 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剖析
1.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形式(战争与和平,和平是主流): (1)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如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 ,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 (2)民族迁徙。如秦朝时内地人民迁徙到河套;中原人民迁徙到珠江流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 (3)联合斗争。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 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如内迁各族反抗西晋统治者斗争。 (4)友好交往。特别是在我国古代大一统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 处,融合加速,如元朝。 (5)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
兴庆 会宁
党项族 女真族
临安(今杭州) 汉族
(2)重要事件 ①1004年,辽宋澶州之战。第二年初,宋辽议和,宋朝给辽岁币 ,史称“ 澶渊之盟 ”。 ②金灭辽和北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掳走徽 宗、钦宗,史称“ 靖康之变 ”。 ③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 1140年,岳家军打败金军兀术的主力,取得了 郾城大捷 。 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协议,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语。
宋代的丝织业在民间出现了经营专业户。棉纺织业在南方普及。 表现 手工业 江西 景德镇 成为著名瓷都。采煤术、造船术领先世界。
商业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等都市繁荣,城中商店可随处开设。 海外贸易兴盛, 泉州 、广州、明州成为主要外贸港口。
2.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开创的朝代及内容
名称 分封制
开创朝代
内容
西周
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 理当地事务。
郡县制
秦朝
把全国分为若干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 官称为县令,各级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三省书三省,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分掌具体事务。
城市中打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出现了
社会生活 专门的娱乐场所
瓦肆
;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识记) 铁木真13世纪初统一蒙古后,于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
成吉思汗 ,建立了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 1271年, 忽必烈 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 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 世祖。 4.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理解) (1)原因: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史实:①行政方面:建立 行省制 。 ②西藏问题:设立 宣政院 管辖吐蕃。 ③台湾问题:设 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2 (2014·江苏连云港)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宋代针铺商标等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宋海船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从四个图中的 信息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相关联的,故选D。
两宋时期 ,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人口 农业
北宋初,南方人口是北方的两倍多。
宋朝时,出现了新农具“ 秧马 ”和 牛转翻车 。 原产越南的 占城稻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淮河流域 。 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着“ 苏湖熟 , 天下足 ”的谚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识记)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②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 南方 相对安定。 原因 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而且还带来了先进工具 和技术。 ④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过程 唐末、五代以来,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5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
知识梳理 重难剖析 经典例题 同步练习
知识梳理
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识记) (1)政权的建立
名称 契丹 国(后
改为辽)
时间 916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北宋 西夏
960 年 1038年
赵匡胤 元昊
金 南宋
1115年 1127年
完颜阿骨打 赵构
都城 上京
民族 契丹族
东京 (汴京) 汉族
④民族往来: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大量来到边疆;进入 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已与汉族人融合;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 婚,逐渐融合。 ⑤新民族形成:迁入中国境内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与我国境内的各民族 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 (3)影响: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 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行省制
元朝
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或“省”。
经典例题
1 (2013·湖北孝感)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是根 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①
②
③
④
【答案】 B
【解析】识图能力是中考历史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识图获取有效的正 确信息,①中蜀和吴的位置反了,④中国家的位置不对,因此正确答案 就是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