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与巴塞罗那馆a4

合集下载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分隔、引导空间又呈现自身)
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是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 和处理手法。
纵横交错,隔而 不断,既分隔又联 系、半封闭半开敞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德国馆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 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 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展览 馆所占地段长约50M,宽 约25M。其中包括了一个 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 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特殊 的是这个展览建筑除了建 筑本身和几处桌椅外,没 有其他陈列品。实际上, 这是供人参观的亭榭。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艺二班 戴超
10209010230
一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系是流动空间的 结构前提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有选择的隐藏部分结构,为
了更多的服从于空间的处理。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金属饰面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角钢支柱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的墙体系统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石灰华大理石 铺贴的“外墙” (偏于网格外 侧的定位)
严格卡于网格 线上的十字柱
北入口旁边的 玻璃“外墙” (靠网格外侧 定位)
玻璃界面从网 格线向外扩充
退让十字柱的 提那大理石墙 体
退让十字柱 的玻璃“内 墙”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之中

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与吐根哈特分析图ppt课件

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与吐根哈特分析图ppt课件
流动空间:Ⅰ室内敞开,封闭感消解,与室外产生联系。 Ⅱ室内不同空间界定模糊,过渡自然。
挑檐的使用,模糊了
室内外的界限。
11
三维形态-----流动空间
12
三维分析-----流动空间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 分隔又连通的空间
13
形式美-----对称与均衡
运用多个轴对称几何体,形成一种均衡美。
成长历程
1929巴塞罗那德国馆 1930吐根哈特住宅 1948 湖滨公寓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 1950范沃斯住宅 1968柏林美术馆 1959纽约 西格拉姆大厦
4
巴塞罗那德国馆
基地位置:西班牙巴塞罗那 设计时间:1928-1929 施工时间:1929,后拆毁,现馆为1981年重建
14
形式美-----比例
1:2矩形
1:1正方形
15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1
人生简介 成长历程 作品赏析 2
人生简介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于1886年3月27曰出 生在德国的亚深古城。密斯·凡·德·罗的贡献 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 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 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透 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 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 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 标志。
5
二维分析----平面生成
6
三维分析-----路径变化
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路径形状
7
三维分析-----序列
不同路径,会有不同的序列变化。
8

三维分析-----流线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 美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 伊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 划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精品课件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空间意图与结构关系的转变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NO.2几何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网格控制
2方形元素的重复.
体现在模数上
精品课件
第二部第二分部、分设、设计计要要素素分分析析之之材质几何
水平方向
1 、网格控制
严格的网格
精确实现
几何控制
网格的尺寸与框架结构的跨度有关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网格控制:墙体与网格的关系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等级
按空间开放程 度划分
室内休闲空间 室内开放空间
室外空间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限定
主厅与巴西利卡式教堂平面 布局的对比
精品课件

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管-模型制作

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管-模型制作

展览会的负责人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负责人
1930-1933 担任德绍和柏林包豪斯学校校长
1937 第一次到美国旅行 1938 任美国芝加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40年以后改名为伊利诺理工院)
1944 入美国籍 1958 由伊利诺理工学院退休,在芝加哥继续从事建筑设计业务
空间的流动感
ARCHITEKTUR-MODELLE
巴塞罗那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ion
观看视频 - 密斯凡德罗 - 德国馆_
ARCHITEKTUR-MODELLE
巴塞罗那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ion
观看视频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动画
ARCHITEKTUR-MODELLE
如果裁纸刀刀片过宽,有 些相对窄的地方无法或不便裁 切的话,就应该使 用刻纸刀来 辅助裁切。
2.工具及材料准备
模型设计制作的一般工具及具体使用
ARCHITEKTUR-MODELLE
如果裁纸刀裁切后还有一 些粘连,也可用刻纸刀裁掉细 微的粘连处。
2.工具及材料准备
模型设计制作的一般工具及具体使用
ARCHITEKTUR-MODELLE
密斯· 凡· 德· 罗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密斯· 凡· 德· 罗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1886 3月27日出生于德国亚琛Βιβλιοθήκη ARCHITEKTUR-MODELLE
1897-1900 在亚琛读教会学校 1900-1902 在亚琛的职业学校学习
平面图
ARCHITEKTUR-MODELLE
巴塞罗那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ion

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

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

大师作品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摘要:他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用钢和玻璃改变了整个世界,他的建筑讲求精美,看起来典雅细致,他就是是密斯·凡·德罗。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本文将分析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密斯的建筑思想和艺术。

关键词: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少即是多,流动空间,天际线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市三分之一的天际线——汤姆.沃尔夫1886年,密斯出生在德国亚琛古城。

当他日后被授予这个城市的金钥匙荣誉时被誉为亚琛继查理曼大帝后最伟大的亚琛人,第二个查理曼。

密斯的全名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尔。

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著名的石匠,他从做他父亲的学徒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虽然他从未上过正规的建筑学校,但他的确改变了世界的城市天际线。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该馆在博览会结束后拆除,它是一个传奇。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个展馆存在仅仅6个月。

但它却在被拆除25年后得到世人的吹捧,被高呼为是“魏玛共和国”在世界面前树立自由、开放、友好、现代化的明信片和形象大使。

巴塞罗那德国展览馆的墙体是可以不用承受屋面重量的,柱子的功能才是去支撑建筑,这是与我国“墙倒屋不塌“建筑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

墙体是用来划分空间的,起隔断作用,而密斯·凡·德·罗在这座德国馆的墙体运用了石墙和透明与半透明的玻璃墙。

这样不但解决了功能划分,而且还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使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让每一个参观者都深切的感受到德国馆处处通透自由。

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德国馆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 IIT) (Crown Hall IIT)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科技馆(Mellon Science) Science)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Pavilion)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 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 中的德国馆。建于1929年,占地 中的德国馆。建于1929年,占地 1250平方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 1250平方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 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 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 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 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 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 空间相互贯穿。建筑形体简单,不 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 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 氛。是“现代主义建筑” 氛。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之一。
• 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 密斯· 罗的名言“少就是多”
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 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玻璃幕墙的缔造者! 玻璃幕墙的缔造者!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 宅(Farnsworth 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IL)
巴塞罗那德国馆
一 人物介绍 二 建筑介绍
建筑师:密斯·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Ludwig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密 1886-1969)密 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 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坚持 “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 少就是多” 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 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 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 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 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 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 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 艺术。

从巴塞罗那德国馆透析密斯的建筑思想

从巴塞罗那德国馆透析密斯的建筑思想
在密斯后期的建筑例如范斯沃斯住宅以及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设计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密斯的平面之中建筑赋予使用者以及大的改造权力内部的围合在很多时候依靠家具来完成并且随着使用者的更替而随时变化而这在之前的主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筑之中时不可想象的
建筑 理论 与设 计
口豳圆圈
从 巴塞 罗那德 国馆 透析密斯 的建筑思想
比住 宅 。这 点我 会在 后 面 的论述 中逐步 展 开 。
密 斯“ 少就是 多” 的思 想
在 本科 阶 段 的先例 分 析作 业 中 , 我分 析 的正 是 巴塞 罗 那德 国馆 。那 个 时 候, 密斯“ L E S S I S MO R E ” 的 思想 便 深 深 影 响 到 了 我 随后 的建 筑 师 沙 龙 的设 比起 空 间上 的 自由 , 密斯 “ 少就 是 多” 的思 想 更 多地 体 现在 功 能 的 自由 之 上。 对 密斯 而 言 , 从未 有 过什 么功 能决 定 形式 。 他 甚至 坦 言 , 沙 利文 的 “ 形 式追
骗。 他的 这一 思想 也 极大 地 影 响了 当时 我们 这些 刚 刚跨 入建 筑学 领 域 的初 学
者, 直 到现 在 的设 计 之 中 。 我也 依然 遵循 着 他 的这 一原 则 , 认为 维 持建 筑 结构 的原 真 性 不仅 仅是 需 要的 。 并且 是必 需 的。 不 可 否认 的 是 , 当结 构 骨架 完 成 了而 仍 然 缺 少外 面 的 表皮 时 , 建 筑是 不 完整 的 。 但是 有一 点 我们 要 注意 , 就是 结构 构件 在 被放 大 到一 定程 度 的时候 。 很容 易 被 人们作 为 建筑 中的一 个重 要 的视 觉元 素 而加 以接 受 。 例 如 中 国传统 建筑 中的斗 拱 , 原 先仅 仅是 结 构 构件 , 后 来却 成 为 了整 个建 筑 视 觉 的 中心点 。 以 至于 在 清代 的时候 , 斗 拱 的结 构 作 用可 以被 梁 和柱 所 替代 , 但 依 然 被 当 时 的人 们 所保 留—— 他 已 经完 全地 融入 了建筑 形式 , 以 至 于人 们不 能 接受 这 个 “ 无 用 ”构件 的消失 而造 成 建筑 形式 的 不完 整 。这 一 点在 西 方建 筑 中也 有 体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03
历史意义
该馆是密斯凡德罗的成名之作,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里程碑,对后来的
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塞罗那住宅区
设计理念
巴塞罗那住宅区是密斯凡德罗为 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而设计的项 目,其理念是将住宅与自然环境 相结合,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空 间。
建筑特点
住宅区内的建筑采用了开放式结 构和简单的几何形状,注重采光 和通风,同时与周围的绿化景观 相融合。
运用水景元素,如水池、喷泉等, 增加室内湿度,提供视觉享受。
室外景观设计
01
02
03
室外绿化
大面积的绿化带和植被覆 盖,提供自然生态的室外 环境。
室外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营 造出开放、私密、半私密 等多样化的室外空间。
室外景观小品
设置雕塑、座椅、照明等 小品,提升室外景观的品 质和观赏性。
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密斯凡德罗运用了现代主义的 设计理念,如开放式空间、流动的线条和简洁的外观,同时融入了传统的建筑元 素,如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的使用,以及西班牙传统建筑的拱形结构。
这种设计手法使德国馆既具有现代感,又与周围的历史建筑相协调,成为巴塞罗 那城市历史与现代发展的见证。
要点一
总结词
“少即是多”的理念是密斯凡德罗设计哲学中的核心思想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通过最 简单的材料和结构,实现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美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密斯凡德罗运用了大量的钢架和玻 璃结构,这些材料不仅质地坚固、耐久性好,而且能够充 分展现建筑的结构美。同时,他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使得这些材料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建筑 的形式美。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简洁、 明快,也使得建筑的造价更加经济、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称性
“材料的非对称创造了视觉的对称,自然光线反射 到顶棚上,看上去有一种天空的感觉,空间四五 在无边际的扩展。” ——罗宾-埃文斯Robin Evans 《密斯-凡-德-罗似是而非的对称》
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合适的材料,密斯寻找 到了一块条纹理石的石带。密斯曾说“这个石带 的尺寸就那么大,既然我只能用这条条纹石带, 我就把巴塞罗那展览馆的高度设计成为这条条纹 石带宽度的两倍。”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净高为312cm。整个展馆只有这 面条纹石墙是分成上下两个,其他的都是分为三 份。
通过垂直面的穿插,制造出 两种进入流程:一种是沿长 边步入,另一种是从短边切 进。
流线
流线
流线
流线
流线
比例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平面中,可以发现一些反 复出现的具有整数比例的基本形状。例如方形、 黄金分割比矩形、1:2矩形以及1:3矩形等等。 在水平平面,如水池、屋顶的定位上,很多都 能用这些比例为整数的形状加以解释。相比之 下垂直墙体的定位则相对复杂与自由。
密斯 和巴塞罗那馆
第一部分:
密斯生平
路德维希· 密斯· 凡· 德· 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于1886年3月27日出生在 德国的亚琛 Aachen。年幼的时候,他 在一所贸易学校里与他的父亲(一个石 匠)一起练习技艺。参与了很多建筑项 目之后,19岁的密斯于1905年来到柏林, 在当时德国著名的家具与木建筑设计师 鲁诺-保罗(Bruno Paul)工作了两年。 在1906年,年满20岁的密斯接到了第一 个项目并独立完成柏林的里尔住宅。随 后于1908年到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事务所深造。 1912年离开贝伦斯事务所创业。并设计 了一系列住宅。这些住宅都明显受到了 辛克尔的影响。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密斯 曾在军队服役。
测量-周长空间、对角空间
如果没有对角空间的清晰存在,周长空间的体验将 变得冗长;而倘若没有周长空间的体验,能被一眼 望穿的小空间便显得乏味。
切分-限定空间
巴塞罗那馆内部分隔出了大小不一的空间, 每个空间都可以被看作是由更次一级的一 个相对宽阔的空间以及一条窄长的空间拼 合而成。
较宽大的空间适宜滞留、安排活动,较窄 长的适宜方向明确的运动。
切分-限定空间
切分-围墙
次一级的空间至少在两面布置了墙体, 并至少有一个角部的围合是连续的。
切分-围墙
入口-减法
入口-减法
入口都是以减法方式出现在 所属空间的角部,并且全部 都是平行于长边布置。和加 法方式产生的入口相比,它 们更谦和,更强调外部空间 的完形。
入口-进入方式
入口-进入方式
测量-周长空间、对角空间
测量-周长空间、对角空间
周长空间-通过测量空间围和的内表面周长来实现 对空间的体验。接近于盲人对空间的感知方式。 对角空间-通过一个长度及一个角度,对角线以此 确定一个平面矩形,无论角度如何变化,对角线长 度总总是指代空间中最远两点的相对距离。
测量-周长空间、对角空间
密斯在柏林里尔住宅前 1912年
1921年与妻子和三个女儿分离。名字 中间加上了荷兰语 凡· 德 van der 和 他母亲婚前的名字罗 Rohe。这样路 德维希-密斯就变成了路德维希· 密斯· 凡·德· 罗。 1921以后,密斯的活动是多方面的。 他组织了展览会,写短文,并在 1923-24年举办了三期“创作”杂志。 在他组织的四次展览会中,展出了他 这时期的四个大胆设计方案: 柏林高层办公楼 玻璃摩天楼 钢筋混凝土办公楼 砖结构乡村别墅 混凝土乡村别墅 1921 1922 1922 1923 1923
腓特烈大街高层建筑 1921
玻璃摩天楼 1922
钢筋混凝土办公楼 1922
砖结构乡村别墅 1923
1925年密斯被任命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第 一副主席。负责斯图加特Stuttgart的现 代居住群 魏森霍夫weissenhof展览。并 设计了展览会总平面图和公寓住宅。 1928-29年密斯设计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国 际展览中心 的德国展览馆。 1928-30年设计了捷克吐根哈特 Tugendhat住宅
Josep Quetglas Werner Blaser Jean-Louis Cohen Paco Asensio Editor in chief Peter Carter Richardo Daza
文章
空间是怎样炼成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再分析 朱竞翔 王一锋 周超 《建筑师》105期 从密斯的巴塞罗那馆看个案作品的建构分析与西建史教学的关系 王骏阳《建筑师》131期 密斯· 凡· 德· 罗似是而非的对称 Robin Evans
1946-1951年设计并完成了范斯沃斯住宅后,密 斯对建筑的结构形式更加关注,在高层办公楼、 大跨度建筑中开始注重对建筑结构的表达。在美 国完成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方案: 湖滨公寓 1948-51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 1950-56 西格拉姆大厦 1954-58 拉菲亚特公园住宅区 1955-56 芝加哥联邦中心 1959-63
蒙特利尔 1965-68 1966-1969 1967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范斯沃斯住宅 湖滨大道860/880号公寓大楼
伊利诺伊州 1946-51 芝加哥 1948-51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 国家剧院 方案
1950-56 德国曼海姆 1952-53
第三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
书目
密斯· 凡· 德· 罗 建构文化研究 Fear of glass Mies van der Rohe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Mies van der Rohe Mies van der Rohe at work Looking for Mies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刘先觉 编著 弗兰姆普敦著 王骏阳译
屋面采用轻型板材和防水油毡等轻型材料。屋顶边缘部 位的厚度被刻意减薄,为的是使整个屋面看上去更加轻 薄。
八根独立钢柱支撑着一片薄薄的屋顶,独立的板片墙体 完全没有称重作用。
由24个构件组合而成的巴塞罗那柱没有柱础也没 有柱头。它表面上包裹的镀铬钢皮处理进一步强 化了“建造”与“建筑”的两分关系。
由于墙面未与地面铺装对齐的滑移趋 势,可以通过光井与两侧柱网的关系 以及夹在其中两片墙与铺装的偏移距 离,判断出光井与柱网共同支配了整 个建筑主要空间的定位。
色彩
台阶
台阶
在一开始,台阶呈现为一个掏空的量, 在基座的边缘仍存在一级踏步。之后它 慢慢演变为两个平行的相对移动的基座 平面之间的连接体。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台阶的起始踏步较 后续踏步更为突出,盖在基座端部。这 样可以使访问者更清楚地看到台阶,行 为可以有着更自然和缓的转折。而这一 注重功能的想法最终让位于空间更为优 先的意图。
30年代初,密斯在欧洲的声望达到了高 峰。1930在格罗皮乌斯的推荐下,密斯 被任命为德绍的包豪斯学校校长。1932 年包豪斯迁往柏林。1933年在纳粹党的 反对下关闭。
巴塞罗那德国馆 1928-29
吐根哈特住宅 1928-30
1937年密斯8月来到纽约并随后被聘为美国芝加 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1940年改为伊利 诺伊理工学院)1939年开始设计伊利诺伊理工学 院的校园规划。
第二部分:
主要作品
乡村混凝土住宅设计方案
柏林 1924
沃尔夫住宅
古本 1926
巴塞罗那德国馆
1928-29
吐根哈特住宅
捷克 1928-30
范斯沃斯住宅
伊利诺伊州 1946-51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
1950-56
西格拉姆大厦 与约翰逊等合作
纽约 1954-58
密斯在湖滨公寓
1958年,72岁的密斯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退休, 继续进行建筑设计。在1962-1968年设计并完成了 后期最主要的建筑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1959年 1960年 1963年
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获约翰逊总统授予的自由奖章
1969年8月19日密斯于芝加哥逝世,享年83岁。
台阶
基座
早期方案一
早期方案二
早期方案三
最终使用方案
早期方案一
早期方案二
早期方案三
使用方案
基座
基座另一个变化在于正面边缘,后来出现了两条平行的 石带,它们分离了垂直墙体与基座,也暗示了进入过程 中本所不断穿过的垂直面,只不过和原先馆前巨大的爱 奥尼克柱列相比,显得更加隐晦与抽象。
基座
雕塑
格里格-科尔贝(Georg Kolbe) 黎明(Sunrise/Dawn)
水池
家具
结构
巴塞罗那德国馆首先是钢结构的。基础部分,在砌体沟 槽中灌入混凝土并在沟槽之间架设组合钢梁,随后又在 钢梁之间采用一种源自当地的加泰罗尼亚拱,再在拱与 钢梁形成的剩余部分浇灌灰浆和水泥,使之表面平整。 这是一个由钢梁组成的网络形框架,通过钢柱顶部的八 角形钢板与柱子铆接在一起。为了支撑7米的跨度和3米 的悬挑,又在钢梁与柱子的连接处使用了一段附加钢梁。
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总平面和住宅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展馆 吐根哈特住宅
斯图加特 1925-27 柏林 1926 1928-29 于86年重建 捷克 1928-30
庭院式住宅 三院式住宅 哈贝住宅
方案 方案 方案
1931 1934 1935 1939-58
西山广场 IBM芝加哥办公大楼 伦敦城市广场与办公楼 方案
主要网站
城市笔记本 /default.aspx?wa=wsignin1.0
第四部分: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分析
基地
巴塞罗那德国馆位于巴塞罗那蒙特胡依 克Montjuic山脚下,在国家历史博物馆 南北轴线的西边,基地占地长约50米, 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和两间附属用房 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