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合集下载

曾国藩看人八句话

曾国藩看人八句话

曾国藩看人八句话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官僚、将领和思想家,他在治理官场时借助自己独特的人才观,通过对人才的挑选、培养和留用,建立了一支效忠皇室、忠于国家、勤勉实干、团结协作的干部队伍,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贡献者。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观究竟是怎样的呢?以下就是曾国藩对人才的八句话:一、“观其言行而知其人,闻其言而知其意。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来了解他的本质和品质。

一个人做事的方法、态度和风格都会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因此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二、“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这句话说明,曾国藩非常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并将其置于能力之上。

他认为,无论你有多么出色的才能,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因此他培养干部,首先考虑的是道德,其次才是才能。

三、“知其可为而用之,不知其可为而用之,则为祸。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在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利用他。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容易出现错误的选择,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强调了人才与组织之间的价值认同。

曾国藩认为,只有在价值观念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团结战斗的力量。

因此,他会先了解干部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看看是否与自己的组织相符,再考虑是否留用。

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干部充分信任,不要过于担心失误和差错。

只有塑造出这种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励干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六、“成大事者不为急功近利之事。

”这句话强调的是长期的眼光和深远的思考。

曾国藩认为,真正的英才是有耐心、有毅力、有长远目光的人,他们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原则,而是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所认为的正义而奋斗。

七、“善追求者如鲲,义不苟合者如蝼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对人才的细节观察,要看看他是否有足够的追求和精神力量,是否有坚定的信仰和原则。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持正义、不屈不挠。

《冰鉴》|曾国藩识人七法:教你如何一眼洞悉复杂人心,逆天改命

《冰鉴》|曾国藩识人七法:教你如何一眼洞悉复杂人心,逆天改命

《冰鉴》|曾国藩识人七法:教你如何一眼洞悉复杂人心,逆天改命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理学家,其在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和致仕育人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文韬武略和洞悉人性,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千古完人”。

梁启超这样评议:“(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吾以为使曾文正今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代表著作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等,其中,《冰鉴》一书是曾国藩结合自身经历和官场感悟所写的一本关于识人、用人的经典著作。

一直以来,《冰鉴》这部奇书以其极强的准确性、实用性,受到古往今来无数人的青睐和肯定,甚至不少名人对曾国藩识人之法趋之若鹜,奉若神明。

【01】曾国潘识人法之一,观精神、骨相。

曾国藩认为,人的性格和命运藏在人的精神和骨相中,而精神和骨相则分别从人的双眼和面容体现出来。

云:“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从眼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忠奸正邪,忠正者双眼静如明珠沉稳,动如镜泊清澈,则正气凛然;奸邪者双眼静如荧火不定,动如流溪恍惚,多怀阴谋诡计,不务正道。

精神状态还体现在人的外在气质上,气质好,气场旺盛的人活力十足,拥有强大的自信力和掌控力;气质差,气场不足的人做事拖沓,萎缩不前,难求圆满。

云:“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小心谨慎的人,可以从他做不了的事上去识别他,如果因为马虎大意,考虑欠周全导致不能成事,则其人必粗枝大叶,难成大器。

胆大直接的人,则可以从他已完成的事上去识别他,如果这件事能体现他心思缜密,瞻前顾后的一面,那这个人实质粗中有细,可堪重托。

【02】曾国藩识人法之二,观人之内刚柔,则性格。

曾国藩认为个人的成就大小与其本人的性格、修养有重要的关系。

曾国藩 看人八决

曾国藩 看人八决

曾国藩看人八决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一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一,不要受伤。

第二,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一调。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当然这些也都只是作参考,因为还要搭配很多其他的方面的因素综合来看。

三、功名看气概:气宇轩昂的人更争气看一个人的“气宇”,先看他的额头,然后看他一身的气如何。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古人论眼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

希腊神话中,世人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大哲人孟子是个“眼科大夫”。

他认为,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傲慢;喜欢向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可能是心里有病。

司马光也认为,眼睛藏不住内心的奸恶。

眼睛明亮坦率,则表明此人光明正大;眼睛昏暗闪烁,则表明此人心术不正。

古代相学认为,眼神贵藏。

“藏者,如美玉灵珠,其光蕴蓄,静中焰光坐久乃见,此为上相,大业之器也。

”曾国藩就有这种眼相。

据记载:“曾公貌之过人处,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

”这里“常如欲睡”,是指曾国藩的眼神平时藏而不露,似乎昏昏欲睡,仔细观察才发现曾国藩眼有“真光”,半隐半藏如琉璃之晃亮。

●观目实践曾国藩观相识人,首先抓住人物的眼睛这个关键点。

如:“目有精光,三道分明”;“眼黄有神光”;“目有精光数道”;“眼有清光”;“眼无神光”;“目不妄动,为可靠”;“目精光而动,……不甚可靠”。

他的相术实践不仅清末诸家笔记屡有记载,而且亦频见于曾氏《日记》之中。

陈青云:先充为字号勇,在金鹅山打仗。

……眼圆而动,不甚可靠。

陈品南:老三营湘旗旗长。

挺拔,有静气。

喻科癸:平江亲兵百长。

年二十四岁。

满面堆笑,可爱。

矮而精明。

黎以成:宁乡人。

四年,鲁家坝入营,神昏。

莫有升:长沙人,年二十九岁。

南勇,刘培元营内哨官。

眼圆人滑。

显然,曾国藩对上述五人有褒有贬,其中“挺拔,有静气”、“矮而精明”者或可提拔重用;而“眼圆人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神昏”者皆不宜委以重任。

观人秘法团练编制团练亦称团结兵,系地主豪绅编练的地方武装。

始于唐代,清晚期八旗兵、绿营兵衰败后,为防备反清武装,各地团练分守要地或海口。

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于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

曾国藩应该是一个。

能任用人才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法宝。

曾国藩认为,做事无非是用人,用人必须先知先觉。

也就是说,谨慎用人要建立在深入了解人的基础上,要有审视人的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鉴别人才的方法,被很多人视为相面术。

广为流传的曾国藩关于接人的八句话,可以说是曾国藩对接人之术的总结,有些内容明显超出了传统接人之术的范畴,融入了一些新的考察和观察人的方法。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邪正看眼鼻”。

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正如看京戏的时候,脸谱一出来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技术上七尺身不如一尺头,一尺头不如一寸眼。

所以看一个人,首先要看鼻子和眼睛对不对。

第二:“真假看嘴唇”。

口为出纳官,以方、广、厚为贵。

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

嘴唇:如果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

口像鸟嘴最难交,历史记载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决计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长颈鸟嘴,不可共享安乐。

”史书上又记载,汉代老妇人许负,就是凭周亚夫的口,相出他必将饿死的:相法说,有横纹深入口内,必然饿死。

第三:“功名看气概”。

曾国藩说他想看看人的阳刚之气。

有的人就是一出来就把大家都带动起来。

这种气场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第四:“富贵看精神”。

曾国藩私下与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个恶业土著。

薛福成也表现出胡林翼一脸苦相。

虽然他有过人的英雄气概,但他是个苦脸,也就是精神不振,所以不能长久。

我们通常说人活一口气,长命百岁,短命百岁。

这个气就是精神。

精是有形的东西,而气和神属于无形的东西,但是气和神这种无形的东西必须有精来支撑,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所以曾国藩说财富和精神。

第五:“主意看指爪”。

曾国藩看人的4个方法

曾国藩看人的4个方法

曾国藩看人的4个方法
1.观察言谈举止:曾国藩认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初步了解他的性格和风格。

例如,一个人说话语速快,举止轻浮,往往代表他比较急躁和浮躁;而一个人说话语速缓慢,举止稳重,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看待他的生活态度: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直接关系到他的成功与否。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努力追求梦想,那么他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则不然。

因此,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曾国藩会认真加以观察。

3. 观察他的行动力: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行动力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往往只是说空话,而不付诸实践,那么他很难取得成功。

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行动力,他往往能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取得成功。

4. 关注他的知识积累:曾国藩非常注重知识积累。

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因此,对于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曾国藩会非常关注。

如果一个人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知识储备,那么他往往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挑战。

- 1 -。

太准了!曾国藩看人八决: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

太准了!曾国藩看人八决: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

太准了!曾国藩看人八决: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99%同学不知道的历史:/古人拉屎拿什么擦屁股//古代游牧民族全解/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识人……很多都值得学习!曾国藩看人有八个诀窍,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还真是很准!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一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一,不要受伤。

第二,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一调。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曾国藩看人八决

曾国藩看人八决

曾国藩看人八决①·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①个人,先要看TA.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TA.保持①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TA.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①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TA.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TA.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TA.就肯定有问题。

①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TA.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TA.如果①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①看对方的眼睛,第②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①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①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①,不要受伤。

第②,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①调。

②·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T.A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⑤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④方,嘴大的人①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①点好还是薄①点好?厚①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

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

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

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

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

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

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

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

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

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
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

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

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

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

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

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

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

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

”曾国藩却答不上来。

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

”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

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

”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

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

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

”“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

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
老师对他的功课只用“也好”二字敷衍了事。

一次,他背书不畅,老师训斥他说:“你将来要是会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好,曾国藩就记下了这一句话。

金子的闪光总会被人发现。

24岁他去长沙参加童试。

父亲的朋友欧阳凝祉出题面试。

写成后,欧阳称赞道:“这是金华殿中人语气!”并表示愿为他说媒。

不料长沙的“名门闺秀”都看不上这个乡下人。

欧阳便学刘邦的丈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曾国藩。

由此看来,曾国藩的天分,要么是乡下众人不能识别,要么他是大器晚成。

但他的岳父、欧阳凝祉当然是识人高手了。

下面介绍几种观眼识人方法:1.观眼识心术一个人的眼睛不能掩盖心里的邪恶念头:心胸纯正,眼神就清澈、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有邪光。

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心术正邪。

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

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

心正,眼睛能明亮;不正则昏暗。

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

这个人的善恶能往哪里隐藏呢?
(1)眼睛闪闪发光,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会谈很感兴趣。

(2)目光呆滞黯然,说明这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无味的人。

(3)目光飘忽不定,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或
紧张不安的人。

(4)目光忽明忽暗,说明他是个工于心计的人,已听得不耐烦了。

(5)目光炯然,表明这是个有胆识的正直的人。

(6)主动与人进行交换视线的人,说明他的心胸坦率。

(7)不敢正视或回避别人的视线,表明此人是个内心紧张不安或言不由衷、有所隐藏的人。

2.观眼识城府(1)在人们发怒或激动的时候,眨眼的频率就会加快。

有时频繁而又急速的反应总是和内疚或恐惧的情感有关。

眨眼也常被作为一种掩饰的手段。

(2)两眼安详沉稳是内心沉稳有主见。

两目敏锐犀利,生机勃勃是有朝气。

目光清明沉静,但杀机内藏,锋芒外露,是有胆识之人,如射者瞄准目标,一发中的。

(3)目光有如流动的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则见于奸人,两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是老谋深算。

(4)眼神清,如水的清澈明澄,表示此人清纯清朗、澄明、无杂质,端庄、豁达、开明。

(5)眼神浊,如水的浊重昏暗,表示此人昏沉、糊涂、驳杂不纯,粗鲁、愚笨、庸俗、猥琐、鄙陋。

(6)两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这是一种老谋深算的神情,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

(7)如果谈话时,对方完全不看你,便可视为他对你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

3.观眼识情意(1)当他不愿意把自己所想传达给对方时,多半会发生凝视对方的行为。

(2)对方若久久凝视你而不移开视线的话,很可能有什么心事要向你诉说。

(3)对方眼睛左右、上下转动而不专注时,多半是为了不使你担心,而不将真相说出。

眼睛左右、上下转个不停,这个样子很让人讨厌,在撒谎。

(4)对方眼睛滴溜溜地转动表示他一有机会就会见异思迁。

(5)乜斜对方的眼光。

是表示拒绝、轻蔑、迷惑、藐视等心理。

乜斜而略带笑的眼神,表示对对方怀有兴趣。

(6)竞争对手互相之间都用蔑视的眼神看对方。

(7)对方眼神发亮略带阴险时,对方一定对人不相信,处于戒备中。

(8)对方没有表情的眼神表示心中有所不平或不满。

懦弱的人会出现无表情的眼神。

4.观眼识心理如果你注意看正在说话的人的眼睛或视线,将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

留意一下初次见面的人在看着我们时的眼神,就能了解到这些人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性格。

怀有好意或敌意的时候,或者漠不关心的时候,随着他心理状态的变化,眼睛便随之变化。

(1)视线朝下者即胆小怯懦的证据。

当你看着对方的眼睛时对方把视线悄悄地往下移,是因为他意识到,你在年龄上、
在社会地位上都是他的长辈、上司,或者意识到,你是他的强大对手,与你谈话时,多半会带有一种紧张感。

(2)温和而内向的人,视线若左右游移即表示拒绝。

和前述很相似,但视线并非朝下,而是左右穿梭游移,表现出他拒绝对方之意,而且无意识中表现出对对方不怀好意的讯息。

例如男性向女性搭讪时,她要是对那个男人没有好感,就会表现出左右游移的眼神来。

(3)视线直视即敌对的表现直视着对方,一动也不动的眼神,含有非常深切的意味。

受到某种强大的打击,或者怀有强烈的敌对心理时,就会出现这种眼神。

(4)视线飘移不定即表示内心不安。

望着天似的呆滞的眼神,常见于情绪低落的时候表示失去安定感,或者在思考某些事。

对诸事漠不关心时也常会出现这种表情。

(5)视线向上是自信的表现。

说话时视线稍稍向上的人,大多是对自己的地位能力有极大的自信。

性格也较外向。

在政治家中,这种视线是相当普遍的,公司重要人物有这种眼神的人也相当多。

属于领导人物或管制他人的工作者,他们的视线总是容易往上扬。

5.观眼识好恶眼睛中的神采如何,眼光是否坦直、端正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人的心地、人品、德行、情感。

第一次见面,对方的眼睛就滴溜溜的乱转,由此便可略知一二了。

躲闪对方目光的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怀有自卑感,性情懦弱。

遇到陌生人,不能主动地上前去搭讪;总是被动地与别人相识而且在打招呼时躲闪着对方目光的人,一般来讲较拘谨,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自信心常有自卑感。

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一天,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来,请曾国藩过目以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完饭正在散步。

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

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

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

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

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

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

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

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

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