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是指经过血小板分离技术,单独采集血小板的献血者。
由于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生命时间较短,且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所以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要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招募与筛选是管理的首要步骤。
在招募献血者时,应当要求献血者具备一定的健康条件,如年龄在18-55岁之间,身体健康等。
要求献血者达到一定的体重要求,因为体重过轻的献血者往往血小板浓度较低,不适合进行单采血小板。
为了保证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应对其进行定期体检。
体检项目应包括全面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等。
只有通过定期体检,才能及时发现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补偿与激励非常重要。
应当对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进行适当物质上的激励,如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应当对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即及时给予合理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参与献血的积极性。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风险防控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确保每位献血者的操作程序规范,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献血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安全。
对献血者的献血频率应加以控制,避免过度献血对其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对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信息管理与追踪十分重要。
应当建立完善的献血者信息数据库,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献血记录等进行记录和管理。
通过信息管理和追踪,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和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干预。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保证其献血质量和健康安全。
在进行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时,应重视献血者的招募与筛选、定期体检、补偿与激励、风险防控以及信息管理与追踪等方面的工作,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单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

单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1、目的: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单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
2、范围:适用于单采血小板的采集。
3、职责:3.1由具有相应资质并经岗位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或经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
3.2负责采集血小板,血小板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3.3负责对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和献血反应的处理。
4、操作步骤:4.1机采室工作人员接到献血办的机采血小板通知后,献血者的接待实行首问负责制,欢迎献血者参加献血。
4.1.1请献血者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严格核对献血者身份证件,在计算机系统献血管理界面查询既往献血记录及体检记录有无淘汰项目。
4.1.2严格遵照《献血者健康征询和体检操作规程》进行单采血小板者的健康征询和体检。
4.1.3体检合格后留取献血者2ml、5ml血样交与检验人员,用于血常规和输血传播性疾病检测。
离心血样标本后观察血浆上清有无乳糜浑浊,如上清清亮透明,则符合采集要求。
4.1.4血常规检测:记录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针对血常规不合格的和初检合格的献血者进行反馈。
初检结果不合格的,交专人进行统一反馈。
对初检程序合格的献血者,核对无偿机采献血登记表和血常规检测报告。
血常规检测合格要求:红细胞压积0.36~0.45,PLT≥170×109/L,无其他异常情况。
4.2开始开集前给予献血者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0ml—30ml口服。
4.3管道安装见《MCS+血细胞分离机管道安装操作规程》。
4.4实施采集步骤:4.4.1预冲耗材完成后操作人员再次核对献血者信息,根据该献血者献血参数和采集要求设置献血参数和目标产量,需修改的献血者信息:性别、身高、体重、采前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目标产量2.5ELL(单份)、采集血浆量10 ml、记录采后血小板的数值,献血参数和目标产量可在采集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4.4.2扎袖带,之后按“CUFF”键,使袖带充气。
4.4.3静脉穿刺根据《血液采集操作规程》中的静脉穿刺部分执行,严格进行穿刺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 cm×8 cm。
单采血细胞治疗标准操作程序

单采血细胞治疗标准操作程序
单采血细胞治疗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它涉及从患者或供者体内采集造血干细胞,并将其输给患者以恢复其造血功能。
以下是一般的单采血细胞治疗标准操作程序的概述: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诊断、身体状况、血液指标等。
2. 供者评估:如果使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对供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健康状况、传染病筛查等。
3. 干细胞采集:根据患者和供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如骨髓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等。
4. 干细胞处理:采集到的干细胞需要进行处理,如离心、洗涤、浓缩等,以确保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
5. 干细胞输注:将处理后的干细胞输给患者,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骨髓输注等方式进行。
6. 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等。
7. 随访: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单采血细胞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技术,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操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近年来,我国的献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采用单采血小板技术后,固定的献血者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献血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然而,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及献血计划的顺利执行,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献血者的资质要求、管理模式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献血者资质要求针对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首先需要满足献血者的基本条件,如18-55岁、体重≥50kg、无慢性病或急性传染病史等。
同时,对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指标,如血小板计数>150*10^9/L、无抗血小板抗体等,这样才能保证从采集到使用期间的专业鉴定及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管理模式在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管理中,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选择、培训、留存、奖励等环节。
首先,在选择献血者时,应综合考虑献血者的基本条件、血液生物学指标以及个人意愿等因素,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其次,在培训环节中,应对献血者进行专业化知识的普及,提高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的了解,降低不必要的误解和焦虑感。
在留存方面,应及时对献血者进行复查,以维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将回馈活动以及献血历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更好地改进服务质量。
最后,在奖励方面,可以及时给予优秀献血者表扬奖励,激发其参与献血的积极性,也能够起到宣传献血的作用。
三、风险控制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参加献血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1. 每周采血2次的原则:这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献血者的生理状态,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更高效的采血。
2. 定期体检:除了献血前的体检,还应定期安排献血者进行全面体检,以排除献血前未被发现的感染、肝功能异常等风险。
3. 专业人员的参与:在单采血小板的采集过程中,专业的医疗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并对献血者进行科学指导,以确保献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
4. 对献血品质的严密监管: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系统,严格保证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血液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不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血小板样品分离操作规程

血小板样品分离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操作规程描述了血小板样品分离的步骤和方法,旨在确保血小板样品的准确分离和提取。
2. 实验步骤
2.1 准备工作
- 预先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离心管、培养基等。
- 清洁工作台,确保无细菌和杂质。
2.2 血样准备
- 使用无菌器材采集血样,确保血样的无菌性。
- 将血样转移至离心管中。
2.3 血小板分离
- 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设定合适的离心参数。
- 将血样离心,以分离血浆和血小板。
- 小心倒出上清液,仔细保留血小板沉淀。
2.4 血小板提取
- 使用适当的缓冲液将血小板沉淀重悬,轻轻撤销血小板。
- 将血小板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避免污染。
2.5 血小板样品保存
- 根据实验需要,将血小板样品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变
性和降解。
3. 安全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戴好实验手套和口罩,以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 注意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禁止随意倒弃实验废液。
4. 结论
本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血小板样品分离的步骤和方法,确保了
血小板样品的准确分离和提取过程。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
验室的安全和无菌操作,以保证最终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问题。
在分析了献血者管理的重要性和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特殊性。
在详细介绍了建立档案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宣传教育、制定紧急应对措施等管理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管理的必要性,提高献血者的参与度和促进献血者固定化献血。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宣传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水平,促进献血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管理体系,健康检查,心理援助,宣传教育,紧急应对,献血者固定化,参与度。
1. 引言1.1 献血者管理的重要性献血者管理是献血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献血者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献血者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对献血者的档案管理和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献血者潜在的健康问题,避免因献血引发意外。
献血者管理可以提高献血者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良好的管理工作能够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献血者更加乐意参与献血活动并定期献血。
献血者管理也能促进献血事业的发展和稳定。
通过对献血者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献血者的固定化献血率,稳定献血源,确保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用血需求。
由此可见,献血者管理不仅关乎献血者个人的健康和利益,更是对整个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加强献血者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献血事业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1.2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特殊性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是指定期定点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
他们与普通的全血献血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血小板捐献能力。
由于单采血小板是通过血浆分离技术获取的,因此每次献血的血小板含量要明显高于全血献血者。
这类献血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和充足的细胞储备。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需要更多的身体康复时间。
对单采献血者2袋血小板安全性的探讨及护理要点

广东
【 摘要 】 目的: 过分析 一次 捐献2袋机采血 小板 的 影响 因素 , 通 探讨 捐献 2 袋机 采血 小板 的安全 性及 可行性 。 方法 : 对
本 站2 1 46 例 献 血 者 机 采 2 血 小 板 采 集 前 、 血 常 规 和 成 品血 小 板 计 数 , 察 采 集 双 袋 血 小 板 的质 量 及 其 对 献 血 者 安全 O O 0 袋 后 观 性的影 响、 护理 要点。 结果 : 机采血小板终成 品计数检测 ≥ 50× l ll 袋达 9 . 茗 ② 所有被检测 的供者其采后血小板 ① . / O 33 。 计数≥ l 0X1 9 L 结论 : 0 1。 0 对身体健康 、 采前P t 2 0×l 9 L 体重 5 k 的供 者机采血小板 2 1≥ 2 /、 0 5g 袋是安全 的。 有选 择性单 采 血 小 板 2 既 能保 证 血 小 板 质 量 满足 临床 应 用 , 能 达 到 缓 解 供 者 不 足 以及 降低 机 采 成 本 的 目的 。 袋 小板 供 者 的选 择 按理 论 推 算 公 式 [ 小 板 计 .. 血 数 ( 0/ ) X1 L X体 重 ( g X0 0 —5 0 0】 体 重 (g x0 k ) .8 0 ×l /【 k ) . 0 】 0 19L 该 公 式 表示 采 2 治疗 量 后 捐 献者 的血 小 板 8 ≥10 0 ( X / 个 量 仍保 持在 正 常水 平 )随机 抽 取6 名符 合 献 血健 康 体检 标 准 1, 0 的供 者 , 前 Pt 2 ×19L 体 重 5k ,次 采集 间 隔 时 间 ≥ 采 i>2 0 0/ 、 / 5g 2 1 个月 , 管状 态 良好 , 人 自愿 捐 献 双 袋 血 小 板 。 血 本 11 机 器与 耗材 AM I .. 2 CUS 细 胞分 离机 ( 国B x e 公 血 美 a lr 司 ) CS F 8 血 细胞 计 数 仪 ( ,I- 20 日本 C S 司 )分 离 管路 型 号 : l公 , R R2 1 ( 国B xe公 司 )血 液 抗 凝 剂 ( 森 尤 斯 卡 比AC 4 3 6美 a lr 。 费 D A方 )生 理 盐 水 ( 森 尤 斯 卡 比) , 费 。
单采2袋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性探讨及护理要点

单采2袋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性探讨及护理要点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一次捐献2袋机采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探讨捐献2袋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对本站2010年60例献血者机采2袋血小板采前、采后血常规和成品血小板计数,观察采集双袋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对献血者安全性的影响、护理要点。
结果:①机采血小板终成品计数检测≥ 5.0× 1011/袋达93.3%。
②所有被检测的供者采后血小板计数≥ 100×109/L。
结论:对身体健康、采前Plt≥ 220×109/L、体重 55kg的供者机采血小板 2袋是安全的。
有选择性地单采血小板2袋,既能保证血小板的质量满足临床应用 ,也能达到缓解供者不足以及降低机采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机采2袋血小板;安全性;护理要点【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由于机采血小板制品能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其白细胞及红细胞的污染率较小、纯度高且临床治疗效果好【1】,因而备受临床青睐,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未能满足临床需要时,我们开展了单采双袋血小板的工作,并对2010年单采双袋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性及护理要点探讨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单采血小板供者的选择按理论推算公式【2】?[血小板计数(×109/L)×体重(kg)×0.08-500×109]/[体重(kg)×0.08]≥100×109/L(该公式表示采2个治疗量后捐献者的血小板量仍保持在正常水平【3】),随机抽取60名符合献血健康体检标准的供者,采前Plt≥ 220×109/L、体重 55kg,2次采集间隔时间≥1个月,血管状态良好,本人自愿捐献双袋血小板。
1.1.2?机器与耗材 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美国Baxler公司),CIS-F280血细胞计数仪(日本CIS公司),分离管路型号:R4R2316(美国Baxler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关键环节,以达到采血小板过程的全方位管理。
方法找出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单采血小板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结果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得到有效管理,保证了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
结论对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是献血服务质量体系规范实施的体现,有利于临床用血安全。
标签:单采血小板;过程;管理单采血小板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献血者的部分血液采集到特殊的无菌管道内,经过体外循环离心后,分离出血小板,再将其余成分回输给献血者。
在单采过程中,献血者离体血量大,捐献时间长,且需要输入大量的抗凝剂,采集后的血小板产品需在(22±2)℃温度下振荡保存,该温度有利于产品内细菌生长与繁殖。
因此,每个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献血者的安全,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与用血安全。
笔者从事成分献血服务工作多年,现将本中心在单采血小板过程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体会,采取的方法与措施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1献血者预约与筛选的管理1.1献血者预约预约献血者时,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献血者的既往献血记录,核实不处于被暂时或永久屏蔽状态,交代献血前注意事项,如,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睡眠充足、避免饮酒和疲劳等,把好安全献血第一关。
1.2献血者筛选1.2.1身份核对核对献血者的有效身份证件,防止冒名顶替献血。
再次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献血者的信息,确认不处于被暂时或永久屏蔽状态。
1.2.2体检要求献血者必须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在献血前1w 不得服用阿斯匹林、消炎痛、保太松、布洛芬、维生素E、潘生丁、氨茶碱、青霉素及抗过敏类药物[2]。
女性献血者长期服用螺旋藻类的保健品、避孕药等,采集时血浆呈现绿色,询问应特别注意。
1.2.3静脉筛选查看献血者双手前臂有无新鲜针眼,避免故意隐瞒的短间隔献血。
保持一定的血液流速是保证血小板质量的前提,因此宜选择手背小静脉抽样检测献血前相关筛检项目,保留粗直、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固定的静脉进行单采。
1.2.4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标本需足量、无凝块、无溶血,检测前充分混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项目检测包括血常规、ALT、HbsAg、脂血等,各项检测结果正常,且血小板计数≥150×109/L,血细胞比容≥0.36。
1.2.5征询确认工作人员确认献血者不存在不适合献血的情形,确认献血者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
献血者根据自身情况自由、自主的决定是否参加献血,并在《无偿献血健康征询表中》签字确认。
2上机过程的管理2.1耗材管道安装2.1.1综合评估献血者的条件,如血管大小、体重,压积,既往有无冲红、血小板聚集等情况,合理安排血细胞分离机与相应的耗材,提高采集效率和质量。
2.1.2 耗材管道实行一人安装,一人核对的原则,保证耗材管道正确安装,避免耗材管道安装错误或不到位而影响或终止采集过程;抗凝剂和生理盐水连接应实行双人核对,确保正确无误,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2.2上机前确认。
2.2.1再次确认献血者身份,是否空腹献血,是否需要上洗手间,是否口服钙剂2~4g等。
2.2.2 确认献血者经过评估合格,符合捐献条件。
2.3参数设置2.3.1正确输入献血者身高、体重、压积、血小板计数等参数,设置合理的采血、回输速度、抗凝剂的比例,结合献血者的献血史,推荐合适的目标产量,知情同意后采集。
2.3.2初次献血者最好选择采集1个治疗量,减少采血时间与循环血量,保证献血者的舒适。
2.3.3对于全血容量低于3500ml的献血者应启动盐水补充程序。
2.4静脉穿刺2.4.1进针区域的皮肤必须无损伤、炎症或畸形。
2.4.2充气止血带的压力采血前保持在80~100mmHg之间(采血过程保持40~50mmHg)[3]。
2.4.3静脉穿刺成功,是保证血小板质量的关键一步,尽量一针见血,采血针固定妥当,防止针头滑动,并将最初的15ml左右的血液流到采样袋后再开始采集,这样明显减少单采血小板的细菌污染[4]。
2.4.4如静脉穿刺不成功,造成二次穿刺时应采取认可的连接设备,连接的新针头与管路耗材上的针头规格相同,使套件保持无菌状态,采集的产品做好特殊标识。
2.5贴标签和留标本2.5.1应对贴标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同一献血者的血袋、标本管、献血记录一一对应,贴签无误[5]。
2.5.2检测结果用于判定血液能否放行的标本只能在献血时同步留取,不得在献血者健康检查时提前留取[6],应从献血者上机的耗材管道采样袋中留取血液筛查标本。
2.5.3如果留样袋中血液凝固或不足量等原因导致留样不合格时,应在采血期间从耗材注射部位多支管接头处留样,确保标本不被稀释,保证标本的代表性。
2.6献血者监护2.6.1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尽量陪护在献血者身旁。
尤其是初次单采的献血者,应介绍血细胞分离机的原理、采集过程的配合、耗材的使用和处理。
2.6.2定期巡視献血者,查看穿刺针头是否滑脱、移位,穿刺部位是否渗血等异常情况。
根据献血者的身体状态,适时调整采血、回输血流速度。
2.6.3冬天单采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为献血者加盖棉被、毛毯,提供暖水袋等,做好保暖工作,有利于减轻血液回输期间的冷刺激反应。
2.6.4在采集15min左右观察血浆颜色和血小板产品的收集情况,之后每20min左右观察血浆和血小板产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小板聚集、冲红、血小板浓度异常等情况。
采用《成分献血服务关键记录》表,由工作人员定时填写巡视时间及内容,是本中心在采集过程中确保血小板产品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6.5机器出现报警时,应及时响应、正确处理,给予献血者合理的解释,避免产生紧张情绪。
2.7献血反应2.7.1献血反应以预防为主,应从单采室环境、温湿度,是否空腹、疲劳献血,献血前常规补充钙剂,静脉穿刺一针率,采血、回输速度,抗凝剂的比例,采集监护等方面加以控制,尽量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与舒适。
2.7.2单采血小板时,部分献血者会发生献血反应,其中以枸橼酸盐中毒为主[7],要根据其轻重程度,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做好记录与跟踪回访,直至献血者恢复正常。
3下机过程的管理3.1结束采集夹闭耗材管道近针头端夹子,拔针后单手回套护针帽。
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纱布、创可贴压迫止血30min,减少血肿发生,交待献血后注意事项。
3.2 卸载耗材耗材卸载前确认产品袋的夹子已夹闭,避免产品混入红细胞或流出产品袋。
3.3产品处理3.3.1将产品袋中的空气排出,热合产品袋,检查热合口是否整齐、完整,产品随即放入(22±2)℃恒温振荡箱保存。
3.3.2由于任何原因导致耗材的完整性或无菌性破环,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4h。
3.3.3每月对采集的血小板产品进行抽检,监控目标采集量与实际采集量是否一致。
3.4如产品冲红或聚集,应在产品离心或过滤后重新检测,确认产品的实际数值。
3.5耗材管道处理。
将耗材针头热合后放入弃针杯,防止员工发生职业暴露,耗材管道进行无害化处理。
4仪器设备的管理4.1血细胞分离机、血细胞计数仪、热合机等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做好确认工作,确认达到预期时,方可使用。
4.2使用的仪器必须有正常使用状态的记录和标识,显示校准日期和校准有效期。
4.3血细胞计数仪定期参加全省或全国室间质评,结果应在合格以上。
4.4执行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确保各类仪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4.5单采过程使用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应每年定期强检。
如,血压计、电子秤等。
4.6不宜使用的设备应移出有可能被误用的区域,并有明显的异常状态标识。
5单采环境与消毒的管理5.1单采室应装有空调、动态空气消毒机和新风系统,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和湿度(55%~65%)[8],空气清新洁净、环境干净整洁。
5.2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细菌菌落总数分别控制在≤500cfu/m3、≤10cfu/m3、≤10cfu/m3[9]。
5.3静脉穿刺部位采用2%碘酒消毒1min后再用75%酒精棉球3次脱碘的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理想的肘部皮肤消毒方法,能有效阻断献血者肘部皮肤带菌这一重要血液污染途径[10]。
5.4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应始终使用无菌技术,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的质量。
6单采物料的管理6.1单采物料应各自放置在不同的存放区,按品种、规格、批号分别摆放,并标以明显的标识。
存放区应清洁、干燥、不受污染。
6.2使用前查看一次性耗材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有污染现象,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6.3一次性耗材拆包后,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如血细胞分离机配套管路拆包或安装后必须遵从各类血细胞分离机操作手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6.4确保抗凝剂和生理盐水在连接到管路之前达到室温,以保证献血者的舒适以及最优的血细胞分离机的性能。
6.5一次性耗材使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7记录的管理7.1定期巡视献血者后,应记录血液成分单采过程的关键指标,包括采集时间、品种、体外循环的血量、抗凝剂的用量、交换溶液的量、血液成分的质量以及献血者的状态等[5]。
7.2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献血者的献血信息,电话号码录入应正确,避免以后无法联系献血者。
8献血者保留的管理8.1献血后的次日由专人负责电话回访3次以内的献血者,内容包括献血者献血后的感受、检测结果、穿刺部位情況等,特别是对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要密切跟踪,直至献血者恢复正常状态。
8.2对间隔3个月、6个月未参加捐献的献血者电话邀请其方便时再次捐献。
8.3通过短信平台开展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收集献血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妥善处理献血者的投诉和抱怨。
8.4告知献血者如联系方式变更,要及时通知血站。
9员工的管理9.1成分单采工作必须由接受培训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应有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监护[5]。
9.2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成分单采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的培训,且考试合格。
9.3通过全国采供血机构I类上岗考试。
9.4持有相应的血细胞分离机操作考试合格证书。
总之,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应贯穿于献血者的预约、筛选、保留、采集与监护,人员、物料、仪器设备及记录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重视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保障献血者的安全,确保血小板产品质量与临床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1]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S].2011.[2]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世界卫生组织.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第一册安全献血:162-163.[4]Blajchman M A,et al.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blood products [J]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2001,24(3):245.[5]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6]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S].2012.[7]张宏,高磊.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57.[8]谭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76-177.[9]福建省血液中心血液管理文件汇编《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422-423.[10]王丽,张远鹏,戴瑞娣,等.献血者肘部皮肤消毒效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