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作业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酶工程作业题及答案

酶工程作业题及答案

⏹为什么滞后合成型的酶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合成?滞后合成型的酶之所以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合成,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培养基中存在的阻遏物的阻遏作用。

只有随着细胞的生长,阻遏物几乎被细胞用完而使阻遏解除后,酶才开始大量合成。

若培养基中不存在阻遏物,该酶的合成可以转为延续合成型。

该类型酶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很好,可以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进行酶的生物合成。

⏹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要使酶的产率提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用优良的产酶细胞;使用优良的发酵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和设备;控制好工艺条件;采取某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添加诱导物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过程中的某个适宜的时机,添加适宜的诱导物,可以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例如,乳糖诱导β-半乳糖苷酶,纤维二糖诱导纤维素酶,蔗糖甘油单棕榈酸诱导蔗糖酶的生物合成等。

诱导物一般可以分为3类:酶的作用底物,作用底物的类似物 ,酶的催化反应产物.控制阻遏物的浓度阻遏作用根据机理不同,可分为: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两种。

1.产物阻遏作用是由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者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引起的阻遏作用。

为了减少或者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应当控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等容易利用的碳源的浓度。

2.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是由分解代谢物(葡萄糖等和其它容易利用的碳源等物质经过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物质)引起的阻遏作用。

较采用其他难利用的碳源,如淀粉等采用补料、分次流加碳源添加一定量的环腺苷酸(cAMP)对于受代谢途径末端产物阻遏的酶,可以通过控制末端产物的浓度的方法使阻遏解除。

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的透过性,有利于胞外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酶的产量。

将适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Tween)、特里顿(Triton)等添加到培养基中,可以加速胞外酶的分泌,而使酶的产量增加。

由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尤其是季胺型表面活性剂(如‘新洁而灭’等)是消毒剂,对细胞的毒性较大,不能在酶的发酵生产中添加到培养基中。

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4.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5.Mol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6.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带相反电荷的分子通过时,由于静电引力就会被载体吸附,这种分离方法叫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8.修饰酶:在体外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酶和一些试剂进行共价连接后而形成的酶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10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工程中常用的酶固定化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吸附法B. 共价结合法C. 包埋法D. 离心法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酶的催化特性?A. 高效性B. 专一性C. 可逆性D. 需要高温答案:D3. 酶工程中,酶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种?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无机物答案:D4.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包含哪些元素?A. 金属离子B. 氨基酸残基C. 核酸D. 糖类答案:B5. 下列关于酶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一部分B. 酶工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C. 酶工程可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D. 酶工程不能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答案:D6. 酶工程中,酶的固定化技术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提高酶的稳定性B. 增加酶的催化效率C. 便于酶的回收和重复使用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下列哪种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A. 淀粉酶B. 蛋白酶C. 纤维素酶D. 脂肪酶答案:A8.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无机催化剂高多少倍?A. 10倍B. 100倍C. 1000倍D. 10000倍答案:D9. 酶的专一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 酶的活性中心B. 酶的氨基酸序列C. 酶的三维结构D. 酶的浓度答案:A10. 酶工程中,酶的催化反应通常在什么条件下进行?A. 高温B. 高压C. 常温常压D. 真空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工程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技术,对酶进行改造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答案: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2.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答案:氨基酸残基、金属离子3. 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降低反应活化能、提供反应途径4. 酶工程中,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酶工程试题

酶工程试题

酶工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6*3)1.酶工程;酶工程是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从应用的目的出发,将酶学理论与化学工程相结合来研究酶,并在一定的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特性将原料转化为产物的一门新技术。

2.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3.酶分子修饰;酶分子修饰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过程。

4.pH印记;在有机介质反应中,酶所处的pH环境与酶在冻干或吸附在载体上之前所使用的缓冲液pH相同。

这种现象称为pH印记,也称pH记忆。

5.定向进化;定向进化是指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进行人工随机突变,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选择,使进化朝着人们所需方向发展的技术过程。

6.酶反应器;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称为酶反应器。

按结构不同可分为搅拌罐式反应器(STR),鼓泡式反应器(BCR),填充床式反应器(PCR),流化床式反应器(FBR),膜反应器(MR)等。

二、填空题(22*1)1.与非酶催化作用相比,酶催化作用具有、、等显著特点。

(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2.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可以分为、、三种。

(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3.按催化作用的类型,可将P酶分为:、转移酶、、、异构酶、。

(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合酶,合成酶)4.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转录,翻译)5.根据基因调节理论,在DNA分子中,与酶的生物合成有密切关系的基因有、 、 、 。

(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结构基因)6.微生物细胞生长过程一般经历 、 、 、 。

(调整期,生长期,平衡期,衰退期)7.细胞破碎方法可以分为机械破碎法、 、化学破碎法和 。

(物理破碎法,酶促破碎法)三、选择题(5*2)1.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在( )上。

BA.复制水平B.转录水平C.翻译水平D.蛋白质加工水平2.目前最常用的酶分子修饰方法是( )。

大学酶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酶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酶工程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酶分子的哪个部分?A. 蛋白质B. 氨基酸C. 活性中心D. 辅酶答案:C2. 下列哪种酶在生物体内不参与代谢过程?A. 氧化还原酶B. 转移酶C. 水解酶D. 核酸酶答案:D3. 酶工程中常用的固定化酶技术包括哪些?A. 吸附法B. 包埋法C. 交联法D. 所有以上答案:D4. 酶的热稳定性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酶的来源B. 酶的结构C. 酶的活性中心D. 所有以上答案:D5.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A. 改变pH值B. 添加金属离子C. 添加稳定剂D. 所有以上答案:D6.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生物催化剂高多少倍?A. 10倍B. 100倍C. 1000倍D. 10000倍答案:C7.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含有哪种类型的氨基酸残基?A. 酸性氨基酸B. 碱性氨基酸C. 疏水性氨基酸D. 所有以上答案:D8. 酶的Km值代表什么?A. 酶的最大活性B. 酶的半饱和浓度C. 酶的饱和浓度D. 酶的抑制浓度答案:B9. 酶的协同性是指什么?A.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B.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减少而减少C.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变化而变化D. 酶的活性随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再变化答案:A10.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哪两类?A. 竞争性抑制B. 非竞争性抑制C. 反竞争性抑制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降低反应的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活化能2.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特定的______或______。

答案:底物;反应类型3. 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_或______来调节。

答案:底物浓度;pH值;温度4. 酶的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酶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稳定性;重复使用性5. 酶的Km值是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与______的比值。

(完整版)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4.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5.Mol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6.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带相反电荷的分子通过时,由于静电引力就会被载体吸附,这种分离方法叫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8.修饰酶:在体外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酶和一些试剂进行共价连接后而形成的酶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10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一、名词解释(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固定化酶:2、原生质体:3、超滤:4、酶的催化特性:5、生物酶工程:6、酶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7、诱导与阻遏:8、酶反应器: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酶的分类()()()。

(三种即可)2、酶活力是()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的量度指标,酶转换数是()的量度指标。

3、微生物产酶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四种。

4、酶的生产方法有(),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

5、优良的产酶微生物所具备的条件:(1)()(2)()(3)()(写出三种即可)。

三、判断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空分,共15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3、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4、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5、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6、补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补充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补料的时间一般以发酵前期为好。

7、酶固定化过程中,固定化的载体应是疏水的。

8、在酶的抽提过程,抽提液的 pH 应接近酶蛋白的等电点。

9、青霉素酰化酶不但能催化青霉素侧链的水解作用,而且也能催化逆反应。

10、亲和试剂又称活性部位指示试剂,这类修饰剂的结构类似于底物结构。

四、问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45分)。

1、试述提高酶发酵产量的措施。

(8 分,答出四点即可)2、酶失活的因素(8分)3、酶的提取方法有哪些(8分)4、酶分子修饰的意义有哪些(6分)5、试简述酶分子的定向进化。

(5分)6、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10分,优缺点答五点即可)答案一、1、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2、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3、超滤:超滤是采用中空纤维过滤新技术,配合三级预处理过滤清除自来水中杂质;4、酶的催化特性:①极高的催化效率②高度的专一性③酶活性的可调节性④酶的不稳定性5、生物酶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酶蛋白分子进行修饰、改造,改进酶蛋白的催化特性或酶蛋白的蛋白质特性等;6、酶的必需基团:指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活性中心:是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场所;7、酶合成的诱导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酶合成的阻遏作用则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中止或减缓进行的过程。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

共三套《酶工程》试题一: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______,英文则为_________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________酶结晶,并指出__________是蛋白质。

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_。

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__________菌,后者属于__________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

5、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_________,催化_________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________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滞后合成型的酶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合成?滞后合成型的酶之所以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合成,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培养基中存在的阻遏物的阻遏作用。

只有随着细胞的生长,阻遏物几乎被细胞用完而使阻遏解除后,酶才开始大量合成。

若培养基中不存在阻遏物,该酶的合成可以转为延续合成型。

该类型酶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很好,可以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进行酶的生物合成。

⏹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要使酶的产率提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用优良的产酶细胞;使用优良的发酵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和设备;控制好工艺条件;采取某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添加诱导物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过程中的某个适宜的时机,添加适宜的诱导物,可以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例如,乳糖诱导β-半乳糖苷酶,纤维二糖诱导纤维素酶,蔗糖甘油单棕榈酸诱导蔗糖酶的生物合成等。

诱导物一般可以分为3类:酶的作用底物,作用底物的类似物 ,酶的催化反应产物.控制阻遏物的浓度阻遏作用根据机理不同,可分为: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两种。

1.产物阻遏作用是由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者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引起的阻遏作用。

为了减少或者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应当控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等容易利用的碳源的浓度。

2.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是由分解代谢物(葡萄糖等和其它容易利用的碳源等物质经过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物质)引起的阻遏作用。

较采用其他难利用的碳源,如淀粉等采用补料、分次流加碳源添加一定量的环腺苷酸(cAMP)对于受代谢途径末端产物阻遏的酶,可以通过控制末端产物的浓度的方法使阻遏解除。

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的透过性,有利于胞外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酶的产量。

将适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Tween)、特里顿(Triton)等添加到培养基中,可以加速胞外酶的分泌,而使酶的产量增加。

由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尤其是季胺型表面活性剂(如‘新洁而灭’等)是消毒剂,对细胞的毒性较大,不能在酶的发酵生产中添加到培养基中。

添加产酶促进剂产酶促进剂是指可以促进产酶、但是作用机理未阐明清楚的物质。

例如,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钙镁,可使霉菌蛋白酶或者桔青霉磷酸二酯酶的产量提高1~20倍;添加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可以提高糖化酶的产量。

产酶促进剂对不同细胞、不同酶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现在还没有规律可循,要通过试验确定所添加的产酶促进剂的种类和浓度酶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1.细胞生长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生长速度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细胞生长速度影响的规律。

2.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规律。

3.基质消耗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基质消耗速率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基质消耗速率的影响规律。

⏹简述酶沉淀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或杂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简述凝胶层析的原理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凝胶层析柱中装有多孔凝胶,当含有各种组分的混合溶液流经凝胶层析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分子直径大,不能进入凝胶的微孔,只能分布于凝胶颗粒的间隙中,以较快的速度流过凝胶柱。

较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微孔内,不断地进出于一个个颗粒的微孔内外,这就使小分子物质向下移动的速度比大分子的速度慢,从而使混合溶液中各组分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层析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简述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包含了两种以上的缓冲液成分、pH值和凝胶孔径,而且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亦不均匀。

由此产生的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1.浓缩效应样品在电泳开始时,通过浓缩胶被浓缩成高浓度的样品薄层(一般能浓缩几百倍),然后再被分离。

当通电后,在样品胶和浓缩胶中,解离度最大的Cl—有效迁移率最大,被称为快离子,解离度次之的蛋白质则尾随其后,解离度最小的甘氨酸离子(PI=6.0)泳动速度最慢,被称为慢离子。

由于快离子的迅速移动,在其后边形成了低离子浓度区域,即低电导区。

电导与电势梯度成反比,因而可产生较高的电势梯度。

这种高电势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

因而在高电势梯度和低电势梯度之间形成一个迅速移动的界面,由于样品中蛋白质的有效迁移率恰好介于快、慢离子之间,所以,也就聚集在这个移动的界面附近,逐渐被浓缩,在到达小孔径的分离胶时,已形成一薄层。

2.电荷效应当各种离子进入pH8.9的小孔径分离胶后,甘氨酸离子的电泳迁移率很快超过蛋白质,高电势梯度也随之消失,在均一电势梯度和pH的分离胶中,由于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所带电荷量不同,在电场中所受引力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电泳,各种蛋白质就以一定顺序排列成一条条蛋白质区带。

3.分子筛效应由于分离胶的孔径较小,分子量大小或分子形状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分离胶时,所受阻滞的程度不同,因而;迁移率不同而被分离。

此处分子筛效应是指样品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小分子走在前面,大分子走在后面,各种蛋白质按分子大小顺序排列成相应的区带。

5、简述定点突变技术的主要技术过程及其在酶分子修饰中的应用。

定点突变是在DNA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突变基因的操作技术。

定位突变技术用于酶分子修饰的主要过程如下:(1)、新的酶分子结构的设计根据已知的酶RNA或酶蛋白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及其特性,特别是根据酶在催化活性、稳定性、抗原性和底物专一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设计新的酶RNA的核苷酸排列次序或酶蛋白的氨基酸排列次序,确定欲置换的核苷酸或氨基酸及其位置。

(2)、突变基因碱基序列的确定对于核酸类酶,根据欲获得的酶RNA的核苷酸排列次序,依照互补原则,确定其对应的突变基因上的碱基序列,确定需要置换的碱基及其位置。

对于蛋白类酶,首先根据欲获得的酶蛋白的氨基酸排列次序,对照遗传密码,确定其对应的mRAN上的核苷酸序列,再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确定突变基因上的碱基序列,并确定需要置换的碱基及其位置。

(3)、突变基因的获得根据欲获得的突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及其需要置换的碱基位置,首先用DNA合成仪合成含有被置换了碱基的寡核苷酶,再用此寡核苷酶为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获得所需的大量突变基因。

(4)、新酶的获得将上述定位突变获得的突变基因进行体外重组,插入到适宜的基因载体中,然后通过转化、转导、介导、基因枪、显微注射等技术,转入到适宜的宿主细胞,再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表达,就可获得经过修饰的新酶。

定点突变技术在酶分子修饰中试一种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定点突变技术为氨基酸置换修饰和核苷酸置换修饰提供了先进、可靠的手段。

酶的定点突变与酶的定向进化的比较。

酶的定向进化 1酶分子的合理设计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蛋白质分子设计;基因工程2 酶分子的定向进化酶的体外定向进化属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事先了解酶的空间结构和催化机制,通过人为地创造特殊的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随机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在体外改造酶基因,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的突变酶。

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可以是基因组,也可以是质粒)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是表征有利方向的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等。

定点突变能迅速、高效的提高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的性状及表征,是基因研究工作中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1.什么是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特性与游离酶相比有哪些改变?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将酶或含酶菌体固定化制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以后,由于受到载体等的影响,酶的特性可能会有些变化:1.固定化酶的稳定性一般比游离酶的稳定性好。

2.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一般与游离酶差不多,活化能也变化不大。

3.酶经过固定化后,其作用的最适pH值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一点在使用固定化酶时,必须引起注意(一个是载体的带电性质,另一个是酶催化反应产物的性质)。

4.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与游离酶比较可能有些不同,其变化与底物分子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

固定化酶底物特异性的改变,是由于载体的空间位阻作用引起的。

2.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反应具有哪些新特征和优势?①可进行水不溶或水溶性差化合物的催化转化,大大拓展了酶催化作用的底物和生成产物的范围;②改变了催化反应的平衡点,使在水溶液中不能或很难发生的反应向期望的方向得以顺利进行,如在水溶液中催化水解反应的酶在非水介质中可有效催化合成反应的进行;③使酶对包括区域专一性和对映体专一性在内的底物专一性大为提高,使对酶催化作用的选择性的有目的的调控的实现成为可能。

④大大提高了一些酶的热稳定性;⑤由于酶不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使催化后酶易于回收和重复利用;⑥可有效减少或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的产生;⑦可避免在水溶液中进行长期反应时微生物引起的污染;⑧可方便地利用对水分敏感的底物进行相关的反应;⑨当使用挥发性溶剂作为介质时,可使反应后的分离过程能耗降低。

3.酶在有机溶剂介质中与在水溶液中的催化特性有何改变?酶在有机介质中起催化作用时,由于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水有很大差别;对酶的表面结构、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和底物性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酶的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间选择性和热稳定性等,而显示出与水相介质中不同的催化特性。

(1)底物专一性:在有机介质中,由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之间的结合状态发生某些变化,致使酶的底物特异性会发生改变。

(2)对映体选择性:酶在有机介质中催化,与在溶液中催化比较,由于介质的特性发生改变,而引起酶的对映体选择性也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酶在水溶液中催化的立体选择性较强,而在疏水性强的有机介质中,酶的立体选择性较差。

(3)区域选择性:酶在进行催化反应时具有区域选择性,即酶能够选择底物分子中某一区域的基团优先进行反应。

一般说来,酶在水溶液中的区域选择性比在有机介质中的区域选择性较强,在不同的有机介质中酶的区域选择性也有所不同。

(4)键选择性:酶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时具有键选择性。

即在同一个底物分子中有2种以上的化学键都可以与酶反应时,酶对其中一种化学键优先进行反应。

键选择性与酶的来源和有机介质的种类有关。

在不同的有机介质中,酶的也有所不同。

(5)热稳定性:许多酶在有机介质中的热稳定性比在水溶液中的热稳定性更好。

4.简述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影响因素主要有:酶、底物、有机溶剂种类、水含量、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

二、酶的选择: 1、不同酶具不同结构和特性,同一种酶由于来源、处理法不同特性亦有差别;2、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3、另注意酶的稳定性、底物专一性,对映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