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是指经过血小板分离技术,单独采集血小板的献血者。

由于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生命时间较短,且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所以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要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招募与筛选是管理的首要步骤。

在招募献血者时,应当要求献血者具备一定的健康条件,如年龄在18-55岁之间,身体健康等。

要求献血者达到一定的体重要求,因为体重过轻的献血者往往血小板浓度较低,不适合进行单采血小板。

为了保证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应对其进行定期体检。

体检项目应包括全面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等。

只有通过定期体检,才能及时发现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补偿与激励非常重要。

应当对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进行适当物质上的激励,如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应当对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即及时给予合理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参与献血的积极性。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风险防控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确保每位献血者的操作程序规范,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献血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安全。

对献血者的献血频率应加以控制,避免过度献血对其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对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信息管理与追踪十分重要。

应当建立完善的献血者信息数据库,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献血记录等进行记录和管理。

通过信息管理和追踪,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和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干预。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保证其献血质量和健康安全。

在进行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时,应重视献血者的招募与筛选、定期体检、补偿与激励、风险防控以及信息管理与追踪等方面的工作,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浅谈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

浅谈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关键环节,以达到采血小板过程的全方位管理。

方法找出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单采血小板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结果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得到有效管理,保证了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

结论对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是献血服务质量体系规范实施的体现,有利于临床用血安全。

标签:单采血小板;过程;管理单采血小板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献血者的部分血液采集到特殊的无菌管道内,经过体外循环离心后,分离出血小板,再将其余成分回输给献血者。

在单采过程中,献血者离体血量大,捐献时间长,且需要输入大量的抗凝剂,采集后的血小板产品需在(22±2)℃温度下振荡保存,该温度有利于产品内细菌生长与繁殖。

因此,每个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献血者的安全,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与用血安全。

笔者从事成分献血服务工作多年,现将本中心在单采血小板过程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体会,采取的方法与措施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1献血者预约与筛选的管理1.1献血者预约预约献血者时,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献血者的既往献血记录,核实不处于被暂时或永久屏蔽状态,交代献血前注意事项,如,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睡眠充足、避免饮酒和疲劳等,把好安全献血第一关。

1.2献血者筛选1.2.1身份核对核对献血者的有效身份证件,防止冒名顶替献血。

再次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献血者的信息,确认不处于被暂时或永久屏蔽状态。

1.2.2体检要求献血者必须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在献血前1w 不得服用阿斯匹林、消炎痛、保太松、布洛芬、维生素E、潘生丁、氨茶碱、青霉素及抗过敏类药物[2]。

女性献血者长期服用螺旋藻类的保健品、避孕药等,采集时血浆呈现绿色,询问应特别注意。

1.2.3静脉筛选查看献血者双手前臂有无新鲜针眼,避免故意隐瞒的短间隔献血。

保持一定的血液流速是保证血小板质量的前提,因此宜选择手背小静脉抽样检测献血前相关筛检项目,保留粗直、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固定的静脉进行单采。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

国卫医函…2019‟98号附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2019年4月前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自施行以来,对促进血站规范化管理,实现并巩固核酸检测全覆盖,提升血液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不断适应血站技术发展要求,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规程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保留现有体系框架、追踪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逐步提高标准要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和献血者权益的思路,对规程进行修改完善,组织制定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以下简称《规程》)。

本《规程》正文包括献血者健康检查、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和质量控制等6个部分,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做出相应规定。

其中一些原则性规定,血站在制定本单位操作规程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

本《规程》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供血站参考。

各血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血站使用的技术操作规程。

如有关血液标准、规范与《规程》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规程》规定为准。

本《规程》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同时废止。

为不断提升血站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规程》将每3年修订1次。

目录1 献血者健康检查 (1)2 血液采集 (4)3 血液成分制备 (12)4 血液检测 (22)5 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 (39)6 质量控制 (46)附录A 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硫酸铜目测法) (58)附录B 血液检测方法的确认 (62)附录 C 血液检测试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试剂)进货验收与放行记录表 (79)附录D 检测过程的性能监控 (80)附录E 微板法ABO血型定型试验 (86)附录F 血液质量控制检查方法 (88)附录G 血袋标签确认方法 (101)附录H (资料性附录)血站使用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目录 (103)附录I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105)1 献血者健康检查1.1 导则按照国家有关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见附录I)的规定,对具有献血意向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做出是否适合献血的结论,保障献血者健康和安全。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

国卫医函〔2019〕98 号附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 版)2019 年4 月前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 版)》自施行以来,对促进血站规范化管理,实现并巩固核酸检测全覆盖,提升血液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不断适应血站技术发展要求,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规程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保留现有体系框架、追踪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逐步提高标准要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和献血者权益的思路,对规程进行修改完善,组织制定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 版)》(以下简称《规程》)。

本《规程》正文包括献血者健康检查、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和质量控制等6 个部分,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做出相应规定。

其中一些原则性规定,血站在制定本单位操作规程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

本《规程》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供血站参考。

各血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血站使用的技术操作规程。

如有关血液标准、规范与《规程》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规程》规定为准。

本《规程》自2019 年9 月1 日起施行。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 版)》同时废止。

为不断提升血站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规程》将每3 年修订1 次。

目录1 献血者健康检查 (1)2 血液采集 (4)3 血液成分制备 (12)4 血液检测 (22)5 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 (39)6 质量控制 (46)附录A 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硫酸铜目测法) (58)附录B 血液检测方法的确认 (62)附录C 血液检测试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试剂)进货验收与放行记录表 (79)附录D 检测过程的性能监控 (80)附录E 微板法ABO 血型定型试验 (86)附录F 血液质量控制检查方法 (88)附录G 血袋标签确认方法 (101)附录H (资料性附录)血站使用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目录 (103)附录I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105)1 献血者健康检查1.1 导则按照国家有关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见附录I)的规定,对具有献血意向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做出是否适合献血的结论,保障献血者健康和安全。

血小板膜样品分离操作规程

血小板膜样品分离操作规程

血小板膜样品分离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离心技术分离血浆中的血小板,并制备血小板膜样品,用于后续的血小板膜研究。

二、实验原理人体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多种成分。

血小板是一种不具有核内DNA的小型细胞片状结构,是人体血液凝固系统中的重要成分。

实验采用离心技术将血浆中的血小板与其他成分分离,然后用适当的溶液处理,最终得到血小板膜样品。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实验器材:-离心机-离心管-聚乙烯密封袋-无菌操作台2.试剂:-无菌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血小板贮存液四、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操作台和器材需要事先进行消毒处理。

-离心机要进行校准。

-准备足够数量的离心管。

2.采血:-预先准备一根无菌注射器和抽血针。

-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血液采集。

-用抽血针从患者静脉采血并转移到无菌注射器中。

3.血浆分离:-将采集的血液立即送入离心机。

-在离心机中以2000g的速度离心10分钟。

-将分离得到的血浆转移至无菌操作台上。

4.血小板分离:-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血浆稀释1倍。

-将稀释后的血浆放入离心管中,以2000g的速度再次离心10分钟。

-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慢慢吸去,保留沉淀。

-加入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将沉淀悬浮均匀。

-用离心机以2000g的速度再次离心10分钟。

5.血小板膜样品制备:-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慢慢吸去,保留沉淀。

-将沉淀转移到聚乙烯密封袋中,并加入适量的血小板贮存液。

-紧密将聚乙烯密封袋封口,并用手轻轻摇晃混匀。

-将制备好的血小板膜样品存放在-80℃低温冰箱中保存。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外源性污染。

2.血液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分离操作,避免血小板活性下降。

3.离心机需要进行校准,以保证分离效果。

4.分离得到的血浆和血小板样品应储存于低温条件下,避免变性和降解。

5.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并遵循实验室相关安全规定。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上述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制备好的血小板膜样品。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目前血小板制品有两种,一是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二是单采血小板。

当使用的剂量相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止血效果。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一、适应症和相对禁忌证(一)适应证是否要输注血小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以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来综合考虑。

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目的不同,临床上又分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l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情况:(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主要依据。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20)×109/L 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多需要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血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

一般来说,输注一个循环血量的血液,患者自体血小板约剩余35%-40%。

虽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微血管出血,但接受1~2个循环血量的输血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被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需要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的患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

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等)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

临床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是预防性的,但血小板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目前尚无统一的阈值。

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基本常识

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基本常识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552020年 第30期持骶前引流管的通畅性,女性病人还需要注意预防盆腔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观察病人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量;引流管需要注意避免扭曲、受压以及阻塞;定时对引流管实施挤压处理,可方便及时发现吻合口瘘以及出血等情况。

如果术后8小时内有200毫升以上的鲜红色血性引流液,则表现骶前发生活动性出血,需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72小时渗出液的量会出现明显的减少,如果此时病人的渗出液仍旧较多,并且粘稠、混浊、有臭味,则提示病人可能发生骶前感染,需要进行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根据实验室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性抗生素实施治疗,同时利用引流管进行冲洗。

此外,注意保持尿管畅通,引流袋的位置需要在水平面之下,预防尿液反流,并且注意尿液的颜色、量,预防导尿管脱落,会阴部做好护理等。

(三)肠造口护理肠造口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

(1)肠造口皮炎。

使用温水对造瘘口周围进行消洗,并使用凡士林和氧化锌软膏实施保护。

(2)造瘘口出血。

病人普遍在术后的数小时内出现造瘘口出血现象,使用棉球对粘膜进行压迫、对血管进行缝合,达到止血的目的。

(3)肠造口出血坏死。

发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血供不足,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或遵医嘱采用局部热敷的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4)造瘘口狭窄。

一般在术后的一周后可以开始对病人实施定期扩肛处理,预防造瘘口的狭窄情况。

(四)并发症护理首先,密切观察病人的肺炎以及肺不张情况。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需要使用镇静剂和止痛药,呼吸道的排痰功能被抑制,手术切口疼痛,加上术后病人的胃肠胀气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的影响,影响肺扩张,增加肺炎和肺不张发生的风险。

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指导病人尽早进行床上活动,鼓励病人定时翻身,并帮助病人进行深呼吸、扣背等护理操作,定时使用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并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

2012-9-16
20
• 对白细胞、血小板两系均异常增高的幔性粒细胞 白血病患者采用单套耗材进行白细胞、血小板两 类血细胞的单采去除。
• 用单套耗材同时进行两类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与 单独去除血小板单采术操作步骤基本相同,但需 注意几个问题: ①当结束一系细胞清除后一定要
腾空产品袋。否则进行另一程序时将会将原产品 袋内的产品重新回输给患者;*②转换程序后切记 根据选择的程序同时更换相应的分离夹;*③由于 治疗时间较长,需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不良反应 的发生。*
2012-9-16
10
• 四、适应症 •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适用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1000×l09/L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 增生性疾病的患者。尽管部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1000×l09/L,但伴有严重并发症或需要阻止并 发症的加重时,也需要及时进行血小板单采治疗。 • 以血小板增多为主耍特征的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患者,可以在进行血小板单采去除治疗同时去除 一定量的红细胞。 •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还适用于其他需要预防因血 小板异常增高引起并发症的患者。 • 单采去除血小板后,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跟进 化疗;否则同样会出现“反跳”现象。 *
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
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
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
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
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
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
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
• 目前血细胞分离机有两种机型:①连续流动式血 细胞分离机,双针循环,在回输血浆及其他血液 成分的通路上可连接其他血液成分和药品进行动 态补充;*②间断式血细胞分离机,是单针间断采 血和回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
1、目的:
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单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单采血小板的采集。

3、职责:
3.1由具有相应资质并经岗位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或经培训合格的卫生技
术人员承担。

3.2负责采集血小板,血小板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3.3负责对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和献血反应的处理。

4、操作步骤:
4.1机采室工作人员接到献血办的机采血小板通知后,献血者的接待实行首
问负责制,欢迎献血者参加献血。

4.1.1请献血者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严格核对献血者身份证件,在计算机系
统献血管理界面查询既往献血记录及体检记录有无淘汰项目。

4.1.2严格遵照《献血者健康征询和体检操作规程》进行单采血小板者的健
康征询和体检。

4.1.3体检合格后留取献血者2ml、5ml血样交与检验人员,用于血常规和
输血传播性疾病检测。

离心血样标本后观察血浆上清有无乳糜浑浊,如上清清亮透明,则符合采集要求。

4.1.4血常规检测:记录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针对血常规不合格的和初检合格的献血者进行反馈。

初检结果不合格的,交专人进行统一反馈。

对初检
程序合格的献血者,核对无偿机采献血登记表和血常规检测报告。

血常规检测合格要求:红细胞压积0.36~0.45,PLT≥170×109/L,无其他异常情况。

4.2开始开集前给予献血者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0ml—30ml口服。

4.3管道安装见《MCS+血细胞分离机管道安装操作规程》。

4.4实施采集步骤:
4.4.1预冲耗材完成后操作人员再次核对献血者信息,根据该献血者献血参数
和采集要求设置献血参数和目标产量,需修改的献血者信息:性别、身高、体重、采前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目标产量2.5ELL(单份)、采集血浆量10 ml、记录采后血小板的数值,献血参数和目标产量可在采集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4.4.2扎袖带,之后按“CUFF”键,使袖带充气。

4.4.3静脉穿刺根据《血液采集操作规程》中的静脉穿刺部分执行,严格进行
穿刺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 cm×8 cm。

作用1~3 min 。

宜消毒2~3遍。

对手臂卫生状况不佳者建议在消毒穿刺前进行手臂清洗。

4.4.4血液标本留取:穿刺见回血后打开穿刺针后部的止流夹和留样袋止流
夹,血液流至留样袋内10--15 ml后关闭留样袋止流夹。

可用做血液检测标本。

夹闭留样袋夹子,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血流通畅,即可用胶布固定针头位置,用创可贴覆盖保护针眼,胶布固定,按开始键采集按Draw进行整个循环采集流程。

4.4.5献血码的粘贴:再次进行献血核对无误后将41号献血码粘贴与血小
板收集袋条形码的下方居中。

43号献血码粘贴于绿色管线上,45号
献血码粘贴于黄色管线上,47号献血码粘贴于复式泵上方。

46号献
血码粘贴于血小板留样交质管科用于产品抽检。

44号献血码粘贴于
全血留样袋上。

42号献血码粘贴于献血证。

4.4.6记录循环血量。

整个循环采集流程完成后,结束蜂鸣声会响起。

4.5完成采集后步骤及产品处理:
4.5.1完成采集后,关闭采集针处止流夹,夹闭血小板、血浆袋管路的止流
夹贴上消毒棉球,拔出针头,用绷带压迫止血,嘱20分钟后不出血
取下绷带。

为献血者解开袖带。

4.5.2关机,将耗材从机器上卸下。

排出产品袋(血小板5天贮存袋)中的气
体,留样,用热合机在距离储存袋15-20厘米处热合产品袋、留样袋
管路密封。

4.5.3单采结束再次对血液标本和《地区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登记表》上的献
血条形码、血型进行核对无误后交血库,放置血小板震荡保存箱内,双方交接签字。

4.5.4单采不顺利时,应对不合格的血液制品进行报废处理并填写《不合格
品报告单》。

耗材的报废写明报废原因,须经两人审核。

4.5.5发放献血证纪念品,向献血者讲解献血后注意事项及间隔时间等,向
献血者表示感谢。

4.5.6献血场所的废弃物应按《医疗废物管理程序》分类收集、包装、标识
交后勤人员,双方签字。

4.5.7按《机采信息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录入献血者信息。

4.5.8血小板贮存和交接根据《血液贮存、运输及交接操作规程》执行。

4.5.9做好相关记录。

5、单采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
5.1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献血前缺乏休息,空腹献血小板,常引起面色苍
白,恶心、呕吐,首先应暂停运行,口服葡萄糖,并作适当精神疏导,待精神缓解,症状减轻后,征得献血员同意后方可继续采血。

开始启动分离机时应降低全血流速,当无不良反应后再提高到正常速度。

5.2 枸橼酸盐中毒反应:一般不会出现此反应,但有的献血员对枸橼酸盐
过敏或是操作者失误使抗凝剂流速过快,会引起献血者出现轻度的枸
橼酸盐中毒反应,如:畏寒、口唇发麻、肢体麻木、烦躁不安等。


给予口服葡萄糖或葡酸钙口服液,使上述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6注意事项
6.1机采开始前和机采过程中均应向献血者解释机采的原理、血小板的用途、
机采的间隔期及捐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6.2机采前先询问献血者是否空腹,有无过量饮酒及或进食过于油腻的食品,
睡眠是否充足。

6.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穿刺不顺利或血流不畅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
措施及时纠正。

6.4上机前要严格检查一次性耗材是否密闭,有无破损、漏液、过期、抗凝剂
是否澄清和足量,有无变色,如有问题不得使用。

6.5如出现献血反应,应针对情况进行处理,并登记《地区中心血站无偿献血
登记表》,于当天和次日对献血者进行随访。

6.6每天一次清洁外表面和献血者压力检测器、清洁气泡检测器、光学感知
器。

每年由厂家工程师进行校验一次。

7.特殊故障处理见操作说明书。

8.附捐献血小板者健康要求:
8.1符合捐献全血的标准。

8.2男性大于55kg、体重女性大于50kg。

8.3捐献过200-400ml全血两次或两次以上。

8.4两手肘部血管要充盈、粗大,易于进针,肘部无抽血的新鲜针眼。

8.572小时内服用过阿斯匹林或含阿斯匹林药物者应暂缓单采,延期一周。

8.6两次捐献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一个月,距上次捐献全血间隔不少于3
个月。

8.7单采前两餐不能过多摄入油腻食物,应吃些馒头、面包、白粥、米饭、
素菜等。

8.8单采前一天应注意休息,不能熬夜、饮酒、高强度运动。

8.9血常规正常。

红细胞压积0.36~0.45,PLT≥170×109/L,血小板直方
图示血小板大小一致,无其他异常情况。

9.支持性文件
《血站基本标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10.相关记录
《地区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登记表》《血细胞分离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