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合集下载

国产世界最大空天飞机是什么飞机?

国产世界最大空天飞机是什么飞机?

国产世界最大空天飞机是什么飞机?国产最大的飞机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国产世界最大空天飞机首曝光:垂直起落!中国一直在航天器的研发、制造、发射方面处于世界第一集团,而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航天发射也将进入商业化时代。

太空游称为重要项目之一。

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在研发用于商业发射的空天飞机。

据项目领队Han Pengxin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的空天飞机有一大一小两种设计方案。

其一设计重量为10吨,翼展6米,能够将5人带入100km的高空体验约2分钟的失重。

其二设计重量100吨,翼展12米,能够将20人带到130km的太空当中,体验4分钟左右的失重环境。

而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空天飞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设计的空天飞机采用垂直起落方式,无需任何地面跑道和飞行平台辅助即可以完成发射和降落过程。

Han Pengxin透露,中国空天飞机的试飞将于未来2年内进行,目前地面试验已经完成,各项系统工作正常。

Han Pengxin预计,未来乘坐中国空天飞机进行太空游的价格将在20万至15万美元之间(约合133-167万人民币)。

何为空天飞机?空天飞机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

顾名思义,它集飞机、运载器、航天器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既能在大气层内作高超音速飞行,又能进入轨道运行,将是21世纪控制空间、争夺制天权的关键武器装备之一。

与航天飞机相比,空天飞机多了一个在大气层中航空的功能,而且它起飞时也不使用火箭助推器。

空天飞机的奥妙之处在于它的动力装置。

这种动力装置既不同于飞机发动机,也不同于火箭发动机,这是一种混合配置的动力装置。

空天飞机中安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可以使空天飞机水平起飞,当速度超过2400公里/小时时,就使用冲压发动机,使空天飞机在离地面6万米的大气层内以3万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如果再用火箭发动机加速,空天飞机就会冲出大气层,像航天飞机一样,直接进入轨道。

消失的“狼群”

消失的“狼群”

机在朱可夫斯基飞行研究中心进行演习时 而 他应付 自如 。
失事而 导致机毁 人亡 。
在 “暴 风 雪 ”号试 飞计划 中,沃 尔 克
逝 去 的 第 四只 “狼 ”是 斯 坦 凯 维 丘 驾驶 OK-GLI型模拟机实现了 5次滚动和
斯 。他 执行 了 “暴风 雪 ”号航天 飞机 的首 13次 飞行 。他原本应 与里曼塔 斯 ·斯坦 凯
次进场和 着陆 飞行 ,从 1985年 11月到 1988 维 丘斯组成 “暴 风雪 ”号航 天飞机 首飞乘
年 4月之间共执行 了 13次进场和着陆飞行 组 ,但 出于政 治上 的考 虑 , “暴风雪 ”号
任务。1984年 7月,他被任命为飞往 “礼 航天 飞机 的首次 飞行 未载人 。 “暴风 雪 ”
奋造成动到飞机的 “极限状
“狼 群 ”仅存最 后一只 “狼 ”—— 沃 态 ”。 然而有 时候往往 事与愿 违 。殊 不知
尔克 。1977年 7月 l2日他成 为 “暴 风雪 ” 要把 握 飞机的极 限 ,先要把握 自身的极 限 ,
号航天 飞机模 拟机试 飞 员组 的最后 一名成 成 功是要 付 出巨大代价 的。
是 ,仅在 列夫琴 科 因脑 瘤 去世后 12天 , 喷气机 沿 “拜克努 尔邛可赫 图宾斯克一拜克
1988年 8月 18日,为在 一次航展上进 行 努 尔 ”航线 飞行 , 以验证 航天 员在轨道 飞
飞行表 演 ,休金 驾驶 “苏.26M”型体育 飞 行后 驾驶 “暴 风雪 ”号航 天飞机 的能力 ,
王爱华 摘编 自因特 网
48
停 ,导致 “联盟 TM.9”飞行乘组 的重新任 际,8月 l9日,沃尔克在莫斯科接受 了媒
命 ,他 和另外 两人 一起 失去 了太 空飞行 的 体 的采访 。

盘点全球十大大型运输机

盘点全球十大大型运输机

盘点全球十大大型运输机1.起飞重量达600吨的安托诺夫安-225“哥萨克”运输机-2由著名的安托诺夫设计的安-225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到目前为止只制造一架,起飞重量超过了600吨,可驮运苏联时代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安东诺夫-225“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它不仅占据体积最大的运输机的世界记录,载重量也是最大的。

该机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研制,1985年中期开始设计,1988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次飞行,1989年5月13日首次作了背带“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飞行。

至今该机只生产了1架。

安-225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关系密切,实际上其研制的初衷之一就是作为“暴风雪”航天飞机的运输转移平台。

安-225在原载重量世界记录保持者——安-124的基础发展而来,因此很多地方和安-124相似。

安-225的总重和载重能力都比124增加了50%,机身加长,客舱的基本横截面和机头舱门未变。

机体较大的变化为垂直尾翼由单垂尾改成双垂尾,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则分为三段。

另外安-225取消了后部装货斜板/舱门,一来机头舱门已足够巨大,二来运送“暴风雪”号时并不需要尾舱门。

安-225的货舱内可装16集装箱,如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及其配套的“能源”号运载火箭。

这样将大型器件从生产装配厂出发,可以完整的、不需拆卸的运至使用场所,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缩短了运输周期。

2. C—5“银河”当前美国空军最大的战略运输机为C-5“银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81吨,载重量为122吨,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研制。

1960年代美国空军使用的C-133与C-124运输机虽然还能够满足陆军的需求,可是已经接近寿命周期的尾声,服役中的C-141运输机无法有效地胜任运输的任务。

由于机舱宽度与设计的因素,C-141无法携带7%空降师、22%步兵师或者是32%装甲师的装备,这种差距只会随着陆军采用更多重型装备而加剧。

预估到1980年代,超过1/3的轻步兵师、超过一半的机械化与装甲师总重量的装备的大小超过C-141机舱容许宽度。

航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航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航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正确率91%左右)1.在月球表面,航天员能清楚地听到月球车开动的声音。

B不是2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飞行,可以像飞机一样任意改变飞行方向。

A是3.由于月球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A是4.氦-3是一种气体,在地球上极为稀有,它随太阳风直达月球,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资源。

A是5. 探空火箭比探空气球飞得高,但比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飞得低。

A是6. 航天,就是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这一领域通常指高于_100__千米高度。

B不是7. 月亮每天在同一时间升起吗?D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比前一天晚50分钟8.日全食出现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成直线,此时(A月球在地球、太阳之间)。

9.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D中国10.我国的航天测控船名叫_D远望号。

11.从地球表面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要的最低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B 7.9千米/秒)12. 1970年以前,•世界上已有5个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这5个国家排序正确的是以下哪组?(C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13. 应用卫星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是无线电信号中继,二是对地观测平台,三是什么?(C导航定位基准)14.不同用途的人造地球卫星需要不同的轨道。

低地轨道(LEO)处于地球表面上空200到2000公里之间,中地轨道(MEO)是2000公里以上和地球同步轨道以下的地球周围空间区域。

探测地下矿产资源的卫星,一般应当运行在哪种轨道上?A低地轨道15.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_ _号宇宙飞船?(A东方1号)16.迄今为止,我国已发射了6艘神舟号飞船,并将3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请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实施的? (C 1992年)17. 中国未来的空间探索开发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载人升空;第二步是___,第三步是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 D月球探测)18.嫦娥1号飞往月球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用了多长时间()?(C10天左右)19.2005年8月15日启动的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吸引了全国广大群众,社会各界踊跃参加,仅20多天收到参选作品1026件,下面是入选的8强作品,请指出最终确定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A)。

世界上最长的飞机

世界上最长的飞机

世界上最长的飞机关于世界上最长的飞机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编收集了关于一些世界上最长的飞机的一些资料,赶紧跟着小编来学习吧。

世界上最长的飞机1981年12月21日,世界最长的飞机完成了它的首飞。

安-225(An-225),这是由俄罗斯安东诺夫公司建立,是制造携带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俄罗斯版的航天飞机。

安-225(An-225)拥有超过200条记录,其中包括世界最长的飞机在84米长或276英尺。

其他统计安半An-225数据:有效载荷:250,000公斤或551000磅的翼展:88.40米或291英尺2英寸身高:18.1米或59.3英尺重量:175000千克组织385800磅,最大速度:850公里/小时530英里每小时范围:14,000公里或8700英里的历史上只建行了一台An-225,第二架也开始建造,但尚未完成。

飞机的由来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对能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类十分羡慕,总想学着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这就是人类想制造飞机的原始动力。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制作风筝,利用风的力量在天上运动,但它的运动是被动的,不能随心所欲。

130多年前,在美国有一对小兄弟,就是以后很出名的莱特兄弟。

一天,父亲给莱特兄弟带来一件礼物:一个会飞的蝴蝶。

小兄弟于是仿造玩具的样子又做了几个更大一些的。

这些仿制品有的能够飞越树稍,有的飞了几十米远,后来兄弟俩的一个尺寸很大的仿制品却遭到了失败。

但这没有让他们难过,反而激起了兄弟俩制造飞机的念头。

他们就钻入书堆内如饥似渴地饱读着航空基本知识。

很快,他们有了造飞机的能力。

1900年10月,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试飞了,但是,试飞的结果不尽人意,飞机只能勉强升空而且很不稳定。

不久,他们便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然后成功以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并成功地做了绕“8”字的资格飞行。

世界上最长的飞机旅行须知(1)防晕机。

晕机呕吐是平衡器官紊乱,身体适应较差的缘故,一般只要保持镇静,排除杂念,服些防晕车船药就会平安无事。

航天飞机的作用

航天飞机的作用

航天飞机的作用阅读精选(1):航天飞机的用途航天飞机是一种借助外挂助推器垂直起飞、自身能够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能够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它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

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飞机。

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带给空气刹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带给升力。

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

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比例较低。

设计者期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

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

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带给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航天飞机除了能够在天地间运载人员和货物之外,凭着它本身的容积大、可多人乘载和有效载荷量大的特点,还能在太空进行超多的科学实验和空间研究工作。

它能够把人造卫星从地面带到太空去释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毁坏的无人航天器,如低轨道卫星等人造天体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能够把欧空局研制的“空间实验室”装进舱内,进行各项科研工作。

阅读精选(2):航天飞机带来的益处航天飞机对于人类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航天飞机向太空运送了许多至关重要的硬件设备,其中包括:哈勃望远镜,航天飞机多次维修并升级哈勃望远镜,确保科学家能够观测到前所未见的宇宙景象。

投资1000亿美元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成为太空环境下一个复合式平台,它的成功建造离不开航天飞机。

全世界载重最大的飞机_载重量最大的飞机

全世界载重最大的飞机_载重量最大的飞机

全世界载重最大的飞机_载重量最大的飞机全世界载重最大的飞机—安-225安-225运输机是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研制,最大起飞重量640吨,机舱最大载重250吨,机身顶部最大载重200吨,机身长84米,翼展88.4米,是世界上载重量最大、机身最长、翼展最宽的飞机[2] 。

(尽管大力神号水上飞机翼展97.54米,但因为它实际上只飞离了水面约20米,在这种高度表现下只被视为是一种翼地效应机)。

安-225运输机仅生产一架,现归乌克兰所拥有。

发展沿革安-225运输机是苏联在1985年春季因应当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与其他火箭设备之运输需求,由安东诺夫航空科技技术联合体研制设计,原计划制造两架,由于开发时间非常短,安-225的大部分概念都是来安-124运输机。

1988年11月30日一号机完工出厂,注册号:CCCP-82060,12月21日在基辅进行第一次试飞,1989年5月12日完成首次暴风雪号的背负飞行。

20世纪80年代晚期,由于当时苏联的经济已经恶化到不足以支持昂贵的太空探索计划,因此暴风雪计划在实际发射成功一次之后就被迫中止,而专门为了太空计划而设计建造的安-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二架安-225只有部分完工,并被封存。

只真正背负暴风雪号飞行了一次的一号机,成为硕果仅存的一架安-225实机。

外形设计设计特点:安-225是在安-124基础上了延长机身,延长后机身全长84米,但客舱的基本横截面和机头舱门未变,取消了后部装货斜板/舱门。

为了背负暴风雪号并避开在飞行过程中航天飞机后方所产生的乱流,安-124原本的单垂尾设计被两个位于水平尾翼末端带上反角的对称式垂直尾翼所取代,变成一个由正前方看去是“H”字形的机尾,所有翼面都后掠,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则分为三段。

为了提供足够的推力,安-124原本所搭载的四具ZMDB Progress D-18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被增加到六具,而全机结构也根据尺码与重量的增加而进行适当的强化。

世界上运载量最大的飞机

世界上运载量最大的飞机

世界上运载量最大的飞机你是不是认为波音747或者空中客车A380是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飞机呢?其实非也,最大载重量的冠军另有其机,它就是来自前苏联的安-225和它的同门师弟安-124。

店铺就为您介绍这两种大型运输机。

苏维埃的落日余晖安-124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集团设计,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运输机。

安-124替代了1974年停产的安-22重型战略运输机,在性能上优于美国的C-5运输机。

安-124绰号“鲁斯兰(Ruslan)”北约代号“秃鹰”(Condor),鲁斯兰是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英雄的名字。

目前由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星SP厂和乌克兰基辅飞机厂分别生产。

至1995年为止,共生产了56架,俄罗斯计划在2024年开始由隐身PAK-TA运输机取代。

安-225运输机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

安-225运输机是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研制,最大起飞重量640吨,机舱最大载重250吨,机身顶部最大载重200吨,长度84米,翼展88.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重、尺寸最大的飞机(尽管大力神号水上飞机翼展97.54米,但因为它实际上只飞离了水面约20米,在这种高度表现下只被视为是一种翼地效应飞行器)。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战略运输机是安-225和安-124两种机型,其中安-225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640吨,机舱载重量超过250吨,不过这种世界最大的战略运输机仅有一架投入使用,剩余一架仍处于组装状态。

因此,就实用意义来讲,安-124才是现在全球范围内运送能力最强的大型战略运输机。

安-124和安-225一样是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大型战略运输机,该机全长69米,翼展宽度约为73米,其动力系统和安-225一样是推力达到229.5千牛的D-18T发动机,可以实现每小时860公里的飞行速度。

安-124的货舱长度为36米,宽度为6.4米,高度达到4.4米,如此宽敞的货舱可以容纳的物资重量达到150吨。

另外安-124还可以选择携带230吨的航油,其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超过400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简介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公里的圆形轨道。

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 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机翼呈三角形。

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

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 4.7米的大型货舱,能把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

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设计飞行寿命100次。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电脑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要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

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装在能源号火箭上。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

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姿态不佳,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

第三,暴风雪号能像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公里/小时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基本资料最大质量:105吨有效载荷:30吨着陆质量:82-87吨机组成员:2-10人飞行时间:7-30日轨道倾角:50.7-110度轨道高度:250-1000千米着陆速度:312-360km/h长度:36.37米高度:16.35米翼展:23.92米机翼掠角:45度发射流程:倒计时30分:清理发射台倒计时11分:发射系统开始自检倒计时8秒:主引擎点火倒计时0秒:助推引擎点火,发射升空发射后150秒:助推火箭分离发射后480秒:推进火箭燃尽,落入太平洋发射后47分:暴风雪号进行42秒变轨机动,抵达高度250千米的轨道[编辑本段]从“螺旋”计划到“暴风雪”航天飞机有翼航天器的先锋当属60年代初在著名工程师洛吉诺洛金斯基领导下研制的“50-50计划”,也称“螺旋”计划。

1962年,米高扬领导的第155设计局根据科罗廖夫下达的任务开始研制“50-50”计划,其中的“50号产品”为单座军用空天飞机,而“50-50”号产品”为高超音速载机。

“50”这一数字表示为即将到来的伟大十月革命50周年献礼,并计划在此时进行首期亚音速试验。

高超音速载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负责研制,它应在极大的速度(M5.5~6)和24~30公里的高度上释放这架10吨重的空天飞机。

计算表明,该系统的有效载荷重量约为其发射重量的12.5%,且有85%的发射重量返回地球,而当时科罗廖夫设计的320吨重的联盟火箭只能将发射重量的2.5%送上太空,返回地球的只有2.8吨重的着陆器。

同时,“螺旋”不光能返回,它还可以再次飞行,而且无需航天发射场。

当时制造了试验型轨道飞机,并进行了首批计划内的飞行。

在返回大气层时,它就像飞机一样,可在半径为600~800公里的范围内选择着陆点。

它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为航天轰炸机或侦察平台,也可作为航天武器载机或作为有人驾驶的救援机,同时还可作为截击机或只是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1967年开始制造有人驾驶轨道飞机的缩比试验器。

在这些1/2和1/3模型中,代号“105.11”的模型用于亚音速大气层试验,“105.12”用于超音速研究,“105.13”用于高超音速研究,但这一项目于1969年6月被中止,当时的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1974年6月30日,在火箭发动机专家格鲁什科的支持下,“螺旋”计划恢复实施,并拟进行轨道飞机的亚音速飞行试验。

1976年10月11日,该轨道飞机完成了第一次飞行,一年后的11月27日也完成了“米格-105”试验机从图-95KM型机上在5000米高度上的第一次投放,总共进行了8次试飞,从而确定了该空天飞机的亚音速气动性能和各系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性能。

该空天飞机呈平底形状,采用升力体式机身,前部较大并向上翘起,因此该机又被戏称为“套鞋”。

这种几何形状可大大降低机身在再入大气层时的受热程度。

该机的独特之处是其可变式机翼。

机翼安装时与水平面呈60度角,在起飞、轨道飞行和再入大气层时用作垂直安定面。

在再入大气层并将速度降低到亚音速后,机翼转至水平状态,从而增加了升力。

机身、机翼和巨大垂直尾翼的后掠角度分别为78、55和60度。

“米格-105”安装有科列索夫研制的RD-36-35K 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轨道发动机由19台大小不一的发动机组成,以进行轨道粗定位和精确机动。

该飞机长8.5米,高3.5米,重4220公斤,翼展7.4米。

这一方案最终被取消,但空天飞机的研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在7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太空梭”轨道飞机,也就是目前正在使用的航天飞机。

这一时间,前苏联也开始制造自己的“太空梭”,即“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为研究从轨道返回时防热问题,设计者还研制了“布拉风-4”无人驾驶试验器,以“宇宙”系列的代号完成了4次轨道飞行,时间分别为1982年6月4日、1983年3月16日和12月27日及1984年12月19日。

最初两架空天试验机均溅落在印度洋上,其打捞工作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

于是,后两架“布拉风”均着陆于克里米亚海区。

“暴风雪”号于1988年11月15日发射升空,并完成了极其精确的自动着陆。

暴风雪号首航成功,按计划应很快开始载人飞行,后来,苏联的政治与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航天计划拨款急剧减少,于是,“暴风雪”号也就成了“多余之物”。

[编辑本段]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简史计划出笼早在太空时代之前,就有人讨论过建造可重复使用的飞机形航天器了。

如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就考虑过将飞机送入大气层以外的可能性。

前苏联的航天功臣科罗廖夫很早就将RP-318滑翔机安装上火箭引擎做试验。

20世纪60年代,米高扬设计局设计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小型飞船螺旋(Spiral)号,它由超音速飞机发射,发射后则由自备的捆绑火箭作动力源。

70年代初,美国制定了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并将其列为载人航天的首要项目。

美国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一种更经济的轨道运输工具以取代飞船和运载火箭,但前苏联当局则将这一新型航天器视为未来美国搭载核武器的工具,并于1976年决定发展类似的航天器作为对这种“威胁”的回应。

苏联人将其取名为“暴风雪(Buran)”。

当年米高扬设计局从事螺旋计划的部分技术人员,以及来自莫尔尼亚、米亚西舍夫等设计局的一些工程师也被调去从事暴风雪计划。

暴风雪的主体由新成立的莫尔尼亚联合体全权负责研发。

与暴风雪一起研制的是重型运载火箭能源号(Energia)。

它可以用来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可以单独作为运载火箭使用,这与美国航天飞机设计不同,主要是出自苏联没有开发大型固体火箭经验的考虑。

这个设计是由能源联合体的负责人Valentin Glushko提出的。

暴风雪号自身没有主推进引擎,只有两个小型引擎供调整轨道姿态用,起飞时它可以看作是能源号火箭的载荷。

很多人认为,这一设计实际上要优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因为如此做法将降低航天飞机的事故率,并可提高其搭载的有效载荷。

但在暴风雪与能源火箭对接并运送到发射台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水平运输的方式,这显然没有美国的垂直运输来得方便。

下图是暴风雪号(左)和美国航天飞机的后视图,其中红色代表主引擎,黄色代表轨道调节用引擎,蓝色部分是燃料贮存处。

最初的设计(有些还早暴风雪计划)有几种,分别由米高扬、米亚西舍夫、切诺梅等设计局提出,各方案差别非常大,其中包括改良螺旋号飞船,使其可以用质子火箭发射的方案。

其中一种设计甚至没有机翼结构,这是为了使其更适合高速大迎角飞行;最后的着陆则通过降落伞调整。

但最终苏联人还是采用了三角翼的设计。

拜科努尔发射场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能源号火箭建造了3座发射台,但3号发射台从未使用过。

暴风雪号的设计要求是可使用100次以上,能够将30吨有效载荷送入200千米高、倾角50.7度的地球轨道;标准机组成员4人,包括正副驾驶员各一,另有2名从事舱外活动和其他领域研究的宇航员。

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要能够进行复杂的军事研究。

抵抗敌对国家的军事活动也是暴风雪号的设计任务之一。

同时研制暴风雪号的目的还有研究美国的航天技术以增强苏联的实力。

另外,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为解决暴风雪号的运输问题专门设计了安-225“梦幻(Mryia)”大型运输机。

安-225于1985年开始设计,1989年首次背负暴风雪号飞行,是目前已有的体积最大、载重能力最强的飞机,迄今只生产了2架。

它的原形是安-124,但采用的是双垂直尾翼设计,运载能力比安-124提高了50%。

地面测试最初,暴风雪承担的角色是航天武器和空间站(尤其是日后的和平号空间站)运输工具。

航天飞机的建造工作在1980年开始,第一架全尺寸航天飞机模型完成于1984年。

据信前苏联共建造了数架航天飞机,这是为了解决他们计算机模拟技术薄弱而作的。

他们在不同的机身上安置了不同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以作测试用。

其中供太空飞行用的几架编号分别为OK-1K1、OK-2K1、OK-1K2、OK-2K2和OK-3K2(后两架似未完工),其他都是仅供地面试验的,有些机身还不是完整的。

飞行测试始于1983年,但最开始只是用小型比例模型作试验。

首架全尺寸模型在试飞24次后报废了;最后一次飞行测试是在1988年春。

参加测试的模型多用“宇宙****”为编号。

1985年,暴风雪号的机翼运抵拜科努尔。

同年还进行了能源号火箭的第一次点火测试,但在点火后2.58秒,系统检测到引擎涡轮出了故障;随后的测试还发现了液氦泄露等问题。

第二次测试是成功的,引擎运行了390秒。

为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做测试,附近的城市不得不停水10天。

而暴风雪计划的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几乎所有的研制进度都没有达到最初的要求。

别的不论,单是暴风雪号的零件运输也成了大问题:人手不足,经验不够。

苏联政府召集了大量工人前往拜科努尔,使这里为航天飞机准备的211设施工作人员从600人骤增到1800人。

1986年5月,刚刚组装好的暴风雪号开始进行电子系统的测试。

8-9月开始进行能源号火箭的发射试验。

在暴风雪号真正上天之前,苏联共进行了140余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近70次自动着陆试验。

首飞成功真正的轨道飞行是在1988年11月15日,承担任务的是OK-1K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