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政治试卷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期末政治试卷分析

本学期期末考试已顺利结束,现就试题本身以及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时政热点,突出时代性,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试题更具开放性,立意能力化,注重联系考生生活实际。试卷中的很多题目都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的实际,开放和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很多层面和领域;考查的知识点多、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

4、试卷形式新颖活泼,设计简洁生动,展示人文关怀,体现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试卷题型生动活泼,在主观中以题群形式出现,每个专题又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情境,依次递进,环环入扣。体现了人文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

今年政治试卷难度适中,题型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鲜活,语言简洁,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改革。

二、学生成绩和答题情况

各班90分以上的平均有5人,80分以上的有18人,不及格的有7人。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个别学生5、9、10题错的较多;简答题12题有部分同学失分较多,只答了一方面,太片面;15题的第2个问题是失分率最高的一道,大部分学生只从青少年角度答题,

而没有多角度分析,因而错误率极高。16题的第二问错的也较多,不明题意,片面作答。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失分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不到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理顺;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2、审题能力不强,缺少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对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要求仍不适应审题;不清,失分严重。

3、思维不活跃,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不够,知识重组、应用能力较差,不敢从新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缺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理解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不到位,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而且,答题时不够深入,层次较浅。

4、答题语言不规范,缺少政治术语,文字表述能力差;学生表述能力不强答案中两种倾向较明显:一种是口语化现象;另一种使命照抄课本现象。需要学生理解、归纳、表达答案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应用政治术语,语言贫乏,言不达意,甚至语句不通。另外,书写混乱,字不规范。错字较多,特别是些,关键字词,以至于理解不了学生的意思,不能给分。

四、今后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1、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根据中考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学习。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政治几次考试中命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关心或面临的重大自然和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从材料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把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科技、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要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应注意从答题的每一个环节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组织答案,学会科学表达。而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习题,防止题海战术。学生做完题后,要及时讲评,讲评不是要让学生记住答案,而是要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答题心理等目的。

5、注重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水平。

不只当教书匠,而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善于总结创新,做科研型人才,才不致于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落伍,教学水平落后,才能与时俱进.同时还要结合时事尽量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结合实际,注重合理性教育;注重其他学科对政治的渗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加强人文主义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