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转运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和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和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和流程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救治过程中,患者转接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转接效率不高、信息传递不畅等。

为优化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本文将从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1. 明确转接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应明确急危重症患者转接的责任主体,确保在患者转接过程中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

责任主体应包括急诊科、相关科室、转运团队等。

2. 制定转接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标准。

标准应包括患者病情评估、转运设备及人员要求、转运流程、应急预案等方面。

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患者在转接过程中,相关信息能够实时传递,为患者提供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

4. 强化培训与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转接服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同时,开展转接应急演练,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5. 完善考核与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转接服务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转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二、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流程1. 病情评估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诊断结果等,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接服务。

2. 启动转接程序急诊科向相关科室或转运团队发出转接通知,说明患者病情及转接需求。

相关科室或转运团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准备相关设备及人员。

3. 转运前准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接过程,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4. 实施转运转运团队采用合适的转运设备,如救护车、转运床等,将患者安全转运至目的地。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5. 目的地接收与处置目的地科室或医疗机构在患者到达后,立即进行接收。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在转运和抢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安全的医疗服务,本医院特订立了本制度,以规范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抢救工作。

2. 转运流程2.1 患者评估在转运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患者评估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转运距离、转运途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等。

2.2 转运准备2.2.1 医务人员配备转运过程中必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构成,包含至少一名具有急救经验的医生、一名护士以及一名司机。

2.2.2 转运设备确保转运车辆配备齐全、功能正常,包含急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并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

2.3 转运过程2.3.1 护送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包含但不限于陆路转运、空中转运(直升机、飞机)、水上转运等。

在选择转运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与亲属协商充分沟通。

2.3.2 护送过程中的护理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适时的监护和护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输液、氧气供应、疼痛掌控等。

2.3.3 转运记录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转运过程,包含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转运中的监护和护理过程、转运后的处理措施等,确保后续医疗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3. 抢救流程3.1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危重患者,医疗人员应快速反应,并立刻启动抢救流程。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充分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2 协同合作抢救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紧密协作和搭配,依照分工合作的原则,做好各项抢救任务。

医生应引导并统筹整个抢救过程,护士应供应全方位的护理支持,确保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3.3 抢救设备抢救过程中的设备应保持良好工作状态,随时准备使用。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抢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4 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包含抢救前的病情评估、抢救措施和药物使用、患者反应等。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在医院里,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想象一下,医生、护士们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快速、准确地把患者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这可不是随便玩玩就行的事,得有章可循,讲究策略。

这时候,大家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一秒钟也耽误不得。

嘿,谁也不想在关键时刻来个“临时抱佛脚”,对吧?转运的时候,首先得评估患者的情况。

像个侦探一样,医生们得仔细检查病人的状况。

看看是不是稳定,有没有什么紧急的反应。

护士们就会像超人一样,迅速准备好所有需要的设备和药品。

想想,那一箱子一箱子的设备,简直像是战斗机的武器库。

可不是说说而已,要把每一样东西都准备齐全,确保万无一失。

然后,大家就得制定转运计划。

这个计划得细致入微,简直就是一个大工程。

有的患者需要特别的护理,比如说要氧气,或者是持续监测。

这个时候,护士就像在打仗,得安排好每一个细节,确保患者在转运途中不会出任何岔子。

绝对不能出现“走错地方”的乌龙,哈哈,真是一场“大冒险”。

一旦计划制定好,大家就会迅速行动。

你知道吗,转运的时候可是有个“黄金时间”的。

每分每秒都得算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走廊里人来人往,护士、医生、甚至实习生都得如同风一样,快得不得了。

大伙儿都知道,患者的生命可不是开玩笑的,必须全力以赴。

转运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总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出现。

比如说,突然间电梯坏了,或者是路上遇到其他患者的转运。

这个时候,大家的应变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护士们会迅速想出备用方案,像变魔术一样,把问题一一解决。

真是让人感叹,临危不乱就是这么个道理!在转运的过程中,沟通也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之间需要不断交流信息,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被落实到位。

可能会出现小误会,比如说药品用错了,或者设备没带齐。

这个时候就得靠大家的默契配合,迅速纠正错误,确保患者的安全。

毕竟,齐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嘛。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感受怎么样?大家都会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

食管、纵隔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一、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评估应在转运前10分钟内完成1、患者病情评估:院内转运具有一定风险,食管、纵隔科危重患者的临床状况变化迅速,必须做好充分病情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1)有用详细的病史,包括现在史、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和药物过敏史等;(2)迅速准确的体检,可以心肺为重点;(3)基础疾病和全身状况的综合评价;(4)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包括各种记录、检查结果、监护资料等。

病种与病情决定转运方式。

注意应该把各种重要体征综合起来考虑,否则不能发现问题。

2、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风险评估:一方面,患者不良情绪可引起生命体征发生改变。

外界不利环境也可能使监测装置发生电干扰和伪差、静脉输液管扭结、脱落等而减少或中断治疗。

由此可能诱发突发事件;另一方面,患者本身病情可能出现突变加重,如急性呼吸衰竭、气胸、心脏骤停等情况。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的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

3、患者与家属心理评估:急危重患者家庭往往有焦虑、忧虑、紧张、无助等负面心理情绪。

因此,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评估。

二、转运前准备1、接收科室的准备:电话联系转运科室,交代患者病情并确定转运时间。

接收科室设备、人员、诊疗措施准备就绪,可确保通过医-医和护-护沟通使患者的诊疗得以接应、延续。

2 、转运科室的准备2.1 转运人员准备:转运危重患者至少需两名医护人员陪护(医生、护士各一人)。

具有丰富转运经验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且有良好心理素质。

2.2 转运患者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鼻腔分泌较多,转运前需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用留置针建立一条以上静脉通路,并确保输液管道通畅;有引流管和气管导管的患者妥善固定后转运;为患者摆好去枕仰卧位或舒适体位,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连接好氧气装置(气囊),再次检查所有管道的通畅性和功能状态的完好性。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XXXX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院内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鉴于急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亟需规范并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以及急诊院内转运的临床实践,本共识协作组制定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最佳路径、动态评估”为原则的分级转运方案,以保证转运安全。

一、基本概念危重症患者: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

院内转运: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称为院内转运,安全转运是为了达到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分级转运: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六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二、院内转运特点①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②病情危重,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手段;③病情紧急,评估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④转运工作繁杂且风险大,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增多。

因此,必须制定适合急诊危重症患者自身特点的院内转运方案。

首先对急诊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降阶梯预案,优化分级,实现最佳路径,并在转运过程中动态评估以充分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三、危重患者分级转运原则1、降阶梯预案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选用充分有效的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2、充分评估转运评估是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充分评估有利于:①准确了解转运风险;②确定可行转运方案;③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

2、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2、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

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并在交接表上签名。

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转运患者评估标准及转运人员要求A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医师护士转运: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使用机械或人工呼吸器者;③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可能,有转运禁忌症但因抢救需要医嘱必须转运者;④转运过程必须配带监护仪器、抢救药械者.B级:生命体征平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个以上护理人员转运:①持续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②有创动脉导管置管者;③有意识不清燥动者;④有人工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⑤自主活动严重障碍无陪护人员的患者。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

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转运制度及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包括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转科等过程。

一、转运前的护理
1、根据医嘱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2、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3、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携带转运途中所需相关资料及急救用物。

4、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和各种引流管。

5、由医护人员陪同转运,通知电梯准备,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二、转运中的护理
1、患者体位舒适,注意保暖,保持头部处于高位。

2、转运过程中注意安全,拉起护栏,推床平稳,防止意外发生。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或将患者送入途中最近的医疗单元实施急救,及时通知病房主管医师、护士长。

4、观察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引流管有无异常,保持输液通畅。

三、转运后的护理
1、核对患者信息,妥善安置患者。

2、做好患者及物品的交接工作,重点是患者病情、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

对交接中存在疑问之处,应及时进行核对。

接收护士详细记录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等。

3、交接双方在《危重患者转运登记本》签字确认。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