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搜集送别诗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3、还可以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篇小故事。
执教人:何璟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 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有“诗仙”之称,是唐朝 写诗最多的诗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被称为三大名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 李白
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看帆远去,心逐江水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对照翻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翻译及赏析【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思翻译:阳春三月,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与李白辞别,顺江而下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色天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全诗赏析: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

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

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

“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译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译文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他特殊的感情色调,表现的是充满诗意的离别,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注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一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课文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我告别,他要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去往扬州。

他的船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留下长江水滚滚东流,流向天边。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渭城细雨湿润了路上的轻尘,旅店周围柳树的新绿分外清新。

我劝你再饮下这杯离别的酒,因为你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遇不到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赏析】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七言绝句。

诗中以“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等意象,既表现了对友人孟浩然美好前程的祝福,又寓含着深深的离愁别绪。

尤其是那“长江天际流”的画面,把离别时的哀而不伤、深情厚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而又深沉的艺术风格。

2.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五言绝句,通过对渭城早晨雨后清新景色的描绘,以及与友人临别时劝酒的情景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既是现实场景的再现,又是情感的升华,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这两首古诗都以其生动鲜明的意境、深挚诚恳的情感,成为我国古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传承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辞:辞别。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③。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 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①黄鹤楼:旧址原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上,传说三国时费文?在此楼乘黄鹤登仙而去。

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②故人:指孟浩然。

辞:告别。

因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③烟花:指繁花盛幵的景色。

④孤帆:一只帆船。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目送友人乘坐的孤帆”远去,最后唯见浩浩江水,流向天边。

[说明] 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所作。

它通过对别离时候长江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译诗]知心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暮春三月时他要东去扬州。

他乘着一叶小舟影子随碧空而尽,只见那滚滚长江向天边奔流。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 岁到35 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 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