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修订稿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这些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新年的开始。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一月一日,通常在公历的一月下旬或二月上旬。
中国人庆祝春节的方式非常丰富多样,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包括贴春联、贴门神、除夕夜的年夜饭和放鞭炮等。
此外,舞龙舞狮、写春联、赏花灯等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
春节期间,人们在家庭中团聚,共度美好时光,传递着亲情、友情和爱情。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的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
这一天,中国人会去祭扫祖先的坟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踏青赏花。
人们会到郊外或公园里,感受春天的美好,放松心情。
此外,人们还会悬挂柳条和插上艾草,以驱除邪气。
传统的清明节食品有青团、清明果和爬山虎。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国家法定假日之一。
端午节位于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屈原自杀身亡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以驱走恶势力。
端午节还有各地的特色活动,比如说在南方的地方,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戴香囊、挂艾草等等。
北方则有草人、赛马、击球等传统活动,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天,也是全家团圆的时刻。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和吃柚子。
月饼是中秋节最有代表性的食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传统的五仁月饼和莲蓉月饼。
此外,人们还会在中秋节的晚上赏月,月亮的圆形象征着团圆的圆满和吉祥。
而猜灯谜和吃柚子则是另外两个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传统节日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节日。
比如说元宵节,是在农历一月十五,人们会举办灯笼展览、猜灯谜等活动。
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与民族习俗

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与民族习俗在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人们欢度节日的时刻,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习俗。
这些民间习俗和民族习俗,既是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期望,也是对祖先智慧和传统的传承。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关于传统节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习俗和民族习俗。
农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最热闹、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红灯笼,贴上春联,意味着新年即将来临,万象更新。
人们通常会提前采购年货,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在拜年过程中,长辈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以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舞龙、舞狮等表演活动,以驱邪辟邪、庆祝新年。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清理墓地,烧香献花,祭拜祖先。
这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
人们也会在这一天参加踏青郊游活动,欣赏春天的美景,放松心情。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民族英雄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以此来驱逐瘟疫和恶鬼。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有着丰富的馅料和独特的风味,人们相信吃粽子能够驱邪避祸。
赛龙舟是一项集体竞技活动,人们划着长长的龙舟,竞赛速度,象征着护航和吉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家庭聚会,品尝月饼,并一同赏月。
中秋节的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习俗就是赏月了。
人们会去户外或者登高望远,赏月,并吃月饼、柚子等传统食品。
赏月的同时,也会向月亮祈福,表达自己的心愿和祝福。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民间习俗和民族习俗。
这些习俗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总的来说,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和民族习俗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的体现。
这些习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并成为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习俗的实践和传承,人们维系了家族的凝聚力,加深了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也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礼仪

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礼仪传统节日是一个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它承载着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礼仪。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通过特定的活动和仪式来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和向往。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礼仪,以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观。
一、春节的习俗与礼仪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人们还准备了一些特殊的食品,如年糕和饺子,以象征团圆和好运。
此外,人们还会互相拜年和互赠红包,这体现了对亲朋好友的问候和祝福。
二、清明节的习俗与礼仪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祭拜。
这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
此外,人们还会放风筝、踏青、品尝青团等活动,以庆祝大自然的复苏和新生活的开始。
三、端午节的习俗与礼仪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庆祝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抵抗外敌的英雄主义。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等,以驱除邪灵和魔障,同时也希望万事如意和身体健康。
四、中秋节的习俗与礼仪中秋节是庆祝丰收和家人团聚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赛月亮蛋等。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寓意深远的活动,如祭拜月、赠送千层饼和赏桂花等,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五、元宵节的习俗与礼仪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猜灯谜、观灯展和放天灯等活动。
人们还会吃汤圆,这是象征团圆和家庭和睦的美好寓意。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挂桃花和猜心字谜等,以期寻找爱情和幸福。
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礼仪,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更能够感受到人们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珍爱和重视。
传统节日既是对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也是社会团结与和谐的象征。
总结起来,传统节日的习俗与礼仪承载了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
每一个习俗和礼仪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寓意,它们通过特定的活动和仪式,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内容完整格式完美版)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同学们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作者: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下面将逐一介绍中国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一般在公历的1月下旬或2月上旬之间。
春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例如贴春联、贴窗花、赏花灯、舞龙舞狮、放鞭炮、团年饭等。
此外,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互相拜访亲友,送上美好的祝福。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用于纪念和追思已故的亲人。
一般在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也是农历的清明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坟地扫墓、烧纸钱、祭拜祖先。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传统的祭祀活动,例如踏青、放风筝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延续。
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的时间在公历的5月5日,在农历的端午节。
这个节日最著名的习俗之一就是赛龙舟,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投江自尽和保护人民的精神。
此外,人们还会吃粽子、挂艾草、用五色线系住手腕等习俗,以驱除邪气和祈福平安。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也是农历的八月十五。
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吃月饼,并祈福家庭的幸福和团聚。
此外,中秋节还有独特的习俗和传统,例如赏月、敲莲花鼓、玩剪纸、点茶等等。
同时,中秋节也是各种民间艺术和文化活动的重要时机,例如舞狮、舞龙、传统音乐演奏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和习俗,如元宵节、重阳节、农历年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特色,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观赏和学习。
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节日和习俗,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
总结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不仅让人们庆祝和享受,更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持续十五天至正月十五元宵节。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样:贴春联、贴福字、戴红色的衣物、扫尘、吃团圆饭、放鞭炮等。
此外,舞狮和舞龙也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这些习俗象征着吉祥、团结和幸福,人们通过庆祝春节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农历四月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烧纸、悼念逝去的亲人。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传统的祭拜仪式,如敬献祭品、上香、祭拜祖先等。
清明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敬祖先的思想密切相关,是家族观念的重要体现。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也叫重阳节。
端午节最著名的习俗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赛龙舟是一项古老传统的竞技活动,人们手拿扳手,在赛龙舟的过程中协同合作划桨,竞争速度和力量。
吃粽子是为了缅怀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身体,都把米饭裹在竹叶里扔到江里,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习俗。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中秋月最圆的时候。
中秋节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就是赏月和吃月饼。
在这一天,人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赏月,边赏月边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猜灯谜、荷花灯游行等,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五、双十一双十一是中国的购物狂欢节,起源于2009年的一次网络促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
每年的11月11日,电商平台会推出大量的优惠活动和促销商品,吸引着消费者们疯狂购物。
这一天已经成为了中国消费者的传统节日,也体现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创新。
六、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结束。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二、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爱的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开始,持续十五天。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共度新年。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它们都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三、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祭祀,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插柳等习俗,人们会到郊外游玩,欣赏春天的美景。
清明节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端午节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屈原有关,人们会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其中,划龙舟是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组成龙舟队,竞赛划桨,以纪念屈原下江自尽的故事。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它们都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五、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花灯等。
中秋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下,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佳节。
中秋节的习俗寓意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们表达感恩之情的时刻。
六、结语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中。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及民俗

中秋节
3. 中秋节的意义
中秋节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节日,它不仅是对月神崇 拜和秋季祭祀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家庭团圆、亲情和 友情的珍视和重视。通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 表达对家庭和亲朋好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此外,中秋节还是一个促进家庭 和睦、人际和谐的节日
5
春节,又称"年节",是中华民族 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史书 记载,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 首祈年祭祀,由此演变而来。在 古代,人们以农耕为主,岁首意 味着春天的到来,是万物复苏、 播种希望的季节。因此,春节成 为了一个庆祝丰收、祈求来年好 运的重大节日
春节
2. 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团圆饭、压岁 钱等。这些习俗都寓意着吉祥如意、驱邪避害、迎接新年的美好愿望。此外,春节期间还 有各种传统的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打太平鼓等
重阳节
重阳节
1.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据传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禹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 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
2.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这些习俗都寓 意着避邪祈福、追求健康和幸福。此外,重阳节还是一个重视敬老爱幼的节日,人们会在 这个时候给长辈送上祝福和关爱
-
端午节
3.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节 日,它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和敬 仰,更是对爱国精神、民族文化 的传承和弘扬。通过端午节的庆 祝活动,人们可以表达对屈原的 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传 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此外 ,端午节还是一个促进家庭和睦 、人际和谐的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等,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亦有记载。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而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清明节】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净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如唐朝杜牧的“清明”。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汨(mi)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赛龙舟、驱“五毒”等。
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
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节】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
相传,天帝的女儿织女下凡嫁给河西的牛郎后,王母娘娘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
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相传,“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
八月十五秋高气爽,明月当空,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商隐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还有苏轼着名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后世人每逢中秋,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考中功名;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
【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
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
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
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
【腊八节】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