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合集下载

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顺利上升:7秒钟时,飞机翻转;16秒钟时,机身背向地面,机腹朝天完成转变角度;24秒时,主发动机推力降至预定功率的94%;42秒时,主发动机按计划再减低到预定功率的65%,以避免航天飞机穿过高空湍流区时由于外壳过热而使飞机解体;这时,一切正常,航速已达每秒677米,高度8000米;50秒钟时,地面曾有人发现航天飞机右侧固体助推器侧部冒出一丝丝白烟,这个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52秒时,地面指挥中心通知指令长斯克比将发动机恢复全速;59秒时,高度10000米,主发动机已全速工作,助推器已燃烧了近450吨固体燃料;此时,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飞机上的计算机上显示的各种数据都未见任何异常;65秒时,斯克比向地面报告“主发动机已加大”,“明白,全速前进”是地面测控中心收听到的最后一句报告词;第72秒时,高度16600,航天飞机突然闪出一团亮光,外挂燃料箱凌空爆炸,航天飞机被炸得粉碎,与地面的通讯猝然中断,监控中心屏幕上的数据陡然全部消失;挑战者号变成了一团大火,两枚失去控制的固体助推火箭脱离火球,成V字形喷着火焰向前飞去,眼看要掉入人口稠密的陆地,航天中心负责安全的军官比林格手疾眼快,在第100秒时,通过遥控装置将它们引爆了;挑战者号失事了爆炸后的碎片在发射东南方30公里处散落了1小时之久,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顷刻化为乌有,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此震惊,各国领导人纷纷致电表示哀悼;然而,人们在悲痛之余,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并没有停止;在“阿波罗”4号飞船失事中遇难的格里索姆,生前曾说过一段感人的话“要是我们死亡,大家要把它当作一件寻常的普通事情,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的事业;万一发生意外,不要耽搁计划的进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险的;”事故原因最终查明:起因是助推器两个部件之间的接头因为低温,变脆,破损,喷出的燃气烧穿了助推器的外壳,继而引燃外挂燃料箱;燃料箱裂开后,液氢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爆炸;事故遇难者让我们永远铭记挑战者号上七名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勇士的英名,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女,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女,三十七岁;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Francis Scobee曾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级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一生与危险打交道;他幽默、开朗,成为全机组的核心与灵魂;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多次获得奖章,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国家敢于战斗银星十字勋章;宇航员朱蒂丝·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在余暇时喜欢弹钢琴,喜欢在音乐中寻找美的享受;朱迪丝喜欢微笑,微笑中充满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宇航员罗纳德·麦克奈尔Ronald McNair,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劳动中锤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斯管;格里高利·杰维斯Gregory Jarvis满怀希望参加这次宇航旅行,他随身带着一面小旗子,这是他的母校巴法洛纽约州大学送给他的纪念品,他愿带着这面旗帜去开拓空间的探险;埃利森·鬼冢鬼冢承二;Ellison Onizuka生于夏威夷,其祖籍是日本人;他在孩提时代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为飞行员后,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展鸿图;克里斯塔·麦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在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任教;她是一位有名的社会学女教师,已婚,并育有一儿一女;按计划她将在太空通过电视向美国和加拿大二百五十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录像后也要向学生播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航天员遇难后,当时就任的里根总统发表了多次讲话以纪念这些出色的“挑战者”;事故原因最终查明:起因是助推器两个部件之间的接头因为低温,变脆,破损,喷出的燃气烧穿了助推器的外壳,继而引燃外挂燃料箱;燃料箱裂开后,液氢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爆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挑战者号失事原因一."挑战者"号失事的技术原因直接原因1."挑战者"号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具体的讲就是旨在防止喷气燃料事时的热气从联接处泄露的密封圈遭到了破坏,这是导致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技术原因;2.在航天飞机设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推进器运作的温度范围,即40°F——90°F,而在实际运行时,整个航天飞机系统周围温度却是处于31°F—99°F的范围;3.所有的橡胶密封圈从来没有在50°F以下测验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是用来承受燃烧热气的,而不是用来承受冬天里发射时的寒气的,而当时"挑战者"反射的时间却正好是在寒冷的冬天;二.对"挑战者"号失事的真正原因的分析1.决策存在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说,挑战者号失事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问题,而非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那么,究竟在"挑战者"号事件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失误:对于在按照规定准时飞行、节约成本与安全飞行的决策上存在严重的失误;宇航局选择了前者,这个决策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宇航局根本没有考虑到在这个问题上哪一个更加重要;宇航局宁可选择有缺陷的工具飞行,也不愿接受27个月的修改计划;在摩劳伊的回忆中写到:我认为我们每次都在冒险,我们在1月28日还经历了一次从发现密封圈腐蚀时候一直都经历的冒险;这完全是如赌徒一般的行为;对于候补制造商的选择上也存在决策失误的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谓的竞标,其实更倾向于萨科尔公司,对于其他的竞争厂家来说,并没有公平性可言,这样竞标出来的公司在产品的质量问题其实是非常令人堪忧的,并且对于其宇航局的监督等也严重不足;他们存在主仆之分,这样的后果显然是造成了一种相当不健康的环境;2.航天飞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沟通问题;沟通在整个航天局以及在航天局与外部的沟通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在跟萨科尔公司的沟通上,存在着等级优越的观念;这是根本不适合于组织发展的;其次是决策的环境问题;我们不难看到,整个决策环境其实都有压力,压力既有外部的,又有外部的,宇航局想在里根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前把航天飞机送上天;这显然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尽管这种压力并不能够得到当局的承认,但是确实存在;还有组织内部本身的从众情绪较重;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得名誉校长汉斯说:"我相信在每一次独立的发射中有一些分部门的工程师不会起来说‘别发射',因为人人都会因此遭到议论;"由此可见,在宇航局的员工们的从众压力多么的严重;最后,骄傲情绪充斥着整个宇航局,因为他们的成功先例使他们处在了一个危险的边缘,没有回旋的余地,骄傲情绪继续滋长;对于危机的来临又缺乏镇定的应对及方法;。

管理沟通作业挑战者号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管理沟通作业挑战者号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管理沟通作业挑战者号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挑战者号事件是能够避免的一、案例简要介绍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失败,造成7个美国人丧生。

事件发生后对事故的分析得出证据:这些宇航员在最初的爆炸中是可能幸存的,而最终导致他们丧生的原因可能是宇宙飞船遇到水时产生的压力与低温状态下不能提供所需的指标而造成系统失灵所造成。

摩顿—西奥科是本次飞船发射推动机器的经理人。

其工程师们明白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对此次发射充满疑议。

管理人员对此也有所熟悉,但他们一方面感到了来自NASA(国家宇航局)的发射压力,另一方面是基于往常执行类似任务时并未出现问题的侥幸心理,因此,领导者们在工程师们未参与决策的情况下,下达了发射命令。

悲剧发生了。

----挑战者号事件能够避免吗?1986年1月28日飞赴太空的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失事,是当时最具爆炸性的新闻,直至今日,人们想起这一事件任不免感到痛心。

7名优秀的宇航员在事件中丧失了生命,而隐藏在事故背后的故事却令人深思。

挑战者号事件所显现的故事是这样的:情节-.挑战者号任务要紧由两个复杂的系统构成: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

情节二.技术上的问题O型圈设计有误,会在压力与低温下因不能提供所需的指标而失灵。

摩顿-西奥科工程师与管理者们都很清晰这个问题。

情节三.工程师们即推进机器的经理人对发射表示疑议,并对管理者提出了在低温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罗杰.贝奥斯波利,最反对发射的工程师之一,陈述了他所得知的情况,大概是这样说的:“走开,别烦我们。

”他说他感到无助。

另一个工程师则被告知别管闲事。

情节四.管理人员感到了来自NASA的发射飞船的压力同时需要关心悬而未决的合同。

情节五.管理人员与工程师们都明白这个问题,但没有人员因此而丧生。

情节六.没有人愿做阻止发射的“坏家伙”。

情节七.工程师们在决策时被排除在外,管理人员下达了发射命令。

情节八.悲剧发生了。

挑战者号事件是能够避免的挑战者号开始解体在发射后第73秒时解体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悲壮的事故。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
1.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前一晚,一名工程师向负责固体燃料箱的公司建议停止
发射,理由是气温过低会导致固体燃料箱底部的o形环密封性下降,从而导致燃料泄漏,他提供了上一次发射的固体燃料箱o形环被烧焦的图片作为证据,但是固体燃料箱的公司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发射前释放气象气球探测风力,但是气象气球实际上顺风漂流了60公里,没有得到
准确的风力信息。

3.发射点火后,火箭未离开由于火箭摆动发生共鸣和低温原因,发射架时固体燃料箱
o形环松动,有少量燃料泄漏并冒出黑烟,但是2.6秒后由于燃烧产生的铝渣堵住了缝隙,泄漏停止,如果持续泄漏那么火箭在发射架上就会爆炸。

4.升空爆炸前几秒钟,遭遇强风,火箭摆动,铝渣离开缝隙,燃料开始泄漏,升空73
秒后火箭爆炸解体,乘务舱并未炸毁,至少三名宇航员打开了自身的氧气系统,但是2分钟后乘务舱以高速坠入大海,全部遇难。

5.建议停止发射的工程师离开了公司,女教师的父母永远的失去了女儿,七名宇航员
的家人陷入悲痛。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分析与改进措施的思考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分析与改进措施的思考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分析与改进措施的思考航天飞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人航天器具,扮演着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美国航天飞机曾遭遇过一些重大事故,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些航天飞机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思考。

1.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回顾1.1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钟时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导致机上的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发射前夜发生的低温引起了推进剂密封圈的失效,导致火箭助推器爆炸。

1.2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导致7名航天员全部丧生。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发射过程中飞船上部舱的保护热瓦斯层被击碎,致使反进入热流入侵船体结构,引发结构破坏。

2. 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分析2.1 技术因素在上述两起事故中,都存在严重的技术失误。

挑战者号事故中,工程师未将温度对推进剂密封圈的影响考虑在内,忽略了低温条件下导致密封圈脆性增加的问题。

哥伦比亚号事故中,飞船受损的保护热瓦斯层更是出乎意料,缺乏必要的监测和修复机制。

2.2 管理因素管理方面的失误也是事故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挑战者号事故中,对低温环境下的飞行安全问题存在认识不足,相关决策者未能认真对待工程师的担忧和风险评估。

哥伦比亚号事故中,保护热瓦斯层的受损曾被认为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没有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 改进措施的思考为了避免类似的航天飞机事故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些改进措施的思考:3.1 技术改进完善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各个部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发更高效的监测和检测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3.2 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航天飞机风险管理的重视,建立科学的、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重视工程师的意见和担忧,及时采取必要的修复和调整措施。

3.3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the call of the challenger课文翻译

the call of the challenger课文翻译

the call of the challenger课文翻译摘要:1.介绍《挑战者号》课文背景2.课文主要内容概述3.文章中涉及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4.挑战者号宇航员们的勇敢与牺牲5.事件对美国航天事业的影响6.事件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影响7.总结与启示正文:【介绍《挑战者号》课文背景】《挑战者号》是一篇描述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Challenger)爆炸事故的课文。

该事件是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对美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文主要内容概述】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突然爆炸,导致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事故原因经调查发现,是由于航天飞机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密封圈在低温环境下失效,导致燃料外泄,进而引发爆炸。

【文章中涉及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发的一款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用于执行太空任务。

在事故发生前,挑战者号已完成9次成功飞行。

然而,1986年1月28日的第10次飞行却成为了它的最后一次。

【挑战者号宇航员们的勇敢与牺牲】机上的7名宇航员分别是:机长弗朗西斯·R·麦克坎德雷斯(FrancisR.Scobee)、飞行员迈克尔·J·史密斯(Michael J.Smith)、朱迪·弗罗斯特(Judith A.Resnik)、罗纳德·M·麦克奈尔(Ronald M.McNair)、埃利森·O·奥利里(Ellison S.Onizuka)、鬼冢承次(Nikolai M.Thagard)和斯图尔特·R·罗杰斯(Stuart R.Roosa)。

他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敢与专业精神,成为了航天史上的英雄。

【事件对美国航天事业的影响】挑战者号事故使美国航天事业遭受重创,NASA陷入信任危机。

航空航天技术的失败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航空航天技术的失败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航空航天技术的失败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人类提供了许多便利。

然而,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这些灾难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使得航空航天行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通过分析这些失败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中蕴含的重要教训,以便未来在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能够避免类似的错误。

1. 空中客车A380发动机爆炸事故教训:充分测试和验证新技术2010年,一架空中客车A380客机在飞行中经历了引擎爆炸事故,幸运的是机组人员成功地将其安全迫降。

经过调查发现,爆炸是由于一个发动机的零部件发生失效引起的。

这一事件提醒着航空公司和制造商,不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在投入使用前都需要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新技术需要经受各种极端条件和负荷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个事故的教训是,不要妄图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上急功近利,而是要保证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2. 西南航空飞机失压事故教训:加强机上设备的维护和监测在2018年,西南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机在飞行中突然发生了风挡破裂,导致飞行员遭受突然减压的危险。

这一事件的原因在于风挡上的一个螺丝由于疲劳断裂。

教训是,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应该加强机上设备的维护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航空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维护计划,对飞机的每一个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同时,制造商也应该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加强质量控制,避免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

3.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难教训:加强组织文化和沟通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了7名宇航员的死亡。

调查结果发现,空难的原因是发射前夜外部温度过低导致一枚低温下变脆的密封圈失效,致使发动机喷口与外部推进剂沾染,导致了爆炸。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航天局内部的组织文化和沟通问题。

人们普遍存在对于数据与安全的相对优先级的错误认识。

这一事件的教训是,组织内部文化需要重视安全优先原则,并建立开放和有效的沟通渠道。

五个经典沟通案例分析

五个经典沟通案例分析

五个经典沟通案例分析1.经典案例一:NASA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台上爆炸,导致所有七名宇航员遇难。

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沟通不良,决策者没有充分了解工程师们对于低温天气条件下航天飞机安全性的担忧。

在发射前,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份涉及O形密封圈在低温天气下容易失效的报告,但这份报告在决策层和相关官员之间沟通时遭到轻视。

工程师们没有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担忧传达给决策层的人员,并在最终的决策中被忽视了。

这个案例展示了沟通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工程师们能够更好地与领导层沟通并表达他们的担忧,或许事故可以避免。

2.经典案例二:乌克兰航空PS752坠机事件2024年1月8日,乌克兰航空一架客机在伊朗被击落,造成176人死亡。

乌克兰航空初步认定这起事件为意外,但随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证据的增加,使得乌克兰航空公开了其客机很可能是被伊朗导弹击落的认同。

这个案例中,乌克兰航空公开初步的认定结果进一步误导了公众和国际社会,他们没有等到更多的证据确认而做出武断的结论。

这导致了混乱和误解,并最终迫使乌克兰航空改变了他们的说法。

这个案例反映了沟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敏感事件中。

正确而准确地沟通信息对于建立公众信任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3.经典案例三:华为5G技术全球扩张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和服务供应商之一,面对全球范围内对其5G技术的担忧和质疑。

许多国家和机构担心华为设备的安全性和其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华为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沟通策略,向全世界公开透明地展示了其产品的安全性,并邀请国际专家进行审查和验证。

华为还主动与各国政府和公司合作,以建立可信赖的安全保障机制。

这个案例展示了沟通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

华为采取了开放和透明的沟通策略,以建立信任和消除质疑,最终成功推动了其在全球的5G技术扩张。

4.经典案例四:苹果公司与FBI的加密争端这个案例反映了在隐私和安全之间权衡的问题。

挑战者号的失事真相以及你不知道的费曼冰水实验 雷锋网

挑战者号的失事真相以及你不知道的费曼冰水实验  雷锋网

挑战者号的失事真相以及你不知道的费曼冰水实验雷锋网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按:本文作者巴特,来自知社学术圈。

【导读】5月11日是理查德·费曼的生日,在缅怀这位物理学家的同时,一定要讲讲他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故事,因为今年正是挑战者号失事30周年。

费曼作为失事调查团成员,对揭露事件真相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让我们回到当时,感受这位物理学家的智慧与执着。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挑战者号的残骸散落在大海上。

遇难宇航员灾难的发生令全世界震惊,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立即委派前国务卿罗杰斯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团成员包括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赖德,以及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当时费曼已经68岁高龄,距离自己的人生终点只有两年时间。

在发射前夕,肯尼迪航天中心当地环境极为寒冷,气温降到了零下,这几乎是允许航天发射的最低温度。

负责维护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工程师也曾表示担心,但种种原因,火箭承包商和NASA高层最终没有将其作为推迟发射的理由。

于是,悲剧发生了。

经过调查,费曼将问题锁定在火箭助推器的O型环密封圈。

该O型环为橡胶材料,具有一定膨胀性,以便在挑战者号发射时为火箭脆弱的接合处提供密封功能,防止高温气体接触燃料箱。

调查会现场在调查公开会议现场,费曼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作了说明:他将连接件模型上的O型环稍作挤压后置入冰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我发现,从冰水里拿出的O型环材料没有恢复原形。

换句话说,有好几秒钟时间,它受低温影响,失去了膨胀性,尤其在气温为(华氏) 32度的时候。

我认为这对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有直接的影响。

费曼演示冰水实验O型环材料样品的临时连接件模型然而,这样明确直接的声音却并未得到调查团队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前一晚,一名工程师向负责固体燃料箱的公司建议停止
发射,理由是气温过低会导致固体燃料箱底部的o形环密封性下降,从而导致燃料泄漏,他提供了上一次发射的固体燃料箱o形环被烧焦的图片作为证据,但是固体燃料箱的公司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发射前释放气象气球探测风力,但是气象气球实际上顺风漂流了60公里,没有得到
准确的风力信息。

3.发射点火后,火箭未离开由于火箭摆动发生共鸣和低温原因,发射架时固体燃料箱
o形环松动,有少量燃料泄漏并冒出黑烟,但是2.6秒后由于燃烧产生的铝渣堵住了缝隙,泄漏停止,如果持续泄漏那么火箭在发射架上就会爆炸。

4.升空爆炸前几秒钟,遭遇强风,火箭摆动,铝渣离开缝隙,燃料开始泄漏,升空73
秒后火箭爆炸解体,乘务舱并未炸毁,至少三名宇航员打开了自身的氧气系统,但是2分钟后乘务舱以高速坠入大海,全部遇难。

5.建议停止发射的工程师离开了公司,女教师的父母永远的失去了女儿,七名宇航员
的家人陷入悲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