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高原地面沟壑纵横,这是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的。

黄土为颗粒细小的土壤,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属于粉沙壤土,有机质和粘粒的含量较低。

因此,结土粒的作用大部分依黄土中的碳酸钙质。

碳酸钙质又极易溶解于雨水,因为雨水中含有碳酸,碳酸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而使碳酸钙质溶解,失去粘结土粒的作用,因而造成黄土在雨水中容易分散和冲失的特性。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地形图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沟壑,平均沟谷的密度达到3至5公里每平方公里,有的区域甚至能够达到10公里每平方公里,大量纵横交错的沟壑,使得黄土高原表面十分破碎,很多高原面被沟壑分隔开。

这些沟壑一般可下切50至100米,有的区域甚至超过150米,独特的地貌特征使得人们之间的来往十分不便,这也催生了陕北高亢的民歌。

黄土高原中的村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具有土体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渗水性极好,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的时期,黄土层能够保持较好的形态。

但是,随着区域气候的变迁,黄土高原地区受到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气候转变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状况,至此,流水侵蚀开始塑造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从黄土高原发展历史分析,黄土的物质来源及搬运外营力,在早、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以后有较大差异.目前源区所在地,也就是黄土发育最完整的地区,早、中更新世时是一个盆地,盆地中的物质来源主要来于周围山地的风化壳。

而根据早、中更新世黄土层底部常常是粉砂层或混杂带(红、黄相混的亚粘土),黄土本身较为致密,其内部有微层理、粘土团块等结构特征,因而确定搬运外力主要是水。

至于晚更新世晚期,黄土撅区已由盆地被抬高为塬,并考虑到处于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发育完善,故此时黄土物质来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区,搬运营力主要是风。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
01
02
03
04
黄土颗粒细小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细小,粒 径一般在0.05-0.5毫米之间,
质地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由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在沉积 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
形成了明显的垂直节理。
沟壑纵横
由于黄土高原的地表受到侵蚀 ,形成了大量的沟壑和峡谷,
地形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水 土流失问题严重,大量的泥沙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推 动黄土高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变
黄土高原是由于长时间的风力作用和气候变化形成的特殊地形区,其形
成和演变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术和经验,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下降和水质恶化的问题逐渐凸显。
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
总结词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极端气 候事件的增多等。
详细描述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黄土高原的气温不断升高,这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问 题。同时,降水量的减少也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 洪涝等频繁发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气候变化因素相互作
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
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03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 土 地 貌
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 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 的耕作区。
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黄土峁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土呢
•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 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 戈壁吹来的。 • 黄土高原形成示意图
功能 蓄水保土,发展 多种经营
储水拦沙,改善生 产条件,合理利用 水土
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工程措施 修建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深耕改土 科学施肥 农业技术 选育良种 措施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 肥力,充分利用 光热
生 物 措 施 与 工 程 措 施 结 合 合 理 安 排 生 产 活 动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山区而且危害平原,不仅危害干旱地区 而且危害多雨地区,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危害其他生产 活动。
(1)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2)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引发泥石流 (5)影响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第八章
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 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我们 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以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以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涝 灾 害 发 生 的 频 率 。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哪些因素导致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的景象?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受季风气候 影响,降水 季节分布不 均,主要集 中在夏季且 多暴雨。
延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 ---- 地面坡度大 黄土特性 --- 土质疏松,多孔隙 降雨---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 极度缺乏
滥砍滥伐
人为因素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腰鼓
语言表达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位于我国 北方地区, 也是第二 级阶梯地 形的组成 部分,面 积40多万 平方千米。
说说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自治区。
主要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山西省,一小部分跨青海 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
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历史时期的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既有农业,又有牧业,也曾 有过广大的林区 。
陡坡开荒 采矿 修路
过度放牧
使地表更加疏松, 植被更少
如今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坡面修水平梯田
打坝淤地
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工程
防护措施:
•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 挡土坝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 退耕还林还草; • 科学放牧等
黄土高原文化
• • • • • 音乐舞蹈 建筑形式 服饰 语言表达 饮食习惯

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知识讲解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2、严重的水土流失⑴形成原因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响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3、脆弱的生态环境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跟踪训练1.“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

读黄土高原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③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3.能够正确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示意图是( )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A. B. C. D.4.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5.黄土高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土质疏松,降水集中B.耕作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C.历史悠久,战争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7.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属于北方地区。

主要跨山西(晋)、陕西(陕、秦)、宁夏(宁)、甘肃(甘、陇)小部分位于青海(青)、内蒙古、河南(豫)。

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成因:“风成说”中亚、蒙古地区戈壁和沙漠的黄土被西北风吹到现在的黄土高原位置,受太行山、秦岭阻挡,降落形成黄土高原。

3、主要地形:黄土塬(耕地、聚落(窑洞)集中分布地区)、黄土梁、黄土峁4、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原因:水土流失。

5、严重的水土流失:⑴自然原因: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②黄土结构疏松,抗侵蚀能力差。

③温带季风气候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④多斜坡地形⑵人为原因:修路、开矿、陡坡开垦,破坏植被,使地表疏松。

⑶后果:①带走了肥沃土壤,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⑷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南方山区、华北和东北山区大多位于第二阶梯自然原因:(1)地形—山区、坡度较大;(2)降水—降水量较大、季节差异大6、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⑴自然原因:①地形破碎②气候干旱③水土流失严重④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旱灾和洪涝⑵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恶性循环。

⑶生态环境脆弱区还有:云贵高原和广西的西北部,石灰岩成土速度慢,土层贫瘠,地表蓄水能力低,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极易流失,石灰岩裸露成为寸草不生的“白色沙漠”。

7、生态建设:重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生物措施②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工程措施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

8、其它:①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窑洞。

②主要作物谷子(小米)、高粱、小麦、杏。

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分层作业)1.黄土高原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山体滑坡C.森林过度砍伐D.旱涝【答案】A【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A正确;BCD错误;排除BCD,选A。

2.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当地人民几十年的治理措施是()A.生态建设B.人口迁移C.大力发展畜牧业D.陡坡种植粮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态建设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故选A。

3.下列聚落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A.高脚屋B.平顶房C.四合院D.窑洞【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黄土的直立性好,不易崩塌,当地人们凿洞而居,创造了冬暖夏凉的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故选:D。

4.图中景观一般出现在()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源头【答案】C【解析】由于黄河的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后,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本题选C。

5.生活中,人们在受到了委屈时常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黄河泥沙含量大。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C.下游的华北平原D.上游的内蒙古高原【答案】B【解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质浑浊,含沙量很大,B正确。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水质好,A错误。

黄河流经华北平原,已经是“地上河”,C错误。

黄河流经内蒙古高原,水质较好,D错误。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红旗一杆杆的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 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 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狂奔放。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气势磅礴的腰鼓,充分 体现了黄土高原民众朴素豪放的性格。
连连看(把两列中有关联的内容连起来,并说明理由。)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长城
乌鞘岭
宁 夏 陕
山 西
太 行 山 脉
秦 西岭
1、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包括省份:
青、甘、宁、内蒙古、陕、 晋、豫七个省区
地形与景观
黄土高原表层覆盖着100米左右厚度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地貌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表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 支离破碎。
小组讨论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 如何治理?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 危害: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
治理:
总结回顾
景观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民居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黄土地貌) 服饰 饮食 文化 ……
平均海拔 1000多米。 地势平缓, 略有起伏。
黄土峁
黄土塬
黄土梁
土壤
黄土由粉砂颗粒组 成,无层理,垂直 节理发育,故具有 直立性,不易塌陷。 但土质疏松,抗侵 蚀能力低,易起风 沙。
黄土剖面图
气候
延安的气温与降水
人文特色
农作物
小米古称稷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 是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居
窑洞的特点:
人们挖窑洞都选择土质坚硬的地方,房顶和墙 壁都相当厚,不易传热, 所以窑洞冬暖夏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调悠扬高亢, 粗犷奔放 土地贫瘠,交 通不便,劳作 时抒发情感
腰鼓(安 塞腰鼓)
气势磅礴
黄土地民众朴 素豪放的性格
高原文化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语言表达 高嗓的民歌
/
黄土高原无边无垠, 四周孤寂,人们渴 望与外界交流 黄土高原风沙大, 白羊肚巾可防风沙 黄土高原上 主要农作物
服饰
白羊肚巾
/பைடு நூலகம்
饮食习惯
你认为为哪个方面是最主要的原因?
你认为可能会带来哪些自然灾害?
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后果?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土地更加贫瘠; 2、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形成地上河; 3、易发生旱灾和涝灾, 4、容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
人均耕地减少 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 砍伐森林
人口增长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一、黄土高原的范围和特征
1、范围:
长城
乌鞘岭
宁 夏 陕
山 西
太 行 山 脉
秦 西岭
2、包括省份:
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个省区
黄土高原的地貌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高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和人口分布在哪种地貌上? 黄土塬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哪种地貌 ? 黄土峁
5、黄土高原独特的民居是 A、四合院 B、窑洞
( B C、骑楼
)
7.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 D )
1地形破碎
3水土流失严重
2气候干旱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A 1、2 B 2、3 C 3、4 D 1、2、3、4 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 施是 (A ) A植树种草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耕作业 D全部发展畜牧业 B ) 9.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 A秦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4、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 千沟万壑 是 ,水 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 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小 米
/
下沉式窑洞
靠崖式窑洞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 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 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参加了 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土壤:黄土的特性
由粉砂颗粒组成, 无层理,垂直节理 发育,土质疏松, 抗侵蚀能力低
2、气候: 降水少,但降水集中, 多暴雨
冲涮作用明显
3、地形
地质构造
——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地形坡 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多地震
4、植被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状况的关系
植被覆盖越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 弱 ,水土流失的状况 越严重 。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B )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D )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麦 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D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 、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 D 此地产煤最多的省是 ( )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地, D、山西 D、竹楼
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太行山 山脉:A B 秦岭 省会名称:C 兰州 D 银川
(2)、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环境 遭到后,恢复相当困难。
(二)人为原因
陡坡毁 林开垦 修路 采矿
植 被 破 坏 地 表 疏 松
人 为 因 素
世界上黄土覆盖面 积最大的高原。
世界上水土流失 最严重地区之一 地表裸露,植被缺少
植被---
自然因素
黄土特性 --- 土质疏松,易滑坡 降雨---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过度开垦、放牧
使地表更加疏松
人为因素
采矿、修路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扩大荒地开垦 面积
农作物产量下降
1、沟谷兴建水库、打坝淤地 2、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3、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4、科学放牧,保护生态平衡
效果:环境变美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生 活也逐渐富裕了。
高原文化


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
建筑形式 窑洞 音 舞 乐 蹈 信天游
属于温带季风气 冬暖夏凉,隔音、隔 候,夏季湿润炎 热、保暖;占地少, 热,冬季寒冷干 建造成本低 燥。黄土具有直 立性,不易塌陷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 厚 度 一 般 在 100 米 左 右 , 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 黄土厚度在 100 米~ 200 米 之间,最厚在兰州,达 300 米 以 上 。 是 世 界 上 黄 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想一 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结合书本 40页内容加以分析。) 黄土剖面
做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
土黄 质土 疏堆 松积 且降 多水 暴变 雨率 大
植人 被多 破地 坏少
生态环境脆弱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生态建设
坏生 后态 难环 恢境 复破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小结 1、黄土高原的范围与特征: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3、水土流失的防治: 4、黄土高原独特的高原文化: 信天游、腰鼓、窑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