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运动训练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华师复试大纲

3、二、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专业音乐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了解中国古4.掌握光(一)经济活动区位体;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细胞核与理论直接相关或集中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理解把握。
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括先秦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末清初朴学等内容。
实证主义哲学 语言分析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5、我国社会保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与制约因素4、国际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展阶段和重要事件标准等。
第二部分 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与科学问题;科学假说与科学实验;归纳问题。
第三部分 科学要理论流派;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计划;教育督导;教育财政;课程与教学管理;教育信2.2 泰2.1早期的管理思想1.5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知识体系 2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史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国际金融体系等专业名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原理与风化,资本市场,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等内容。
重点考察经济学理论、知识面及思维能力。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合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及其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产业波及效应、产业组织、自然垄断产业的性质与规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握程度,以及将这些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工具运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理论和分析工具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计,对外经济统计,价格与通货膨胀统计,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统计,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华南师范大学09-14年体育教育训练学历年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09-14年体育教育训练学历年真题09年真题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2.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3.双周期4.快速力量5.三从一大训练原则6.技术风格7.骨龄8.时效转换技能9.简述制定一份年度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
10.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的比较与应用。
11.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2.结合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运动员的表现情况说明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
学校体育学1.简述我们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
2.简述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3.简述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4.试述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5.试述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6.从“以人为本”的观点谈谈在学校体育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0年真题运动训练学1.简述运动训练与运动选材关系。
2.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3.简述重复训练法。
4.简述运动技术应符合哪些原理?5.论述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6.举例说明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和负荷特点。
7.结合08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现状。
学校体育学1.简述学校体育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2.简述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
3.简述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包括哪些方面。
4.试述体育课程实施管理包括哪些内容?5.试述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
6.谈谈体育课程如何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11年真题运动训练学1.竞技能力2.导向性与有效控制原则3.运动训练手段4.间歇训练法5.快速力量6.发挥失常7.阵型战术8.适时负荷与适量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和训练要点。
9.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0.试述处理好基本技术和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1.简述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2.简述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3.简述体育课程指定的理念。
4.简述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5.体育课程内容创编的基本要求。
6.简述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7.谈谈对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的看法。
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00506 高等教育学
一、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
2、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
1、教育的功能
2、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3、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4、教育基本规律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关系
5、高等学校的主要社会职能
三、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2、国外当代高等教育宏观结构
3、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现状及调整
4、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四、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与基本理论
1、国外主要高等教育观念与思想流派述要
2、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五、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1、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2、高等学校专业和课程的变化与改革。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体育概论: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基本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基础特点与社会价值(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一、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二、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释义(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三)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三、运动训练方法(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三)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原则释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三、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一)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二)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三)运动员体能评价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三)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及评定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五、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释义(二)协调素质的训练(三)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协调素质的评定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释义(二)柔韧素质的训练(三)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四)柔韧素质的评定七、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二)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四)灵敏素质的评定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二、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四、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六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概述(二)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一)战术方案的内容(二)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三)战术方案示例三、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四、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一)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二)战术特征分析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二、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与评价(二)想象技能训练与评价(三)放松技能训练与评价(四)注意技能训练与评价(五)意志品质训练与评价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一)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二)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一、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二、运动知识的构成(一)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二)解决不同维度问题的运动知识(三)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识(四)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五)不同体系运动知识之间的对应三、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一)运动知识的获得(二)运动知识的运用四、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二)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三)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一)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二)多年训练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安排三、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一)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二)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三)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二)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三、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四、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一)规范化用表的用途(二)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示例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四)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五)恢复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二、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参考书目1.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体育概论考查目标:了解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过程;掌握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与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趋势;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020年运动训练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

2020年运动训练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根据《XX学院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方案》的精神,为保证我院研究生复试工作顺利进行,经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运动训练学院2020年研究生复试领导小组:组长:程序副组长:徐法、郜卫峰秘书:罗冰婷成员:钟亚平、张军、庞俊鹏、董琨炜一、运动训练学院各专业研究生复试小组名单安排如下:根据《XX学院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方案》的精神,抽签决定复式小组名单。
、运动训练学院各专业研究生复试综合面试时间地点安排如下:三、运动训练学院各专业研究生复试综合面试内容、评分标准及复试流程:*运动训练理论复试主要内容、评分标准及复试流程:(一)面试内容1、英语听力与口语(占复试成绩10%);2、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掌握、答题思路、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占复试成绩90%)。
(二)面试程序1、准备阶段(1)复试小组组长召集考评小组召开复试预备会议,并查看复试考生基本情况;(2)面试前15分钟在线核实考生的相关信息,并抽签确定复试的顺序;(3)复试小组秘书填写相关表格,宣布复试相关规则要求。
2、考试阶段(1)中英文自我介绍:每人3-5分钟。
(注:考生不可透漏姓名等个人信息。
)(2)考评组对考生进行专业素质考核。
(每位考生考核时间不少于20分钟)3、考核结束(1)向考生宣布综合面试成绩(2)上报考生面试成绩等相关材料(三)复试细则及评分标准1、外语测试评分标准2、专业综合素质评分标准录取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的原则,按学校复试工作相关要求进行总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健身健美专业》复试主要内容、评分标准及复试流程:(一)复试流程1、准备阶段(1)组长召集考评小组召开复试预备会议,并查看复试考生基本情况;(2)复试小组秘书填写相关表格;(3)复试考生进入网络平台进行复试准备,并抽签决定考试顺序2、复试阶段(1)中英文自我介绍:每人3-5分钟,具体要求参考研究生院网络复试要求;(注:考生不可透漏姓名等个人信息。
华南师大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政治与行政学院
001
011
美术学院
011
美术学院
பைடு நூலகம்
011
美术学院
011
美术学院
01106 现代艺术创作
01107 雕塑创作
01108 经典摄影作品分析
01109 经典新媒体作品分析
01110 产品创意
01111 平面专题创意
01112 环境艺术创作
01113 展示策划
012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012
历史文化学院
世界近现代史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基础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证券投资学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 理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原理(职业 教育财经商贸类)
003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学综合能力测 试
004
010
音乐学院
民族民间音乐
010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2020年8月整理).pdf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1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1)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2)训练的内容与计划(3)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
13.学校体育管理:(1)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3)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三)
考试内容:
1.绪论:(1)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
13.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1)概述(2)超负荷原则的生理学分析(3)恢复原则的生理学分析(4)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5)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14.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2)热环境与运动能力(3)冷环境与运动能力
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15.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2)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专业课考试及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专业基础课均在复试中进行,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如下:
(3)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4)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5)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16.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1)概述(2)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3)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
17.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1)概述(2)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二)
考试内容: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