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可选性研究》――14考试卷答案
《矿石可选性研究》――05考试卷答案

《矿石可选性研究》――05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选矿试验方案:试验中准备采用的选矿方法。
包括选矿方法、选矿流程和选矿设备,根据矿石性质可采用重、磁、浮、化或联合流程。
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相互类似而结晶构造性同的物质,在结晶过程中原子、离子、分子等可以相互替换但结晶构造不受破坏的现象。
浸染状构造:有用矿物颗粒或其细小脉状集合体疏散孤立地分布在脉石矿物中。
单体解离度: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率。
公式:F=f/(f+f i)式中:F—某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f—该矿物的单体含量f i—连生体含量粒度分析: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
二、填空题(1.5`×20=30`)1、决定矿床具有开采价值的因素有:原矿品位;储量;地下水量;矿石性质;开采条件。
2、选矿厂设计前的选矿试验需解决的问题(即需完成的任务):①在方案对比的基础上,推荐最终的选矿方法和工艺流程;②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③为选矿设计提供原始数据(如计算流程,设备的生产能力以及原材料消耗等)。
3、矿石可选性研究的阶段,可大致划分为:实验室试验阶段、中间试验阶段、工业试验阶段。
4、矿石可选性研究用试样重量取决于四个方面:入选粒度;试验设备规格;选矿方法;试验工作量。
5、采样方法有:刻槽法、剥层法、爆破法以及钻孔岩心劈取法等。
6、影响矿浆取样精度的因素有:①物料的特性;②截取频率;③物料组成的均匀程度。
7、试样采样步骤:①由选矿试验人员提出试样的数质量要求;②由地质、采矿及选矿人员共同选定取样点;③由负责试验人员亲临采样。
8、矿石性质研究的内容:⑴化学组成的研究:⑵矿物组成的研究:⑶矿石结构构造、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共生关系研究。
⑷选矿产物单体解离度及连生特性的研究:⑸粒度组成及比表面的测定。
⑹矿石及其组成矿物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它性质的研究。
《矿石可选性研究》――02考试卷答案

《矿石可选性研究》――02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废石的混入率:矿山开采时,混入废石量与采出矿石总量的百分比。
单体解离度:一般把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比率称为单体解离度。
试样最小必需量:指的是为保证一定粒度散粒物料试样代表性所必须取用的最小试样量。
矿石的物相:即矿石中某种元素呈何种矿物存在和含量多少。
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经过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后,所产生的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天然化合物。
二、填空题(1.5`×20=30`)1、标准筛的筛孔尺寸的大小2、矿浆中所含固体的重量的多少、表示磨矿产品粒度的大小。
3、磨一吨矿所耗的电量(顿/千瓦时)、每消耗1千瓦时电能所得到指定级别产品吨数、按表面积·顿/千瓦时来计算。
4、矿石性质的影响、设备因素的影响、操作因素的影响。
5、脱泥、浓缩及细粒矿物选别前的分级、在磨矿系统中作分级设备用、作离心重介质选别设备。
6、偏心连杆式跳汰机、无活塞式跳汰机、水力鼓动跳汰机、动筛跳汰机。
7、根据需要时可以同时得到多个产品、矿物在床面上分带明显,观察和调节比较方便。
8、弱磁性矿物、非磁性矿物。
三、简答题(6`×6=36`)1、随机误差分布有哪些规律?[答]:重复测试结果的随机误差大多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其特征是:①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②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③绝对值很大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很小,经计算:绝值大于标准差σ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32.7%;绝值大于标准差2σ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仅为4.6%;绝值大于标准差3σ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仅为0.3%。
2 、元素有哪些赋存状态?与可选性的关系如何?[答]: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主要形式:①独立矿物形式;②类质同象形式;③吸附形式。
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处理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矿石可选性研究》――03考试卷答案

《矿石可选性研究》――03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回收率:选矿回收率是指精矿中的金属或有用组分的数量与原矿中金属的数量的百分比。
筛分效率:筛分效率是指筛分时所得到的筛下产物的重量与原矿物料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粒级重量的百分数。
选矿比:选矿比是指每选一顿精矿所需的原矿顿数,通常以倍数表示。
矿石:所谓矿石就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能用工业的方法从中提取金属及其他化合物的岩石。
矿石品位: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所含某种金属或有用组分的多少,常用比分比表示。
二、填空题(1.5`×20=30`)1、整个找矿勘探工作是分阶段进行的,从找矿到勘探的各个阶段的划分,反映了地质工作的深度和精度的不断提高,相应地可选性评价工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2 、矿石可选性研究的阶段大致可划分为实验室实验、中间实验、工业实验。
3 、试样中配入的围岩和夹石的组成和性质,以及配入的比率,也都应与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一致。
4 、矿石物质组成的研究工作一般指研究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5 、一般把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比率称为单体解离度。
6 、TFe、SFe分别表示全铁(或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中的总的含铁量)、可溶铁(或化学分析时能用酸溶的含铁量)。
7 、试验数据的精确度是指测试结果的重复性。
准确度是指测试结果同真值的相差程度。
8 、浮选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选别方案;通过试验、分析影响过程的因素,查明各因素在过程中的主次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程度,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提出最终选别指标和必要的其他技术指标。
9、比重组分分析又称重力分析,其实质是在接近理想的条件下,将矿粒分离为不同比重组分,根据不同比重组分的称量和化验结果,算出该矿样的比重组成以及有用和有害成分在不同比重组分中的分布率。
10 、经典的可选性曲线中β曲线是沉物累计品位曲线,反映β沉与γ沉之间的函数关系;θ曲线浮物累计品位曲线,反映β浮与γ浮之间的函数关系。
矿石可选性研究

21、P170选择性絮凝试验概念
选择性絮凝是指在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的稳定悬浮液中,加入某种高聚物絮凝剂后,由于矿物的表面性质不同,絮凝剂与某一矿物表面发生选择性吸附,通过桥联作用生成絮凝物而下沉,其他矿物组分仍然呈悬浮体分散在矿浆中,脱出悬浮体,即可达到矿物分离目的。
粒度: 矿粒或矿块的大小
粒级: 矿粒的混合物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这些级别叫做~
粒度组成: 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粒度分析: 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或粒度分布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
@ 粒度分析方法及适用的粒度范围
9、P86绝对可磨度的计算公式
P102可选性曲线的绘制
12、P105决定重选流程的主要依据
1)矿石的泥化程度和碎散性
? 含泥高,应通过洗矿处理;
?一般泥质矿石通过洗矿脱泥可以改善破碎,磨矿和选别条件;
?我国的基本经验:洗矿入磨,泥砂分选。
2)矿石的贫化率
v 预先富集
v重介质分选—预处理,丢弃的废石量一般不应小于30%。
磨矿机的单位生产能力,即绝对可磨度,按给矿量计算应为
式中q—在指定给矿和产品粒度下,按给矿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kg/1·h);
G—试样原始重量(kg)
V—试验用磨矿机体积(l)
T—磨到指定细度所需时间(min)
按新生-75μm产品计算应为:
式中 --按新生-75μm产品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kg/1·h)
3 尽量减少破碎筛分工作量,在较粗粒度下分离和保留备用样
矿石可选性研究

第一章绪论1.1 矿石可选性研究的概念、目的、任务及分类1.1.1 概念:矿石的可选性—指在现阶段选矿技术水平上,对矿石中各种可能利用的有用矿物,依靠其物理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相互分离或与脉石分离的难易程度。
⏹选矿科研课题的类型及应用情况⏹⑴具体矿产的选矿工艺研究;⏹⑵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的试验;⏹⑶选矿基础理论的研究。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⑵与⑶为具体矿产选矿试验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而⑴又反过来验证新工艺、新药剂和新设备,从而推动选矿科学的发展。
1.1.2 目的通过对矿石进行系统的选矿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定其是否可选,同时提出所运用的选别方法、选别流程及选别条件,指出达到的选别指标。
⏹1.1.3 研究的任务⏹合理解决矿产工业利用问题。
⏹确定选矿方法→工艺流程→设备与药剂⏹任何一个具体矿产的工业利用必须经过:⏹找矿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利用⏹三个阶段都可能需要进行可选性研究⏹㈠矿床的工业评价试验⏹决定矿床具有开采价值的因素有:⏹①原矿品位;⏹②储量;⏹③地下水量(是否便于开采);⏹④矿石性质;⏹⑤开采条件(供水供电、物质供应、交通、气候等)。
⏹㈡选矿厂设计前的选矿试验⏹目的:为选矿厂设计提供依据。
⏹需解决的问题:⏹①在方案对比的基础上,推荐最终的选矿方法和工艺流程;⏹②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③为选矿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㈢生产现场的选矿试验⏹主要的类型:⏹⑴应用或研究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⑵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⑶新矿体的试验研究。
1.2 矿石可选性研究的程序和阶段⏹1.2.1 矿石可选性研究的程序⏹矿石可选性研究的程序大致为:⏹⑴委托单位提出任务,说明要求,编制试验任务书;⏹⑵调查研究,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试验的筹备;⏹⑶采样和制样;⏹⑷进行矿石组成特性的研究,并制定方案;⏹⑸按试验要求进行选矿试验;⏹⑹整理试验数据,编写试验报告。
⏹1.2.2 矿石可选性研究的阶段⏹㈠实验室试验阶段⏹特点:规模小,所需物料少,试样的物质组成和物化性质一致,数据的重现性及可比性较好;分批操作,条件易控制,影响因素较少,指标稳定;人力、物力、财力少,灵活性大,可在大范围内探索。
矿石可选性研究答案费下载.doc

试样最小必须量:为了保证一定粒度散粒物料试样代表性所必须取用的最小试样量。
采样点:为了反映矿石品位的变化,需将所取试样划分为在监测区域内采集环境样品的准确位置。
物象分析:用以确定矿石中主要组分和伴生有益组分的赋存状态、物相种类、含量和分配率。
矿石结构: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
比重组成分析:在接近理想的条件下,将矿粒分离为不同比重组分,根据不同比重组分的称量和化验结果,算出该矿样的比重组成以及有用和有害成分在不同比重组分的分布率。
矿石构造:指矿物结合体形态、大小、和相互结合的关系。
四分法对分:将样品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后,压成饼状,从正中划“十”字,再将“十”字的对角两份分出来并作一份。
统计检验: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一•定的意义下,对变差的性质进行识别。
1:矿石可选性研究阶段: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2:试样加工操作包括:筛分、破碎、混匀、缩分。
3:准确度:用来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指使用同种备用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重现性。
4: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而结晶构造相同的物质,在结晶的过程中,构造单位可以互相替换,而不破坏其结晶构造的现象。
完全类质同象:可以完全替换的类质同象。
不完全类质同象:有限制的替换的类质同象。
5:试验方法的分类,从如何处理多因素的问题出发,分为:一•次一因素法和多因素组合试验法。
如何处理多水平问题出发分为:同时试验法,序贯试验法6:确定试样最小必需量的俩类公式:经验公式理论模型。
常用经验公式及字母含义:M瑚Ms试样最小质量k;经验系数与矿石性质有关。
d:试样中最大块的粒度。
a:表示Ms与d之间函数关系特征的参数。
7:连生体的三种结构:包裹连生,原矿呈乳浊状,参与结构等穿插连生:原矿具交代熔蚀结构、结状结构等毗邻连生:原矿具粗粒自形、半自形晶结构,格状结构等8:矿石的主要构造形态有哪些: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新状构造、脉状及网脉状状结构、多孔状及蜂窝状构造、似层状构造、胶状构造。
《清洁生产》考试卷

《矿石可选性研究》――01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矿石的贫化率:(采区矿石地质品位-采出矿石品位)/(采区矿石地质品位―废石品位)×100%粒度组成: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测试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精确度指测试结果的重复性或分散程度,随机误差小,重复测量的结果就密集,即重复性好。
准确度指测试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四分对分法:将试样混匀并堆成圆锥后,压平成饼状,然后用专用的十字板或普通木板、铁板等将其沿中心十字线分割成四份,取其中互为对角的两份并作一份,此法称为四分对分法。
试金分析:金银等贵金属需要用类似火法冶金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专门称之为试金分析。
二、填空题(1.5`×20=30`)1 、选别作业、脱水作业。
2、精矿中的金属或有用组分的数量与原矿中金属的数量的百分比;指每选出一吨精矿所需要的原矿吨数。
3、独立筛分、准备筛分、选择筛分。
4、棒磨机、自磨机、溢流型球磨机、格子型球磨机。
5、矿石中所含某种金属或有用组分的多少6、搅拌并造成大量气泡;气泡的矿化;矿化泡沫层的形成与挂出。
7、将中矿返回到浮选前部的适当地点;中矿返回磨矿分级循环中;中矿单独处理。
8、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能用工业方法从中提取金属及其他化合物的岩石;矿石中没有使用价值或不能被利用的部分称为脉石。
三、简答题(6`×6=36`)1 、矿石性质研究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答]: ①化学组成的研究;②矿物组成的研究;③矿石结构构造,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其共生关系的研究;④选矿产物单体解离度及其连生体特征的研究;⑤粒度组成和比表面的测定;⑥矿石及其组成矿物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它性质的研究。
2 、元素有哪些赋存状态?与可选性的关系如何?[答]: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主要形式:①独立矿物形式;②类质同象形式;③吸附形式。
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处理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矿石可选性研究》――12考试卷答案

《矿石可选性研究》――12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1.等降比:等降颗粒中存在有小密度的大颗粒和大密度的小颗粒之比叫做等降比。
2.粒级回收率:是指分粒级计算的各个粒级的有用成分(如金属)在各个产品中的回收率(即分配率)。
3.筛分分析:用筛分的方法将物料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4.氧化度:指TFe与FeO含量的比值5.四分法对分:将试样混匀并堆成圆锥后,压平成饼状,然后用专用的十字板或普通木板、铁板等将其沿中心十字线分割为四份,取其中互为对角的两份并着一份,取其中的一份作为式样的缩分方法。
二、填空题(1.5`×20=30`)1.嵌布粒度特性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
2.个别矿粒在粒群中的沉降称为干涉沉降。
3.筛分效果是指筛下累计重量与给入筛子中小于该筛孔尺寸的重量百分比4.化学多元素分析是对矿石中所含多个重要和较重要的元素的定量化学分析,包括有益和有害元素,还包括造渣元素。
5.最常用的采取流动物料的方法是横向截流法,即每隔一定时间,垂直于料流运动方向强取少量物料作为试样。
取样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料流组成的变化程度和截取频率。
6.中矿常见的处理方案有返回浮选前部适当的地点、中矿再磨、中矿单独浮选及其他方法处理方法。
7.摩擦角和堆积角测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原矿仓和中间贮矿槽提供原始依据。
8.试验中做磨矿曲线时干筛的目的是检查水筛是否完全,此筛分属于检查筛分。
9.选矿工艺上,通常判断选别过程效率的指标有回收率,品位,产率,金属量,富积比和选矿比。
10.物相分析根据矿石中的各种矿物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不同,采用不同浓度的各种溶剂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所分析的矿样,使矿石中各种矿物分离,从而测出试样中某种元素呈何种矿物存在和含量的多少。
三、简答题(6`×6=36`)1.对试验用的试样有什么要求,试样最小质量如何确定?答:试验时要求试样既能全面地反映矿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等,又能保证试样采取和制备的经济与方便,也就是既不破坏试样的代表性、质量又不过大的最小试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石可选性研究》――14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题(3`×5=15`)1、单体解离度:把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比率称为单体解离度。
2、粒度分析: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
3、化学多元素分析:是对矿石中所含多个重要和较重要的元素的定量化学分析,包括有益和有害元素,还包括造渣元素。
4、嵌布粒度特性: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
5、筛分效果:筛下累计重量与给入筛子中小于该筛孔尺寸的重量百分比。
二、填空题(1.5`×20=30`)1、矿石可选性研究的阶段可大致分为实验室实验、中间实验、工业实验三个阶段。
2、矿样混勾后,要进行缩分,以达到要求的样品质量。
常用的方法是:四分法、二分器法、方格法。
3、试样加工操作包括四道工序,即筛分、破碎、混匀、缩分。
4、试验方法所研究的内容包括试验的“设计”和“分析”两个部分。
5、原矿重量为500克,得精矿45克,尾矿450克,它的计算原矿重量为495克,它的精矿产率为9.1%。
6、摇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选矿设备。
它的基本构造分为床面、床头和机架三个主要部分。
7、把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比率称为单体解离度。
8、堆积的矿粒(或矿块)群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叫做堆比重。
9、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的关系。
10、回收率是指产品的金属量与原矿金属量的百分比。
11、将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安排试验的方法叫试验设计。
12、等降颗粒中存在有小密度的大颗粒和大密度的小颗粒之比叫做等降比。
三、简答题(6`×6=36`)1.对试验用的试样有什么要求,试样最小质量如何确定?[答]:试验时要求试样既能全面地反映矿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等,又能保证试样采取和制备的经济与方便,也就是既不破坏试样的代表性、质量又不过大的最小试样。
试样的最小质量可按下式确定:Q=K d 2式中Q——试样最小质量,kg;D——试样中最大矿块的粒度,mm;K——矿石性质系数。
2、选矿厂设计前的选矿试验应包括哪些工作?[答]:应在各详细的方案对比上,提出最终的选矿方法和工艺流程,确切地提出各个试验阶段所能提出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流程计算、设备和各项消耗定额所必需的许多原始指标或数据。
3、简述重选的特点?[答]:(1)主要因素是选别设备和工艺流程;(2)选别程度不高、粒级较宽;(3)设备种类繁多、原理各异、流程组合复杂;(4)物理性质决定重选指标的好坏;(5)重选试验以开路流程出现。
4 、决定重选流程的依据是什么?[答]:决定重选流程的依据是:①矿石的泥化程度和碎散性决定洗矿的必要性。
②矿石的贫化率,决定预先丢废的必要性以减少选矿成本。
③矿石的粒度组成及有用矿物在各粒级的金属分布率——决定筛分入选的必要性(分级入选)。
④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嵌布特性(粒度分布特性)——决定流程结构,包括入选粒度、选别段数以及中矿处理方法。
⑤矿石中共生重矿物的性质、含量及有用矿物的嵌镶关系——确定是否采用联合选矿流程。
5. 试样代表性要求(数质量要求)有哪些?[答]:研究或试验的内容不同,对试样的要求也不同。
所取试样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对选矿样而言须具备两个基本点方面的要求:⑴试样质量要求①试样的性质应与研究的矿体基本一致。
这包括:Ⅰ试样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品位)和含量变化特征与研究的矿体基本一致。
Ⅱ试样中主要成分的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结构、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与研究的矿体性质一致(还须注意矿石氧化率的要求)。
Ⅲ试样理化性质与研究的矿体一致(泥化程度、碎散程度等)②采样方案应符合矿山生产时的实际情况。
具体表现在:Ⅰ采样地段应与矿山开采顺序相同,具体做法分:Ⅱ设计用选矿试验样品的采样方案应与矿山生产时的产品方案一致。
Ⅲ试样中配入的围岩和夹石的组成、性质以及配入率应与矿山开采时的实际情况一致。
原则:③要注意到不同性质的试验对试样的不同要求Ⅰ在矿床勘探前期的可选性试验中:a 对不同工业品级(如贫矿、富矿、表外矿)的矿石单独取样分别试验,作为地质部门正式划分矿石类型和圈定工业矿体的依据。
(矿石的赋存状态决定选别方案,如赣南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b 若要确立合理的边界品位时,则应单独采取系统的低品位矿样进行试验。
c 当围岩和夹石中含有可供综合开采利用的贵重和稀有元素时,在详细研究这些伴生成分赋存状态和走向分布的基础上,也要单独采取有代表性试样进行试验以便综合回收。
Ⅱ在矿床勘探后期的可选性试验中,要对不同类型矿石采取混合样进行试验,以确立原则流程(是采用同一原则流程还是采用不同的原则流程),并作为矿山产品方案和选厂设计方案的依据。
Ⅲ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a规模不大的中间试验样品的采样要求与实验室样品基本一致,若有可能,最好同时采取,以保持其性质一致。
b规模较大的中间试验(如试验厂试验)和工业试验,其样品不可能与实验室同时采取,只能在采样设计时注意所选采样地段的矿石组成和赋存状态及其变化特征,要基本上能代表所研究的对象。
⑵试样重量要求(数量要求)矿石可选性研究用试样重量取决于四个方面:Ⅰ入选粒度;Ⅱ试验设备规格;Ⅲ选矿方法;Ⅳ试验工作量(矿石性质的复杂程度以及研究人员的经验与水平)②各选矿方法矿量的确定Ⅰ浮选试验的矿样量Ⅱ重选试验矿样量试样量主要消耗在流程试验,条件试验试样量不大。
一次流程试验试样用样量取决于:入选粒度、设备规格(大尺寸,则每次不小于500kg;小尺寸,则每次约为50~200kg)、流程复杂程度(如设备规格大且复杂,每次1~2t)等。
此外,重选粗精矿须精选时还须考虑粗精矿重量是否满足下步试验的需要。
Ⅲ 磁选试验矿样量湿式磁选:d 入与d 浮入相近,但工作量较浮选少,矿样量也少。
干式磁选:d 入粒度较大,矿样量稍大。
磁化焙烧:试样量与浮选相近。
从以上分析可见,不同选矿方法试样量也不同,而且差距也较大,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试样量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满足q=kd2(后面会讲清楚),必须有备样(特别是重大试验),且留有余地。
Ⅳ 实验室连选或中试试样量可根据试验规模和试验延续时间估算。
试验延续时间与试验方案数及其复杂程度有关。
试样总量一般应相当于试验设备连续运转15~60个班(120h~480h )所处理的矿量。
Ⅴ 工业试验试样量取决于试验规模和延续时间(5~15天)。
试验延续时间随试验任务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6. 沉降法是测定细粒物料粒度的常用方法,请推导由自由沉降公式如何测定球形颗粒直径。
[答]:沉降法:重力沉降、离心力沉降、液体沉降、气体沉降、动态沉降(水析、旋流器分级)、静态沉降(吸管法自由沉降、比重计法自由沉降、压力法自由沉降)通过测定浓度、浮力、比重、压力、光透能力的变化来估算粒度。
测定范围:0.02~250um可按自由沉降公式计算:==t h v 2·18(d g f s μρρ)-式中:v——颗粒沉降末速,m/s;h ——颗粒沉降距离,m;t ——颗粒沉降时间,s;sρ——固体密度,kg/m3;fρ——液体密度,kg/m3;g ——重力加速度,9.81m/s2;μ——液体粘度,水在20℃时为0.001N·s/m2;空气的粘度为0.000018N·s/m2;d——球形固体颗粒直径,m。
若用水为介质,因fρ为1000 kg/m3,可得= d)()1000(545mths-ρ反之,当要确定分级粒度,求沉降时间时,可用算式:= t)()1000(5452sdhs-ρ此时应注意:①粒度d为等效粒度;②sρ为真实密度。
对选矿厂而言,原、尾、精矿的密度都不一样,要注意其使用场合取值的变化情况。
如在流程考查过程中为求粒级回收率,则sρ全部取用原矿的密度进行计算。
四、综合题(14`)1、如何判断不同比重矿物的重选难易程度?黑钨、锡石、辉铋矿、石英四者能否用重选分开?为什么?(已知黑钨、锡石、辉铋矿、石英的比重分别为7.2、6.8、6.4、2.7)[答]:㈠不同比重矿物重选分离的难易度可大致地按等降比判断:E=(δ2-Δ)/(δ1-Δ)式中:δ1 ——脉石矿物比重(轻矿物);δ2:——有用矿物比重(重矿物);Δ——介质的比重。
当:⑴E>5 极易重选矿石,除<5~10um的细粒外,各粒级均可用重选;⑵2.5<E<5 易重选矿石,有效选别粒度下限+19um,但17~19um的效果较差;⑶1.75<E<2.5 较易重选矿石,有效粒度下限+37um,但-74+37的选别效率较低;⑷1.5<E<1.75 较难重选矿石,重选有效选别粒度下限0.5um;⑸1.25<E<1.5 难重选矿石,只能处理粗物料且效率低;⑹E<1.25 极难重选矿石,一般不采用重选而采用其他选别方法。
㈡对黑钨、锡石、辉铋矿、石英四种矿物,根据上式计算的结果可知,采用重选方法,黑钨、锡石、辉铋矿可较易与石英分离,但三种矿物之间通过重选却难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