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磨损与润滑试卷A答案
润滑管理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1、油脂能保证各类系统设备正常运行,能减少设备的摩擦、磨损、防止锈蚀。
2、确认选用油脂的方法有磨擦面、润滑方式、油脂选择等三要素。
3、相对运动磨擦面较大的滑动轴承,由于其间隙较大,为减少油量的泄漏损失,要选用粘度较高的油。
4、滑动轴承速度较高,注入油就多,油楔效应好,用粘度较低的油就可以使磨擦面分离。
5、按照润滑给油方式,可分为非循环润滑和循环润滑二种。
6、油脂选择最基本的要求是油质及粘度的选择。
7、油脂消费量的确认管理要求达到的目的是:设备运转可靠性及经济性。
8、油脂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油脂中添加剂的损耗和氧化。
9、微粒的加入使润滑油加剧氧化,并也加剧相对运动体的摩擦。
10、相对运动体润滑条件是油量和油质。
11、在运转条件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润滑与结构条件是磨损劣化的主要因素。
12、机械裂纹来源于设备在长期的动静载荷作用下疲劳状态的表现。
13、在金属腐蚀试验时其试验条件是:“试件材质、腐蚀液性质以及试验时间”,这三者关系确定了腐蚀状况。
14、机械及构件由于长期受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其外形发生变化,也可受高温的长期影响或冷热温差交替骤变而产生。
15、通常称作的故障有两种:一种是影响主作业线停止运行;而另一种是不影响主作用线运行的。
16、所谓疑难故障其故障点较隐蔽,一般发生在带有辅助系统的大型设备上,对这一类故障的判断首先应从整个系统着手。
17、在运用排除干扰和系统分析判断无法判断故障时就需采取解体确认。
18、机械设备的摩擦副往往需要使用润滑油(脂),以期望降低摩擦副之间摩擦系数,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量,延长设备的寿命。
19、详细记录润滑油的补充量:对于全损式润滑装置,润滑油减少为正常。
20、对润滑油的品质和粘度等级进行比较,将相近的油种汇总一块,尽可能减少油的种类。
21、粘度偏高,常常会使轴承温度上升,产生振动、蜂鸣、轴承磨损等。
22、禁止润滑油温过高,一般超过60℃,每上升10℃,其氧化速度就是2倍。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1、摩擦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
22、磨损的后果是降低机器的效率和可靠性,甚至促使机器提前报废。
23、点蚀过程:产生初始疲劳裂纹→扩展→微粒脱落,形成点蚀坑。
34、润滑油的特性有:粘度、润滑性、极压性、闪点、凝点、氧化稳定性等。
45、在润滑剂中加入添加剂为了改善润滑剂品质和性能,其作用是提高油性、极压性、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性能。
46、润滑油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人工润滑、滴油润滑、浸油润滑、飞溅润滑、喷油润滑等。
47、设备润滑规定中的“五定”是指:定人、定点、定质、定时、定量。
58、循环润滑油箱油位应保持在油箱的2/3以上。
19、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二级过滤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
610、常用阀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阀门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油脂封死。
211、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4(a)正三角形(b)转角正三角形(c)正方形(d)转角正方形12、钢在冶炼时按脱氧程度可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特殊镇静钢)。
413、单级离心泵消除轴向力的方法有(叶轮上开平衡孔)、(平衡管)、安装平衡叶片和(采用双吸叶轮)。
平衡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常用的方法有(叶轮对称布置)、(采用平衡盘)。
514、碳素结构钢Q235AF牌号表示中Q表示(屈服强度)、235表示(屈服强度值为235MPa)、A表示(质量等级)、F表示(沸腾钢)。
415、滚动轴承的润滑有(脂润滑)、(油润滑)和固体润滑三种形式。
2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下列关于磨损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B、C)。
A、磨合阶段:包括摩擦表面轮廓峰的形状变化和表面材料被加工硬化两个过程。
B、稳定磨损阶段:零件在平稳而缓慢的速度下磨损。
润滑、巡检、机械设备知识培训测试题答案(A卷)第一次培训用

润滑、巡检、机械设备知识培训测试题(A卷)单位:姓名:职务: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压缩机油、机械油所用过滤网,二级过滤网为( B )目。
A、100 B、80 C、60 D、402、粘度指数与温度的关系( A )。
A、反比 B、正比 C、不变3、实践证明润滑油的粘度越高,其抗点蚀和胶合的能力就越强。
同时,随着粘度增高,其流动性和散热性( B )。
A、越好; B、越差;C、不变4、各减速机油位不得低于油标位置的( B )。
A、1/3 B、2/3 C、3/35、下列不是启动磨机的前提条件是( A )。
A.开辅传B.开减速机泵站 .C开主电机泵站 D. 开磨机泵站6、用手感觉设备部位不特别烫手时,设备温度应小于( C ℃。
A. 20 B. 40 C. 60D. 757、皮带输送机局部跑偏时,可调整( A )。
A.该段托辊 B.尾轮 C.张紧装置8、以下那些是风机检查的常规项目( A )A.振动,风门开度,润滑油质油量,温度,地脚螺丝,冷却水,异响B.压力,风门开度,润滑油质油量,温度,地脚螺丝,冷却水,异响 C.振动,转速,润滑油质油量,温度,压力,冷却水,异响9、离心风机启动时,风门应( C )。
A. 半开 B. 打开 C. 关闭10、装配工艺( B )的内容包括装配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A、过程B、规程C、原则D、方法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旧设备可以用差一些的油。
(×)2、选择润滑有的主要原则是,速度和载荷。
(√)3、润滑油粘度高是否说明润滑油质量好。
(×)4、零件磨损主要是由于零件加工或材质问题,润滑油是次要的。
(×)5、设备停机时间较短时,在没有进行开机前的巡检检查情况下,可以先开机,开机后加强巡检检查工作就可以了。
(×)6、设备不论大小,检修完成必须进行试车,试车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润滑油试题(答案)

润滑油基础知识培训试题一.填空题1、润滑的类型有流体润滑、边界润滑。
2、润滑油主要作用有减少摩擦、清洗、散热、防锈、密封、传递动力等。
3、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外观、粘度、粘度指数、酸值、闪点、水分、机械杂质、倾点和凝点、氧化安定性、灰分和残炭等。
4、润滑油的组成:基础油 + 添加剂 = 润滑油。
5、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添加剂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不足,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6、影响润滑剂类型的俩个主要因素速度和负荷。
7、润滑油的粘度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变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8、润滑油变黑原因:外界杂质进入油箱、油品变质、超过换油期、机器零件磨损。
9、酸值是评定新油和判断运行中油质氧化程度的重要化学指标之一。
10、温度是油品影响油品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1、润滑管理的“五定”是指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
12、油样应在补加新油前取,以免受新油干扰,或在停机前油仍热时或设备低速运转时取样。
13、盛油样品标签,应填写单位名称、油品名称、设备名称、取样位置、取样时间等,送样单位需将样品标签的内容全部填写,不得有遗漏。
14、常规检测需取油量一般为250ml,在盛油前应先去检查盛样品是否干净、干燥,必要时用少量油样将盛样瓶冲洗一下。
15、对于正确润滑最重要的润滑油特性是粘度,随着负荷的增加,润滑油的粘度也应增加。
16、随着温度的上升,需要具有 ___更高_____ 粘度的润滑剂;随着速度的增加,需要具有 ____低______ 粘度的润滑剂。
17、润滑油压力低的主要原因:油泵出力不够,冷油器泄漏,油系统管路泄漏,溢油阀故障或误开,油箱油位过低等18、齿轮油使用中出现腐蚀现象,可能因缺少防锈剂、油中含水、油氧化产生酸性物质造成,改良的方法是添加防锈剂的油、防止水分进入油中、防止污染物进入油中。
19、齿轮油使用中出现泡沫现象,可能因缺少抗泡剂、空气进入油中、油中含水造成,改良的方法是用含有抗泡剂油,防止空气和水进入油中20、齿轮油使用中出现不正常发热现象,可能因油粘度太大、载荷过高、齿箱外积灰太多造成,改良的方法是降低油粘度、降低载荷、清理积灰21、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有断齿、齿面磨损、齿面胶合、点蚀、齿面塑性变形。
邱宣怀《机械设计》(第4版)(章节题库 摩擦、磨损、润滑)【圣才出品】

第4章 摩擦、磨损、润滑一、选择题1.现把研究有关摩擦、磨损与润滑的科学与技术统称为()。
A.摩擦理论B.磨损理论C.润滑理论D.摩擦学【答案】D2.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A.随之升高B.随之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视润滑油性质而定【答案】B二、填空题1.按摩擦状态不同,摩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答案】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2.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及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跑合磨损;稳定磨损;剧烈磨损3.按建立压力油膜的原理不同,流体润滑主要有______、______及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流体静力润滑;流体动力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4.获得流体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及______。
【答案】两滑动表面间必须具有收敛状的楔形油楔;移动件必须有足够的相对速度,且其速度方向应使润滑油从楔形大口流入,从小口流出;油具有一定的黏度,且供油充分5.在______润滑状态下,磨损可以避免,而在______及______润滑状态下,磨损则不可避免。
【答案】流体;边界;混合6.磨损按破坏机理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四种基本类型。
【答案】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7.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是在流体动力润滑基础上又计入的主要因素有______及。
【答案】弹性变形;压力对黏度的影响8.工业用润滑油的黏度主要受______及______的影响。
【答案】温度;压力9.工业用润滑油的黏度因______而降低;在一定压强下,又因______而提高。
【答案】温度升高;压力增加10.润滑油的黏度是度量液体______的物理量。
【答案】内摩擦大小11.流体的黏性定律是______。
【答案】流体作层流运动时,油层的切应力r与其速度梯度成正比12.黏度指数M越大的油,其黏度受______变化越小。
机械设计习题二 零件强度、摩擦、磨损、润滑

作业二(零件强度、摩擦、磨损、润滑)一、选择与填空题1. 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增大截面尺寸时,其疲劳极限将随之 。
A. 增高B. 不变C. 降低D. 随材料性质的不同或降低或提高2. 在载荷和几何形状相同的情况下,钢制零件间的接触应力 。
铸铁零件间的接触应力。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无法确定3. 变应力特性可用五个参数中的任意 个来描述。
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4. 下列四种叙述中, 是正确的。
A. 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B. 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C. 变应力是由静载荷产生D. 变应力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5. 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材料的 。
A. 屈服极限B. 疲劳极限C. 强度极限D. 弹性极限。
6.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
A. 流体摩擦B. 干摩擦C. 混合摩擦D. 边界摩擦;7. 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A. 升高B. 降低C. 保持不变D. 升高或降低与润滑油的牌号有关8. 两表面处于边界润滑时,其膜厚比λ大致范围是 。
A. 01λ<≤B. 13λ<≤C. 35λ<≤D. 5λ>9. 可用来表征润滑油滚动阻力的指标是 。
10. 润滑油的粘温性是指润滑油的 与 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题11. 零件的跑合磨损对零件的工作性能是极为不利的。
【 】12. 表征润滑脂粘稠度的性能指标是其运动粘度。
【 】13. 造成零件疲劳磨损的主要原因是零件中产生的接触应力。
【 】14. 零件的耐磨性是指零件抵抗磨损的能力。
【 】15. 两个表面间形成了流体润滑时它们不直接接触。
【 】16. 机械化学磨损是指由机械作用及材料与环境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共同引起的磨损。
【 】17. 两个相对运动表明形成了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后,两表面间的产生了压力流和剪力流。
【 】18. 降低表面粗糙度对于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摩擦学原理复习题整理1.简述摩擦种类及机理2.简述磨损种类及机理1.答:摩擦的分类: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动摩擦,静摩擦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滚动摩擦,滑动摩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摩擦产生机理:1)机械啮合理论:摩擦力源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粗糙的峰相互啮合、碰撞以及产生的塑性或弹性变形,特别是硬的粗糙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引起较大的摩擦力。
2)3)分子作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作用力使固体粘附在一起而产生滑动阻力。
被称为粘着效应。
3)粘着理论:人们从机械——分子联合作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粘着理论。
2.答:磨损种类: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
磨损产生机理:1)磨粒磨损机理:微观切削、挤压剥落、疲劳破坏2)粘着磨损机理:通常摩擦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表观面积的~%。
对于重载高速摩擦副,接触峰点的表面压力有时可达5000MPa,并产生1000度以上的瞬现温度。
而由于摩擦副体积远大于接触峰点,一旦脱离接触,峰点温度便迅速下降,一般局部高温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毫秒。
摩擦表面处于这种状态下,润滑油膜、吸附膜或其他表面膜将发生破裂,使接触峰点产生粘着,随后在滑动中粘着结点破坏。
这种粘着、破坏、再粘着的交替过程就构成粘着磨损。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 ,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 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优点是,摩擦力小, 磨损小,并可以缓和振动与冲击。
设备润滑习题.docx

1.机械设备(c)%的磨损失效与润滑有关oA. 40 B.60 C. 80 D.90 3.润滑是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表而Z间加入润滑剂,从而使两磨擦而Z间形成(),将直接接触的表面分隔开来,变干磨擦为润滑剂分子间的内磨擦,达到减少磨擦,降低磨损,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口的,即谓之润滑。
A.润滑膜 B.润滑油C.润滑剂 D.摩擦答案:A5.任何用于运动表面或运动表面Z间以实现(减少摩擦)的做法都称为润滑。
6.任何用于运动表而或(B )Z间以实现减少摩擦的做法都称为润滑。
7.设备中各摩擦副的(ADE)不同,对于润滑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的润滑剂。
(丁)9•润滑剂口J以吸热、传热和(散热),因而能降低磨擦热造成的温度上升。
10•机械零件的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与润滑条件没有关系。
(X)11•作为电绝缘材料的电绝缘油的电阻率比水的电阻率小,冇绝缘的作用。
(X)12.润滑剂不具备传递动力的功能。
(X)13•润滑剂在摩擦副受到(冲击载荷)吋,可以吸收冲击能14•按照摩擦副表面润滑状态,可把润滑类型分为(ADE)。
15.在两摩擦面Z间加有液体润滑剂,润滑油把两摩擦面完全隔开,变金属接触干摩擦为液体的内摩擦,这就是流体润滑。
(丁)16.在两摩擦面之间加有液体润滑剂,润滑油把两摩擦面完全隔开,变金属接触干摩擦为液体的(内摩擦),这就是流体润滑。
17.流体润滑的优点是(c)。
18.液体润滑剂的摩擦系数通常为(B)。
19.流体润滑的条件Z—是摩擦表而间必须有相对运动。
V20.要想实现流体润滑,顺着表面运动的方向,油层必须形成(楔形)o21.轴承特性因素G与油膜厚度没有关系。
(X)22.油层内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轴承特性因索G表示。
V23.油层内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和轴与轴承的相对运动速度。
24.油层内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和轴与轴承的(相对运动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触时,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为该油的闪点。
(1分)若闪火时间长达5秒,则该温度即为这种润滑油的燃点。
(1分)
8、固体润滑剂
答:为防止与保护相互运动的表面不受损害,以及减少摩擦副的摩擦与磨损而在运动表面使用的粉末状或薄膜状的固体物质,即叫固体润滑剂
9、强制润滑
答:用油泵将润滑油等输送到需润滑的机件部位的方法叫强制润滑。
10、摩擦学及摩擦学的研究对象
答:研究发生在作相对运动的表面(界面)上的各种现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1分)。
研究对象摩擦、磨损(包括材料转移)和润滑(包括固体润滑)的原理及其应用。
(1分)。
二、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通常所说的表面形状误差是由加工过程的(固有误差)引起的与要求形状的偏差。
2、两个粗糙表面的接触通常是一个(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并存的混合系统。
3、大气中很少遇到纯净表面,金属表面总有一层膜,它可能是(氧化膜)或(污染膜)。
4、粘着磨损按磨损程度分为(轻微磨损)(涂抹)、(刮伤)、(胶合)和(咬死)五种。
5、在接触疲劳强度的基本准则中,(最大剪应力max 45. )准则应用更广泛。
6、机器零件典型磨损过程分为(磨合)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事故磨损)阶段
7、恒量磨损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磨损率),经常采用的有(三)种。
8、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在液体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即流体膜的(剪切阻力)。
9、润滑油的基本构成成分时(基础油)和(添加剂)。
10、润滑脂的基本组分是(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和(稳定剂)。
三、 问答题(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古典摩擦理论有哪几种?
答:1)机械咬合理论。
2)分子吸引理论。
3)库仑摩擦定律。
2、如何依据ψ判断表面接触状态?
答:表面粗糙度Rq 增加时,ψ也增大,表示微凸体接触部分容易过渡到塑性变形。
ψ<0.6―――完全弹性接触(1分)
ψ>10―――完全塑性接触(1分)
0.6≤ψ≤10―――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存在(2分)
3、磨损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磨损是由于机械作用和(或)化学反应(包括热化学、电化学和力化学等反应),在固体的摩擦表面上产生的一种材料逐渐损耗的现象,这种损耗主要表现为固体表面尺寸和(或)形状的改变。
(2分)
磨损的三个主要特征:1) 磨损是发生在物体上的一种表面现象;2) 磨损是发生在物体摩擦表面上的一种现象,其接触表面必须有相对运动;3) 磨损必然产生物质损耗(包括材料转移),而且它是具有时变特征的渐进的动态过程。
(2分)
4、选择润滑方法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选择润滑方法时应考虑载荷、速度、摩擦副的运动形式与分布、所选润滑剂的种
类、供给量、机器的结构、精密程度和工作环境等。
(1分)
一般对结构简单、小型及低速轻载的机械可采用手工润滑、滴油润滑和油垫润滑等;(1分)对于大型、结构复杂及高速重载的机械,可采用飞溅润滑、油环润滑或强制润滑;(1分)速度更高的滚动轴承或齿轮传动多用油雾润滑。
(1分)
5、摩擦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材料选择。
(1分)
(2)表面层设计。
(1分)
(3)耐磨性结构设计。
(1分)
(4)磨损计算与预测。
(1分)
四、简述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介绍摩擦学的几种研究方法及其功能
答:1) 黑箱法:只知其输入值和输出值,但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称为‘黑箱’。
在不了解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或是不考虑其组织结构时,即把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看成是一个尚未认识或不能打开的黑箱,而可从其输入与输出的信息以及其二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来认识与分析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输入与输出信息反映了黑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而在外部环境恒定条件下的输入信息转换为输出信息的方法或机制(以传递函数表示)反映了黑箱的功能。
(4分)
2) 系统辨识方法: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的方法,即系统辨识方法.(2分)
3) 相关法: 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材料的摩擦学性能Pt与材料表面组织结
构参数Si相关性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方法,即:F(Pt,S1,S2)=0.应用上述函数关系,通过各种表面技术改变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控制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的目的。
2、简述不同类型磨损对材料基本性能的要求(4分)。
答:粘着磨损(1分),相互配对材料的溶解度低;在工作表面温度条件下,抗热软化能力好;表面能低;(1分)磨粒磨损(1分)表面硬度高于磨料硬度;加工硬化性能好;(1分)接触疲劳(1分)高硬度,高韧性;精加工的加工性能好;流线性好;
无硬的非金属夹杂物;表面无微裂纹;(1分)腐蚀磨损(1分)无钝化作用时,具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防腐与耐磨性能好;(1分)微动磨损(1分)较高的抗环境腐蚀与抗磨粒磨损的能力;磨损时形成软的腐蚀产物;相互配对材料具有不相容性;
(1分)
3、简述流体动、静压润滑的工作机理和特点
答:工作原理:当摩擦副起动、制动、正反转、载荷变化等动压润滑条件不能满足时,投入静压润滑,以保证流体润滑条件;而当摩擦副已进入稳定运行并形成动压润滑膜时,就停止供给压力润滑剂(即停止静压润滑)。
(5分)
特点:流体动、静压润滑是近代出现的较先进的润滑方式,其原理是综合利用动压和静压润滑的优点,避免两者的缺点。
既避免了静压系统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保证了起动、制动等情况下的流体润滑条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延长机械寿命的目的。
(5分)
4、简述润滑油的生产流程
答:1)原油加工前的预处理原油中含有石油气、水、盐类和泥沙等杂质,先通过油气分离器,将石油气分离出去。
再进入沉降池中除去泥沙及部分水和盐类。
最后,在15 kV~25 kV的高压电场下脱盐、脱水。
(3分)
2)将预处理后的原油在初馏塔中加热到220 ℃~250 ℃,从塔顶蒸出轻汽油和残留的水分。
(1分)
3)常压分馏用泵将从初馏塔底得到的拔顶油送入加热炉中加热到360 ℃~370 ℃后,再送入常压分馏塔中。
经分馏,在塔顶可得到低沸点汽油馏分,经冷凝和冷却到30 ℃~40 ℃时,一部分作为塔顶回流液,另一部分作为汽油产品。
此外,还设有1~2个中段回流。
在常压塔中一般有3~4个侧线,分别馏出煤油、轻柴油。
侧线产品是按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取的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在不同的流程中并不相同。
有的侧线产品仅为煤油和轻柴油,而重油为塔底产品;有的侧线为煤油、轻柴油和重柴油,而塔底产品为常压渣油。
(3分)
4)减压分馏原油在常压分馏塔中只能分馏出沸点较低的馏分。
大分子烃类在450 ℃以上就会发生裂解反应,使油品变质,并生成焦炭。
将常压塔底出来的重油经加热到410 ℃左右后,送入减压分馏塔中。
在减压蒸馏塔的塔顶得到的是重柴油;在侧线分别得到轻润滑油、中润滑油、重润滑油;经汽提塔汽提后,在塔底得渣油。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