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完化学必修1,必修2后的一个选修模块,供侧理学生选学。
《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及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研究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其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例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化学平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的计算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到的核心观念有化学反应的能量观、平衡观和化学反应中微粒观。
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相统一例: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现象与本质相统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相统一《化学反应原理》同样是探究式教学,但与必修1、2相比无论是探究的能力还是探究的开放度都有很大不同,《化学反应原理》则更适合于开展基于定量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探究活动。
必修1、2更多的只是现象的描述,几乎没有理论的依托,如电解NaCl溶液,只需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不许要解释为什么,而解释为什么则由选修来完成. 4.本模块新增加的内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丁伟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编写的总体思路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变、方向、限度、速率以及机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设置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
专题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
专题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内容。
专题 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着重介绍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作为继必修课程《化学 1 》、《化学 2》之后的选修课程,编写时,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了新的内容体系,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更加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1 / 12学素养的提高。
与原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四大变化:1.教材内容有所增加与原教材相比,主要新增了以下内容:焓变、熵与熵变、盐桥、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电离度、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
对于新增内容,我们首先要理清其中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认识《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94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焓变,ΔH 的“+”与“―”,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要点 焓变 反应热
❖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
❖ 符号:用△H表示。 ❖ 单位:一般采用kJ/mol。 ❖ 反应热数值: 计算或实验测量
确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6.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
6.1 运用启发和问题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建议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出 发,尽量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 内容,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注意尽量采用启发和问题驱动方式。如可从家 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化学暖炉”、 “热敷袋”等入手创设情境进行讨论。尽可能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5. 重难点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 断裂和形成间的关系。
2.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正确书 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热化学方程 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及限定条件。 4.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
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
1.熟悉ΔH的“+”与“-”的运用,能正 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对燃烧热的概念及限定条件的理解。 3.对盖斯定律涵义的理解,用盖斯定律正
应热H。
3.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并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燃烧热是一种应用较广的 反应热,认识燃烧热的限定条件。 6.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 的简单计算。
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速率
与《化学1》《化学2》的联系
只要求理解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不要求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平衡移动规律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的特征,会用平衡移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体系
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 (焓变、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沉淀溶解平衡)
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 (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注重模块内部内容的衔接 (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据→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
关注核心知识与STS内容的整合
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
问题线索
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
1
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形成原电池; 电极材料要参与电极反应;
2
形成原电池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材料不一定参加电极反应
5
认知脉络
4
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
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电极与电极材料; 电流的产生:产生电势差—发生反应—持续电流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和限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溶液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结构
注重科学性,并突出新思想、新内容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应尽量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80
• 务实——按需(三维)设栏 • 见新——视野新(资料类),功能新
(活动类)
教材装帧
• 黑白+彩插(成本与实际需要) • 摄影+手绘(真实与清晰)
原理示意图多
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
装置、操 作手绘, 求清晰
实实验验摄摄影影,, 求真真实实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习题
小计
各章栏目数
小计
一 二 三 四 各栏目数 类栏目数 类栏目比 总数
21 71
11
18 46 ~57% 80
04 21 07 53 02 23 20 22 42 51 01 00 11 31 11 11
7
15
28
7
6
12
19
~24%
1
6
4
15 ~19%
34 44
11
13 23 31 17
热化学方程式
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 高
原因
中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
化
学2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 的利弊及新能 源的开发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 高
化形式
中
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 选 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 修4
熵
举例说明熵增与 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选择性举例
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正文内容
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探究
溶度积常数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选修B4《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浙大附中顾建辛(310007)•一、浙江省对选修模块的课时安排及学分安排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的3个主题:★本模块侧重学习物质性质和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侧重学习物质性质和化学基本原理,在内容的选择与编写上,建立系统明晰的化学知识体系,学科知识编排深入浅出,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所涉及的三大主题是:•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力图从“能量变化”、“速率与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方面来解析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本模块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1、为有志于从事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2、在化学反应原理中选择一些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3、基于对化学课程的国内外比较,引入了一些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反应原理的概念;4、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以及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的衔接。
三、《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与必修内容的关系★高中化学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必修模块内容的螺旋式上升《化学1》中的主要概念与选修B4的层级发展关系《化学2》中的主要概念与选修B4的层级发展关系四、《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1.《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结构分析2.《化学反应原理》各专题知识结构分析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主要内容▲专题1第一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专题1第二、三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反应的焓变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能源的充分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主要内容▲专题2 各单元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专题2 各单元概念性知识的逻辑关系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方向 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主要内容▲专题3 各单元知识点的相互联系3.《化学反应原理》各专题教与学要求分析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要求本专题在模块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2007-11-10《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与原教材有相似之处,与《化学2》也有相似之处,但同中有变:内容变化了,增加了熵与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要求变化了,某些知识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例如,盖斯定律从“阅读”提高到“能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化学平衡常数从“了解”提高到“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转化率”等等;内容组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增设了很多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比较、归纳,更加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突出化学的应用价值。
各种变化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相应变化调整。
根据我们备课组在新课教学以及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些体会,现将该模块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总结如下:一、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比较(一)两种版本教材的相同之处1.注重科学性,并突出新思想、新内容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教材尽量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例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注重科学性,尤其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地、错误地解释概念,使教材在科学性上具有相对长的生命力(例如:焓变、熵变的引入)。
2.重视知识的框架结构,重在介绍学术思想使知识点服从于知识的框架结构,并尽可能使同学们多了解学术思想的形成、演变与发展,从本质上理解这些人类知识结晶的精髓,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人教版教材共有21个实验,苏教版教材共有22个实验。
4.突出模型化研究方法的特点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5.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衔接(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据→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焓变、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沉淀溶解平衡),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搬来,简单下移,而是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基本的了解,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更高水平的把握留待大学阶段解决。
高中人教版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③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④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①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②通过实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局限性,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在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②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①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②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①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燃烧热的含义③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②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③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物质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②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②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使命感、责任感;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①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②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①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②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②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③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感悟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反应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
沉淀的溶解 溶度积
沉淀的转化
(实验3-4、3-5
沉淀转化)
本节特点
• 知识特点:主要是已有知识的应用、 迁移 • 编写特点:以四个“思考与交流” 为线索,辅助以必要的“资料”查 询、“废水处理化学沉淀法工艺流 程”介绍和“实验”活动,突出学 生的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
化学平衡状态特点
影响因素及平衡 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常数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 通过实例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方法 • 通过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
实验2-1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通过实验或科学探究让学生 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 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4 双氧水分解加二氧化锰)
第三节
化学平衡
•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 化学平衡状态 • 化学平衡常数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7)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体系力图使自身能量趋于“最低”和由 “有序”变为“无序”的特征,提出化学 反应进行方向的能量判据(焓变)和熵判 据(熵变),只要求简单理解 • 焓变和熵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等温、等压下可用自由能的变化判断化 学反应的自发性: G= H-TS G<0 自发, G>0 不自发, G=0,平 衡状态
本章知识结构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燃料的使用 反应热 焓变 燃烧热
1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 盖斯定律
2
节约能源的意义 能源 开发新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变 3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要点: 1.反应热的概念 2.焓变简化后的意义=恒压下反应的反应热H 3.放热反应H的为“-” 二、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反应物、产物的 状态 2.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
课标与大纲内容比较
现行高中大纲 新课标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 原电池为例) 化学电源 新型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与防护 电解原理(以电解氯 化铜为例)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 的化工生产简介 铜的电解精炼 镀铜
已有知识 和经验
反应的条件、速率、限
• 概述全书内容 反应热、电化学
反应速率、限度、
画 龙 有效碰撞模型、活化 点 • 介绍几个概念 睛 分子、活化能、催化剂
教学目标
•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 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 下工夫学习掌握。 •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 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 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第四节 盐类的水解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标中相应要求
内 容 标 准 活 动 与 探 究 建 议 ①实验:用pH计测定中 和反应过程中溶液曲线。 ②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 的pH,说明这些盐溶液 呈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原 因。 ③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 氯化铁的水解。 ④实验:沉淀的转化。 ⑤查阅资料并交流:含氟 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 提出加氟预防龋齿需要注 意的问题。 1.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 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 液pH的简单计算。 3.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 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 科学研究的重要应用。 4.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因,归纳影响 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 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 5.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 转化的本质。
模块包括3个主题:
• 主题1 •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反应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电化学基础
主要内容
绪言
电化 能学 的能 转与 化热 能 、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
引子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不溶→溶解平衡 应用 生成 溶解 转移 溶度积
§3 盐类的水解 水的电离平衡 综合运用 +弱电解质的生 成→盐类水解→水 解的应用(平衡移动)
内容特点
• 注意与初中、高中必修及前一章内容 的衔接,知识的逻辑性较强. • 适当控制正文内容的深广度和分量, 增加适当拓展性内容,体现选择性. • 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重视学习 过程的作用. •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化学知识的 社会价值.
浓度、压强、 温度、催化剂 对化学反应速 率的影响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浓度、压强、 温度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关于合成氨条 件选择的讨论
本章知识结构
定量 表示 方法
测 量 的 方 法
浓度、压强
影响化学反应 温度 速率的因素
催化剂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本课程重心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熵判据
反应的可逆不可逆
关于焓变
• 焓H是一个状态函数: H=U(体系内能)+PV • 焓的值只与体系所处状态有关,与达 此状态的途径无关 • 焓具有能量的量纲 • 在体系只作体积功的等压过程中,从 状态1到状态2时,体系的焓变数值正 好等于该过程中的热效应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 以燃烧热为例给出一种具体的反应 热(定义)
知识的衔接
衔接知识 引出新知识 衔接方式
化学1
酸、碱、盐是电 解质,电解质电 离 化学平衡
pH,酸碱度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固体溶解平衡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问题情景:不同电解质 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前章
初中 化学1 初中
电离平衡
pH的计算
直接迁移
pH与浓度的关系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阅读思考:沉淀反应能 否完全? →与固体的溶 解类比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平衡理论 及其应用
绪言内容
课程内容概述 理论、概念模型选讲
反纷 应繁 有复 规杂 律的 可化 循学
的化 基学 本反 内应 容原 理
的化 学学 习反 方应 法原 理
有 效 碰 撞 理 论
活 化 分 子 与 活 化 能
催 化 剂 作 用 简 介
绪言的特点
• 提出问题 提 度的不同
纲 挈 领
学习过程中体现方法
如: 实验探究+引导分析
科学探究
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引导思考、分析
思考与 交流、 学与问 科学探 究、思 考与交 流
分析、实验探 究、思考应用 呈现方式
盐水解的影响因素
学习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教材中 位置 一节引 言 二节 相关知识 联系实际的内容 电解质有 强弱之分 pH 生活中盐酸、醋酸的应用引 出 pH 的应用 ( 涉及人体健康、 环保、农业生产等) 某些盐在生活中称“碱” 【家庭小实验】测生活中一 些盐的酸、碱性 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从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 三角度介绍应用,氟化物防 治龋齿的化学原理
本章知识结构
化学平衡理论
红色字为 新 知识点 §1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有强弱→ 弱电解质电离为 可逆→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 深入 楷体字为 选学内容 实践活动:测定 酸碱反应曲线 滴定实验操作 图示反应曲线 §2 水的电离和溶液 的酸碱性 水是极弱电解质→ 水(稀溶液)离子积为 常数→稀溶液酸碱性 及表示方法pH→pH 应用
三节引 言 第三部 分 四节二 部分
盐呈酸、 碱性 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 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思路:
教材思路:
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深入探讨(知识迁移):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电 离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实验贯穿教学
分别测 1mol/L盐酸、 1mol/L醋酸的 pH 向 3mL1mol/L醋酸中加入 少量 CH3COONH4晶体, 溶解后再测溶液的 pH 取过量的镁条分别与同体 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反应,收集并比较产生的 气体量。 描绘弱电解质电离并建立 电离平衡过程的坐标图象
证明电解质有 强弱之分 证明弱电解质的 电离是可逆的 证明弱电解质 的电离平衡是 动态平衡 建立弱电解质 的电离模型
装置、操作手绘, 装置、操作 求清晰 手绘,求清晰
实验摄影, 求真实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度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要点:水和稀溶液中的Kw ,pH与溶液的酸 碱性 实践活动:练习使用pH计,学习图示处理实验 数据,探究酸碱反应中pH变化,体会定量实验 的作用
3/2O2(g)=O3(g)
N2O4(g)=2NO2(g) N2(g)+3H2(g)=2NH3(g)
焓与熵的处理
•熵(能用熵变和焓变说 • 焓(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 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涵义)简化(~反应热) • 小注说明保证科学的严 •举例说明熵增与体系稳 谨(P2,焓变)。 定性的关系(混乱度) • 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 (扑克牌)(P34) 通常遇到的反应是在敞 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系统的压力与外界压力 (大气压)相等,也就 是说,反应是在恒压条 件下进行的,此时反应 的热效应就是焓变。
说明:无滴定实验基础,仪器要求较高
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思路: 盐溶液有酸碱性酸碱性与盐 类型的相关性 相关性原因深化必 修中离子反应的条件影响水解的因素 与中和反应、热效应挂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