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概要
国网继电保护专业考试题库(最新版)

A、定子绕组接地故障时 B、定子绕组相间故障时 C、外部不对称故障时 D、外部对称故障时 答案:C 27.下面()不在 SCD 文件结构中。 A、munication B、Substation C、DataTypeTemplates D、SmartGird 答案:D 28.断路器失灵保护是()。 A、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切除故障 B、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必须依靠故障元件本身保护 的动作信号启动失灵保护以切除故障点 C、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D. 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答案:C 29.交换机存储转发交换工作通过()进行数据帧的差错控制。 A、循环冗余校验 B、奇偶校验码 C、交叉校验码 D、横向校验码
9
答案:C 34.采用 IEC61850-9-2 点对点模式的智能变电站,支路合并单元无效将对母线保 护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闭锁差动保护 B、闭锁所有支路失灵保护 C、闭锁该支路失灵保护 D.显示无效采样值 答案:B 35.双母线接线变电站的母差保护按设计要求先动作于母联断路器,后动作于故 障母线的其他断路器,正确动作后,母差保护按()进行评价。 A、正确动作一次 B、正确动作二次 C、跳开的断路器个数 答案:A 36.采用(),就不存在由发电机间相角确定的功率极限问题,不受系统稳定的限 制。 A、串联补偿 B、直流输电 C、并联补偿 答案:B 37.智能终端采集到得传感器信息一般采用()方式上送信息。 A、IEC61850-9-2 B、MMS C、GOOSE
11
D、270°~360° 答案:D 42.大型发变组非全相保护,主要由()。 A、灵敏负序或零序电流元件与非全相判别回路构成 B、灵敏负序或零序电压元件与非全相判别回路构成 C、灵敏相电流元件与非全相判别回路构成 D、灵敏相电压元件与非全相判别回路构成 答案:A 43.合并单元常用的采样频率是()Hz。 A、1200 B、2400 C、4000 D、5000 答案:C 44.发电机装设纵联差动保护,它作为()保护。 A、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 B、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 C、定子绕组及其引出线的相间短路 答案:C 45.采样值传输协议的()标准技术先进,通道数可灵活配置,组网通信需外部 时钟进行同步,但报文传输延时不确定,对交换机制依赖度很高,且软硬件实现 较复杂。 A、IEC61850-9-2
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1 总则1.1 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GB/T1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保护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行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
投标厂商应满足2.4.1中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招标方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投标方也应满足。
中标单位应按买方要求开展相关检验测试。
(注:本批投标设备型式试验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报告可在中标后供货前提供。
)1.1.1本技术规范提出了智能终端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供方提供的设备应符合《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相关部分的要求。
1.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4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本技术规范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2 供方职责- 1 -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1.2.3 提供与投标设备版本相符的安装及使用说明书。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要点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调试作业指导书批准:审核:编写:作业负责人:目次1.应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引用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调试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调试前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准备工作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作业人员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试验仪器及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危险点分析与防止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单体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电源和外观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绝缘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等两项标准的通知_国家电网科〔2012〕143号_

7.5 远程浏览··········································································································································································6
8.6 无功优化··········································································································································································8
技术标准并予以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 2 —
附件:1. Q/GDW 678-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
功能规范》及编制说明
2. Q/GDW 679-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
建设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
主题词:科技 变电站 监控 系统 标准 通知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电 压 合 并 单 元
智 能 终 端
Ⅰ母
EVT EVT 断路器1 ECT1 断路器2 ECT2 ECT3 断路器3 EVT
断路器保护和短引线保护配置方案
中断路器保护
GOOSE网 SV网
线路1 线路2
电 压 合 并 单 元
智 能 终 端
电 流 合 并 单 元
电 压 合 并 单 元
Ⅱ母 Ⅰ母
EVT 断路器1 ECT1 断路器2 ECT2 ECT3 断路器3 EVT EVT
ECT2
高压侧中断路器 智能终端
高压侧电压 合并单元 公共绕组 合并单元 中压侧 合并单元 中压侧 Ⅰ母Ⅱ母 智能终端
ECT4
ECT3
公共绕组
ECVT2
低压侧 合并单元
ECVT1
中压侧
低压侧 智能终端
本体智能终端
低压侧
3/2接线变压器保护配置方案
跳闸 边 断 路 器 电 流 合 并 单 元 中 断 路 器 电 流 合 并 单 元 电 压 合 并 单 元 公 共 绕 组 合 并 单 元 边 断 路 器 智 能 终 端 中 断 路 器 智 能 终 端 电缆 动作信号 电缆 电缆 本体 智能终端 非电量 保护装置 本体信号
1.
当采用开关柜方式时,保护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不 宜使用电子式互感器; 当使用电子式互感器时,每个间隔的保护、测控、智 能终端、合并单元功能宜按间隔合并实现; 跨间隔开关量信息交换可采用过程层GOOSE网络传 输。
2.
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五、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配置原则 录波及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
线路
ECVT EVT2
母 线 合 并 单 元
I母 II母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概要

Q / GDW 427 — 2010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7 — 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Unit Technical in smart Substation2010-××-××发布201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Q / GDW 427 — 2010I目次前言 ································································································································································ I I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基本技术条件 ··········································································································································· 1 4 性能要求 ·················································································································································· 3 5 安装要求 ·················································································································································· 4 6 技术服务 ·················································································································································· 5 编制说明 (7)Q / GDW 427 — 2010II前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 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f) 当正常工作时,装置功率消耗不大于 30W;当装置动作时,功率消耗不大于 60W。 3.2.2 绝缘性能 a) 绝缘电阻
3) 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电压时其余回路等电位互联接地。 c) 冲击电压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信号输出触点等诸回路对地,以 及回路之间,应能承受 1.2/50μs 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 60V 时,开 路试验电压为 5k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 60V 时,开路试验电压为 1kV。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 4.1、4.2 的规定。 3.2.3 耐湿热性能 装置应能承受 GB/T2423.9 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 试验持续时间 48h。在试验结束前 2h 内,用 500V 直流兆欧表,测量各外引带电回路部分对外露非带电 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 1.5MΩ;介质强度不低 于规定值的 75%。
试验电压值的 1.4 倍;
表 3.2-1 工 频 试 验 电 压 值
被试回路 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地
直流输入回路——地 信号输出触点——地
额定绝缘电压(V) >60~250 >60~250 >60~250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整机带电部分——地
>60~250 ≤60
试验电压 AC(V) 2000 2000 2000 2000 5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 GDW 212 — 2008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8 — 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terminal in Smart Substation2010-××-××发布201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Q / GDW 428 — 2010I目次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基本技术条件 ································································································································ 1 4 主要性能要求 ································································································································ 3 5 安装要求 ······································································································································· 4 6 技术服务 ······································································································································· 4 编制说明 (7)Q / GDW 428 — 2010II前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 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智能组件中的智能终端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