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

合集下载

如何充分利用优良蜂群的王台

如何充分利用优良蜂群的王台

JOURNAL OF BEE (Monthly )蜜蜂杂志(月刊)2020年第3期收稿日期:2019-05-17在每一个蜂场中,尽管养殖的都是同一个品种,甚至是同一个品系的蜜蜂,但是其优劣差异却很大。

为此,蜂友们为了将优良蜜蜂的基因更好地遗传下去,每年必须坚持择优留种,方能不使优良性状退化。

可是,很多时候特别优秀的蜂群总是为数不多。

假如遭遇年景不良时,具有优良抗逆性的蜂群,如以理想化的高标准衡之,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如既能维持强大的群势,又有很强的抵抗病敌害之能力等优势,此时这种优良蜂群之王台,就显得尤为珍贵,必须小心加以保护和充分利用。

虽然说分蜂前夕,蜂群筑造一批王台,数量为5~11只,不算多,而摘除以后,还会再次筑造王台,尚可再次利用。

或者向优秀之蜂群进行人工移虫育王,但移虫育王技术含量很高,成功率因实施操作技术高低而异。

对很多养蜂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然而蜂场态势,瞬息万变,必须及时把握有利机会。

否则将错过最佳的育王时期。

及时将为数不多的优秀蜂群之王台移台别群,育出优良蜂王,让诸种优良性状,尽量繁殖下去。

在移台育王过程中,许多技术性的问题让很多养蜂新手们措手不及。

笔者现将多年摸索出的点滴经验列出,以让蜂友们探讨之。

在春天繁殖季节,全蜂场较优良的蜂群,虽然群势已经很强大了,但往往是比其他蜂群迟很多日子,才会开始产生分蜂热。

而其他蜂群有的群势很弱,却早已自然分蜂。

有些连采取多种抑制自然分蜂的措施都无济于事。

虽有百花齐放,也有适宜采集的良好气象,可采集出勤的工蜂数量,却严重不足,还是有花无蜂采的局面,导致了歉收。

优良而尚无分蜂热之强群采集现象,才是蜂友们增产创收的有力保障,需耐心等待这种能维持强大群势的蜂群,筑造出分蜂王台后,及时给其加设隔王防逃器,以防王台刚封盖时,老蜂王携近半工蜂提前自然分出,造成损失。

这种“前卫性”的自然分蜂现象,多发生于久雨初晴的气象条件下。

或者可以提前几天进行人工分蜂,即把老蜂王和部分子脾分出。

蜜蜂良种选育技术

蜜蜂良种选育技术

蜜蜂良种选育技术养蜂被视为传统副业,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蜜蜂为农业服务,尤其是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等传花授粉,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养蜂不占耕地、不用粮食,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一项既不污染环境,又充分利用资源的速效产业,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一、蜜蜂良种选育蜜蜂良种选育采用人工育王,到外地或亲友蜂场优选一只优质蜂王,待蜂王产卵,取孵化出一日龄的幼虫,移虫育王到优质强群中哺育,哺育9~1O天左右,把王台分配到蜂群中,过2~3天蜂王出房,不好的蜂王淘汰,一星期左右蜂王交尾,这样就不会出现近亲交配,达到选种目的,提高蜂蜜产量。

1、外界条件一般要求外界气温正常,无连续低温,蜜粉源丰富,工蜂工作积极,造脾能力强,抗病能力高。

所以,良种选育是蜜蜂高产稳产,优质蜂王是取得养蜂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2、蜂群条件工蜂采集兴奋,巢内饲料充足,蜂群处于繁殖期,平均子脾5-6张以上,利用父群已培育出成熟的雄蜂,确保处女王能有足够的青壮年雄蜂参与交尾。

参考阅读:选择优良蜂王四要点二、育王的具体措施1、王台选育多年的实验表明,在南方柑橘开花前15-20天,开始组织人工育王群,一般选用6脾以上的蜂群,把老王扣住,放到其他蜂群中,向人工做的台基里移人一Et幼虫,每箱选育12~l5个王台,这样选育出的新蜂王能够得到更充足的王浆,确保在王台内蜂王幼虫能发育良好,出台时蜂王健康。

在育王的同时,应注意多培养些体质健壮的雄蜂,以供新王交配中取得良好效果,使下一代工蜂有更强的采集力。

2、组织交尾群在南方柑橘流蜜期是新王交配最佳时期,这时工蜂出群积极,加上有充足蜜粉源,交配的新王产卵力最强。

在新王出台基前3天左右,把每群蜂的老王扣住,集中放到几个蜂群里。

以便在有些蜂群交配过程中失王后备用,这样就确保每群蜂都有蜂王,就不会造成无王群,减少损失。

3、良种选育新王选择品性优良的父本和母本。

蜂王日常管理制度

蜂王日常管理制度

蜂王日常管理制度一、蜂王的选育蜂王的选育是蜜蜂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蜂王的品种、血统和质量对蜂群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育蜂王至关重要。

蜂王选育的主要原则包括:1. 选择健康、活泼、生产力高的蜂王作为育种母体;2. 选用具有良好品种血统的蜂王;3. 严格控制亲蜂与蜂王的配对,确保蜂王选育的质量;4. 定期更换蜂王,避免蜂王老化或产卵能力下降。

二、蜂王的饲养与管理除了选育,蜂王的饲养与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

科学合理地饲养与管理蜂王,可以保证蜂王的健康和生产力。

蜂王的饲养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 确保蜂王充足的饲料供应,保证其生长发育和产卵需要;2. 定期检查蜂王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蜂王的疾病;3. 控制蜂群中的蜂王数量,避免蜂王过多导致蜂群混乱;4. 调整蜂群结构,保证蜂王的交配和产卵顺利进行。

三、蜂王的交配管理蜂王的交配是蜜蜂繁育的重要环节。

蜂王的交配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蜂群品种的优良性,保证蜂群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蜂王的交配管理主要包括:1. 确保蜂王选育的优良品种;2. 控制交配地点,避免蜂王与低质量蜜蜂交配;3. 定期更换蜂王,避免蜂群品种单一;4. 调整蜂群结构,保证蜂王和蜂群的交配有效进行。

四、蜂王的保护与维护蜂王是蜂群中的领袖,其健康与生产力对蜂群的稳定和繁衍至关重要。

因此,保护与维护蜂王是蜜蜂养殖中的重要工作。

蜂王的保护与维护主要包括:1. 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蜂王的生长发育;2. 控制蜂群中其他蜜蜂对蜂王的干扰;3. 定期检查蜂王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蜂王的疾病;4. 调整蜂群结构,保证蜂王的交配和产卵顺利进行。

五、蜂王的更换和更新蜂王的更换和更新是蜜蜂养殖中的常规操作。

定期更换蜂王可以保证蜂王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有利于蜜蜂的繁衍和产量的提高。

对蜂王的更换和更新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蜜蜂群体的品种优良性,提高其生产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蜂王的选育、饲养与管理、交配管理、保护与维护以及更换和更新是蜜蜂养殖中蜂王日常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蜜蜂优良蜂王的培育技术

蜜蜂优良蜂王的培育技术

蜜蜂优良蜂王的培育技术蜂王是一种膜翅目、蜜蜂科类生物,蜂王也叫“母蜂”、“蜂后”,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下面店铺整理了蜜蜂优良蜂王的培育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蜜蜂优良蜂王的培育技术介绍种王的挑选一般说来,生产蜂场的蜂群,其种性都是比较混杂的,不宜留做种王,而应根据当地蜜源条件和气候特点向种蜂场等供种单位选购适宜的种王。

若无法购买种王,只能在本场蜂群中挑选种王时,则应在重点考察蜂群的生产性能是否优良的同时,还要仔细观察某些重要的形态特征是否一致。

只有那些生产性能优良、形态特征又比较一致的蜂群中的蜂王才能留做种王。

种用雄蜂的培育至少在着手移虫育王前20天,就应开始培育种用雄蜂。

为保证父本蜂王大量产未受精卵,并保证未来的种用雄蜂发育良好,一定要及时调整父群的群势,密集其蜂数,抽出空脾,插入1张雄蜂脾。

对父群及时进行奖励饲喂,在雄蜂房封盖以前,应坚持每天傍晚用稀糖水奖励饲喂,如蜂群储粉不足。

还应补喂蜂花粉,以保证哺育蜂和幼虫有充足的蜜粉供应,同时还必须经常剔除非父群中的雄蜂蛹.杀死非种用雄蜂。

1只处女王通常要与7~15只雄蜂交尾,但绝不能只按这一比例来培育种用雄蜂。

一般情况下培育1只蜂王应培育100只左右的种用雄蜂。

人工养王1、养王群的组织:养王群又称育王群或哺育群。

对养王群的种性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健康即可,但不宜用具有分蜂热的蜂群做养王群。

养王群应具有10框蜂以上的群势,群内要有大量的哺育蜂和采集蜂,蜂数要密集,并且要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巢内饲料充足。

养王群应在移虫前2~3天组织就绪。

一般用标准箱组织养王群。

即巢箱和继箱之间放l块隔王板,将继箱布置成哺育区,将巢箱布置成繁殖区。

哺育区内放2张幼虫脾、2~3张封盖子脾,外侧再放2~3张蜜粉脾,养王框放在两张幼虫脾之间;繁殖区内放3~4张老熟蛹脾和1~2张空脾,蜂王保留在繁殖区。

也可用卧式箱组织养王群,组织时,用框式隔王板将卧式箱隔成左右两个小区,将一个小区布置成哺育区,另一个小区布置成繁殖区。

蜂王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蜂王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蜂王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蜂王是养殖蜜蜂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它对整个蜂群的稳定和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蜂王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蜂王育种源、合适的养殖环境、适量的饲料供应以及定期的检查和管理等方面内容,帮助养殖者提高蜂王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正文:蜂王是蜜蜂家族中的统治者,负责繁殖种群和调节蜂群的稳定性。

在蜂王的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一系列因素,才能确保蜂王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以下是蜂王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蜂王育种源是非常重要的。

优良的蜂王育种源能够传递出令人满意的遗传品质,如繁殖力强、疾病抵抗力高等。

因此,在购买蜂王之前,需要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可靠的蜂王来源,选择经过认证和有良好记录的供应商。

其次,养殖环境的选择也是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

蜂王的养殖需保持室外环境,要求干燥、通风和阳光充足。

同时,蜂箱的摆放和排列也需要科学合理,以方便照顾和管理蜂群。

在蜂箱内部,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这将有助于蜂王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

第三,饲料供应是保证蜂王健康和生产效率的关键之一。

蜂王的饲料需求与工蜂不同,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花粉和蜂王浆。

花粉作为蜂王的主要蛋白质来源,蜂王浆则是其主要营养来源。

合理的饲料供应可以促进蜂王的成长和繁殖。

此外,定期的检查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巡查蜂箱,进行蜂王的观察和分析,是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的好方法。

定期更换蜂箱内的蜂王也有助于避免传播病害。

对蜂群的检查如果能够借助专业的设备,如热成像相机和电子显微镜等,将能更准确地判断蜂群和蜂王的健康状况。

最后,规范操作和及时反馈也是蜂王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操作蜂箱时应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及时反馈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跟进,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蜂王品质。

总之,蜂王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直接关系到整个养殖过程的成功与否。

选择合适的蜂王育种源、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合理供应饲料以及定期的检查和管理都是确保蜂王的品质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蜜蜂蜂王育种与选育技术大全

蜜蜂蜂王育种与选育技术大全

蜜蜂蜂王育种与选育技术大全蜜蜂是重要的农业传粉昆虫,其繁衍生息与蜂王的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蜂王育种与选育技术在蜜蜂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全面介绍蜂王育种与选育的相关技术。

一、蜂王育种技术1. 选材蜂王的育种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母蜂作为育种材料,通常选取产量高、寿命长、抗病能力强的优良蜂种作为育种基础。

同时,还要考虑到蜜蜂品种的适应性和产蜜性能,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蜂种进行交配。

2.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蜂王育种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控制交配的对象,提高种质纯度。

人工授精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包括蜂王采精、精液贮存和蜜蜂人工授精等步骤。

3. 优化交配配方蜜蜂育种需要根据目标品质选择不同的交配配方,通过合理的配方可以控制蜜蜂的性状表现和遗传背景。

优化配方需要考虑蜜蜂的遗传背景、种群数量和繁殖目标等因素。

二、蜂王选育技术1. 评估指标在蜂王选育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确定评估指标。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繁殖能力、生长发育指标、疾病抵抗力和产蜜性能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选择出具有优良特性的蜂王作为繁殖对象。

2. 群体选择蜂王选育需要选择与繁殖目标相适应且具有遗传优势的群体。

通过对种群进行评估和筛选,可以选择出具有较高遗传价值的蜂王进行繁殖,以提高种群整体的品质。

3. 遗传改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可以对蜂王进行遗传改良。

通过选择配对的蜂王,可以引入或消除某些性状的遗传基因,从而改良蜂群的品质和性能。

三、蜂王育种与选育案例1. 引进外来蜜蜂品种引进外来蜜蜂品种是蜂王育种与选育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引进具有优良性状的外来品种,可以改良本地蜂种的品质,并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

2. 亲本选择与杂交育种蜂王育种与选育中,常采用亲本选择和杂交育种的方法。

通过优选母蜂和父蜂,进行杂交繁殖,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蜂王后代,提高种群的整体品质。

3.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是蜂王育种与选育的先进技术。

蜜蜂蜂王选育技巧大全

蜜蜂蜂王选育技巧大全

蜜蜂蜂王选育技巧大全蜜蜂蜂王选育是蜜蜂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合理选育蜂王能够提高蜜蜂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蜜蜂蜂王选育的技巧,帮助养殖者提高选育效率和成功率。

一、蜂群选育的基本原则蜂王选育的过程通常是在一个蜂群中进行的,因此首先要确保蜂群的品质和发展状况,以提高选育的成功率。

蜜蜂蜂群选育的基本原则如下:1. 选择优良蜂群:选择繁殖母蜂的蜂群应当是生产力强、繁殖能力高的蜂群,具备较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

2. 群体平衡发展:确保蜜蜂蜂群发展平衡,避免年龄结构失衡和资源争夺过度,保持蜂群的稳定状态。

3. 饲养充足营养:为蜜蜂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蜜蜂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健康。

二、选择优良的蜂王选择优良的蜂王是蜜蜂蜂王选育的核心。

以下是选择优良蜂王的技巧:1. 选择年龄适宜的蜂王:一般选择1-2岁的蜂王进行繁殖,年龄过小或者过老的蜂王繁殖能力较差。

2. 观察蜂王体态:选育蜂王时,要观察其体态是否良好,身体健壮、胸部丰满、翅膀完整有力。

3. 综合考虑性状:综合考虑蜂王的产蜜量、子代存活率、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等性状,选择综合表现较好的蜂王。

三、蜂王选育的操作步骤在蜜蜂蜂王选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以下是常用的蜂王选育的操作步骤:1. 孵化幼虫:将选定的蜂王放入孵化箱中,密封箱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孵化出虫卵。

2. 转养幼虫:将孵化出的虫卵转移到特定的养殖器具中,可选用蜂房和玻璃器皿等,保证幼虫的生长发育。

3. 饲养幼虫:给蜂王幼虫提供适宜的饲料,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舒适,促进幼虫的健康成长。

4. 替换蜂王: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将原先的蜂王替换为选育出的新蜂王,确保蜂群持续稳定和发展。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蜜蜂蜂王选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1. 配置适宜的养殖设备和环境,保证选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定期进行蜂群的检查和防疫,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选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合理安排蜂群的繁殖周期和间隔,避免连续繁殖导致蜂群的疲劳和品质下降。

蜜蜂的蜜蜂蜂王的饲养与管理

蜜蜂的蜜蜂蜂王的饲养与管理

蜜蜂的蜜蜂蜂王的饲养与管理蜂王是蜜蜂中地位最高、最重要的存在。

蜂王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整个蜂群的繁荣。

因此,蜂王的饲养和管理是蜜蜂养殖的重要一环。

一、种蜂选育蜂王的选育是饲养和管理的前提。

在选育蜂王时,首选具有优良血统的蜂王蜂种。

蜂种质量的优良,会使所选蜂王的性状优越,如生理素质强、寿命长、产卵量大等,从而保证蜜蜂的繁殖和生产能力。

其次,需要根据自身蜜蜂养殖的实际情况来选育蜂王。

比如,对于经济蜂场来说,就需要选育蜂王产卵量大,蜜质优良,健康状态好等品质优秀的蜂王,才能提高养殖产值。

二、蜂王的饲养蜂王的饲养主要是为了满足其不断产卵的需要,使它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的精力和养分。

饲养方法如下:1. 饵料蜂王的饵料一般为蜂王浆,也可以使用蜂糖水和高浓度蜜水,这些都是优良的饲料。

其中,蜂王浆对于蜂王的生长发育和产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饲喂量蜂王的饲喂量可根据每天产卵数量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在高产期,一只蜂王每天需要的饲料可以达到5-6毫升左右,在低产期则可适当减少。

3. 饲喂时间饲养蜂王的时间非常重要,一般建议每5天喂一次,每次观察蜂王的奠基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三、蜂王的管理1. 更换蜂王蜂王一般在产卵量下降或者生育能力衰退时需要及时更换。

更换时一般应选择具有优良血统和寿命长、防卫能力强等优异品种的蜂王,从而提高蜜蜂的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

2. 防止游行问题游行是蜜蜂饲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旦出现蜂群游行的情况,往往会造成蜜蜂的大规模死亡。

因此要注意管理方法,在蜂巢周围加上蜜蜂的皮肤,建立巢漏或大原子,使蜜蜂群体远离游行路线,从而有效地防止游行。

3. 疾病防治疾病是蜜蜂饲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蜂王及其后代也不例外。

常见的疾病有美洲锈、腐烂病等,这些疾病会对蜜蜂的生长发育和产卵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议定期检查蜂巢状态,注意蜜蜂卫生和疾病防治。

总之,蜂王是蜜蜂养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饲养和管理工作需要蜜蜂养殖者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科学使用良种蜂王吉林养蜂科学研究所牛庆生随着养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大养蜂者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引进优良蜂种已成为现代养蜂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饲养技术水平相当的基础上,获得养蜂高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则取决于所饲养的蜂种。

引种的方法很简单,但引种后如何应用、扩繁则是该蜂种能否在当地立足的关键环节,笔者将在生产实践中摸索的一些经验归纳整理,以期能对引种者有所帮助。

1 种王外表观察:养蜂者收到种蜂王后,首先要确定邮寄王笼内的蜂王是否存活?如已死亡应按育种场的有关规定处理,不要拆开王笼,将其退回,以便补寄。

对存活的种王要仔细观察肢体是否健全,个体大小等。

在邮寄过程中,王笼的通风铁纱很容易将蜂王的足刮断或将翅膀刮残破,虽说这不影响种王后代的任何性能,但对种王的产卵性能及维持群势能力会有一定影响,养蜂者也不认可接受这样的蜂王。

种蜂王个体大小也是养蜂者要观察的一项内容,一般说来,邮寄到养蜂者手中的种蜂王个体远比在正常产卵蜂群内的蜂王小,因在邮寄过程中,种王无处产卵,得不到王浆饲料,腹部自然收缩,故个体略小。

另外,黄王(如黄环、美意、原意、澳意或松丹2号等)的个体比黑王(如黑环系、卡蜂、松丹1号等)大,这是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不能放在一起来比较其个体大小。

需要说明一点,种蜂王的个体大小只能表明其自身的发育状况和产卵力,不能代表其后代的繁殖和生产性能。

2 安全介绍种蜂王2.1引种者收到种蜂王后,首先给其喂清水少许,用手指沾水,在铁纱上滴几下,不要过多,更不能将蜂体淋湿,以满足蜜蜂对水分的需要。

2.2组织诱王群:选晴暖天气,蜜蜂飞翔采集正常时,从强群中分别抽取正在出房的老蛹脾两张,另放一箱,抖入幼蜂2~3框,将该箱放在新位置即组成诱入群,该群应有蜜粉脾1张,保证饲料充足,新组成的蜂群经1~2天充分飞翔后,即可诱入蜂王。

若收到种王后正值阴雨天气,组织诱王群则较困难。

可采取下面方法:抽取正在出房的老蛹脾一张,蜜粉脾一张,另组一群,然后从大群内抓新羽化出房的幼蜂1000只左右,将蜂群单独放一新址,当天即可介绍蜂王。

2.3诱王:诱王时要考虑蜜蜂的数量、蜂龄、外界气候和蜜源条件。

若诱王群全部为新羽化的幼蜂,外界气温适合,蜜粉源条件俱佳,有经验者不妨将王笼打开,放入箱内,让蜂王自行爬出上脾,1小时后轻轻提脾检查看是否被接受。

如蜂群或外界条件不理想,认为直接放王无100%把握,则将王笼用框线挂在蜂路间,王笼与诱入群应提前30分钟混合气味。

为防止蜂王在放出过程中飞逃,最好在室内进行。

3 种王产卵力观察:种蜂王介绍成功后,一般应在7日内开始恢复产卵,速度由慢到快,卵圈集中连片。

此外,蜂王的产卵力与蜂群群势、外界气候、蜜源条件密切相关,群势弱,蜜源条件差,温度低等都影响蜂王产卵力的发挥。

4 种王后代体色观察:蜂王产卵21天后,后代工蜂陆续出房,应通过观察后代工蜂来考察该蜂王的纯、杂程度。

以我场的种蜂王为例:松丹1号(白山5号)蜂王本身为黑色,其后代雄蜂黑色,工蜂花色,黄体色蜂偏多,极少数工蜂为黑色,培育新王时也是如此,这是其正常的体色遗传表现型;松丹2号蜂王为黄色,雄蜂多为黄色,极少数黑色,工蜂花色;黑环系(卡尼鄂拉)等黑色种王,蜂王、工蜂、雄蜂均为黑色,只有少数为提高其生活力进行嵌合授精的蜂王后代出现花色工蜂,少数出现黑色雄蜂和工蜂。

养蜂者应对这些种王的遗传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免造成误会,影响该蜂种的使用。

5 培育新王:养蜂者引种的目的就是培育新王,以更换本场蜂王。

培育优质蜂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养蜂者应联合所在地附近蜂场,集中大量培育优质种用雄蜂,削除劣质雄蜂或患病蜂群的雄蜂,待种用雄蜂封盖后再着手培育蜂王。

也可利用时间差或地域差进行育王,其最终目的保证优良的处女王与优质的种用雄蜂交尾。

如控制不了非种用雄蜂,处女王与劣质或染病雄蜂交尾,其后代表现效果必然较差,如繁殖力差,经济效益低,发病率高,造成引种染病的误导。

6 后代观察;引种后,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应选培育一部分新蜂王更换原有蜂王,和原有的蜂种在同等条件下对比,考察种王后代在繁殖力、生产力、抗病力、抗逆性、越冬越夏性能等方面与原有蜂种相比有无优势,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

如差异显著,说明该品种适合在当地大量扩繁推广,反之应再引其它品种。

7 轮回换种:从蜜蜂遗传育种的实践看,一般杂交一代优势最为明显,第二代有所下降,三代以后只在组配特别适当的前提下才有优势,因此,生产上用种最好每年更换一次,避免累代使用造成优势衰退。

蜜蜂引种的若干注意事项牛庆生刘阳养蜂者引进蜂种切忌追求完美,任何一个蜂种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各种优点都具备。

1、根据生产目的与地域条件科学引种蜂种的优劣与其所在地区的气候、蜜源条件及养蜂者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蜜蜂良种,如黑体色蜜蜂(卡蜂、高加索蜂等)生产蜂蜜能力强于意大利蜂,耐寒,饲料消耗少;但王浆主量低于意蜂,耐热性差,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春季群势发展慢,秋季停产早。

2、根据生产目的与地域条件科学引种以生产蜂蜜为主的蜂场,应引进黑体色蜂种或其杂交种,如黑环、卡蜂、松丹1号、高加索等。

以生产王浆为主的蜂场,应引进王浆高产蜂种如浆蜂。

蜜浆兼顾型蜂场应使用黄环、松丹2号等。

北方寒冷地区引进抗寒蜂种,如卡蜂、黑蜂、松丹1号等。

南方蜂场则应引进意蜂或其杂交种。

3、新引进品种示范引种后不宜立即用新种全部取代原来饲养品种,应先培育部分蜂王用于生产,经过一个花期后再确定该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蜜源条件,然后再大规模更换蜂种,这样才能保证引种效果。

4、定期换种生产性蜂场一般每年换王1-2次,为防止近亲交配导致杂种优势退化,应定期换种,引进不同品种或同品种不同品系的良种蜂王进行重新杂交。

已经使用过且表现优良的蜂种引种后即可直接实行全场换种,提高蜂群的生活力与生产力。

5、延长良种蜂王使用寿命种王群应精心饲养,蜜粉饲料充足,保证幼虫发育良好;群势中等,防止发生自然分蜂飞逃;日常管理过程中多留意蜂王所处位置,避免挤伤;预防盗蜂发生。

节选自《蜜蜂杂志》 2005年4期喀(阡)黑环系、松丹1、2号双交种蜂及其管理要点吉林养蜂科学研究所牛庆生薛运波吉林省蜜蜂育种场(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为省属科研事业单位。

1989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种畜禽场,1992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许可证,2000年被列为国家蜜蜂种质资源场,我场的蜜蜂育种实验室于2001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经过十余年的育种实践锻炼,已掌握了蜜蜂原良种繁育所必须的人工授精技术、蜂场育种、蜂群饲养三位一体的现代蜜蜂育种技术和实验室、蜂场测试技术,形成了保种、选育、制种、扩繁、推广等相互配套的原、良种繁育体系。

我场现保存17个蜜蜂原种,9个蜜蜂良种,是全国最大的蜜蜂资源库。

年可推广优良种蜂王5000只以上。

为使广大养蜂者更好地了解我场推广的良种蜂王的特性,以便因地制宜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蜜源条件的蜂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我场供应的部分良种蜂王介绍如下:1.喀(阡)黑环系蜜蜂:喀(阡)黑环系蜜蜂是由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凤晨等经多年选育而成,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目前已向全国推广2万余只。

1.1生物学特性:蜂王黑色并有棕褐色环带,工蜂、雄蜂均为黑色。

腹部细长,吻长6.25-6.60mm,平均6.45mm;肘脉指数2.19-3.23,平均2.61;第四背板突间距4.34一4.64mm,平均4.50mm,跗节指数53.49-61.3%,平均57.33%,前翅长9.07-9.44mm,平均9.29mm,前翅宽3.17-3.37mm,平均3.26mm。

工蜂体长12-14mm,蜂王体长16-18mm,雄蜂体长14-16mm。

该蜂适应性较强,育虫节律陡,消耗低于国内其它任何蜂种,分蜂性中等,最大群势可维持15框左右。

纯度高94%,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

性情温驯,抗病力强,对白垩病抵抗能力尤为突出。

越冬性能优良,节省饲料,与意蜂杂交后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1.2生产能力:同等条件下,喀(阡)黑环系蜂群产蜜量比本地意蜂增加20.3%,在一个椴树花期,强群可产成熟蜜70-80kg,丰年产量可达100kg 以上。

王浆产量比意蜂低,蜜源丰富时群框可达35一50g;蜂胶生产能力一般。

越冬群势削弱率比意蜂低18.6%,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13.7%。

黑环系杂交种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13.3%,产蜜量增加46.8%,产王浆量增加32.2%,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5.5%,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32.9%。

2.松丹1、2号双交种蜜蜂松丹1、2号双交种蜜蜂由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风晨等经多年选育而成,曾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1993年以来,先后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2.1生物学特性:松丹1号双交种蜜蜂,蜂王黑色,腹部背板有棕色环带,雄蜂黑色,工蜂花色,少数黑色。

平均初生重12.5mg,吻长6.52mm,第3-4背板长4.85mm,肘脉指数2.17,跗节指数57.04%;工蜂体长12-14mm,蜂王体长16-18mm,雄蜂体长14-16mm。

该蜂种繁殖力强,能维持较大群势,强群期可保持17框蜂。

抗病力强,性情温驯,育虫节律较陡,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可兼顾生产蜂蜜、王浆等多种蜂产品。

松丹2号双交种蜜蜂,蜂王黄色,雄蜂黄色,工蜂花色。

平均吻长6.58mm,第3-4背板长4.48mm,肘脉指数2.04,跗节指数59.44%;工蜂体长13-15mm,蜂王体长17-19mm,雄蜂体长15-17mm。

该蜂种繁殖力强,育虫节律平缓,能维持较大群势,强群保持期可达18框蜂。

性情温驯,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抗病力较强。

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可兼顾生产蜂蜜、王浆、花粉等多种蜂产品。

2.2生产能力:一个椴树花期,松丹1号强群可生产成熟蜜80-90kg,丰年产量可达100kg以上。

松丹1号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17.1%,产蜜量增加70.8%,松丹1号生产种王浆产量比本地意蜂增加14.4%,外界蜜源丰富时,群框产浆量可80-100g,蜂胶生产能力中等。

与本地意蜂相比,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23.7%,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1.9%。

同等条件下,松丹2号双交种蜜蜂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24.5%,产蜜量增加54.4%。

一个椴树花期可生产成熟蜜60-70kg,丰年产量可达80kg以上。

外界蜜源丰富时,群框产浆量可达90g以上。

生产蜂胶能力较强,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5%。

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14.9%。

3.四季管理要点(以长白山区为例)3.1消除螨害:早春出窖排泄后、椴树花期结束、越冬紧牌之前。

这三个阶段蜂群内无子脾或子脾较少,蜂螨大多寄生在蜂体上,应及时用药物彻底治螨l-2次,减少对蜂群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