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专题:《过零丁洋》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出师表》《过零丁洋》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出师表》《过零丁洋》含答案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2.与“先帝称.之曰能”中“称”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称.心如意B.称.功颂德53.(创新设问·对接教材)古诗文往往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展现作者别样的心境。
请说出下面语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九上《岳阳楼记》“思考探究”第二题)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4.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绝不应,,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55.《过零丁洋》与《出师表》中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令人深深感动,假如文天祥和诸葛亮可以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文山啊,我能做的很有限,当年,我向后主刘禅提议,要,对官员的奖惩采用相同的标准,还要做到。
《过零丁洋》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附答案

《过零丁洋》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2)《过零丁洋》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2)文章来自: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1、遭逢:遭受、蒙受2、起一经:因为晓通一种经书而做官,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3、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4、四周星:四周年。
5、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6、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7、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8、汗青:史册。
9、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译文】自幼刻苦研究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我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创作背景】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
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
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作品鉴赏】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过零丁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过零丁洋》译文及注释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过零丁洋》赏析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过零丁洋》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过零丁洋》含答案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2.(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
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2)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1)C(2)示例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示例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赏析有误。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
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
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
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此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以对两件令人痛心的具体情境的感慨,强化了诗人内心的隐痛叙写,流露出诗人的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而非“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故选C。
(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思想情感。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此句直抒胸臆,悲壮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激励了无数的爱国之士为了民族大业而抛头颅、洒热血。
《过零丁洋》原文、译文及注释

《过零丁洋》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原文: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照翻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一、创作背景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明志。
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文天祥作为坚定的抗元志士,面临着生死抉择和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二、原文及翻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三、诗歌赏析1.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起笔回顾生平,“辛苦遭逢起一经”,诗人因科举入仕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这里强调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指代战争,“寥落”表示稀少,写出了抗元战争的局势,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南宋的抗元力量越来越薄弱。
这两句诗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从入仕到抗元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南宋朝廷的衰败局势。
2.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将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局势的危亡,南宋的江山已经支离破碎,如同风中飘絮般没有根基和依靠。
“身世浮沉雨打萍”则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风飘絮”和“雨打萍”对仗工整,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个人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动荡的局势中随波逐流。
3.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惶恐滩”是文天祥曾经兵败的地方,“惶恐”一词既写出了当时兵败时的惶恐心情,又表现出如今被俘后的惶恐不安。
《过零丁洋》原文以及赏析

《过零丁洋》原文以及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
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
这是从国势一面说。
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
前一句是追记过去。
诗人于德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
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
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
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过零丁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译文及注释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过零丁洋》赏析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
独一人,自叹伶仃。
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
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
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
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
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
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
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
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
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用两个比喻句浓缩
了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坎坷,感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②《过零丁洋》中写诗人为自己的命运忧虑,感叹自己的孤苦无依,无力挽救国家的句子是“
,”。
③《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不畏身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千古名句是“
?”。
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了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2016·上海卷】,身世浮沉雨打萍。
理解默写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真题汇编山河破碎风飘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