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号航天飞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3.1.2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练习(2)(解析版)

【新教材】3.1.2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练习(2)(解析版)

3.1.2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①FeCl2②Fe(OH)3③FeCl3,通过化合、置换、复分解反应均能制得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①③D.全部【答案】A①Fe与氯化铁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都能制得,故①符合题意;②Fe(OH)3可通过氢氧化亚铁、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可通过NaOH与FeCl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但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故②不符合题意;③FeCl3可通过铁和氯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可通过氯化钡与硫酸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故③不符合题意;2.常温下,向下列各溶液中分别投入铁片,溶液质量变化最小的是A.浓HNO3B.HCl C.CuSO4D.AgNO3【答案】A试题分析: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铁片,铁钝化,溶液质量几乎不变;常温下,向HCl中投入铁片,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常温下,向CuSO4溶液中投入铁片,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质量减小;常温下,向AgNO3溶液中投入铁片,生成硫酸亚铁和银,溶液质量减小,故A正确。

3.下列关于铝热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铝和铁的混合物是铝热剂B.利用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C.铝热剂发生的铝热反应需要用镁带和氯酸钾引燃,所以铝热反应是吸热反应D.工业上常用铝热反应来大量冶炼金属铁【答案】BA选项,铝热剂应是铝和金属性比铝弱的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B选项,利用铝热剂的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故B正确;C选项,铝热剂发生的铝热反应需要用镁带和氯酸钾引燃,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因此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选项,工业上不能用铝热反应来大量冶炼金属铁,因为制得金属铝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用碳还原法来制铁,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4.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答案】B当铁中含有杂质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Ⅷ族,而不是第ⅧB族;铁与强氧化剂反应,能被氧化为Fe3+,但若铁过量,则Fe3+被Fe还原为Fe2+,所以,Fe与HNO3反应的产物可能因铁过量而生成Fe(NO3)2;FeCl2、Fe(OH)3可分别通过化合反应Fe+2FeCl3=3FeCl2、4Fe(OH)2+O2+2H2O=4Fe(OH)3制得。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览练习及参考答案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调查绚烂的星空,许多发现不免显得粗糙,乃至仅仅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苍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步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微妙。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上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上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年,美国地理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装置一台望远镜将打破上述约束。

③1990年,这一想象终成实践。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但是,哈勃探究世界微妙的征程并非一往无前。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区分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印象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呈现过毛病,历经五次“手术〞才康复正常。

但是哈勃望远镜面对的应战,也鼓励着人们推进科研设备及制作技能的改造。

每一次修理都让哈勃可以看得更明晰、更悠远。

2022年第五次修理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才能已是开始规划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地理学的革新:它确认了世界前史为137亿年左右,证明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恒星和行星的构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20年来,科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宣布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前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只在于它是一台强壮的机器,并且在于它把世界论、神学、哲学和地理学贯穿了起来。

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咱们处在什么方位?咱们是谁,咱们该怎么作为?⑤尽管哈勃望远镜将于2022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究继续下去。

〔选自《地理爱好者》2022年第6期,略有修改〕15.选文说明的目标是。

〔2分〕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效果?〔2分〕答: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辞有什么效果?〔2分〕答: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

关于航天的语文材料阅读题

关于航天的语文材料阅读题

关于航天的语文材料阅读题题目:探索宇宙的航程——纪念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材料一】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脚步从地球延伸向远方。

今天,我们将在这里继续写下人类的足迹。

尽管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了未知,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将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材料二】历史性的时刻即将来临,我们将开启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回顾过去的岁月,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阿波罗计划,人类的航天探索不断深入。

现在,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月球轨道上的载人飞行将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材料三】登月成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更意味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这只是人类航天探索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奇迹出现,让人类的航天梦想成为现实。

【材料四】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卫星通信到天气预报,从遥感技术到深空探测,航天技术为人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和惊喜。

同时,航天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领域和产业,如太空旅游、空间资源开发等。

【材料五】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航天探索仍面临许多挑战。

如何应对太空环境中的极端条件?如何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如何实现太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不断突破这些难题。

【阅读理解】1. 人类登月的意义是什么?2. 为什么说登月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起点?3. 结合材料说说载人航天的未来趋势和意义。

4. 根据材料说说载人航天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5. 根据上述材料和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航天探索中的挑战?【参考答案】1. 人类登月的意义在于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并使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因为登月成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意味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只是人类航天探索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

因此,登月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起点。

发现号航天飞机制造的过程

发现号航天飞机制造的过程

发现号航天飞机制造的过程来源:/u/35189953/article_255084618.html北京时间11月2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发现”号是美国宇航局历史上参与航天任务次数最多的航天飞机,总共执行了39次任务。

不过,在发射升空以前,美宇航局先得建造“发现”号航天飞机。

以下这组照片即揭示了“发现”号航天飞机诞生全过程。

1.航天飞机前舱在这张照片中,罗克韦尔公司的工程师1982年2月26日在检查“发现”号航天飞机前舱上下部分是否合适。

2.后段机身同美宇航局其他航天飞机一样,“发现”号后段机身有三个主发动机,帮助将其发射到太空。

这张照片是1982年3月9主发动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唐尼市的罗克韦尔车间安装前,“发现”号后段机身的模样。

3.中段机身“发现”号航天飞机有一个有效载荷舱,长60英尺(约合18米),足以放下一辆公共汽车。

1982年3月24日,支撑“发现”号有效载荷舱的中段机身仅由一套肋拱和铝制护板构成。

而此时,波音已经控制了罗克韦尔公司。

4.后段机身波音公司的历史照片显示,“发现”号正被分成三个部分建造:前段机身、中段机身和后段机身。

这张摄于1982年4月6日的照片显示了最终放置“发现”号主发动机和轨道控制发动机(OMS)吊舱的后段机身。

5.安装机翼1982年5月,到了该组装“发现”号航天飞机机翼的时候了,这是工程师在1982年5月5日将航天飞机左翼安装到“发现”号中段机身的画面。

6.逐渐成形1982年8月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已经成形。

在这张照片中,“发现”号航天飞机前段机身下半部、机翼和中段机身全部安装完毕。

仔细看,你会看到工程师正在航天飞机中段机身里面作业。

7.飞行甲板每一款性能优越的载人飞船都需要飞行甲板,这张照片显示了“发现”号航天飞机安装飞行甲板的镜头。

1982年9月10日,工程师将乘员舱和后段机身与“发现”号航天飞机整体框架连在一起。

8.黑色隔热瓦为避免“发现”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大气层时被炽热的气体烧坏,工程师设计出超轻隔热瓦。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

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

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

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答: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答: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1. 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策略也不同。

请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完成下列练习。

阅读策略A.快速浏览材料一、四,根据关键信息找到对应句子,作出判断。

B.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名言警句。

C.关注题目或图片,找出材料间的联系;精读材料三,发现与它相联系的材料。

材料一:天问一号火星之旅材料二:北斗系统全球导航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2020年7月31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20多年风雨兼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了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球梦”。

材料三:世界最高峰重量身高材料四:嫦娥五号挖土归来珠峰多高?8848米?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对外宣布,经过两国团队的扎实工作,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此次测量除了使用基准测量方法,还使用北斗卫星进行了定位测量,而所有的精密仪器几乎都是国产。

这也是目前最精确的珠峰高程。

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采集了约1731克的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此次带回来的样品,将为宇宙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1)了解2020年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说明文阅读】《载人航天面临的险境》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说明文阅读】《载人航天面临的险境》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说明文阅读】《载人航天面临的险境》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19题。

(14分)载人航天面临的险境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至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叙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就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唯美。

步入太空,人类必须直面的就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器必须化解的问题也远不止就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须要消除的第二个困境就是源自太空弱电磁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弱电磁辐射包含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电磁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红外线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可以受损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减轻高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经济负担。

高能粒子电磁辐射则轻易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紧紧围绕地球运动,对高轨道航天器形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电磁辐射不仅受损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可以并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永久的受损。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下降过程中发动机可以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沿着大气层时也可以产生非常大的噪声。

《空天飞机》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空天飞机》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空天飞机》说明文阅读及答案阅读说明文《空天飞机》(附答案)阅读下面说明文《空天飞机》,完成2225题。

(12分)①在走向茫茫宇宙的过程中,神通广大的航天器是人类征服宇宙的最有力的武器。

航天器可分为无人和载人两种。

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空间平台等;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

其中,正在研究的空天飞机,有人将其誉为21世纪的全能超级明星。

空天飞机是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正在设计的一种最新型的航天交通工具,它的全称是国家航天航空飞机。

在理论上,它结合了航空、航天两大领域的技术精华,既有水平起飞、水平降落和可重复使用的航空技术的优点,又具有高速、高空等航天技术优点,是集航空、航天一体化的高技术密集的航空交通工具,具有极为诱人的发展前景。

②目前,英、法、德、日等国家已经各自推出了自己的开发计划,在空天飞机的研究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而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空天飞机热,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专家认为,空天飞机的投入使用,将给未来的空间计划带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将使人们的空间旅行和航空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③空天飞机可以水平起飞,采用航空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种推进系统,可谓是空和天的完美结合。

它具有异乎寻常的性能。

最高时速达3万千米,这是第一宇宙速度。

绕地飞行高度从零高度直达200千米以上的绕地轨道高度。

起降方便,不受发射窗口天气和起降地带的限制。

一机多用,既可作为太空作业平台,又可从事太空和常规军事活动。

最重要的是,空天飞机较之现今的航天飞机发射有效载荷入轨的费用要低90%,而且不需要规模庞大、设备复杂的航天发射场。

至于在太空中完成航天飞机能完成的发射、回收、维修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的任务,就更加简便易行了。

④空天飞机将是人类在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在繁星点点的夜里,当我们仰望黑漆漆的夜空,看到划过的一道流光,或许就是人类乘坐空天飞机在太空飞行的轨迹。

22.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号航天飞机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发现号航天飞机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发现"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第3架航天飞机,曾多次执行重要的太空使命。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发现号航天飞机》阅读材料"发现...
"发现"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第3架航天飞机,曾多次执行重要的太空使命。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发现号航天飞机》阅读材料
"发现"号航天飞机
"发现"号航天飞机1983年11月建成,1984年8月首飞,是美国第3架航天飞机,也是一员"福将",曾多次执行重要的太空使命。

此次,"发现"号再度不辱使命,成功完成了"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航任务。

"发现"号与其他航天飞机一样,都是由轨道飞行器、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嚣和外挂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

"发现"号在发射前的竖立总高度为56.08米,起飞时全部重量约1678.5吨。

"发现"号配备有两台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嚣,分剐平行安装在外挂燃料箱的两侧。

助推嚣在发射时与轨道飞行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为航天飞机垂直起飞以厦冲出大气层提供约78%的推力。

助推嚣能够把航天飞机送到距地面45公里的高空,然后停止工作并与航天飞机分离,溅落到海上后可被回收经维修后供下次使用。

铝粉是航天飞机火箭推进燃料中的重要成分。

铝粉在航天飞机点火后被
迅速加热,氧化后产生更多热量,促使燃料混合物中的其他物质分解,最终释放出大量各种气体,产生巨大推力。

外挂燃料葙是航天飞机最大的部件,位于轨道飞行嚣下方,外面敷有塑料泡沫等隔热层,内装供轨道飞行蓦主发动机用的液氧和液氢推进济。

在航天飞机升空约8分30秒后,轨道飞行嚣主发动机熄火,外挂燃料箱与轨道飞行嚣分离,回落大气层烧毁。

形似普通飞机的轨道飞行嚣是航天飞机的主体,也是航天飞机最复杂的组成部分。

每次执行任务后飞返地面的就是它。

其大小同一架喷气式客机差不多。

航天飞机返航时,宇航员手动操控航天飞机进入最后的着陆飞行路线。

航天飞机着陆前33秒、离地面610米时,驾驶员要拉起飞机的机头,然后放下着陆装置。

飞机后轮接触跑道路面时,尾部弹射出一个降落伞帮助减速。

随后驾驶员使飞机前轮着陆,进行"刹车"操作,并让已无用的降落伞与飞机脱离。

最后,航天飞机减速滑行直至停下。

《发现号航天飞机》阅读题题目
1.航天飞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号航天飞机是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首航的飞机。

B.轨道飞行器、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外挂燃料箱都可以再次利用。

C.航天飞机的最大部件是外挂燃料箱,它的外部敷有塑料泡沫等隔热层。

D.航天飞机的主体部件是轨道飞行器,它的尾部有三个主发动机。

3.依据你对航天知识的了解,说说为什么称"发现"号航天飞机是一员"福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外观图。

请你根据本文的介绍,指出它们属于航天飞机的哪一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新闻,说说你的发现。

新闻一:新华网卡蚋堆拉尔角(美国)7月13日电原定在美东部时间13日15时51分(北京时问14日3时51分)发射"发习"号,由于一个燃料传感器被查出故障,美国宇航局13日中午紧急推迟了"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发射。

目前宇航局还没有公布新的发射时间。

新闻二:据美联社报道,由于天气原因,美国宇航局8日宣布推迟"发现号"航天飞机着陆的时同。

新的着陆时间是格林威治时间10点21分(北京时间18点21分),比原定计划推迟了1个半小时。

新闻三:东方网2004年8月15日消息:据路透报道,美国宇航局星期五(13日)称,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后撞击航天飞机并最终导致所有七名宇航员身亡的泡沫隔绝材料存在缺陷。

去年1月14日,一块手提箱大的泡沫隔绝材料在航天飞机发射后61秒后脱落,它把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左翼撞了一个大洞。

宇航局在航天飞机16天的任务期中没有发现
这一损伤,但这一损伤在2月1日航天飞机再进入地球大气层时造成航天飞机解体,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发现号航天飞机》阅读题答案
1.航天飞机是由轨道飞行器、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外挂燃料箱三部分组成。

轨道飞行器主要是执行飞行任务的,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是为航天飞机垂直起飞以及冲出大气层提供推力,外挂燃料箱内装的液氧和液氢推进剂供轨道飞行器主发动机用。

2.B
3.因为"发现"号航天飞机是分别在"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再度首航并且成功返回的航天飞机。

4.①外挂燃料箱②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③轨道飞行器。

5.航天飞机的发射与返回须得十分的慎重,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既要关注天气的情况,又要确保航天飞机没有一点儿故障。

航天飞机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零件,它的复杂性决定了出故障的风险比较高。

为了确保安全,发射前的检查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航天飞机发射前必须经过"全身体检",主要包括:金属外壳是否有疲劳、断裂,绝热瓦等附着的材料"粘"得牢固不牢固、是否脱落,液氢燃料和液氧是否有泄漏,操控飞行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