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精编版)

合集下载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定义中文名称:荧光增白剂英文名称: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定义:能吸收近紫外线(波长300~400nm)、再放射出蓝紫色荧光(420~480nm)的无色有机化合物。

多数是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高分子材料(二级学科);高分子材料相关助剂(三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简介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

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

我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有两种类型: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如CBS等)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如33#等)。

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荧光增白剂CBS,目前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的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 15193.3-2003急性毒性试验》规范性附录D“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判定,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CBS)为无毒,与日常食用的食盐的急性毒性属于同等级别。

编辑本段荧光增白剂的发现人类首次从理论上阐述荧光现象是在1852年,当时Stokes提出了被后人称为Stokes定律的理论。

1921年Lagorio观察到荧光染料发出的可见荧光能量高于它所吸收的可见光能量,为此,他推论:荧光染料具有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可见荧光的能力。

荧光增白剂的作用用途

荧光增白剂的作用用途

荧光增白剂的作用用途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洗涤剂外观质量和衣物清洁度要求的提高,荧光增白剂在洗涤剂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添加剂都无法替代的。

肥皂洗涤荧光增白剂的作用1、提高洗涤效果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可以增白、提亮洗涤物,从视觉上提高洗涤剂的洗涤效果。

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织物,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后,会使织物更白更亮,并且随着洗涤产品中荧光增白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经过一定次数的洗涤,白度不会有明显变化。

如果洗涤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很低,洗涤后织物的增白效果不会很明显。

如果洗涤剂中不含荧光增白剂,被增亮的织物会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而逐渐被洗掉,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的白度逐渐降低,光泽慢慢消失,给人一种织物洗后颜色越来越深的感觉。

同时也让人觉得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洗洁精洗涤效果不好。

2、改善洗涤剂本体外观添加荧光增白剂能显著提高洗涤剂(如洗衣粉、肥皂等)的白度。

)并改善其外观。

洗衣粉、肥皂中有无荧光增白剂对其外观影响很大。

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洗衣粉或肥皂颜色较深,给人一种不干净的感觉,自然让人想到用这种不干净的洗涤剂能不能把物品洗干净。

这必然会影响洗涤产品的销售。

如果在洗衣粉或肥皂中加入一定量的荧光增白剂,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粉末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在蓝紫光区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吸收的紫外光,蓝紫光荧光与粉末表面的黄光互补形成白光,从而增加洗涤剂的白度和亮度。

同时也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让他们的商品更上一层楼,价格和品味自然也就高了。

所以白色洗衣粉在一些国家销量占优,荧光增白剂的作用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洗涤荧光增白剂。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 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 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增白剂和荧光增白剂的区别

增白剂和荧光增白剂的区别

增白剂和荧光增白剂的区别增白剂和荧光增白剂有什么区别呢?你真的了解吗?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增白剂和荧光增白剂。

增白剂是一种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其荧光与蛋白质结合,当人们食用了含有增白剂的食物后,荧光增白剂会和人体内的细胞中的叶绿素结合,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使叶绿素流失,造成叶绿素含量低。

除此之外,过量摄入增白剂会让肠胃功能减弱,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对生长发育不利。

增白剂还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

人吃了这样的食物会患各种疾病。

荧光增白剂又称荧光增白剂A和荧光增白剂B。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与双氧水相同。

具有高效广谱的消毒灭菌作用,在高效杀菌的同时,可以保持物品的使用寿命,减少洗涤剂的使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但荧光增白剂容易使人体产生过敏,因此国际上对荧光增白剂的限制标准是每公斤荧光增白剂需在1000个国际单位以下,即每升水中不超过1毫克。

因为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比传统的食用白色淀粉要好很多,所以现在的商家都在不断地研制新型荧光增白剂,如黄色荧光增白剂、红色荧光增白剂等等,颜色越多越好,深色或黑色的更受欢迎,例如现在的洗衣粉就是荧光增白剂。

由于荧光增白剂非常耐热,有的甚至可耐200 ℃的高温,所以它可以直接在洗涤时加入,用来消毒洗涤物品,如果在洗涤时不添加荧光增白剂,衣服很容易发黄,因此使用这种洗涤剂的衣服总是发黄,因为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有害。

虽然它们都是无机盐,但是它们也有差别。

增白剂里面主要含有两种东西:一种是无机物——氯化钠;另一种是有机物——苯甲酸钠。

这两种物质都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无机物和有机物相互掺杂着,那就是化学物品了。

而且目前最好的增白剂还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荧光效应,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不会出现荧光效应的,对于我们人体是没有伤害的。

而荧光增白剂是没有害处的。

只是有些厂家为了谋取利润而添加荧光增白剂。

而且我听说,在衣服洗净晒干后,加入荧光增白剂后,它们会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蓝色光芒,给衣服穿上一层薄膜,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所以荧光增白剂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它只是“好看”而已。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4.4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性能 (一)化合物结构与荧光色调
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的物理现象, 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的物理现象,即紫外光照射到荧光物 质上,该物质吸收紫外光而发出不同强度的可见光。 质上,该物质吸收紫外光而发出不同强度的可见光。不同化学 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能态, 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能态,大多数分子在室温下均处在能量 较低的基态,当光线照射到该荧光物质上, 较低的基态,当光线照射到该荧光物质上,该荧光物质分子就 会吸收与其特征频率相一致的能量, 会吸收与其特征频率相一致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 激发态或是能级再高一点的第二激发态。 激发态或是能级再高一点的第二激发态。激发态是物质的不稳 定状态,所以有一种自发的倾向要回到较为稳定的基态, 定状态,所以有一种自发的倾向要回到较为稳定的基态,处在 激发态的分子,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内转换弛豫 内转换弛豫到激发态的最低 激发态的分子,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内转换弛豫到激发态的最低 振动能级上,再由该处回落到基态的较高振动能级上。 振动能级上,再由该处回落到基态的较高振动能级上。如果在 回落的过程中, 光的形式衰减能量,这种光就是荧光 荧光。 回落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衰减能量,这种光就是荧光。
§4.2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
(二)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
• 它是4,4 ’ -二氨基-二苯乙烯-2,2 -二磺酸(DSD酸)与三聚氯 它是4,4 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 氰的缩合物,品种最多,约占80% 80%。 氰的缩合物,品种最多,约占80%。 • 广泛用于纤维素类纺织品、纸张、再生纤维以及洗涤剂的增白。 广泛用于纤维素类纺织品、纸张、再生纤维以及洗涤剂的增白。 • 典型的品种有荧光增白剂DMS,该品种在我国还被称为荧光增 典型的品种有荧光增白剂DMS DMS, 白剂挺进33# 常用于固体洗涤剂。 33#, 白剂挺进33#,常用于固体洗涤剂。

荧光增白剂用途

荧光增白剂用途

荧光增白剂用途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洗涤剂、纸张等行业的白色颜料。

荧光增白剂通过吸收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从而使物体表面呈现出更加明亮白净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为荧光增白剂ER、荧光增白剂OB等,它们可以吸收280-400纳米的紫外光,然后以蓝光或绿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荧光增白剂主要的用途如下:1. 纺织工业: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过程中,可以使纺织品呈现出更加白净、明亮的颜色。

同时,荧光增白剂还能够在室外光线下吸收紫外光,然后发射出蓝光,进一步增强纺织品的白度,提高其质感和附加值。

2. 塑料工业:荧光增白剂可添加到塑料制品中,以增加其光洁度和透明度。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荧光增白剂能够与塑料分子相互作用,使塑料表面呈现出明亮的效果,同时可以屏蔽掉塑料颜料中的杂色,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

3. 洗涤剂工业:荧光增白剂是洗涤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通过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可以使洗涤剂中的洗衣成分在洗衣液中更加均匀分布,并能够增加衣物的白度和明亮度。

同时,在洗涤剂中添加荧光增白剂还可以在洗衣过程中发出蓝光,提高洗涤剂的增白效果,使衣物更加清洁。

4. 纸张工业:荧光增白剂是制造光面纸、包装纸等各类纸张中的一种重要添加剂。

在纸张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向纸浆中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可以增加纸张的白度和亮度,使其更加吸引人。

尤其是在高品质印刷品制作中,荧光增白剂能够使印刷品呈现出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的效果。

5. 墨水工业:荧光增白剂是彩色墨水和草图墨水中的一种常见成分。

通过添加荧光增白剂,墨水可以在黑色或彩色的字迹下呈现出更加鲜艳的颜色,使字迹更加清晰可见。

总的来说,荧光增白剂在纺织、塑料、洗涤剂、纸张和墨水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白度和明亮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使产品更加吸引人。

因此,荧光增白剂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可见的紫外光,并发出可见的蓝光,与织物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后,互补形成白光,使织物发出的白光增加,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织物明显变得亮白,这就是亮白效果。

荧光增白剂 OB1、性能:外观:淡黄色粉末熔点:201-202℃纯度:≥99.00%挥发份:≤0.2%透光率:450nm≥96%500nm≥97%2、用途:本产品可用于热塑性塑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醋酸纤维、油漆、涂料、印刷油漆等的增白,增白剂 OB用于各加工阶段中的聚合物增白,可赋予加工品明亮蓝白色光泽。

3、使用方法:将增白剂OB以相当于塑料重量的0.01-0.05%,与各种塑料离子充分混合均匀进行成型加工即可。

4、包装储存:20、25kg纸板桶包装,存贮于阴凉通风处。

荧光增白剂 OB-11、性能:外观:亮黄色结晶粉末熔点:357-360℃纯度:≥98.50%最大紫外吸收波长:374nm最大紫外吸收波长:434nm2、用途:本产品特别是用于高温下对各种塑料及塑料制品的成型加工,由于具有很好的耐热、耐光、耐氯漂白性能,故对涤纶纤维的增白剂涤纶与棉和其他纤维混纺织物的增白效果也特别理想,并可用于聚酯原液的增白。

3、使用方法:将增白剂OB-1以相当于塑料或聚酯料粒的重量的0.01-0.05%,在各种塑料制品成型加工前或聚酯纤维抽丝前,与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即可。

4、包装储存:20、25kg纸板桶包装,存贮于阴凉通风处。

性能特点:荧光增白剂OB—1是优良的恶唑类增白剂,不溶于水,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晒、耐氯漂和耐迁移等性能。

适用范围:荧光增白剂OB—1特别耐高温,主要用于热熔轧染法增白,适用于涤纶纤维的增白及涤纶与棉和其它纤维混纺织物的增白。

该产品还可用于ABS、PS、HIPS、PA、PC、PP、EVA和硬质PVC等塑料增白,锦纶纤维、尼龙和聚酯中添加OB—1后也会明显提高白度。

在回收的聚酯纤维废料、瓶料和切片中加入OB—1后回收料会显得更白,而且不同回收料中色度会变得更加一致。

新型荧光增白剂的类型及应用

新型荧光增白剂的类型及应用

新型荧光增白剂的类型及应用摘要: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化工原料.本文介绍了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类型,荧光增白剂在造纸、洗涤剂、织物等领域的应用,概述了荧光增白剂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光学增白剂应用增白机理发展趋势荧光增白剂又叫光学增白剂, 它可以使白色物体( 如纺织品、纸张、塑料、涂料等) 更白更艳。

它可以将用化学方法不能除去的织物或其它物体上的黄褐色素变为白色, 使白度不理想或带黄色的物体通过荧光增白剂吸收日光中的紫外光部分而发射出蓝色荧光加以补正而变得更白, 它与加蓝增白及化学漂白不同,加蓝虽可增白, 但一则效果有限, 二则亮度要降低; 化学漂白对纤维素有破坏作用, 而且漂白后的物体不可避免地要带有黄色。

但漂白是增白的必要前提, 不漂白直接增白是没有效果的。

光学增白的同时还使亮度或艳度增加。

一种新型的涤纶荧光增白剂, 已由广州市坚红化工厂和中山大学化学系合作研究成功, 并经国内几十家纺织印染单位的小样试验和生产应用, 效果良好, 荧光增白白度超过目前正在大量应用的涤纶荧光增白剂DT,于1990年12月27日通过了广州市化工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新型的涤纶荧光增白剂, 具有荧光强度高、用量少而增自效果好, 增自色调优于常用的荧光增白剂DT和荧光增白剂, 是一种高效的涤纶用荧光增白剂。

据广东省科技情报所检索, 这种新型的涤纶荧光增白剂在国内尚未有厂家生产, 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自, 预期将会取得较好的经济。

英国物理学家George Gabriel Stokes 于1852 年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荧光现象,奠定了荧光增白新方法的理论基础.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FBA)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助剂,是一种无色的有机化合物,能吸收紫外光(波长范围在300 ~ 400 nm 之间),再发射出人肉眼可见的蓝紫色荧光(波长范围在420 ~ 480 nm 之间),与基质上的黄光互补而具有增白效果[1]. 1929 年,德国人Krais首先采用七叶树素的浸出液处理黏胶和半漂白亚麻,以获得增白[2]. 但是,Krais 的发现并没有被应用于实际,因为七叶树素溶液对纤维素纤维没有亲合力,被它处理过的材料耐光性和耐洗性都很差.直到1940 年德国IG 公司提出了具有实用型的荧光增白剂后,其商品化历程才真正开始.目前,世界上己报道的荧光增白剂约有15 种基本结构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发、研究和生产的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荧光增白剂有40 多个.不同品种的荧光增白剂有不同的理化性质,也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应用对象[3,4].研发高效、节能、环保的荧光增白剂是目前热点之一.1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与结构特征白色物质一般对可见光中450 ~ 480 nm 的蓝光有轻微吸收,而造成蓝色不足,使其稍带黄色而给人以陈旧之感.为此,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使物品增白、增艳.通常采用的方法有:①加蓝增白法.加蓝可以增白,但效果有限,而且由于总的反射光量减少,使物品色泽变暗.②化学漂白法,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物质褪色,因此对纤维素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漂白后的物体常带黄色,影响增白效果.上世纪30 年代发现的荧光增白剂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荧光增白剂吸收能量较高的近紫外光线使其分子进入激发态,然后被激分子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并发射出荧光.由于发生了能量损失,幅射的荧光波长变长,大约为450 nm 的蓝光,泛黄物品的黄色可以被荧光增白剂反射出来的蓝光补偿,从而增加了物品的表观白度.由于发射光的强度超过了投射于被处理物上原来可见光的强度,所以产生了略带色光的增白效果.具有实用价值的荧光增白剂,除了吸收紫外光而发出紫蓝色的荧光和具有高的荧光效率外,本身还必须接近无色或微黄色,具有普通染料的特性,对被增白的物质如纤维有良好的亲和力、良好的溶解性或分散性能以及较好的耐洗、耐晒和耐烫等牢度性能.荧光增白剂的增白特性是由其分子的特殊结构决定的[5].它的发色基团具有可发生π→π* 跃迁的共轭体系,最常见的这些体系有苯环、萘环、三嗪环、乙烯基、五元杂环和其它一些稠环体系.共轭程度小的电子体系一般只吸收很短波长的光,随着共轭体系增大,可吸收光的波长增大,电子就越容易被激发,增白剂的荧光效率越大,从而满足荧光增白剂的要求.为了改善荧光增白剂综合使用性能,还需引入助色基团,包括推电子基(如烷氧基、烷基、取代氨基等)和拉电子基(如磺酸基、氰基、羧基等),这些基团会影响荧光的性质与强度.有些基团对发色系统的影响较小,但可改变荧光增白剂的应用性能及对纤维、塑料等的亲和力.在荧光增白剂的结构中不能含硝基、亚硝基或重氮基团,虽然它们能提高日晒牢度,但这些基团会减弱甚至完全猝灭荧光.2 荧光增白剂的类型荧光增白剂种类繁多,可以按母体化学结构或使用用途等对其进行分类.按用途常分为:①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②纺织品荧光增白剂;③造纸用荧光增白剂;④塑料和合成材料用荧光增白剂;⑤其他用途的荧光增白剂.按母体化学结构可分为15 种基本化学结构类型,其中主要有五大类[6]:①二苯乙烯类,具有蓝色荧光;②吡唑啉型,具有绿色荧色;③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④苯并氧氮茂及苯并噁唑型,具有红色荧光;⑤萘酰亚胺类,具有蓝色荧光.3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荧光增白剂的用途非常广泛,由最初的仅用于纺织品发展到现在主要用于造纸、洗涤剂、塑料、涂料、油墨、皮革等领域.目前,在非纺织品上的用量远大于在纺织品上的用量[5].下面主要介绍荧光增白剂在造纸、洗涤剂和纺织品中的应用.3.1 荧光增白剂在造纸中的应用在造纸工业中,荧光增白剂是非常重要的添加剂之一,有人形象地把荧光增白剂比作造纸工业的“工业味精”,是生产高白度、高品质纸产品必需使用的功能性助剂[7-8].添加了荧光增白剂后制备的纸张,白度可提高10%以上[9].因为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对纸进行增白,通常采用在打浆、施胶、表面涂布的造纸过程中应用.不同的工艺,应选用性能不同的荧光增白剂.用于造纸工业的荧光增白剂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①与各种造纸用化学试剂有良好的相容性,也就是说,荧光增白剂的加入不会导致纸品质量下降;②能耐一定的酸碱度,能耐化学漂白后纸品中残留氯的影响,能适应造纸工艺过程的需要,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③对纸纤维有亲和力,有较高的白度,对环境无害等.3.2 荧光增白剂在洗涤剂中的应用洗涤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洗涤剂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并朝着环保、方便、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13].表面活性剂和助剂是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关系到洗涤剂的性能.目前世界上荧光增白剂消费量的50 %是用于洗涤剂行业.3.3 荧光增白剂在织物上的应用荧光增白剂最初用于纺织纤维领域,至今已有近70 年的历史.由于纤维有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三大类,所以,在使用荧光增白剂时,必须先了解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以便以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荧光增白剂,从而得到满意的增白效果[15].用于纺织纤维工业的荧光增白剂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对纤维无损伤,并与其有较好的亲和力;②具有较好的水溶性;③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④有较好的均匀增白性;⑤对环境无害等.3.4 其他应用随着塑料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用荧光增白剂来改善塑料制品的外观性能已越来越受到关注[16-18].荧光增白剂除了在上述各领域的应用外,还应用到了珍珠增白[19]、涂料、皮革等[5].选取何种类型的荧光增白剂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而定.在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增白剂的应用条件,如pH、温度、湿度和增白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的增白效果.参考文献[1]Naik S N, Poro S S. Advance in the area of fluorescent compounds[J]. Colourage, 1995, 8: 56-58.[2]Sarkar A K.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M]. England: Merrow Publishing Co Ltd, 1971.[3]范约明, 张瑞合, 竹百均, 等. 走向世界的我国荧光增白剂工业[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10(5): 14-21.[4]马德强. 荧光增白剂化工百科全书: 18 卷[M]. 北京: 化工工业出版社, 1998: 1047- 1052.[5]田芳, 曹成波, 主沉浮, 等. 荧光增白剂及其应用与发展[J]. 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04, 34 (3): 119-124.[6]王明娟. 荧光增白剂在洗涤剂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 日用化学工业, 2001, 31(1): 39-40.[7]贺金仓, 徐建伯, 耿少华, 等. 我国造纸用荧光增白剂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 11(2): 11-15.[8]张召来, 程琦, 程艺, 等. 发展我国造纸用液体荧光增白剂的思考[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4, 12(17): 1-5.[9]沈永嘉, 李红斌, 路炜. 荧光增白剂[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27-229.[10]傅瑞芳. 荧光增白剂在造纸中的应用[J]. 上海造纸, 2007, 38(3): 52-55.[11]朱勇强. 造纸增白剂的种类与应用[J]. 上海造纸, 2005, 36(5): 20-23.[12]中国造纸协会. 中国造纸工业2009 年度报告[J]. 中华纸业, 2010, 31(11): 8-19.[13]冯书博. 我国合成洗涤剂发展趋势探讨[J]. 广西轻工业, 2008, 24(5): 26, 56.[14]张宝莲.“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行业标准编制概述[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6, 29(11): 24-26.[15]陈荣圻. 纺织纤维用荧光增白剂的现状与发展(三)[J]. 上海染料, 2006, 34(5): 17-22.[16]张召来, 竹百均, 程德文. 我国塑料用荧光增白剂市场现状[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 11(16): 7-9.[17]杨薇, 杨新伟. 国内外荧光增白剂的进展(一) [J]. 上海染料, 2003, 31(6): 7-I3.[18]杨薇, 杨新伟. 国内外荧光增白剂的进展(二) [J]. 上海染料, 2004, 32(1): 5-13.[19]陈海军, 李小龙, 翁学庆, 等. 一种珍珠的增白处理工艺[P]. 中国专利: CN 10155642. 4, 2006.[20]Trader N H, Dbaly H. Liquid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formulation[P]. Switz: WO 0112771, 2001.[21]Reinehr D, Sauter H. Mixtures of fluoreseent whitening agent for synthetic fibers[P]. Swits: WO 01311113, 2001.[22]王景国, 容建明. 国外荧光增白剂的状况与展望[J]. 染料工业, 2002, 39 (1): 10-11.[23]Alsins J, Bjorijng M, Furo I. Dimer formation of a stilbenesulfonic acid salt in aqueous solution[J].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1999,12(3): 171-175.[24]Shukla J N, Desai V V, Desai J A. Study of new fluoreseent brightening agent based on coumarin[J]. Oriental Journal Chemistrv, 2000, 16(3):575-578.[25]陈斌, 温军, 陈建辉. 荧光增白剂OB 合成工艺的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8, 39(3): 241-244.[26]唐楷, 颜杰, 黄新. 荧光增白剂4,4'-双(2 一苯乙烯磺酸钠)联苯的合成新工艺[J]. 2008, 25(5): 36-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遇无机酸分解产生SO2。

受热分散,呈强还原性。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作复配薯类淀粉漂白剂。

也用于速冻虾、桃干、糖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739,1985)。

商品名低亚硫酸钠(次硫酸钠,保险粉)成分连二亚硫酸钠性能及用途白色细粒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灰色。

略有SO2特殊臭味的强还原性。

极不稳定,易氧化成分解析出硫。

受潮或露置空气中会失去效力,并可能燃烧。

加热至75~80℃以上自行分解,至190℃会爆炸。

表观密度约14.3g/cm3。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含量≥90%。

有无水物和二水物二种,二水物不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时能失水,转变成无水物。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食糖、冰糖、糖果、蜜饯类、葡萄糖、糖蜜、果子酒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

商品名焦亚硫酸钠性能及用途白色粒状粉末。

无色晶体或白色至黄色结晶性粉末。

带SO2气味。

在空气中可放出SO2而分解。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呈可逆反应。

一般系两者的混合物。

漂白物,防腐剂,硫松剂,抗氧化剂,护发剂。

作为防腐剂可用于葡萄酒、果酒;作为漂白剂可用于葡萄糖、食糖、冰糖、饴糖、糖果、液体葡萄糖、竹笋、蘑菇等。

也用于速冻虾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GRAS(FDA,§182.3766,1985)。

商品名亚硫酸钠成分亚硫酸钠性能及用途分无不与七水合吕两种,无水品为无色至六方晶系结晶或粉末。

相对密度2.633。

溶于水。

含水品为无色单斜系结晶,相对密度1.561。

易溶于水。

两者均无臭或几乎无臭。

具有清凉咸味和亚硫酸味。

空气中易氧化。

其溶液对石蕊和酚酞呈碱性。

微溶于乙醇,溶于甘油。

pH(1%水溶液)8.3~9.4。

有强性还原性,氧化成芒硝。

与酸反应生成SO2气体。

含量≥95%。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疏松剂,抗氧化剂。

作用漂白剂可用于食糖、辩冰糖、糖果、蜜饯类、葡萄糖、饴糖、饼干罐状、竹笋、蘑菇。

也用于速冻虾、带防腐剂的菠萝浓汁。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798,1985)。

商品名硫磺成分 S性能及用途黄色或淡黄色粒(粉)状工片状。

沸点444.6℃。

易燃烧。

一般燃烧温度248~261。

浓度达到95g/m3时有爆炸性。

不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二硫化碳、四氧化碳和苯。

硫含量≥99.9%。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杀虫剂。

作为漂白剂可用于蜜饯类、干果、干菜、粉丝、食糖,只限于熏蒸。

也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符合规定的残留量。

安全注意事项GRAS(FDA,§182.3862,1985)。

商品名二氧化硫性能及用途无色、不燃性气体、无自燃及助燃烧。

具有剧烈刺激臭味,有窒息性。

在夺力下以液态贮藏在容器内。

在大气压力下及0℃时,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2.26倍。

-10℃时冷凝成无色液体。

其液体相对密度约为1.436。

熔点-76.1℃,沸点-10℃。

易溶于水和乙醇。

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有防腐作用。

含量(以重量计)≥99.9%。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作为防腐剂可用于葡萄酒、果酒。

以熏蒸法漂白果干、果脯、干菜、粉丝、蜜饯类。

也用于白砂糖、绵白糖、果糖、葡萄糖粉、果酱、果冻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一升空气中含数mg,可因痉挛窒息而死。

我国标准最高浓度20mg/m3。

本品对眼、咽喉和上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液态SO2的冷冻效应会导致皮肤灼伤。

商品名过氧乙酸成分过氧乙酸性能及用途无色透明液体。

有弱酸性,有强烈的刺激性酸气味。

熔点0.1℃,沸点105℃,相对密度1.665,折射率1.3249,闪点40.5℃(40%过醋酸溶液)。

易挥发,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主要用作纺织品、纸张、油脂、石蜡和淀粉的漂白剂;医药中的杀菌剂和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剂和环氧化剂。

也用于食品和饮用水的消毒等。

安全注意事项本品为剧毒品。

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易燃,易爆。

小鼠经口LD50500mg/kg(2%溶液)。

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用品,设备要密闭,禁止违章动火,环境通风良好。

包装及贮运用塑料罐包装,每罐净重20kg,外用本箱加固。

在光照和加热时,容易引起急剧分解和爆炸,贮存应避光、避热,贮存温度低于10℃。

避免与有机产品放在一起。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BC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

色光以与标准近似,溶于水呈蓝色荧光,不溶于水杂质含量≤0.5%,强度为标准品的100±5,细度(通过100目筛残余物含量)≤5%,泛黄点≤5%,水分含量≤5%。

本品主要用于棉纤维、人造丝、人造棉和纸浆等中性染浴增白处理。

包装及贮运 30kg铁桶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JD-3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能溶于热水。

本品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用于合成洗涤剂、肥皂、造纸和纺织品的增白。

包装及贮运 40kg铁桶装腔作势,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挺进31#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具有一般二苯乙烯三嗪型增白剂性能。

荧光色调为青光,呈阴离子型。

可溶于100℃或1000倍25℃水中。

水分含量≤5%,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0.5%。

本品主要用于合成洗涤剂、肥皂、香皂、纸张的增白,也用于棉织物、锦纶、人造丝等的增白,可使被增白物增白发亮。

包装及贮运 30、40kg铁桶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BR(增白剂BL)成分DSD酸钠盐与异氰酸苯酯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属阴离子型,微带红紫色。

2%水溶液澄清,95%以上通过60目筛。

包装及贮运本品主要用于白色纤维、纸张和浅色纤维的增白、拔白印花和白地增白。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EBF成分邻氨基苯酚与2,5-二羧酸噻吩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细微黄白色悬浮液。

有鲜艳的蓝色荧光。

含有效荧光物质10%,属非离子型,呈中性,可与水以任何比例稀释分散。

耐硬水、耐酸、耐碱、耐晒,氧化漂白稳定。

增白强度与标准品相似,能与大多数施用于白色织物的整理剂和染色载体共用。

酸碱度为10g/L,分散液pH6。

本品主要用于涤纶、锦纶和醋纤的增白,也可用于合纤与棉、毛混纺织物的增白。

包装及贮运 50kg塑料桶装,贮存期一年。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R成分 DSD酸钠盐与异氰酸苯酯的缩俣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阴离子型。

95%以上通过60目筛。

0.2%水溶液澄清。

本品主要用于纤维、纸张、白地印染增白和浅色纤维增艳。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AD(荧光增白剂CA)成分对氯代-β-吗啉基丙酰苯盐酸盐与对甲磺酰苯肼盐酸盐的缩合性能及用途外观为带绿光的淡黄色细针状结晶。

本品主要用作合成纤维的增白剂。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ER(增白剂PS-1)性能及用途强度为标准品的100±3,色光与标准品近似,非离子型,在水中均匀分散。

本品用于涤纶、涤/棉混纺织物的增白。

用其处理的织物白度高、色光纯。

具有优异的耐洗、耐晒和耐升华牢度。

适用于各种染色方法。

商品名增白剂TA-4成分 1,2二氨基萘磺酸钠缩俣产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或浅黄绿色粉末,溶于水和乙醇。

本品用于织物和棉布的增白。

包装及贮运 10kg棉布袋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ID-4(洗衣粉增白剂JD-4)成分三聚氯氰与DSD酸、苯胺、三乙醇胺吗啉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微黄色粉末。

微溶于水,溶于AE-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乙醇胺和水的混俣溶剂,溶液呈亮紫色。

本品主要用于合成洗衣粉,使其外观洁白、悦目,并对棉、麻、合纤维织物有增白和洗涤效果。

包装及贮运 25kg纸板桶包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DBS性能及用途本品为绿黄色粉末。

熔点360±2℃。

分解温度>360℃。

紫外光最大吸收波长372~380mm。

耐强酸、强碱,微溶于乙醇、二甲基甲酰胺、苯、甲苯、水等。

无毒。

本品适用于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高耐冲聚苯乙烯、ABS树脂、不饱和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尼龙等塑料。

其用量低,适应性强,分散性好。

可在后加工或聚俣时加入,被增白物泛蓝紫光色调荧光,白度高,耐高温。

本品还可做成浆状物,用于纺织物的增白。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CXT成分 DSD酸与三聚氯氰缩合反应后再与苯胺、吗啉依次缩俣性能及用途本品用于棉纤维及合成洗涤剂用增白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