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答案

价值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价值尺度。

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认为价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

由此,我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具有两重性,即耗费劳动论和购买(交换来的或购买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种工资决定论。

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

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

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

启示1、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借鉴不同的价值价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发展生产力和深化改革服务。

2、要重视价格理论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亚当·斯密在其价格理论中强调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重视价格理论中的心理因素分析,比如,差别定价、市场营销等等,不考虑人的需求心理是不行的。

总之,经济理论的优劣不在于经济理论本身,而在于时代的选择。

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历史命运已验证了这一论断。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呼唤正确理论的指导。

为此,不仅要学习发展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有必要科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吸收其合理成份,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事业服务。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一种是家务管理, 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 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 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 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 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 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 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目的是增加货币, 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 他们洞察真理, 具有美德, 富裕知识, 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 他们平时训练, 学习武术, 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 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 处在三个等级之外, 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瓦罗的《论农业》: 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

他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 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公平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 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 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货币差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 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重金主义: 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贸易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

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 形成有利的差额, 即顺差, 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

重工主义: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 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 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 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 严禁货币输出国外, 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 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 强调多卖, 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 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 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

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

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

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2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2

考试专用版第一章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

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

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

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

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

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

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一种是家务管理,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瓦罗的《论农业》: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

他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公平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重金主义: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

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

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一种是家务管理,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瓦罗的《论农业》: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

他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公平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重金主义: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

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

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

人大版经济学史重点习题答案(2007-07-05 23:11:01)一,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史发展中的作用?配第:(1)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史以其他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马西:在政治经济学史说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第一次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价值理论方面:A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

B他曾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

C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分配理论: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A关于工资,提出了最低限度工资理论B 关于地租,配第的地租理论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还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C 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4.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上;基本职能,货币流通量问题5.经济增长理论 A 财富观念问题上,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B还详细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他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赋税政策二.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答: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经济学说史章节课后答案及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章节课后答案及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西尼尔的价值论西尼尔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

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

一种物品随供应量增加,效用越来越小。

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

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欲望的节制,个人消费的牺牲价值就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

他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2、节制论西尼尔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节制论。

节制是指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

因此,西尼尔认为,“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

3、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

他说:“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

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

”“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

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

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4、工资基金论约翰·穆勒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人数的比例。

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

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

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

5、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凯里认为,在一切发展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良,降低了再生产的费用。

再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费用的减少,已经不可能交换到比再生产时所需费用更多的价值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版经济学史重点习题答案(2007-07-05 23:11:01)一,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史发展中的作用?配第:(1)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史以其他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马西:在政治经济学史说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第一次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价值理论方面:A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

B他曾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

C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分配理论: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A关于工资,提出了最低限度工资理论B 关于地租,配第的地租理论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还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C 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4.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上;基本职能,货币流通量问题5.经济增长理论 A 财富观念问题上,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B还详细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他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赋税政策二.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答: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一.简述魁奈《经济表》的成就和缺陷?答:成就:1.运用抽象法;2.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作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缺陷: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科学地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1.修正并发展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段,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

)2.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度。

虽承认纯产品是自然的恩赐,但又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劳动的赐予3.相当完备得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

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他对工商业利润和放债人获得的利息,不像魁那样仇视一.评价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1.斯密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2.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科学的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二.评论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1.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则主张自由的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

(资产限制产业,“社会全部的产业决不会超过社会资本所能维持的限度“,所以,保护主义的政策不仅无益,甚至是有害的。

在本国以耗费很大的费用生产国外价格低廉的产品是荒谬的)2.提出优势理论。

把其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一般来说,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但相对优势也不应该忽视。

3.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成为英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施政准则,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试论述斯密的价值理论1.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2.第一个价值规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3.第二个价值规定:是商品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价值4.第三个价值规定: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成为一切收入的源泉,而且成为“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5.耕牛、土地创造价值一.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和缺陷?成就1.更科学地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以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是他的一贯主张3.在研究商品价值量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劳动量多少与价值的关系之外,还认为商品价值的大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就提高,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就减少,价值就下降,反之,单位商品的价值就提高4.明确提出只有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缺陷:1.把商品生产看做是永恒的,所以只注意价值量的研究,忽视对价值质的研究2.他甚至断言一个为自己生产供本人使用的消费品也具有价值 3.不能理解为什么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劳动要表现为价值,劳动时间要表现为价值量,不能真正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4.李嘉图的体系的两大矛盾二.李嘉图的阶级利益对立的结论在经济理论上的依据是什么?1.工资、相对工资论2.利润、工资与利润对立学说3.地租论、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一.为什么说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说上占有特殊的地位?1.他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积极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列宁把他的学说称为经济浪漫主义2.他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他从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则发现了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必然性3.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

一方面是生产力和财富的无限发展,另一方面劳动群众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

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

二.西斯蒙第是怎么论述经济危机的必然性?1.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在他看来,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2.他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一方面,另一方面3.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

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广泛的定期的根本爆发一.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的?1.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完全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造成这些社会弊病的原因是充斥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的利己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批判了资产阶级理论家把资本主义社会美化成自然、永恒的社会的观点,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2.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是混乱、丑恶、欺诈、贫困和罪恶的制度,抨击了资本主义造成的贫富不均的现象,敏感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及其严重后果;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商业;批判了关于资本主义永恒的论调3.欧文直接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私有制;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给工人带来的危害;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对立现象,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提到了理论的高度。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有哪些有意义的观点?1.莫尔,《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第一部著作。

康博内拉,《太阳城》,他们俩在16-17世纪就公开宣布私有制必将被公有制所代替,人剥人的制度必将被人人参加劳动,按需分配的制度所代替2.摩莱里,对未来理想社会主义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和从立法上作出规定。

马布利,精心制定了一部实现理想国家的社会改革纲领。

巴贝夫,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导致人民革命的必然性3.圣西门的实业制度P170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P176欧文的合作公社P182一.简评萨伊的经济理论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对象则是“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萨伊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2.萨伊的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价值源于物品的效用3.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力)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共同提供了生产性的服务,从而创造出来的产品构成了拥有这些生产手段的人的收入。

4.销售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P201一.简析西尼耳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命题.基本命题:1.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或限制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

缺陷,就是处于各个阶级中人们按照固有的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他同意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主张对人口的增长采取预防性的抑制。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产生的产品续生的工具,可以无限的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的土地上所使用的增益活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评:西尼尔对政治经济学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和论述只不过是旧的功利主义,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萨伊经济学说的继续和发展。

但其中关于生产要素从实际需要出发,适销对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增加财富生产,集中劳动和其他生产手段的力量,促进生产的发展等观点,还是值得参考的。

二.简析凯里和巴师夏的阶级利益和谐论凯里:1.再生产费用价值论是其阶级利益和谐论的理论基础2. 凯里的分配学说是阶级利益和谐论的理论的组成部分3. 凯里主张实行国家保护关税和鼓吹阶级利益和谐一致的经济政策。

巴师夏:1.他以服务价值论来证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和谐一致的2. 夏巴师在分配问题上,通过相互提供服务,说明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水平在日趋接近,他们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永恒的,自然的和和谐的社会制度。

一.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是哪三部著作?《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