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导论》练习题(含答案)

经济学基础《导论》练习题(含答案)

经济学基础《导论》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是()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治的问题2.《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公共利益可以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被最好地促进():A.政府对经济的管制B.好心市民的善行C.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D.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坚持3.麦克花了500美元购买和修理一艘旧渔船,他预计一旦修理完成可以以800美元的价格出售。

可是后来他发现如果彻底修理完成另外需要支出400美元的修理费,这艘船他现在只能卖300美元。

他应该怎么做?A.他应该切断损失,300美元卖掉B.他不应该低于成本卖掉C.他应该把船彻底修理好卖掉D.无论哪种选择结果对他来说都一样4.下列中属于规范分析经济问题的是()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北京市要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D.消费者如何对比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二、问题与应用1、 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经济资源(土地、人口、资本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向左移。

2、假设世界上打字最快的打字员恰好是脑外科医生,那他应该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个秘书?并解释之。

答:他应该雇佣一个秘书。

设他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得到20美元,打字1小时10美元。

(外科医生比打字员工作1小时薪水高)。

秘书工作1小时8美元(秘书打字没有脑外科医生快,所以拿得少)他如果打字1小时只得到10美元,而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并雇佣秘书打字可以得到20-8=12美元。

3、假定政府规定年收入6万元,纳税20%,超过6万元以上的部分的税率为50%,请计算一下8万元收入的人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答案:应纳税额=6×20%+(8-6)×50%=2.2万元平均税率=∑税额÷∑收入=2.2÷8=27.5%边际税率=△税额/△收入=(8-6)×50%/2 =1/2=50%4、举例说明“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答:“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规律或者经济规律,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工具。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及基本指标 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及基本指标 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九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及基本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C)。

A、面包坊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企业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C、居民家庭食用的面粉D、以上都不对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下列应计入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

A、政府购买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支出B、政府对企业创新项目的鼓励补贴支出C、政府对困难家庭的扶贫救济支出D、以上都不对4、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除以潜在GDP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A)。

A、个人购买的住房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小汽车D、个人购买的黄金期货6、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D)。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7、下列不属于流量的是(D)。

A、净出口B、折旧C、转移支付D、国家债务8、社会保障支出属于(B)。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投资D、消费9、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A)。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投资D、消费10、如果2015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16年低的物价指数是136,那么,2016年的通货膨胀率是(C)。

A、4.2%B、5.9%C、6.25%D、8%11、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元,该国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元的资本品,同时资本的折旧消耗是300亿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A)。

A、500亿元和200亿元B、2500亿元和2200亿元C、500亿元和300亿元D、2300亿元和500亿元12、某汽车厂2016年的库存汽车增加了1万辆,并在2017年全部销售出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这1万辆汽车应该计入2016年的GDPB、这1万辆汽车应该计入2017年的GDPC、这1万辆汽车应该计入2016年的GDP,同时也应该计入2017年的GDPD、这1万辆汽车既不应该计入2016年的GDP,也不应该计入2017年的GDP13、在核算GDP时,投资是指(B)。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二、单选题: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B.个体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内容提要(一)、理性行为和相对稀缺性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整个经济学体系建立在这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

1、理性行为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

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对理性行为理解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

经济学所研究的理性行为,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它一般不研究选择、确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

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2、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二)、假设与模型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建立模型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

假设、模型与检验是经济分析问题的“三部曲”。

经济模型是现实经济社会的简单概括或理论抽象,可用文字的、代数的、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达。

在建立模型时要运用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和变量,以建立起与所研究的现象有关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1、循环图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与市场系统,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图1-1描述了市场经济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经济数据1.1复习笔记考点一:计量经济学★1计量经济学的含义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是由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分析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

2计量经济学模型(1)模型分类模型是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描述和模拟。

根据描述和模拟办法的不同,对模型进行分类,如表1-1所示。

(2)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区别①研究内容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描述和模拟办法不同数理经济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确定性的数学形式,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描述和模拟办法主要是随机性的数学形式。

③位置和作用不同数理经济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初步研究,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

考点二:经济数据★★★1经济数据的结构(见表1-3)2面板数据与混合横截面数据的比较(见表1-4)考点三:因果关系和其他条件不变★★1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动将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动,这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目标之计量分析虽然能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如果想要解释因果关系,还要排除模型本身存在因果互逆的可能,否则很难让人信服。

2其他条件不变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在经济分析中,保持所有的其他变量不变。

“其他条件不变”这一假设在因果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1.2课后习题详解一、习题1.假设让你指挥一项研究,以确定较小的班级规模是否会提高四年级学生的成绩。

(i)如果你能指挥你想做的任何实验,你想做些什么?请具体说明。

(ii)更现实地,假设你能搜集到某个州几千名四年级学生的观测数据。

你能得到它们四年级班级规模和四年级末的标准化考试分数。

你为什么预计班级规模与考试成绩成负相关关系?(iii)负相关关系一定意味着较小的班级规模会导致更好的成绩吗?请解释。

答:(i)假定能够随机的分配学生们去不同规模的班级,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学生诸如能力和家庭背景等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学生被随机的分配到不同的班级。

(完整版)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不同制度的社会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方法是相同的。

3.规范分析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资源丰富的国家不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只有资源贫乏的国家才必须面临这些问题。

5.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

6.宏观经济学研究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等。

7.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8.某年某国经济增长率是3%,失业率是4%,这是实证表述。

9.我国现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10.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和经济人假设。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何者说明了稀缺性?a 某些国家总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进行生产;b 尽管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浪费大量存在;c 资源的数量总是能保证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d 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

2.实证表述是关于()的表述。

a 价格;b 数量;c 是什么;d 应该是什么。

3.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被称为:a 宏观经济学;b 微观经济学;c 个体经济学;d 市场经济。

4.当经济学家们研究是否该采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刺激经济时,他们所采用的是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既有实证分析法又有规范分析法d不确定。

5.稀缺性的问题a.仅仅存在技术比较落后的时期b.仅仅存在于非常贫穷的国家中c.存在于所有国家中d.将来会随着经济增长而消除。

6.下列选项中是实证表述的是a.政府必须降低食用油价格,以便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b.最佳的税率是零,因为零税率可以让人们拥有其所有挣得的收入c.经济学课程应该连续开设两个学期d.大学学费增加会导致申请上学的学生人数减少7.英特尔公司决定生产中央处理芯片,而不是存储器芯片,这最直接反映了a.生产什么的权衡b.如何生产的权衡c.为谁生产的权衡d.生活水平的权衡8.可利用的资源无法满足人们欲望的事实称为a.激励b.稀缺性c.为谁生产d.怎么生产9.以下为宏观经济学论题的是a.为什么个人电脑的价格一直在下降b.苹果价格上升如何影响了桔子市场c.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怎么样d.消费者如何决定购买手机的数量第二章习题:一、判断题1.汉堡包和炸薯条是互补品,如果汉堡包降价,炸薯条的需求就会增加。

hnd 经济学导论 outcome3 答案

hnd 经济学导论 outcome3 答案

Outcome 31. What is meant by public goods and merit goods? Give an example of each.Merit Goods: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services that might not be provided by the private sector in sufficient quantities or of a sufficient quality, for example, health services and education. These a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Merit Goods.For example: 1.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Public Goods: These are commodities, which would not be provided by the private sector because they would find that many people, even if they benefited from them, would refuse the finance through taxation. The level of spending allocated to public goods varies and will depend on many things such as needs and circumstances and political philosophies.For example: 1. Street lamp.2.Explain why the Government allowed the merger of Carlton and Granada while refusing Tesco, Sainsbury and ASDA the opportunity of taking over Safeway.Because of TV isn’t maintaining products of the p 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merger will be saving cost and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The main incomes are from enterprise income of Carlton and Granada. Customers aren’t main income of Carlton and Granada. Within this field, Government encourages merger to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ccording to economic theory, we know that a scale monopoly is where at least a person or company supplies 25 percent or more of the goods or services of a particular type in UK. In this case, Tesco, Sainsbury and ASDA of the three companies in any one company merger of Safeway, after merger of company’s supplies will over 25 percent. The three companies will increase power after merger lead to monopoly. Because of monopoly will be threatened to benefits of customer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refuses Tesco, Sainsbury and ASDA the opportunity of taking over Safeway. On the other hand, Morrisons is a smaller than Tesco, Sainsbury and ASDA. Even if Morrisons merger Safeway, it supplies can’t more than 25 percent. Therefore, Government encourages Morrisons merger Safeway will be grow market share and improv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Morrisons. And Morrisons have power participate competitive with other three companies. And customers will get benefits from monopoly between companies. On the other hand, products of supermarke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household, they are direct impact on consumption level, decreasing competitive lead to increasing price to against benefits of customers.Therefore, Government allowed the merger of Carlton and Granada while refusing Tesco, Sainsbury and ASDA the opportunity of taking over Safeway.3. Government use taxation policy to regulat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One of these isa tax on fuel used in transport. Explain why governments tax fuel and how it affects the transport market in the UK.The fuel cost and fuel tax are increasing must impact traffic. On the surface, thegovernment improves tax on fuel. In fact, the UK Government is improving price of fuel. According demand rules, we know that price increasing lead to lower demand. Therefore, after increasing price of fuel lead to drivers reduce. If people will drive as little as possible, it will be relieve traffic to bring good environment.。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

第一章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未列出的请大家自己写出答案)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概念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

(具体可展开阐述)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7、如果一国实际产量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那么,该国的经济状况是存在失业和资源利用不充分,还是处于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度状况,为什么答:存在失业和资源利用不充分。

因为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的任意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

第二章经济学的方法论1,解释下列概念。

实证经济学:研究“是”什么,对经济运行进行描述;主要回答某种经济现象怎么一回事,由什么导致的,为什么会变化,后果是什么;不讲价值判断,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经济学:研究“应该是”什么,对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合理与否作出判断;回答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判断具体方案的好坏以及合理性;涉及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问题,要作评价。

边际分析法: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小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动率。

这种用边际量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边际分析法。

均衡分析:在研究的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中,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或不变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需具备的条件,即所谓均衡条件。

过程分析:考察调整变化的实际过程。

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

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得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的(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

存量分析:在某一时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的分析,具有不可累加性。

流量分析:在某一时期中某种经济变量的增量的分析,具有可累加性。

2,简述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1)实证表述是对现象的客观描述;规范表述是关于看法的描述。

(2)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一问题,二者的处理很不相同。

(3)最大区别: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规律,不涉及对结论的价值判断和评价问题;规范经济学主要对经济运行进行评价。

(4)从方法论看:实证经济学是在既定假设下,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判断;规范经济学是伦理判断,因此不可计算,也无法验证。

(5)从方法看:西方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但是也包含规范的因子。

二者不是完全对立和矛盾,与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有关,目标的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性,目标层次越低越具有实证性。

(6)在经济发展史中,经济方法论有一个从规范向实证转变的过程。

3,举例说明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应用。

实证经济学举例:我们的地球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变暖;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使人们更勤奋工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这些问题很难答,但只要利用分析和经验例证就可以找到答案。

规范经济学举例:我们应该减少使用煤以及二氧化碳这类燃料;税收和社会福利应该削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否意味着人与人的不平等。

由于这些问题涉及伦理,价值而非事实,因此其答案也无所谓正确或错误。

他们只能靠政治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仅靠经济分析。

4,简述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一,证伪主义的普遍化趋势二,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三,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四,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五,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六,学科交叉的边缘化趋势5,比较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

具体来讲:古典学派:归纳法数学方法演绎方法批判方法经验主义怀疑论方法现象描述法斯密二重经济方法论:内在方法,外在方法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抽象法庸俗经济学新古典学派:心理学派的方法论数理学派的方法论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的方法论现代经济学: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法”“两个剑桥”的方法论新经济自由主义方法论经济计量学方法论新制度学派的方法论第三章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展1.解释下列概念重商主义:反应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和经济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现。

重商主义以流通领域为考察对象,从商业实践的经验出发说明财富及其增长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

他们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证货币流入本国。

重农主义: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纯产品”,提出自然秩序观。

三位一体公式: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用对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析。

认为,由于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产品的效用(即产品价值),哪么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

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萨伊定律:即萨伊的销售论,产品在销售时,货币只是一瞬间地起作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物物交换,每一个商品的卖者同时也就是其它商品的购买者,因此,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他相等的其它商品开辟了道路,即供给会给自己创造出需求。

边际革命:边际学派出现的主要标志是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之后,在西欧各国都有发展。

因此,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也把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理论、观点、方法的变化称作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即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创立和发展的理论。

政策主张基调仍然是自由放任主义,但却是从新的角度(即不再是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新的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去论述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使社会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并研究与福利密切相关的失业,产业波动,货币问题的经济学说。

凯恩斯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中客观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使经济中经常存在“非自愿失业”。

而这种失业是市场机制本身所难以解决的,只能依靠政府干预,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得到解决。

因此,他反对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主义,在政策上主张国家(政府)干预经济。

货币主义:也叫货币学派。

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新自由主义学派。

它以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面目出现,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旨,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的最根本原因,主张实行货币供给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生活的唯一政策工具。

理性预期: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①每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

也即是说,消费者把获得消费的最大效用作为行动准则,生产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行动准则,任何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当前决策时所预料的未来会有的情况,总是完全准确地符合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

②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通过供求变动,最终使各自的供求达于均衡。

新古典主义:20世纪70,80年代形成的一系列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学说。

它以理性预期假设为基础,试图在宏观经济学中恢复古典的理性经纪人假设,并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新解,提出新的政策建议。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1)基本理论观点: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一切物品只有能够实现为货币时,才是财富。

一个国家衡量其富裕程度和经济实力的标志是所拥有的金银数量。

增加财富的与安全有两个:一,开采金银矿二,发展对外贸易国内贸易是有益的,但不能增加一国财富总量。

通过对外贸易将本国商品输出到国外,换回金银回国,可以增加国家财富。

(2)政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3.重农主义的理论有何特点第一,重视农业。

重农主义把农业看作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并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纯产品”。

第二,提出“自然秩序观”。

他们认为要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必须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取消政府的一切限制和干涉政策,保护个人的自然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