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常用掺假手段

合集下载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资料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资料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也含有过多的嫩枝;5. 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6. 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二、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1. 疗效降低:药量不够、药物不对(荆芥子代车前子)2. 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掺入的有毒的其他植物。

元胡中掺水半夏、麝香中掺入鸡蛋黄、动物血、动物脏器可能给患者带来肠道传染疾病。

3. 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原因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6.产地加工或切片也是造成掺伪混杂的主要原因7.中药人员业务差是造成中药掺伪混乱的最根本的因素第二节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一、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

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

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摘要】目的对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现象进行鉴别。

方法:结合工作中实际经验进行鉴别。

结果:通过对几种常见掺伪现象总结,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药饮片掺伪鉴别中药饮片是中药的特色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处方用药,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杜绝伪劣药品进入临床就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鉴定学》等进行饮片入库验收,从多年的验收经验我们发现饮片的掺伪现象依然很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现就常见几种中药饮片掺伪现象提出来,以引起广大同行注意。

1 掺入非药用部位1.1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除去果肉和核壳。

而饮片酸枣仁掺入核壳5%以上[1,[2]。

1.2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山茱萸中掺入果核及果柄3%以上[1-2]。

1.3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吴茱萸中掺入果梗等杂质7%以上;[1,2]1.4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除去花梗和泥沙使用。

款冬花掺入残梗。

1.5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皂角刺中混入茎枝[1-2]。

1.6钩滕为茜草科植物中钩滕、大叶钩滕、毛钩滕、华钩滕或无柄果钩滕的干燥带钩茎枝。

钩滕中常混入无钩老茎;[1] [2]1.7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而在细辛中掺入茎叶[1] [2]。

1.8地骨皮为茄科植物地骨皮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地骨皮中有残余木心[1-2]。

1.9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首乌藤中掺入残叶等[1-2]。

对于上述饮片,只要抓住植物各器官特征,就能正确识别。

2 掺入泥沙、石头、铁钉、饲料等杂质2.1 花类药材掺入盐、糖、细沙等,如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常掺入盐、糖、细沙等。

其特征为药材较潮湿,手抓握弹性小,易成团,味咸、甜。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

中药的掺假与识别一、中药的掺假与识别鸡内金1、掺假。

主要是掺有鸭内金和淀粉、面粉做的伪品。

2、识别。

鸡内金较轻,个体较小,质酥脆,色黄,沙烫后起凸明显;鸭内金较生,个体较大,且厚,质坚硬,色绿,沙烫后不易起凸。

淀粉或面粉煮熟后印制成的假品,常混入于真鸡内金中骗销,其个体大小一个样或两三个样,色似鸡内金,质坚硬且重,遇水变表易烂。

冬虫夏草1、一般掺假为中间插有木棍或铁丝。

有的掺入少量形体和色泽均与真品相似的地蚕(土冬虫草)。

2、识别。

用手将虫草折断处拉开,即可发现其伪装;非直品粉性小,有纤维,皮厚。

全蝎1、掺假。

鉴于加工特点,其掺假一是潮湿二是盐过多,三是全蝎腹内有金属物或水泥等鸭填充物。

2、识别。

潮湿和盐分直观可见,腹内金属物等可观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辩开检查,亦可用磁铁吸附检查。

海金沙1、红泥粉末。

2、品质轻而较滑,火烧闪闪发光而且微有火瀑声。

掺假品质重手捏微涩,火烧很少发光或不发光,无火爆声,入水搅拌呈泥浆水样。

二、中药传统鉴别法中药传统鉴别法为一是眼看,二是鼻闻。

眼看:观察中药材或饮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及断面情况来进行鉴别。

前人在鉴别时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如人参的外形特征是芦长碗密枣核宁,锦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鉴别特征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鉴别特征是蛇死皆闭目,唯蕲蛇目开如生等等。

从形状看,如麦冬呈纺锤形,辛夷花形似毛笔头,粉萆解形似猪大肠。

还可以大小粗细辨其质量,如川楝子、枸杞子大者为佳,白花蛇、川贝以小为良,当归、党参条长粗壮者为优。

从颜色来看,益母草饮片是灰绿色或黄绿色,红花、茜草宜红,紫草色紫,黄连、石斛宜黄,山药、茯苓宜白,生地、玄参以黑为佳。

从根头特征看,银柴胡根头部有珍珠盘,党参则有狮子头盘。

从药材断面辨认,杜仲折断面有丝,丝淡质次,无丝为伪品,党参、防风断面有菊花心,苍术、白术断面有朱砂点,天麻与白及断面是角质样半透明。

辨识种子类中药材,菟丝子表面光滑质坚硬,莱菔子表面光滑、干脆等。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1.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

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2.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

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3.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

4.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

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5.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

6.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

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上,细砂石沉在水下。

7.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

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

8.沉香:假的太多,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9.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

真茯苓很难煎透。

10.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

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1.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当五味子。

12.威灵仙: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3.柴胡:掺假手段太多,其中我见过的有: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4.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

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

15.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常见中药饮片的掺伪鉴别能力,本文将在结合实践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就金银花、海金沙、僵蚕以及乌梢蛇四种中药饮片的掺伪鉴别进行简要探讨。

标签:中药饮片;掺伪;鉴别通过笔者在近几年的中药材监督以及检验工作过程中,总结以下几种中药饮片的掺伪的鉴别方法。

并且通过到相关实验的检验结果得知,鉴别率高达95%以上,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盲目抽验的鉴别方式,并进一步降低了中药饮片检验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应用率。

1 金银花鉴别1.1 正品性状正品金银花呈棒状,且通常表现为上粗下细,径略有弯曲,长度则为2~3 cm,其中金银花上部直径通常为3 cm,下部直径则只有1.5 cm左右。

金银花表面呈现绿白色或者黄白色,密被短柔毛。

其中花警呈现为绿色,先端5裂,并且有毛分布其中,毛长约2 mm。

金银花开放者,其花冠呈筒状,先端为二唇形;另在筒壁内附有5个黄色雄蕊,一个雌蕊;子房无毛。

其散发清香气味,味微苦。

1.2 掺伪品(1)鉴别表明,掺伪金银花清香气味较不明显,并且味苦涩,且其表面一般附有灰白色粉状物或者黄白色的糊状物,短柔毛亦不明显。

此外,取少量掺伪金银花放入盛有烧杯之中,杯内水温为80℃,用玻璃棒搅拌,能明显观察到烧杯内热水开始变浑浊,并在杯底出现少量沉淀物,沉淀物呈灰白色。

因此断定,此类掺伪金银花是以石灰水或者是盐水喷洒于正品金银花上表面,以便增加重量。

而经过实验室鉴定之后,其总灰分为30.2%,酸不溶性灰分则为15.7%,严重超标。

(2)部分掺伪金银花开放完全,并且性状明显不符合相关标准,此外在其内部还经常混杂有叶、茎枝等非药用部位。

2 海金沙的鉴别2.1 海金沙正品性状正品海金沙呈现为粉末状,颜色一般为浅棕黄色或者是棕黄色。

重量较轻,且用手捻之,有较强光滑感,将其放置在手中,其容易从指缝之间滑落。

海金沙气较微,味微淡。

火试:盛取适量正品海金沙,并将其轻撒在火上,能听到轻弱的爆鸣声响,并且伴有明亮火焰出现。

当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三大制假方法分析

当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三大制假方法分析

银杏叶誊.喜孑枇杷叶
葛根 绞股蓝 大黄 葛根素 总皂苷 大黄素 虎杖 酸枣仁 白芍 白藜芦醇苦参 总皂苷 芍药甙
山楂叶萎君喜鼠
百部 百部碱
注:„提取物;选五-a;种
由于利益驱使.很多药材和饮片被发现提取过有 效成分后再出售的情况。如黄连、黄柏被提取小檗碱 后再染色出售;连翘被提取连翘苷后再出售;桔梗、川 贝、五味子、益母草等均发现被提取过有效成分。笔者 根据日常检验、医院使用和市场调查统计.可经提 取出售的饮片品种约占所有饮片品种的50%。 很多中药提取过成分后,外观性状未被破坏. 又被返回市场,重新出售;或掺入未提取药材中出 售.极不易发现。如大部分果实种子类和根类药材: 五味子、葫芦巴、苦瓜、补骨脂、决观子、苍耳子、西 洋参、升麻、大黄、红景天、当归、黄连、黄芩等均发 现提取成分后当正品销售的情况,对中药市场造成 新的混乱局面。 2.3染色掺假 中药材、中药饮片非法染色掺假的现象在国内 普遍存在。目前已发现有染色掺假的中药材、中药
万方数据
饮片有几十种,大部分染色剂(常用的染色剂见表3) 都具有毒性(见表4)。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 的危害。国家有关部门对麝香接骨胶囊等10余个品 种30多批样品的检测发现。在含血竭、乳香、没药的- 中成药中检出苏丹红lV、808猩红和松香酸。其中, 松香酸的检出率比较高。表明掺伪染色药材有可能 或已经进入中成药的生产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药材染色的主要目的和方式f2I有以下4种:
襄2主要的中药提取物‟ 药材 提取物 药材 越橘 提取物 原花青素山药 双苷 药材 提取物
材增重是在药材中填人水泥、石子、黄砂、淀粉等杂 质。如紫河车中填入淀粉、水泥、滑石粉等;海龙、海 铅丝甚至灌入水银。蕲蛇在蛇皮与肋骨之间填入动 物肌肉:全蝎、土鳖虫饲养上市前稍饿一段时间,然 后喂掺盐、掺矾的食物,以增重。穿山甲炮制品(甲 珠)掺伪相当严重,正常穿山甲炮制品的成品率只 有90%.而掺伪品的成品率却高达250%:掺伪物是 一种未知成分的无机盐。

四种中药饮片掺伪的快捷鉴别

四种中药饮片掺伪的快捷鉴别
di1.99jin 10 —15 .000 .0 0: 36/. s.0 6 992 1.835 0 s 文章编 号:06—15 (0 0 0 27 0 10 99 2 1)- 8- 26- 2
伪品 中药饮 片容易引 起质检 人 员的警 惕 和重视 , 中药饮 片 中的 各种 层沉淀 物 , 淀物为细粉样 或细颗粒状 , 而 沉 质重 , 棕黄 色或棕褐色 。 掺 伪现象却容 易蒙混过关 , 检验人 员 稍不 留心 , 会 造成 工作 失误 , 中 2 瓜蒌 的鉴别 如 便 使 . 药 剂量不准 , 成分发生 变化 , 甚至 产生 不可 知 的副作 用 , 重影 响 中医 医疗 严 瓜 蒌为葫芦科植 物栝楼 T co nhs il iM x . i a f hs tekro i ai 或双边栝楼 T co iw m nh- 质 量。现将在工 作实践 中发 现并 总结 出 的蝉 蜕、 瓜蒌 、 黛 、 黄 4种 中药 s t sr t miHr 的于燥成 熟果实 。 青 蒲 a h so i a n e o h ms 饮 片掺伪的快捷 鉴别 方法介 绍如下 , 以策临床 用药安全有 效。 2 1 正 品瓜萎饮 片 : 品为不规则 的丝 或块状 。外表 面橙红 色或橙 黄 . 本 1 蝉 蜕的鉴别 . 色, 皱缩或较光 滑; 内表 面黄 白色 , 有红 黄色 丝 络 , 果瓤 橙黄 色 , 多数种 子 与 蝉 蜕为蝉科 昆虫 黑蚱 Cyty pn uta afi rp t aaps laFb c s的若虫 羽化 时脱 粘结成 团。具焦糖气 , om ut iu 味微酸 、 。 甜 落 的皮壳。 鉴别 要点 : 中空质松 , 体轻。 11 正 品蝉 蜕 : . 略呈椭 圆形 而弯 曲 , 长约 35m, 约 2m。表 面黄 棕 .c 宽 c 22 掺伪 品: . 掺伪瓜萎饮 片 多 以添加 杂质 来 增重 , 瓜蒌 个子 时既 灌 在 玉米 面等 , 阴于 , 扁 , 丝或 块。表 面仍 为橙 红 色或橙 黄 色 , 压 切 皱 色 , 明, 半透 有光泽 。头部有 丝状触 角 1 , 对 多已断 落 , 复眼 突出。额 部先 端 注滑石粉 、 突 出, 口吻发达 , 宽短 , 上唇 下唇伸长成 管状 。胸部背 面呈 十字形 裂开 , 1 裂7 1 向内卷曲, 脊背两旁具小翅 2 ; 对 腹面有足3对, 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 圆, 共 9节 。体 轻 , , 。气微 , 中空 易碎 味淡 。 以色 黄、 轻、 、 泥沙者为佳 。 体 完整 无 12 掺伪 品: . 掺伪蝉 蜕多在 皮 壳 内和表 面灌 注或 粘 附泥 土、 矿物 质粉 等杂质来增 重。 121 掺有黄 土的蝉蜕 , 特 点是皮 壳 腹 内布满 黄 泥土 , 蜕腹 部光 .. 其 蝉 亮 , , 黄棕色 , 明, 坚实 呈 不透 手捏不 碎 , 重 , 断面可看到 黄泥土 。 质 从 122 掺有矿物 质粉( .. 俗称 “ 重金 粉 ” 的蝉 蜕 , 伪加 重方式 巧妙 , ) 掺 只 是 在蝉蜕 的口吻部 、 足部粘 附矿 物质粉 等 。因为 蝉蜕 落在 地 下不 可能 一点 泥土都没有 , 有人利 用这一点沾 上矿物质 粉 以增加重 量 , 一般是 不容 易观察 缩或较光 滑, 内面黄棕 色或棕褐 色 粘糊状 物 充满 其 中 , 较厚 实 , 与多 数种 子 粘 结。体重 。 22 I 掺滑石粉瓜 萎。水试 : .. 取掺伪 瓜蒌饮 片样 品放入 烧杯 中 , , 加水 略搅 , 液立显混浊 , 水 并有 白色粉末状物 下沉 , 烧杯底沉淀 。 在 显微 : 取杯底沉淀 物置显微 镜 下观 察 。无 色 透 明或具 淡绿 、 黄褐 色 , 淡 片 状 , 显片层不整 齐棱角状及波 浪状 , 边缘 表面有顺直 纹理。 222 掺玉米面瓜 萎。水试 : .. 取掺伪瓜 蒌饮 片样 品放入 烧杯 中, 水 . 加 略搅 , 水液立 显混浊 , 并有黄 白色粉末状物 在烧杯底沉 淀。 显微 : 取杯底沉淀 物置显微镜下观 察。有类 圆形或椭 圆形 淀粉粒。 3青 黛的鉴别 . 青黛为 爵床科 植物马蓝 Bpi cn u ui( es) r e.蓼科 植物 ah aat s s Ns. Be k 、 c h c a m o gnmfc r i或 y i ou . s ii i taFr 的叶 asn g i t 出来 , 然看似量小 , 因蝉蜕本身体 轻 , 虽 但 矿物 质粉 比重大 , 占重量 比例相 蓼 蓝 Pl ou ntimAr 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 l t d oc o . 所 对 偏大 , 不容忽视 , 应引起 警惕。 或茎 叶加工制得 的干燥粉末 、 团块或颗 粒。 重量: 净蝉蜕( 标准麻袋) 每包6— 7公斤, 掺伪品一般麻袋中装的较松, 3 1 正 品青黛 : . 为深蓝色粉末 或不规则 多孔 性 团块 , 团块极 易研碎 , 粉 也 会超过 1 O公斤。 末质 轻易飞扬 , 微有草腥气 , 。 味淡 水试 : 把掺伪蝉蜕 样品放人烧 杯中 , 加水 , 搅拌 , 稍放 置。烧杯 底部 有一 水试 : 本品少量 , 取 撒与盛水 的烧杯 中 , 轻能 浮于水 面 , 摇后放 置片 体 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172张药品GMP证书被收回,其中中药饮片企业GMP证书收回79张,占总收回数的46%。

可见,飞检的重灾区还是在中药饮片企业。

2017年伊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突出质量问题的品种,组织开展了中药饮片的专项抽查,并公布了抽查结果,涉及到93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存在造假行为,其中不乏知名药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药品监管机构的工作部署及中药专项检查安排,为帮助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了解监管新形势,掌握中药真伪鉴别要点,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谈谈中药掺假手段及合规分析:
一、中药的掺伪使假手段
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比如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

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比如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

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比如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

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比如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含有过多的嫩枝。

5.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比如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

6.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比如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

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比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比如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

二、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分析
1.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1)染色造假: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

例如:用染料铁红将其他植物的根染色后冒充丹参;用染料铁黑将红薯染色后冒充制何首乌;用猩红将其他矿物粉末染色后冒充水飞朱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等。

(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例如: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3)染色以次充好:将质量较差的饮片染色以改善外观,提高售价。

例如:提取有效成分后的黄柏丝染色后改善外观冒充新黄柏;其他产地的丹参色泽不鲜艳用色素染色后冒充山东丹参;货陈质次的延胡索,用金胺O染色后出售。

2.重量掺伪:掺入滑石粉、石膏粉、水泥、泥沙、无机盐等杂质,以增加药材的重量,而且不易查出。

不同类型药材的掺杂特点:
(1)花类、果实、种子等外形细小的品种易掺入其他颜色、外形相近的杂质;金银花、红花、菊花用水润湿后加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红色或白色豆粉、泥沙等。

(2)根茎类药材、全草类、果实类用硫酸盐、食盐、糖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

掺白矾的鉴定方法是将以上药材置于阳光下,与视线零角度平视,可见药材表面有结晶体反光,口尝有酸涩感即可判定。

(3)粉性强的块根类药材掺入滑石粉。

白芷、天花粉、白芍、山药,这几个品种都是含淀粉比较多,经切片后表面都会挂粉现象,加入滑石粉是常见渗杂现象,鉴别是否加了滑石粉,只要把手放入中药饮片中取出双手一搓感到有滑腻感,把手对明亮光一照,滑石粉颗粒会有反光点。

(4)动物类药材,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冬虫夏草中钉入铁钉、铁丝;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

3.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相互掺杂使假。

(1)苍耳子:用东北苍耳子、刺苍耳子冒充;
(2)通草:用合萌、刺通草冒充;
(3)虎骨:用牛骨冒充;
(4)西洋参:用白芷、人参伪制品冒充;
(5)丝瓜络:用水瓜络冒充;
(6)薏苡仁:用草珠子冒充;
(7)檀香:用扁柏木、喷有“檀香水”的杂木片冒充;
(8)半夏:用水半夏冒充;
(9)肉桂:用阴香冒充。

4.纯加工掺伪制伪
(1)掺入经过煎煮后的药材
一些不法商贩回收提取过的中药材,切成饮片晒干后再次出售,如黄柏、五味子、鳖甲、三七、连翘。

已提取过成分的人参、西洋参喷入香精。

已提取过的红花用滑石粉或硫酸盐加重后再染色。

还有就是含有挥发油的中药。

经提取过的药材,大都颜色较淡,质地变轻,易碎,只有微弱的原药材特有香气。

如大茴、沉香、人参、木香、红花、丹参、白术、白芍等品种。

鉴别方法:成分分析,检测饮片的有效成份含量能明确地掌握其造假情况;外观气味,观察饮片断面的颜色,闻气味,尝味道。

(2)伪造
常用于价格昂贵、资源缺乏的中药材。

常见有:用马铃薯伪造天麻;用黄链蛇冒充金钱白花蛇;用普通细黄沙或滑石粉冒充海金沙;用牛骨伪造虎骨;用水牛角来伪造犀角;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红薯切丁加工成制何首乌;用面粉压块成不规则块状混入茯苓中;用塑料通过塑模进行外观上仿造成穿山甲。

三、中药掺假的危害
1.药量不够、药物不对,降低药品的疗效或无效;
2.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并可能给患者带来其他疾病;
3.影响中药声誉,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四、中药合规分析
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是我国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而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中药材的合规显得更重要,在中药企业的飞行检查或抽查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伪劣药材、原料检验不合格、含量不足等问题,根源是中药材的掺假现象造成,所以杜绝掺假现象刻不容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严格筛选原料供应商,我们在原料供应商审计时要进行资质核对,对产地供应商、中药材专业市场供应商或种植性质的供应商要进行现场审计,审核种植场地、仓储环境、初加工情况等,所有原料供应商应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原料的质量要求、包装要求、运输要求、双方的质量责任等,质优的供应商对物料的合规性更有保证;
2.把握好中药材采购、验收关,严格培训考核采购员、验收员,采购员、验收员要能有效鉴别所用中药的真伪,熟悉各中药材产地、种植年限、采收季节、用药部位等,掌握中药材的性状特征;
3.重视中药材的检验工作,检验员除了能熟悉中药材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检验操作并正确判断检验结果外,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对样品来源、样品分发、样品处理、检验操作等如实记录、客观分析,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4.发挥QA的作用,做好物料供应商审计工作,对物料采购、验收、检验等工作环节起到监督作用,对物料放行起到保证作用;
5.定期做原料供应商的质量回顾,对供应商资质、原料购进情况、原料质量、偏差、拒收、变更情况等进行回顾分析,发现不符合事项及时处理;
6.做好中药采购、验收、检验和储存养护过程的记录,以及所发现问题的处理记录,保持数据的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