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960 年,赵赵匡匡胤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
宋太祖 北宋
强化中 建立
央集权
概况 政权,改国号为宋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 城,他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
意义 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 加强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
王安石
为保丁;保丁平时种 国家的军事力
变法
田,农闲练兵 量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新
影响 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
对;后来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考点 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下第 7 课 P33-36)(2022·桂林 20)
课标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灭亡时间 辽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10 世纪初 临潢府 1125 年 西夏 党项族 元昊 11 世纪前期 兴庆府 1227 年
影响 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

王安石 变法
时间 1069 年开始
领导 宋神宗、王安石
人物
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 背景
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 内容
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征收役钱,用来雇
限制官僚等
人到官府服役;原
强化中 中央 措施 军事 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央集权 集权
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 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 中央 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 宋太祖 加强 措 行 政、财政大权 强化中 中央 施 政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 央集权 集权 置通通判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地方 (2)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 转转运运使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简介:本单元是《中国历史》第2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源于960年止于1368年,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

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蒙、汉、回藏等多个民族。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首先打破课时界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整个课堂结构包括:总序、多民族国家政权由并立到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四大部分。

新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并立;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知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了解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中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辽、宋、西夏并立;宋金之战,南宋偏安;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知道北宋、元朝强化中央集权和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2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4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中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核心考点】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两宋商业城市兴起。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出现早市和夜市。

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地方建立行省。

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专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标要求我知道】1、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2、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3、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4、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5、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本内容顺口溜】第6课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

都城开封国号宋,促进统一强集权。

控制军队常换防,分化事权削相权。

文官担任地方官,还设通判转运使。

重文轻武重教育,文化发展促稳固。

积贫积弱引改革,神宗重用王安石。

富国强兵措施好,可惜失败被废除。

第7课游牧契丹有发展,建立辽国阿保机。

都城上京创文字,发展生产国力强。

西北党项原属羌,十一世纪建大夏。

首领元昊都兴庆,效仿唐宋有发展。

燕云十六辽占领,北宋与辽有冲突。

澶渊之盟双方订,辽宋议和保和平。

西夏北宋也战争,双方议和贸易兴。

第8课白山黑水女真族,完成统一阿骨打。

起兵反辽得胜利,建立政权国号金。

模仿中原有改革,颁行文字渐强大。

宋金联合攻击辽,一一二五金灭辽。

宋的腐朽金发现,转而攻宋北宋灭。

赵构临安建南宋,岳飞抗金有成效。

可惜死于莫须有,宋金议和互对峙。

第9课东汉后期江南兴,北民南迁促发展。

南方逐渐超北方,江西福建和两广。

人口增长耕地多,技术提高占城稻。

水稻成为粮首位,苏湖熟则天下足。

丝织棉纺有发展,宋代五窑景德镇。

造船技术很领先,商业繁荣超前代。

时间空间都打破,出现交子外贸多。

第10课唐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收入多。

蒙古古老善骑射,游牧生活多战争。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重点知识梳理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重点知识梳理

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北宋的政治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加强中央集权(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3)财政方面: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3、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表现:(1)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3)影响:(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4、王安石变法(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目的是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募役法:缴纳役钱,免服役或雇人服役——限制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使官僚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保甲法:农户编户出丁,平时种田练兵——加强人民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军力(3)结果:取得一些成效财政收入增加,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司马光任宰相时新法几乎全部废除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1、辽:民族:契丹族;建国:10世纪,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辽,都上京临潢府,发展生产创制文字;辽与北宋和战:宋真宗,澶渊之盟,辽宋议和给岁币,和平很长时间2、西夏:民族:党项族;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效仿唐制,设官军法制,垦荒发展农牧,创制西夏文字;西夏与北宋和战:西夏与宋订立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岁币,促进边境贸易兴旺3、金:民族:女真族;建国:11世纪末,完颜阿骨打统一各部,力量增强;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第6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时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考点知识回扣
2.行省制度 (1)中央:由 中书省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 枢密院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 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腹里” (2)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 ,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 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考点知识回扣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东南地区:在澎湖岛设置 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 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 构。 (2)西藏地区:由 宣政院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元宣政院印 【识图学史】
考点知识回扣
(4)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南宋 时最 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五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标内容】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队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 的统一。 【识图学史】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特别提示】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 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作出杰出 贡献的仁人志士。所以,岳飞只能 被称为“抗金名将”或者“抗金 英雄”,而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3)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 大散关 一
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 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标内容】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 南宋偏安。 【识图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
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典故,

统一的方针及意义) 军事(目的、措施、

宋太祖强
典中故 央)(目的、措施)

化中央集 权措施
地方(措施)
影响


轻武政策(表 现)
重文轻武 政策
重文政 策
发展科举 制(措施、 影响)
影响
辽的建立(民族、时间、建
立者、都城)

影响)
交 通
中外交通(陆路、海路、影响)
元 生活
大都(杂剧)

传统节
清明上河




都 市
宋词(含义、代表人物及风 格、作品)
和 文
文化
元曲(含义、戏剧家<元曲 四大家>)

史学
印刷术的探索(隋Leabharlann 、辽宋夏金、宋北宋)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材料、

作用、发展、传播、沈括

《梦溪笔谈》)


指南针(前身、发明原理、应用、传播、影响)


火药(发明、运用、传播、

西夏的建立(民族、时间、建

立者、都城)
西 夏
与 北 宋 的
战 辽与北宋的 战和

辽太

宋太 澶州之

战(结
宋太 果)

宋澶真渊之盟(内容、影响、

宗评价)

西夏与北宋的战和(先战后和,议和内容,
影响)
金的建立(民族、时间、人 物、都城)

金灭辽

金灭北宋(时间、标志)

宋 的
建立(时间、建立者、 都城)

南宋 岳飞抗金(经过、岳飞被杀害的原

因、借口)
宋金议和(内容、 影响)
农业
原因(政治、经济、自 然环境、政策倾向)

表现 (谚

语)
经 济 的
手工 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表
现)
经济重 心南移 完成
蒙古族统一(背景、统一<时间、人物、
政权、尊称>)
蒙古灭西夏 与金
蒙古灭西夏时 间
蒙古灭金(策略、时间、结

果、影响) 忽必烈继承汗位(时间、汉
朝 元朝的建立与 法新政)
统一
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
者、都城)
元朝的统一(灭南宋、抗元;
统一,意义)
元朝地位、疆
元朝的
域行省制度(中央、地方,
统治
影响) 边疆地区的政策(目的、策略、对台
湾、对西藏)
开封(大相国寺、瓦

繁华的都市
大都市 子勾栏) 临安(文化娱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