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翅目重要的医学昆虫双翅目-精
双翅目重要的医学昆虫双翅目

摇蚊的幼虫
4 瘿蚊科Cecidomyiidae 英 文 名 称 : gall midges 或 gall gnats 。 触角念珠状,轮生细 毛;翅脉简单,纵脉 3~5条;足胫节无距; 跗 节 式 5-5-5 。 幼 虫 蛆形,自第 3 龄以后 的幼虫前胸腹板上生 有 1 个 “ Y” 形 或 “ T” 形胸骨片。
2 盗虻科Asilidae
又叫食虫虻。英文名称:robber flies。体多毛鬃。触 角鞭节端部1~3节形成端刺;雌雄虻的复眼均为离眼;前 翅脉多伸达翅的外缘;爪间突刚毛状或缺。
成 虫 和 幼 虫 均 捕食性 。 成虫常静止在地面或植物 上,伺机攻击猎物。幼虫 分节明显,胸部各节有侧 腹毛 1 对,前气门式,腹部 末节形状多变化。幼虫生 活在土中、垃圾或腐殖质 中,捕食小虫。常见种类: 中 华 食 虫 虻 Cophinopoda chinensis Fabricius。
在腐食性或尸食性类群中,有些是重要的医学昆虫,能传播 多种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传播的疾病有病毒类的脊髓 灰质炎、传染性肝炎、天花和红眼病等,衣原体的沙眼,螺旋 体的雅司病,细菌类的伤寒、痢疾、霍乱和肺结核等,原虫类 的阿米巴痢疾和鞭毛虫的蛔虫和绦虫病等。
重要医学昆虫
但是,一些种类在尸体的法医鉴定中有非常重要的价 值,已被应用在刑事案件的调查和侦破中,是法医昆虫 学研究的最重要内容。
⑵生殖系统:雄蚊有睾丸1对,自每一睾丸发出的 输精管在远端膨大为储精囊,两者会合成射精管。 射精管远端为阴茎,阴茎两侧有抱器。 雌蚊有卵巢1对。再输卵管在汇成总输卵管前的 膨大部称壶腹。总输卵管与阴道相连。在阴道无端 有受精囊(按蚊1个,库蚊和伊蚊3个)和1对副腺 的开口。阴道则开口于第八、九腹节交界处的腹面。 每个卵巢由几十个至二百多个卵巢小管组成。每个 卵巢小管包括3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囊。顶端的 为增殖卵泡囊,中间为幼小卵泡囊,靠近输卵管的 为成卵泡囊。卵泡囊依次逐个发育成熟。当成卵卵 泡囊中的卵成熟排出后,幼小卵泡囊,又发育为成 卵卵泡囊,每排出一次卵,顺卵巢小管上就留有1个 膨大部。 此外,呼吸系统中的微气管在卵巢上的分布, 卷成细密的丝状,卵巢在妊娠后膨大,微气管也因 而伸直,故可鉴别雌蚊是否经产。
双翅目——蝇科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Muscidae
中文学名:蝇科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 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双翅目 亚目:环裂亚目 科:蝇科
形态特征
蝇属双翅目,体型有小型到中型,灰色、灰黑或具金属光泽。头部 大,能活动。触角短于头部和胸部的总长,仅 3 节,末节末端有 节鞭或末节背面有一根羽状刚毛,称触角芒(arista)。 复眼2 只,单眼3 只。复眼发达,通常为离眼,少数种类雄虫为接 眼。 口器为舔吸式。前翅膜质,用来飞翔。后翅退化为平衡棒(halter), 隐于前翅基部的翅瓣下。 幼虫圆柱形,前端尖,后端平截,前气门小,各有6-8个突起。后 气门半圆形,每一气门有3个气门裂,呈放射状排列。
生活史
全变态。 蝇科动物卵纺锤形,纵脊两条明显。 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蛆)、蛹、成虫,四个 时期,各个时期的形态完全不同。雌虫将卵产于 腐肉或粪便等腐败有机物上,幼虫孵化后以这些 腐败物为食。某些种类的苍蝇卵胎生,例如麻蝇。
苍蝇的一生
生活习性
成虫按其栖息场所分类,有住区性、半住区性、亲家畜和野生蝇 种。 成虫食性极复杂,绝大部分为腐食性和粪食性,如重毫蝇属、腐 蝇属和纹蝇属的成虫性喜新鲜粪便和其他腐败的有机物,家蝇属 的一些种类喜舐吸人畜的伤口,如逐畜家蝇舐吸牛身上被其他昆 虫咬伤后流出的血液。 少数种类的成虫系捕食性,如阳蝇属和池蝇属捕食长角亚目昆虫, 淄蝇亚科的成虫常在植物上和水边活动,捕食蚊子的幼虫、蛹和 成虫。 成虫一般在幼虫发育场所的腐败物质的表面或浅皮层产卵,有些 种类在粪旁的地上、粪的上层或表面产卵。产下的卵常堆成小堆。 幼虫亦主要以动物粪便和腐烂有机质为食。
双翅目——蝇科
双翅目

双翅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双翅目英文名称:Diptera定义: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中胸发达,前后胸退化,仅具一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完全变态。
包括蚊、蠓、蚋、虻、蝇等。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 ;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双翅目动物双翅目(Dipter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的1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的第四大目。
世界已知85000种,全球分布。
中国已知4000余种。
目录[隐藏][编辑本段]形态特征双翅目昆虫体小型到中型。
体长极少超过25毫米。
体短宽或纤细,圆筒形或近球形。
头部一般与体轴垂直,活动自如,下口式。
复眼大,常占头的大部;单眼2个(如蠓科)、3个(如蝇科)、或缺(如蚋科)。
触角形状不一,差异很大(图1),一般长角亚目为丝状,由许多相似节组成;短角亚目3节,有时第3节分成若干环节,端芒有或无;环裂亚目第3节背侧具芒。
双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某些种类口器退化。
环裂亚目在触角基部上方有一倒“U”字形额囊缝,为成虫羽化初期额囊缩入后存留的痕迹,紧靠额囊缝下方为一月牙形骨片,称新月片,额囊缝与新月片存在与否为环裂亚目分组的重要依据。
中胸发达,中胸背板几占背面全部,前、后胸退化,中胸具翅1对,膜质,某些类群具毛(如毛蠓科)或鳞片(如蚊科),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很少缺如),极少数种为短翅、无翅或翅退化,翅脉近基本型,常有消失或合并现象。
食蚜蝇科r4+5脉与m1+2脉之间有一条贯穿r-m横脉的褶皱状伪脉,为识别该科的主要特征。
足短或极长,基节、转节、腿节、胫节上的鬃、毛、栉、齿等装备在有瓣类的分类鉴定上极为重要。
跗节5节,爪和爪垫各1对,爪间突通常存在,刚毛状或垫状。
介绍常见昆虫

介绍常见昆虫
昆虫是六足节肢动物,约有1000科、100万种。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昆虫:
1.蟑螂:属于“蜚蠊目”的昆虫,是常见的医学昆虫。
由于在《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被周星驰称之为“小强”,因此又有“小强”的称呼。
2.蚊子:属于双翅目蚊科昆虫,是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
3.苍蝇:属于双翅目蝇族昆虫,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传播者。
4.蝴蝶:属于鳞翅目蝶总科昆虫,是一种美丽的昆虫,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象征之一。
5.蚂蚁:属于膜翅目蚁科昆虫,是社会性昆虫之一,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协作能力。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28
3.环裂亚目Cyclorrhapha
• 统称为蝇类。体小至大型,体粗壮,多毛和全世界已知近5000余种,我国已知近100
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为害小麦的麦红吸
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
]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23
2.短角亚目Brachycera
• 统称为虻类。一般中至大型,体较粗壮,高等 的虻类体足具有明显的鬃。触角较短,一般3节 ;鞭节形状变化大。下颚须1-2节。Rs一般2-3 分支,M有2-3分支;中室通常存在。
22
• 幼虫纺锤形,共13节;头稍骨化;触角2 或3节;单眼和口器退化,上颚针状,老 熟幼虫中胸腹板上常有角质“Y”型剑骨 片。气门小,9或10对,位于前胸、腹部 1-8节或臀节上。
• 成虫不取食或趋势花蜜、腐烂有机质,幼 虫食性变异较大。植食性可为害植物各个 部位,并形成虫瘿。如麦红吸浆虫、麦黄 吸浆虫等。
• 幼虫为无头型,头部不明显,口器退化,仅 1-2个口钩。
• 蛹为围蛹,成虫羽化时呈环状裂开。
双翅目昆虫课堂讲义课件
29
头蝇科Pipunculidae
• 小型蝇类,色暗。头部极大,呈球形或半球 形,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触角第1节第2节很小, 第3节发达,末端或圆钝或尖锐,上下两侧多 有刚毛。胸部少毛。翅狭长,透明或略带红褐 色,多数种类有翅痣,是亚前缘室微毛所致。 • 足多为黑色或黄色,常有毛或刺。雌性腹部 末端7、8、9节形成锥形产卵器。
双翅目昆虫

大蚊 Tipula sp.
◆双翅目 大蚊科 大蚊小至大型,体细 长少毛。灰褐色至黑 色。头大,无单眼, 雌虫触角丝状,雄虫 触角栉齿状或锯齿状。 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 有一“V”形沟;翅狭 长,Sc近端部弯曲, 连接于Rl,Rs分3支, A脉两条。平衡棒细长。 足细长,转节与腿节 处常易折断。
金条虻 Tabanus aurotestaceus Walker,1854
白斑蛾蚋telmatoscopusclogmiaalbipunctata双翅目蛾蠓科体长3mm触角长约1216节体色灰褐色翅膀布满灰色的细毛翅面具2枚黑斑翅缘具不明显的白斑形态酷似蛾类生活于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区成虫多半于住家或户外水沟积水的环境喜欢停栖于墙壁雌虫会产卵于浴室厨房水沟或积水的容大蚊tipulasp
◆双翅目 麻蝇科 体长15 mm左右; 通体灰白色。前 胸背板具有3条明 显的黑色纵带, 腹部中央具有1条 Y形黑带,腹部灰 白斑上具黑斑; 翅基部颜色较深。
◆双翅目 家蝇科 体长约7 mm。体 色为单纯灰黑色, 腹部有污黄色的区 域,胸部有纵形条 纹;复眼红褐色。 ◆分布:最普遍的 家蝇类,全国各地。
南岭绿蝇 Lucilia bazini Seguy, 1934
◆双翅目 丽蝇科 体长8-12 mm,具绿 色金属光泽,头部大, 能活动。复眼发达, 通常为离眼,少数种 类雄虫为接眼。触角 芒羽状。喙肉质,可 伸缩。胸部背面常具 有黑色纵条,下侧片 及翅侧片的鬃不排成 行列。翅大,腋瓣发 达。腹部有毛,气门 在第2-8节背板上。
◆双翅目 食蚜蝇科 成虫体长9-10 mm。 眼裸。腹部黄斑3 对。头部除头顶区 和颜正中棕黑色外, 大部均棕黄色,额 与头顶被黑短毛。 小盾片棕黄色。足 大部棕黄色。腹部 两侧具边,底色黑, 第2-4背板各具大 形黄斑1对。
实验二 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蜱

(5)盾蚧科 Diaspididae
识别特征 体近似于梭形,被有蜡质 蚧壳
代表种
矢尖蚧 Unaspis
(kuwana)
yanonensis
(6)粉蚧科 Pseudococcidae
识别特征 体节较明显,体壁常柔软, 被有蜡粉,有时体侧的蜡 粉突出成线状 代表种 橘鳞粉蚧 Nipaecoccus vastator
翅脉; ②翅缘有很多 长而整齐的缨 状缘毛
(四)蜱螨目及其重要科的识别
1、蜱螨目Acarina主要识别特征
①体小,4对足或2对足 ②无翅,身体分为头部、胸 腹部
2、蜱与螨的区别 蜱
大小 体毛 较大 无或短而少
螨
较小 多而长 寄生、自由生活
寄生习性 全为寄生
3、蜱螨目重要科的识别
(1)叶螨科Tetranychidae 识别特征 型小,圆形或椭圆形 多为红 色、暗红色体侧有黑色斑点, 足3-4对 代表种
实验二
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蜱
螨目及其重要科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蜱螨目
及其重要科的主要识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梨木虱
4、吹绵蚧
2、柑桔粉虱 3、红蜡蚧
5、矢尖蚧 6、橘鳞粉蚧
7、草履蚧
8、桃蚜
9、橘蚜
11、梨瘿蚊
10、大豆荚瘿蚊
12、柑桔大实蝇
14、黄蓟马 16、柑橘红蜘蛛
橘蚜 Toxoptera citricidus (Kirk)
橘蚜
(二)双翅目及其主要科的识别
1、双翅目Diptera主要识别
(1)触角丝状、短角状、或具芒状 (2)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 (3)成虫只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 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昆虫分类学)11双翅目

为什么很多双翅目昆虫拟 态象膜翅目?
有伪脉
食蚜蝇科 Syrphidae
世界5000余种
家蝇 腋瓣
有瓣类
无瓣类 实蝇
花蝇
家蝇
丽蝇
麻蝇
寄蝇
家蝇科 花蝇科
Cu1+an 不伸达翅后缘
下侧片无成排的刚毛
Cu1+an 伸达翅后缘
寄蝇科
麻蝇科 下侧片有成排的刚毛
丽蝇科
家蝇 Muscidae 花蝇 Anthomyiidae
M 不分支
摇蚊科 Chironomidae
毛蚊 摇蚊 蠓
瘿蚊 蚋
蚊 蛾蚋
吸血的类群
• 蚊科Tipulidae 传播疟疾、乙型脑炎。
• 蠓科 Ceratopogonidae 传播乙型脑炎 • 蛾蚋科 Psychodidae (又名毛蠓、蛾蠓)
白蛉传播白蛉子热。大部分不吸血。 • 蚋科 Simuliidae
成虫、幼虫均捕食性,
蜂虻科 Bombyliidae
头顶不向下凹陷。
成虫食性不明,幼虫寄生蜂类和其它昆虫, 或捕食蝗卵。
蜂虻科 Bombyliidae 食虫虻科 Asilidae
食虫虻科 Asilidae
盗 虻 科
R5
蜂
虻
R5
科
蝇
芒角亚目Aristocera
无缝组 食蚜蝇
有缝组
有瓣类 家 蝇
无瓣类 果 蝇
伸达翅缘的脉8条以下 摇蚊科 Chironomidae 蠓科 Ceratopogonidae
蛾蚋科 Psychodidae
蚊科 Culicidae
中国约370种
蚋科 ae
按蚊属:翅上有斑纹
伊蚊属:体和足上具黑白 相间的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