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合集下载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冷暖对比
材质对比叙述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 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不同构件和不同材 料之间不做过渡性 处理,直接连接。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柱子直接顶 着屋面板
竖板与横板 相交
大理石板与玻 璃相连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梁柱框架体系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角钢支柱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金属饰面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墙体系统
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既分隔又 联系、半封闭半开敞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得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差别仅限于它们的尺度与是否带有顶盖
流动开放的空间
其流动空间包含室内空间的敞开 和室内不同空间之间的模糊界定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考究。
图为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布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平面中的墙以一种
非常自由方式相互垂直布局,墙与墙之间相互独立,看似缺乏一定的联系, 实际L型I型T型墙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了空间的相互流动性,这正是密斯所 追求的流动空间。
平面图
蒙德里安
风格派作品
我们可以看 出平面图由纯粹的 相互垂直的线条组 成,线条的宽度有 两种长短各不同, 相互穿插。如果线 条纵深方向给予厚 度,宽线既为墙, 窄线即为玻璃。
密斯对于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后来 20世纪风靡世界的摩天大楼作为钢和玻璃的杰作,正是源 于密斯的理念。作为钢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建立了 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当代大中华建筑审美,它的建筑理念影
响着全世界建筑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建筑大师。
关于巴塞罗那展馆:密斯·凡·德·罗在
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 “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 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 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 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 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 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房屋所有的面(墙面、 地面、屋面)是由不 同的色彩,不同质感 的石灰岩、大理石、 玛瑙石、 玻璃、水面 和地毯造成的。它们 相互衔接与交错产生 了空间的相互穿差、 引伸。
玻 璃 和 墙 面 的 衔 接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 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 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 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 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 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这样的空间即可 封闭又可开敞, 或半封闭半开敞, 或室内各部分相 互贯通,或室内 与室外相互贯通, 也就是现在所谓 的“流通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赵兰芬 2013164107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 景 特点 空间
二十世纪里程碑式的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 间 建于1929年,拆于1930年,重建于1986年 地 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建 筑 师 密斯. 凡. 德. 罗 建 筑 类 型 展览建筑 结 构 体 系 钢框架、石材、玻璃
水平伸展的构图
主厅
附属 用房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 间
清晰的结构体系
主厅 房顶
附属 用房 房顶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 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 的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网格加强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镀铬十字钢柱
清晰的结构体系
镀铬十字钢柱
简约、自由、灵活 简单的平板 柱身上下没有变化 光光的板片

巴塞罗那德国馆构图解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构图解析
空间层次感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通过层次感和空间感的营造,创造出丰富的视觉 效果,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表现产生了影响。
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简约主义风格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风格简约,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对现代室内设 计的简约主义风格产生了影响。
灵活多变的布局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打破了传统布局的限制,采用灵活多变的空间布 局,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人性化设计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注重人性化,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人的行为 和心理需求,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05 德国馆的未来展望
德国馆的修复与保护
修复受损结构
01
针对德国馆的受损结构,应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保持其原有
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保护文物和特色
02
在修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馆内的文物和特色,避免对它
流动空间
德国馆的空间设计具有流动性,通过不同空间的穿插和交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对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德国馆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 一,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启示。
生态设计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体现了生态理念,注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色彩与材质的结合
在德国馆中,色彩与材质的结合非常巧妙, 不同的材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增加了 建筑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04 德国馆的现代主义影响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强调功能主义
德国馆的设计强调了功能主义的理念,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对现代建筑设 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放式平面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 美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 伊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 划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精品课件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空间意图与结构关系的转变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NO.2几何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网格控制
2方形元素的重复.
体现在模数上
精品课件
第二部第二分部、分设、设计计要要素素分分析析之之材质几何
水平方向
1 、网格控制
严格的网格
精确实现
几何控制
网格的尺寸与框架结构的跨度有关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网格控制:墙体与网格的关系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等级
按空间开放程 度划分
室内休闲空间 室内开放空间
室外空间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限定
主厅与巴西利卡式教堂平面 布局的对比
精品课件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1921-1933)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美 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伊 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划 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a
13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析之空间形态
N0.5空间形态
轴线 等级
限定
a
15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轴线
主厅与水池轴线平行 主厅与辅房轴线相交于水池上方
a
24
a
25
材质间的对比关系
虚实对比
冷暖对比
明暗对比
玻璃与实墙: 模糊空间界面
围合空间
冷色:空间的沉静 暖色:特殊空间提

a
根据空间收放的变化 选择不同明暗对比的
材质
20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其作品的平面形制发 生了变化, 发展了 流动空间的组织原 型. 探讨结构与表 皮的关系、平面的可 能性和材质运用的潜 能. 作品强调非对 称的自由平面, 渐 渐摆脱早期作品中新 古典主义的影响口
巴塞罗那德国馆
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
密斯·凡·德·罗
Barcelona,German Pavilion
a
1
分析提纲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历史与背景 设计要素分析 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的几何控制主要表现在地面的距离被控 制在普通人视高的两倍左右。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选取的设计要素
NO.1基座
NO.2几何
NO.5材质 NO.4空间
NO.3结构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NO.1基座
•基座概念:
基座来源于西方古典建筑 平均建筑物的重量与大片基底上,增加建筑的 稳定性和坚固性
使建筑物与场地结合成一体
始让步于纪念性的表达。
( 1 9 33 - 1 9 50 )
密斯经历的项目 规模进一步扩大, 多为公共筑. 其 中相当一部分为 高层建筑. 其平 面回归到对称中, 恢复到辛克尔的 传统中, 纪念性 在其作品中得到 充分体现。
( 1 9 250 - 1 9 67 )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空间意图与结构关系的转变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水平方向
1 、网格控制
严格的网格
精确实现

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

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
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 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涯深那些精美的古建 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 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 彼得·贝伦斯手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 自己的事务所 .....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 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 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 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 论

德国馆的设计将贸易展览排除在外——除了 一座雕塑和几件专门设计的家具(称作“巴 塞罗那椅”或者“密斯椅”)之外,展馆内 没有任何展品。这样一来,密斯可以将展馆 设计为连续的空间,使得展馆内外没有明确 的界限。“这座建筑的设计将结构和围护完 全分开——自由排布的平面隔断穿插于十字 形的钢材组成的矩形框架中。”但是,实际 上这座建筑的隔断也是承重的,所以它更接 近于混合结构。展馆的平面图非常简单。展 馆的基础是由洞石建造的,从平面图上看接 近“U”型,主展馆、一个辅助用房和一个 大型水池都坐落其上。地板从馆内一直延伸 到水池,和隔断一样,起到了连接内外的作 用。展馆相对大水池的另一侧,围墙也组成 了“U”型,“U”型中间则是一个较小的水 池,水池中竖立着格奥尔格·科尔贝所作的雕 塑。屋顶由镀铬的十字形钢柱撑起,给人以 悬在空中的感觉。罗宾·埃文斯说,闪闪发亮 的柱子更像是在把“悬浮”的屋顶向下拉, 而非向上支撑其重量。
——密斯· 凡德罗——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 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 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 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 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 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密斯从事建 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 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同时, 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 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 运用。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 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 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 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 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 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 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 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 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 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 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 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 美。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 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 体现了设计人密斯· 范· 德· 罗的名言 “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 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玻 璃 和 墙 面 的 衔 接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 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 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 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 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 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 贵的气派。
墙 面 之 间 的 穿 插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同时他们的衔接方 式与交错方式即如 馆内小水池中的塑 像一样,对于参观 者的视线起着明显 引导与指引作用。 但人们一眼望去时, 常会觉得景色丰富, 一时不知从和看起, 随着人们按着一个 方向跟踪下去,又 会步随景移,幻变 多端。
在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中,可以看出一些反复出现的 具有整数比例的基本形状。例如方形(即1:1矩形), 1:2以及1:3矩形,黄金分割矩形(接近2:3的矩形),在 水平面的定位上,很多都能以这些比例为证书的形状加 以解释,相比之下垂直墙体的定位则相互复杂和自由。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房屋所有的面(墙面、 地面、屋面)是由不 同的色彩,不同质感 的石灰岩、大理石、 玛瑙石、 玻璃、水面 和地毯造成的。它们 相互衔接与交错产生 了空间的相互穿差、 引伸。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1.概述

由密斯设计的 巴塞罗那德国 馆占地长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 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在建筑师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建立了钢 建筑的新语言,深入到了建立起钢建筑体系的深度。在他 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的表现都是最精 彩的亮点。今天,建筑评论界仍将这种具有表现主义向, 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 法的建筑,称为‘密斯风格’。 密斯对于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后来 20世纪风靡世界的摩天大楼作为钢和玻璃的杰作,正是源 于密斯的理念。作为钢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建立了 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当代大中华建筑审美,它的建筑理念影 响着全世界建筑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建筑大师。
空间构成分析:
连接:这一建筑突破了传统砖 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 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 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 分方式。主厅用 8根钢柱支承 连接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 墙壁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 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连接, 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 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分割与穿插:隔墙位置灵活而 且很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 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由此分 割又连通半封闭边开敞的空间, 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 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截然的分 割,形成奇妙的流动空间。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 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 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 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 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 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 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 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 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 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 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 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它由一个主厅、 两间附属用房 两片水池、几 道围墙组成。
密斯在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方案构思来自于荷兰的风格派及俄国的构 成主义的影响,也就是平面组织遵循纯粹形态构成的原则,用一种纯形式的语言 来表达密斯的思想,也就是说,形式主义的构成在前,密斯思想的表达在后。德 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 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关于巴塞罗那展馆:密斯·凡·德·罗在
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 “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 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 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 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 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 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这样的空间即可 封闭又可开敞, 或半封闭半开敞, 或室内各部分相 互贯通,或室内 与室外相互贯通, 也就是现在所谓 的“流通空间”。
材质分析: 展馆体形简单,去掉附
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 文理和质感建筑用料上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 灰色的大理石,墙面用绿色的大理石,主厅内 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白玛瑙 石。玻璃隔墙有灰色的和绿色的,这些不同颜 色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 这座建筑具有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整个 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 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 考究。
除少量桌椅 外,没有 其他展品。

建筑物具体体现了密斯-凡-德-罗努力使结构逻辑 性、自由分割空间同建筑造型密切相连的特点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它的建筑空间部 向人们所习惯的 那样时有六个面 (即四面墙、屋 面与地面)所包 围着和于室外全 然隔绝的房间; 二是有一些互不 牵制、可以相互 衔接或穿插的建 筑空间。
图为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布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平面中的墙以一种 非常自由方式相互垂直布局,墙与墙之间相互独立,看似缺乏一定的联系, 实际L型I型T型墙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了空间的相互流动性,这正是密斯所 追求的流动空间。
平面图
蒙德里安
风格派作品
我们可以看 出平面图由纯粹的 相互垂直的线条组 成,线条的宽度有 两种长短各不同, 相互穿插。如果线 条纵深方向给予厚 度,宽线既为墙, 窄线即为玻璃。 再看蒙德里安 的构图,二者具有 相似的线性组即: 不同长度,不同宽 度相互之间垂直联 系,表现出一种非 对称的均衡性。 综合线面插, 水平—垂直形式的 风格派作品。我们 不难看出展馆的平 面构图受到了构成 主义和风格派的影 响。
在立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垂直面的分割也运用了相 似与平面的比例-----主要玻璃墙面为1:3,灰华岩、大 理石墙面为1:2,玛瑙石墙面接近1:3。
对于被赋予具体材质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忽略材质的 细节,把他们还原成抽象的色块。可以发现,巴塞罗那德 国馆与同时代以及以前的艺术家密不可分。无论色彩,构 图,相互的影响都十分深刻,但密斯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 点。他在风格派的横竖构图和原色运用的基础上强调空间 矢量,这一点有点接近构成派。但一般认为,巴塞罗那德 国馆受到了风格派的影响,强调只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