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古埃及建筑

合集下载

古代埃及和古代西亚的建筑

古代埃及和古代西亚的建筑

第一章古代埃及和古代西亚的建筑一、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主要时期1.埃及古王国时期:主要建筑类型:陵墓——金字塔玛斯塔巴:陵墓,包括地下的墓室和地上的祭祀厅堂,祭祀厅堂外形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这种墓叫玛斯塔巴。

玛斯塔巴是后来阿拉伯人对它们的称呼,意思是“凳子”,因为外形很像。

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2.中王国时期3.新王国时期主要建筑类型: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4.托勒密王朝时期第二章古代希腊的建筑二、古代希腊的建筑1.古希腊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2.古代希腊的建筑——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的艺术最高代表。

卫城里的建筑包括:①卫城山门②胜利神庙③帕提农神庙:是卫城建筑群的中心,主要表现在:建在卫城的最高处、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

它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④伊瑞克提翁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有女像柱做装饰。

第三章古代罗马的建筑一、古罗马对世界建筑的重大贡献:①券拱技术(古罗马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也是古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了解:券拱技术早在公元前四千纪就在两河流域出现了,并不是罗马人发明的②发明了混凝土二、古罗马五柱式塔司干(古希腊没有)、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复合式(科林斯与爱奥尼的结合)三、古罗马建筑立面的一些形式①叠柱式: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

古罗马的叠柱式是在古希腊叠柱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变化。

一般一层用塔斯干或多立克,二层用爱奥尼,三层用科林斯,如古罗马的大角斗场就采用这种叠柱式。

②券柱式: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和拱券结构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券柱式的组合。

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

古埃及

古埃及

(1).穿越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恰好把地球上陆 地与海洋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2).其塔高乘上10亿,差不多等于地球与太阳的 距离;
(3).以二倍的塔高去除塔底的周长,恰好等于圆周率 3.14159; (4).把生锈的首饰置于塔内,过了一段时间后,首饰 锈斑全无; (5).把肉、蛋、奶等食品长时间储存于塔内,不会腐 烂变质,其保鲜功能胜过现代冰箱; (6).经过脱水处理的鲜花置于塔内,经过一段时间后, 花朵既不枯萎也不褪色,鲜艳如初; (7).用塔内放过的水冲洗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快,胜过 当今最好的药物愈合;
, :
纳特(女)与格比(男):
创造天与地之神。格 比是奧塞里斯的父親, 囚禁死人的灵魂。他 的笑声会引起地震。 月神科夫: 智 慧 之 神 ,掌 管 智 慧 、 聪敏及法力。发明埃及 文 字 ,幽 冥 书 的 作 者。 在灵魂审判中他负责记 录结果。
玛特:
阿密:
真理及法律女神,她的羽 毛用来量度死者的灵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斯塔巴 ‖
层级金字塔 ‖
梯形
‖ 弯形金字塔 ‖
吉萨金字塔群
包括胡夫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 孟卡拉金字塔及 大斯芬克斯组成。
埃及金字塔
说法1:埃及人修建 说法2:混凝土浇灌 说法3:失落文明的遗产 说法4:地外文明的杰作
金字塔建立想像图
金字塔的功能
法老的陵墓? 粮仓? 文化、祭祀和能量聚集中心?
世界旅游文化(一)
第一章 古埃及
古埃及的分期
(一)古王朝 (3200 - 2780 B.C.) 此时发展出一套文字系统。 (二)旧王朝 (2780 - 2250 B.C.) 此时为金字塔时代,文明已大大进步。 (三)中王朝 (2134 - 1778 B.C.) 进入它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特別是第十二王朝的雕刻,是埃及艺术的 最高成就。 (四)新王朝 (1567 - 1080 B.C.) 中王朝由於外族入侵结束,此时期诸邦进贡,国势富強,此时期为埃及 绘画的黃金时代。 (五)末王朝 (1075 - 30 B.C.) 埃及自第三十五王朝之后,相继被希腊和罗马等异族所征服,古代埃及 艺术在此时终结。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一、从狩猎、自然采集到饲养家畜原始社会大约有几十万年的时间,原始人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经济生活,即猎人有时穴居、巢居,有时跟踪兽群游猎。

旧石器时代,人们为谋取生存,游猎范围较广。

而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转入了相对定居的生活,开始出现了土窑。

有的居住地有好几个土窟(图1—1)。

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出现了。

渔民与猎人不同,渔民往往需要一个基地,以便以捕捉鱼类、贝壳、收集海藻以及采集块茎植物为生。

那些滨水定居点有三个特征(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

(3)避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一是出现了细石器,二是发明了弓箭,三是绵羊与狗的驯养,这是驯养家畜的开始。

当人们学会了饲养家畜,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为了寻找牧草和适宜气候,他们还不得不经常流动,并从事实物交换。

他们活动于过冬暂息点与夏季放牧地之间,具有良好水源地方成了定居点,主要以帐篷为家。

二、农业革命与农业居民点一万或一万二千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个新时代开始了,即农业革命。

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原始人学会了播种,以及有组织的采图1—1 旧石器时代晚期定居点集,使农收与畜牧分离开来。

产生了第一次社会(今乌克兰)大分工。

那时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食物积存,因而人们进入了永久的定居生活,并使得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

土地耕作者的居民点产生于公元前7000~4000年(图1—2)。

人的定居同避寒暑风雨,同罗盘上的方位与基地自然条件密切结合起来。

陶器的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房屋设计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图1—3)。

图1-2 新石器时代居民点(今德国Hallstatt)今天已很难找到原始农村定居点的遗址。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一章古代埃及文明第一节太阳和尼罗河:法老的土地和人民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居民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北部的一片广袤的沙漠地区。

尼罗河自南向北从这里流过,留下一条狭长的河谷,这就是古代埃及人的家乡,他们称之为“凯麦特”(kmt),意即黑土地。

与河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西两边红色的沙漠地带,古埃及人称之为“红土地”,由于气候干燥,不能居住,因此被认为是异域和危险之地。

河谷与沙漠是古代埃及人生活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虽然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点,古代埃及在地理位置上却有相对的孤立性。

北边的地中海和东西两边的沙漠构成了河谷流域的天然屏障,使得对外联系相对困难。

古代埃及人主要是向南与努比亚,向东北通过西奈半岛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发生联系。

这种地理上的相对孤立性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沙漠屏障对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入侵起着阻隔作用,使得古埃及社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局。

在第二中间期之前,埃及一直保持着独立,这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使文化传统有着更大的延续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埃及是闭塞的、其文化是千年不变的。

相反,正是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交流中,古埃及文明不断吸取着新鲜的血液,维持着自己的活力。

古埃及与努比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及两河流域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并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古埃及文明也向地中海地区传播,爱琴文明就是在吸收埃及和西亚等地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埃及的遗物不断在塞浦鲁斯、提洛(Delos)、铁拉(Thera)等地发现。

尼罗河谷周围的自然屏障并没有隔绝古埃及与外界的交往,而是起着“过滤器”的作用,对外来因素进行缓冲处理,然后再逐渐吸收进来,这正是古埃及文明的特色及其生命力之所在。

虽然少有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古埃及的居民却并非一个单纯的民族,而是北非当地土著和周边地区其他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

从早王朝时起,两河流域就与埃及发生联系;喜克索斯人(Hyksos)入侵埃及后,西亚移居埃及的人日渐增多;而进入帝国时期后,埃及在近东地区霸主地位的确立,争霸战争的频繁胜利,更使大量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两河的战俘流入埃及。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
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在山顶,人工垫高了它的地坪。山势陡峭,只有西端一个孔道可以上下。
在每一段路程中都能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它们相继出现,前后呼应,构图作大幅度的变化。建筑物和雕刻交替成为画面的中心。建筑物有形制、形式和大小的变化,两种柱式交替。雕刻的材料、体裁、构图和位置都不一样。画面不对称,但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很完整。为了构成这些画面,建筑物的朝向不死板,而向游行队伍显示最好的角度。
5、柱式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6、多立克式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中王国时期——山地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
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
埃德府神庙牌楼门
第二章 古代两河流域
一、地理状况和建筑特色
1、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2、山岳台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实例:乌尔山岳台。

第一章 古埃及建筑

第一章 古埃及建筑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
一进墓区的大门, 一进墓区的大门 , 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 人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 1200米 人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米。然后是一个大广 场,它当中沿道路两侧排着皇帝的雕像。由长长 它当中沿道路两侧排着皇帝的雕像。 的坡道登上一层坪台,坪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 的坡道登上一层坪台,坪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 坪台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 坪台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它正面和两侧造 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 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 再后面是一座有80棵柱子的大厅, 80棵柱子的大厅 再后面是一座有80棵柱子的大厅,由它进入小小 的圣堂,是凿在山岩里。 的圣堂,是凿在山岩里。
吉萨

金字塔群(Great Pyramids Giza)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 Giza) 造了三座大金字塔, ( Giza ) , 造了三座大金字塔 , 是古埃及金字塔 最成熟的代表,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金字塔, 最成熟的代表, 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金字塔, 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大金字塔(Khufu) 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大金字塔(Khufu)、哈夫 拉金字塔( Khafra) 孟卡拉金字塔( Menkaura) 拉金字塔 ( Khafra ) 、 孟卡拉金字塔 ( Menkaura ) 及大狮身人面像( Sphinx) 组成。 及大狮身人面像 ( Great Sphinx ) 组成 。 周围还 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 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
阿布辛贝勒 阿蒙神石窟 庙剖面
阿布辛贝勒 阿蒙神石窟庙平面
崖墓的特征: 崖墓的特征: 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新结构形式的出现: 新结构形式的出现:梁柱体系 内部空间的重要性 金属工具发达了 群体建筑的轴线作用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一篇:古代埃及和古代西亚的建筑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之后开始的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建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尼罗河及两河流域两岸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住宅、府邸、宫殿、城市、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此时人类信奉原始的拜物教相当于中国尧舜氏族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以前)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在尼罗河两岸产生了人类第一批用巨大石材建造的纪念性建筑,它们具有镇摄人心的艺术力量。

主要建筑成就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城市(卡宏城)、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建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创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了巨石建筑的水平社会、政治原因:1奴隶主的产生,2中央皇权制度的形成,3宗教、祭祀阶层为政权服务自然、地理原因:尼罗河深刻影响着古埃及的文化和建筑•充足的灌溉——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河流和峡谷——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大自然景观——培养了审美和构思观念•同河流斗争——锻炼了组织和技术能力主要技术能力精巧的石工艺技术雕塑艺术日臻完善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具有了组织、协作能力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彩色轴侧图)主要时期与主要建筑古王国时期(第1-第10王朝) B.C3200—B.C2130●玛斯塔巴——梯形的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多层台阶式),吉萨金字塔群(由门卡乌拉、哈弗拉、库富三座正四锥形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组成)●强调外部空间形象中王国时期(第11-第17王朝)BC2130—BC1580●峡谷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逐步由外部空间向室内空间过渡新王国时期(第18-第35王朝) B.C1582—B.C332●庙宇——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太阳神庙●石窟庙——阿布辛波石窟庙●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第二章:古代西部亚洲的建筑(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发展步律基本相同、伊朗高原的高掘起稍微迟后宗教基本上是信奉原始的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河波斯的宫殿特别是壮丽的新巴比伦城是代表性成就西部亚洲的文化特色:1宗教为原始拜物教;2与周围地区交流频繁;3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西部亚洲的建筑成就创建了住宅、宫殿、城廓、山岳台等建筑形制生土建筑——土坯建造、墙头排树干或铺芦苇装饰丰富——彩画、陶钉、石板、琉璃砖等山岳台——土坯或夯土建造的多层高台建筑代表作-乌尔山岳台宫殿——土坯或夯土建造、装饰豪华代表作-萨艮二世王宫、帕赛玻里斯新巴比仑城——土坯或夯土建造、外贴琉璃面砖代表作-空中花园、伊什达城门第二篇:欧洲古典时期的建筑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不止一个,但古希腊成就最高。

建筑奇迹的教学教案

建筑奇迹的教学教案

建筑奇迹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古埃及金字塔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古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1.1.2 掌握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技术和方法1.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1.2 教学内容1.2.1 古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背景1.2.2 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特点1.2.3 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技术和方法1.2.4 古埃及金字塔的文化意义1.3 教学方法1.3.1 图片展示法: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1.3.2 视频播放法:播放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1.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古埃及金字塔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4 教学评估1.4.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1.4.2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如绘制金字塔示意图)1.4.3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古埃及金字塔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古希腊帕台农神庙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1.2 掌握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建筑技术和方法2.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2.2 教学内容2.2.1 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历史背景2.2.2 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建筑特点2.2.3 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建筑技术和方法2.2.4 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文化意义2.3 教学方法2.3.1 图片展示法:展示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2.3.2 视频播放法:播放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2.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2.4 教学评估2.4.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2.4.2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如绘制帕台农神庙示意图)2.4.3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巴黎圣母院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巴黎圣母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3.1.2 掌握巴黎圣母院的建筑技术和方法3.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3.2 教学内容3.2.1 巴黎圣母院的历史背景3.2.2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特点3.2.3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技术和方法3.2.4 巴黎圣母院的文化意义3.3 教学方法3.3.1 图片展示法: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3.3.2 视频播放法:播放巴黎圣母院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3.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巴黎圣母院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4 教学评估3.4.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3.4.2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如绘制巴黎圣母院示意图)3.4.3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巴黎圣母院的掌握程度第四章:长城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4.1.2 掌握长城的建筑技术和方法4.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4.2 教学内容4.2.1 长城的历史背景4.2.2 长城的建筑特点4.2.3 长城的建筑技术和方法4.2.4 长城的文化意义4.3 教学方法4.3.1 图片展示法: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4.3.2 视频播放法:播放长城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4.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长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第六章:巴比伦空中花园6.1 教学目标6.1.1 了解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6.1.2 掌握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建筑技术和方法6.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6.2 教学内容6.2.1 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历史背景6.2.2 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建筑特点6.2.3 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建筑技术和方法6.2.4 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文化意义6.3 教学方法6.3.1 图片展示法:展示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6.3.2 视频播放法:播放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6.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6.4 教学评估6.4.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6.4.2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如绘制巴比伦空中花园示意图)6.4.3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古罗马斗兽场7.1 教学目标7.1.1 了解古罗马斗兽场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7.1.2 掌握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技术和方法7.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7.2 教学内容7.2.1 古罗马斗兽场的历史背景7.2.2 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特点7.2.3 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技术和方法7.2.4 古罗马斗兽场的文化意义7.3 教学方法7.3.1 图片展示法:展示古罗马斗兽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7.3.2 视频播放法:播放古罗马斗兽场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7.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古罗马斗兽场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7.4 教学评估7.4.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7.4.2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如绘制古罗马斗兽场示意图)7.4.3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古罗马斗兽场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泰姬陵8.1 教学目标8.1.1 了解泰姬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8.1.2 掌握泰姬陵的建筑技术和方法8.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8.2 教学内容8.2.1 泰姬陵的历史背景8.2.2 泰姬陵的建筑特点8.2.3 泰姬陵的建筑技术和方法8.2.4 泰姬陵的文化意义8.3 教学方法8.3.1 图片展示法:展示泰姬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8.3.2 视频播放法:播放泰姬陵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8.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泰姬陵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8.4 教学评估8.4.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8.4.2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如绘制泰姬陵示意图)8.4.3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泰姬陵的掌握程度第九章:悉尼歌剧院9.1 教学目标9.1.1 了解悉尼歌剧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9.1.2 掌握悉尼歌剧院的建筑技术和方法9.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9.2 教学内容9.2.1 悉尼歌剧院的历史背景9.2.2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特点9.2.3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技术和方法9.2.4 悉尼歌剧院的文化意义9.3 教学方法9.3.1 图片展示法:展示悉尼歌剧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建筑特点9.3.2 视频播放法:播放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建筑技术和方法9.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悉尼歌剧院的文化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建筑奇迹为主题,涵盖了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台农神庙、巴黎圣母院、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古罗马斗兽场、泰姬陵和悉尼歌剧院等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蒙神庙模型
阿蒙神庙及月神庙平面图 (纵横轴线对称布局)
阿蒙神庙建筑平面 (强化轴线对称布局)
阿蒙神庙 巨大的尺度
柱高12.8米,直径2.74米
高侧窗采光
柱高21米,直径3.57米来自阿蒙神庙大殿中央通廊(顶已毁)
抬太阳神乘坐的圣舟浮雕
卢克索神庙入口牌楼门() 及方尖碑
垂直与水平构图的对比
后来变成阶梯形:昭赛尔金字塔 .3000
加建
昭赛尔金字塔 剖面与总平面
昭赛尔金字塔祭祀建筑(实心)
昭赛尔金字塔祭祀 厅堂平立剖面
外观还有仿木建筑装 饰做法
吉萨()金字塔群 平面
1 库富金字塔 2 小金字塔 3 哈弗拉金字塔 4 祭祀厅堂 5 通道 6 门厅 7 狮身人面像 8 门卡乌
金字塔() 9 小金字塔
院落空间(四周围以柱廊)
柱式— 仿木构建筑装饰
柱头
柱头
柱头及色彩
柱廊空间(注意高宽比)
雕刻与壁画
浅浮雕 线刻 雕像 壁画 特点: 雕刻,壁画与建筑结合
尺度巨大 风格雄伟粗犷 几何化植物, 象形文字,人像(正面,侧面)
浅浮雕
与建筑结合,不影 响建筑的造型
图坦卡蒙
金面具
运雕像(体现强大的施工组织 能力)
4.建筑材料:
棕榈木,芦苇,纸纱草,土 胚,石材
二、建筑类型与典型实例
1.陵墓: 玛斯塔巴, 金字塔,崖墓 2.神庙: 阿蒙神庙, 卢克索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 3.宫殿: 新王国以后宫殿与太阳神庙结合 4.住宅:贵族府邸,院落式 5.城市: 卡宏城,亚历山大里亚城
1.陵墓:最早的陵墓形式:玛斯塔()
库富 哈弗拉
门卡乌拉
金字塔以其巨大的尺度,棱角分明而简洁精确的几何造型, 在大漠孤烟的环境中,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最大的金字塔: 库富金字塔
库富金字塔剖面 230.6146.4m (边长x高)
设有通气孔让空气和 阳光进入, 让法老的灵 魂自由出入
塔内通道
墓室
哈弗拉()金字塔, 143216m (高x边长)
阿布辛波神庙
入口大殿
神庙共性特征总结
檐部
神庙建筑形制 平屋顶,梁柱结构 石柱粗大, 柱间距等 于柱直径,三段式,装 饰丰富,檐部少变化, 檐高等于1/5柱高。
神庙建筑空间
建筑内爱用浮雕, 色彩鲜艳,高侧窗采光 平面布局: 轴对称院落式布局,由牌楼,院落,大
殿交织而成 空间变化: 由明到暗 由高到低 由开敞到封闭
狮身人面像 73.220m(长x高)
上部为整块石料雕刻, 下部爪子为石砌
祭祀厅堂
建筑已脱离仿木建筑的 思路,建筑形式与石材相 配
最后的陵墓形式:崖墓(因迁都到山区)
墓的柱廊立面
柱廊内外光影变化
帝王陵群
2.神庙
尼 卡纳克阿蒙神庙
罗 河
卢克索神庙
卡纳克阿蒙神庙与卢克索神庙鸟瞰
阿蒙神庙 .21.4C.
第1章 古埃及建筑
莫贤发 2015.7
一、社会历史背景 1.历史时期: 古王国时期(.32.22C.) 中王国时期(.22.1580) 新王国时期(.1580.1150) 晚期(.1150.30) 2.宗教: 政教合一, 法老专制, 灵魂不灭
3.自然条件:
尼罗河,大沙漠,地势平, 气候干热,少木材,多石材.
卢克索神庙入口(巨大的正面雕像)
牌楼门立剖面
通常神庙牌楼门前都排列有石像生 (营造进入神庙的气氛)
阿蒙神庇护着法老
公羊是阿蒙神 的象征. 阿蒙神原 是底比斯的地方保 护神, 后来底比斯 变成首都,阿蒙神 就与太阳神和二为
阿布辛波神庙
阿布辛波神庙入口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雕像 (恐吓常来骚扰的邻国埃塞俄比亚)
墓室壁画(象征与故事,歌颂 与祝福)
色彩及特有的三折式人物(头部\上身\下身的转折) 类似毕加索的画,多角度表现人物,十分生动
天花 图案
总结
1.金字塔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2.金字塔造型特点?吉萨金字塔总体布局特征? 3.神庙平面布局、外立面、空间变化特征特征? 4.几何形对建筑形态有何影响? 5.柱廊有何使用功能与美学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