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及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增长科普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2)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增长科普知识。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牛肚子里的旅行(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3)讲解课文中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4.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牛肚子里的旅行的看法。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
(3)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并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图片、视频等资源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增长了学生的科普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将一个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深厚的情谊”这一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准备“青头”“红头”的头饰。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谜语,指名朗读并猜出谜底。
头插野鸡毛,身穿滚龙袍,一旦遇敌人,作战呱呱叫。
(谜底:蟋蟀)2.课件出示蟋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蟋蟀的了解。
3.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只蟋蟀的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看图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这次旅行有意思吗?它都去了哪里?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朗读要求: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
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可怜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马上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导学: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通用3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通用3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一、多种形式阅读,进行朗读体验。
故事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一口气读完,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上读,分角色朗读,尤其是青头的话,句句在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
教师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同时他们也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帮助朋友、鼓励朋友。
在危险到来时要镇定、还要学会乐观的面对。
二、品词析句,深入体会。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青头语言及行动,理解青头奋不顾身帮助朋友的精神,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
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
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
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教师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
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不足之处: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2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10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10篇教学反思一:在教授《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们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经历。
通过引导学生们分段阅读,逐步揭示红头的遭遇,他们不仅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还学会了如何抓住故事的核心线索进行情节梳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他们对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反思二:《在牛肚子里旅行》不仅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还蕴含了丰富的科普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巧妙地将科普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通过讲解牛的消化系统,让学生们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这种教学方式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升了他们的道德情操。
教学反思三: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我组织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们分别扮演红头、青头和其他角色,通过模拟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他们深刻体验了角色的情感变化。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四:《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奇妙旅程激发了学生们无限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肚子里的旅行”故事。
他们纷纷展开想象,创作出了一个个充满创意和趣味的故事。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文字表达。
教学反思五: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我引导学生们思考红头在牛肚子里的经历对他的成长有何影响,以及他们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应对。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独立思考,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六:在教授《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
通过播放动画、展示图片等方式,我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故事情节和科学知识。
精编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教案反思一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通过活泼、童趣白勺语言,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同时文章有机地渗透了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白勺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要比上《那一定会很好》一课轻松得多。
之所以会有这种轻松白勺感觉,全归功于课前白勺精心准备。
课前,有老师特意提醒我: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口语训练,预设前要结合学生白勺知识点⋯⋯可以说,这一席话让我明确了这节课白勺教学方向与思路,因此才会有如此白勺进步。
但仍有诸多不足:如各环节之间白勺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白勺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白勺直接对话等。
反思二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白勺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
因此,文章渗透白勺科学知识,教师无须作过多地讲解。
同时,本课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白勺想象和表达白勺机会。
因此,可设计一定白勺练习题引导学生想象交流。
另外,青头身上表现出白勺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白勺情感,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解救朋友白勺丰富情感和品质值得学生仔细朗读品味,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是创新白勺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白勺金钥匙。
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白勺想象和表达白勺机会。
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红头,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白勺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为学生搭建倾诉白勺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白勺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白勺表达能力。
同时,由于学生对牛胃结构是很陌生白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牛胃白勺知识和图片,自己则以浅显生动白勺语言写了补充材料“牛白勺自述”,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牛胃知识,为想象提供知识源泉。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本课是一篇科普童话,把科学知识寓于童话中。
课文讲述了红头和青头一起玩捉迷藏,红头意外被大黄牛吞进肚子里,青头利用牛反刍的特点指导帮助红头脱险,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就是牛反刍的过程。
课文内容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科学故事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文中有大量语言、动作、心情的描写,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个故事也让学生知道了友谊的珍贵,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遇事沉着冷静,不轻言放弃,运用知识克服困难。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本课是一篇科普童话,对于这一题材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如一年级的《小壁虎借尾巴》、《大象的耳朵》、二年级的《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小毛虫》。
在本课,除了学习文中的科学知识,其中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三年级学生基本能正确朗读课文,读通课文,但如何感受和品味童话的趣味,则需要指导学生根据动作、语言描写和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中体会感悟,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我来编童话》作铺垫。
红头旅行的路线就是牛进食反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这一路线,理解反刍现象。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的学生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矛盾,在这个童话故事中,让学生围绕“从哪里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个问题,感受它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友谊的珍贵,在体会人物特征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和对话法。
读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读是悟的前提,在课堂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方式,体会红头在困境中的紧张、害怕、绝望、坚强;青头为朋友的安危着急担心、对朋友的关爱和鼓励,面对危险和困难勇敢无畏、临危不乱、沉着镇定。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bf7d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9.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
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
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研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3个生字,会写“旅、管”等13个生字,会读“转过身、答应、一骨碌、几乎” 等五个多音字。
2、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和功能,并能理清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3、体会红头青头对话时的心情,领悟青头运用反刍知识帮助朋友逃离牛肚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感受青头和红头的心情,领悟青头解救红头的巧妙方法。
教学准备:板贴、练习纸、PPT、小视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课前谈话:小朋友们,暑假去哪旅行了吗?有趣吗?……今天啊我们上课的内容也和旅行有关,大家先预习一下第十课吧。
)上课。
1、师:(出示“旅行”)小朋友们,谁愿意把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吗?(预设:你声音响亮,老师真喜欢。
/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响亮些更好了。
)2、师:大家先来看看这个旅字,最初他的意思是指五百个士兵为一个旅。
古时候的写法上面是军队的旗帜,下面是两个人。
士兵拿着的军旗方方正正的,你们看,后来就变成了方字旁。
下面的小人像是伸出了手脚在走正步,四肢舒展,经过不断地演变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旅。
这个字该怎么写呢?小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板书:旅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在牛肚子里旅行》。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打开语文书翻到第35页。
(PPT出示要求,师:谁来读读阅读要求)1、大声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是一次()的旅行。
师:课文中有许多多音字,老师想请你们这一小组开火车来读一读。
(转身、答应、一骨碌、几乎、知觉)预设:这个词读得特别准确,答应,一起来。
/这个词老师来领读一下,一骨碌/老师要纠正一下。
/看样子真的有点难度,我们也一起来两遍吧。
/他读的对吗?哪个小朋友来帮帮他。
师:这儿还有一组难读的词语,请你接着读一读(出示:咱们、悄悄、贮藏、悲哀、细嚼慢咽)预设:①你可真厉害,还知道咱们的们应该读轻声,一起读,咱们。
/这个词有点难读,贮藏,一起读。
②小朋友们可真会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细嚼慢咽,看来这组词真的有点难度,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师:要是把词语放到句子里你们会读吗?(出示“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哇,大家可真会学习。
/这里应该读管消化,再来试一试。
这样读确实更通顺了。
2、师:那谁来说说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呢?生:可怕、特别、恐怖、惊险、有趣。
师:是呀,旅行故事里有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个叫青头,一个叫红头。
(出示红头、青头图片)有一天两个小伙伴在草丛里捉迷藏。
红头呢悄悄躲在草堆里。
正在这时,只见()(捧起书,引读学生读第七段)2、总结故事起因师:可怜的红头被卷到牛嘴里去了。
(出示牛嘴)三、精读课文,圈画路线,认识反刍。
1、师:于是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轻声读第8-17自然段,找到红头到过的地方并完成练习纸中的图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
师:哪位小朋友找到了呢?你来说。
生:先被卷到了嘴里,然后进入了第一个胃,接着又到了第二个胃,最后又回到了嘴里。
出示:红头一不小心被卷到了嘴里,先……(来到了肚子),然后(来到了第一个胃)……接着……(又来到了第二个胃),最后……(回到了牛嘴里)(选两生)预设1:师:(出示关联词)我觉得你找的很对,如果能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就更有条理了预设2:你可真棒啊,还用上了关联词,谁还想来试试。
预设3::你看,这样讲话就有条理了。
这大黄牛的胃真特别,你们想看看嘛?一起来瞧瞧。
(出示小影片)4、出示影片,认识反刍。
四、聚焦红头,体会心情,提炼解救方法1、过渡:师:对大黄牛来说只是平平常常的反刍,但对红头却是惊险的旅行。
它在这次非同寻常的旅行中,最想感谢的一定是青头的帮助。
请仔细默读8-17自然段,假如你是红头,你想感谢青头什么呢?请小朋友拿出笔,在文中找找并标上①②③④……2、学生标记,老师巡视。
3、反馈师:现在老师是青头,谁想先对我说。
预设①生:谢谢你不顾生命危险来救我师:哦,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摔……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师:那时红头实在太危险了,青头不顾自己的生命蹦到牛身上,真是太-----(勇敢)生:勇敢师:你能把青头的勇敢读出来吗?读一读第11自然段。
师:红头,红头,你们还有什么要感谢我的?②“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肚子里去”生:谢谢你告诉我要躲过大牛的牙齿。
师:当时的你是什么情况?生:被牛吃到嘴里了,很可能要被牛吃掉了。
师:所以你一定非常的-----(害怕)(板贴:害怕)师:大牛的牙齿在那嚼来嚼去,随时可能把你嚼碎。
情况十分危险,幸好青头冷静处理,(板贴:冷静)帮你躲过危险。
老师想和你合作着读一读这段对话。
老师点评预设:a、还能读得再害怕再惊慌些吗,再来一次。
b、红头已经慌得连话都说不完整了,你看他说话都断断续续地。
你听老师读一次,再来试试。
c、这四个救命,你读得真好,一句比一句更有感情。
师:有谁愿意也来扮演一下。
看着你们的书本,你读红头的话,你读青头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过渡: 师:红头要感谢的话还有很多呢?谁再来?③生:我要谢谢你安慰我。
师:是的,我希望你不要害怕,当时你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呢?生:已经从牛嘴到了牛肚子里了,更害怕了。
师:害怕得都(哭了)。
多亏了青头运用了反刍的小知识安慰你也让你更加感动。
(板贴:运用知识)红头,你来找一个小伙伴和你一起读一读12和13段的对话,其他的话老师来读。
点评:a,声音中都带着一丝哭腔了b,我听出了你们的害怕和冷静④师:青头只安慰了红头一次吗?还有没有?生: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会出来的。
你知道我呆在牛肚子里已经越来越绝望了,你还一直坚持着帮助我,没有放弃我。
师: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悲哀(课文中就用悲哀这个词写出了他那时的心情)师:你们知道吗?当大黄牛把红头吃到肚子里至少需要三十分钟才能回到嘴里。
30分钟相当于我们一节课左右的时间了。
红头却只能静静地呆在牛肚子里,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二十分钟过去,他渐渐地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悲哀地说。
(板贴:悲哀)生: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师:此刻的红头更需要关心,更需要鼓励,更需要有不放弃的勇气。
(板贴:鼓励)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15自然段,鼓励一下红头。
4、老师总结:在这次惊险的旅行中,多亏了青头挺身而出,冷静处理,运用了反刍的小知识安慰/鼓励红头,才给了害怕、悲哀的红头坚持下去的勇气。
拿起你们的语文书,女生读红头的话,男生读青头的话,其他的老师来读,一起读读8-17段,去感受这次(惊险/可怕/刺激/惊魂未定)的旅行吧。
(与学生说的一致)(5、拓展练习,说话训练)师:这算的上是红头在牛肚子里的绝地逃亡。
稍有不小心,红头就有可能永远地消失在牛肚子里。
红头,此刻的你最想对青头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生:多亏了青头,我才能化险为夷。
谢谢青头的救命之恩谢谢青头运用他的小知识救了我五、总结收尾,写字指导1、师:青头收到你们的话了。
那么红头最后有没有脱险,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下节课我们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练习纸,我们一起来练写生字。
先来看一看“救”,左边是求,最后两笔都是点。
反文旁的这一撇应该穿插到求字下面,这样左右部分会更紧凑。
最后一笔是捺,要写的舒展一些。
再来看“管”,上面的竹字头要写的扁一点,左右两部分靠近些。
中间的宝盖写得宽一些,这一横在横中线上面并且稍稍有一点点斜。
下边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折、横。
尤其要记住这一竖,在竖中线偏左,要做到从上一直穿到下,从左边把两个口字都连起来了。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把“救”、“管”各写两个。
2、点评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写的,首先他的字写对了,结构也很紧凑,大小合理。
尤其是管字。
预设:竖要是能写的再正些,字会更稳更漂亮。
/这一竖很正让这个字站得也更稳了。
老师想给他打三颗星。
师: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写的,他的字写得也很端正,横平竖直。
救的反文旁这一捺很舒展,字就非常漂亮了。
/要是救字这一捺再舒展些,是不是就更漂亮了。
老师也给你三颗星。
六、作业布置1、师: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剩下的生字抄写。
七、板书设计10、在牛肚子里旅行八、教学反思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冷静处理,对于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解救朋友。
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多能被有趣的故事打动,喜欢他生动地语言,但是对于青头的精神很难一点就通,尤其不能是老师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
上课的时候以一段牛的自述作为小知识的补充,上课时反应较好,学生非常感兴趣。
上课时试着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
许多孩子都能体会到红头的害怕、青头的冷静。
但仍有许多不足:教师引导的较多,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特别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反馈的人数不够。
最后的口语交际部分,没有达到预期口语交际的效果。
以后的课程中会在前面的理解文本上多做些文章,这样会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更加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